Android設計模式之——Builder模式

一、介紹

Builder模式是一步一步創建一個復雜對象的創建型模式,它允許用戶在不知道內部構建細節的情況下,可以更精細的控制對象的構造流程。該模式是為了將構建復雜對象的過程和它的部件解耦,使得構建過程和部件的表示隔離開來。

因為一個復雜的對象有很多大量組成部分,例如車,有車輪、方向盤、發動機,還有各種小零件等,如何將這些部件裝配成一輛汽車,這個裝配過程很漫長,也很復雜,對于這種情況,為了在構建過程中對外部隱藏實現細節,就可以使用Builder模式將部件和組裝過程分離,使得構建過程和部件都可以自由擴展,兩者之間的耦合也降到最低。

二、定義

將一個復雜對象的構建與它的表示分離,使得同樣的構建過程可以創建不同的表示。

三、使用場景

(1)相同的方法,不同的執行順序,產生不同的事件結果時。

(2)多個部件或零件,都可以裝配到一個對象中,但是產生的運行結果又不相同時。

(3)產品類非常復雜,或者產品類中的調用順序不同產生了不同的作用,這個時候使用建造者模式非常合適。

(4)當初始化一個對象特別復雜,如參數多,且很多參數都具有默認值時。

四、Builder模式的UML類圖

角色介紹:

  • Product產品類——產品的抽象類;

  • Builder——抽象Builder類,規范產品的組建,一般是由子類實現具體的組建過程;

  • ConcreateBuilder——具體的Builder類;

  • Director——統一組裝過程;

這里寫圖片描述

五、Builder模式的簡單實現

計算機的組裝過程較為復雜,并且組裝順序是不固定的,為了易于理解,我們把計算機的組裝過程簡化為構建主機、設置操作系統、設置顯示器3個部分,然后通過Director和具體的Builder來構建計算機對象。

示例代碼:

/*** 計算機抽象類,即Product角色*/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uter {protected String mBoard;protected String mDisplay;protected String mOS;protected Computer(){}/*** 設置主板* @param board*/public void setBoard(String board){this.mBoard = board;}/*** 設置顯示器* @param display*/public void setDisplay(String display){this.mDisplay = display;}/*** 設置操作系統*/public abstract void setOS();@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return "Computer [mBoard=" + mBoard + ", mDisplay=" + mDisplay + ", mOS=" + mOS + "]";}
}
/*** 具體的Computer類,Macbook*/
public class Macbook extends Computer {protected Macbook(){}@Overridepublic void setOS() {mOS = "Mac OS X 10";}
}
/*** 抽象Builder類*/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ilder {/*** 設置主機* @param board*/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Board(String board);/*** 設置顯示器* @param display*/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Display(String display);/*** 設置操作系統*/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OS();/*** 創建Computer* @return*/public abstract Computer create();
}
/*** 具體的Builder類,MacbookBuilder*/
public class MacbookBuilder extends Builder {private Computer mComputer = new Macbook();@Overridepublic void buildBoard(String board) {mComputer.setBoard(board);}@Overridepublic void buildDisplay(String display) {mComputer.setDisplay(display);}@Overridepublic void buildOS() {mComputer.setOS();}@Overridepublic Computer create() {return mComputer;}
}
/*** Director類,負責構造Computer*/
public class Director {Builder mBuilder = null;public Director(Builder builder){mBuilder = builder;}/*** 構建對象* @param board 主板* @param display 顯示器*/public void construct(String board, String display){mBuilder.buildBoard(board);mBuilder.buildDisplay(display);mBuilder.buildOS();}
}
/*** 測試代碼*/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構建器Builder builder = new MacbookBuilder();//DirectorDirector pcDirector = new Director(builder);//封裝構建過程pcDirector.construct("英特爾主板","Retina顯示器");//構建計算機,輸出相關信息System.out.println("Computer Info : " + builder.create().toString());}
}

輸出結果:

Computer Info : Computer [mBoard=英特爾主板, mDisplay=Retina顯示器, mOS=Mac OS X 10]

上述示例中,通過具體的MacbookBuilder來構建Macbook對象,而Director封裝了構建復雜產品對象的過程,對外隱藏構建細節。Builder與Director一起將一個復雜的對象的構建與它的表示分離,使得同樣的構建過程可以創建不同的對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實的開發過程中,Director角色經常會被省略。而直接使用一個Builder來進行對象的組裝,這個Builder通常為鏈式調用,它的關鍵點是每個setter方法都返回自身,也就是return this,這樣就使得setter方法可以鏈式調用,代碼大致如下:

new TestBuilder().setA("A").create();

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去除了Director角色,整個結構也更加簡單,也能對Product對象的組裝過程有更精細的控制。

六、Builder模式變種——鏈式調用

示例代碼:

public class User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必選private final String cardID;       //必選private final int age;             //可選private final String address;      //可選private final String phone;        //可選private User(UserBuilder userBuilder){this.name=userBuilder.name;this.cardID=userBuilder.cardID;this.age=userBuilder.age;this.address=userBuilder.address;this.phone=userBuilder.phon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public String getCardID() {return cardID;}public int getAge() {return age;}public String getAddress() {return address;}public String getPhone() {return phone;}public static class UserBuilder{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private final String cardID;private int age;private String address;private String phone;public UserBuilder(String name,String cardID){this.name=name;this.cardID=cardID;}public UserBuilder age(int age){this.age=age;return this;}public UserBuilder address(String address){this.address=address;return this;}public UserBuilder phone(String phone){this.phone=phone;return this;}public User build(){return new User(this);}}
}

需要注意的點:

  • User類的構造方法是私有的,調用者不能直接創建User對象。

  • User類的屬性都是不可變的。所有的屬性都添加了final修飾符,并且在 構造方法中設置了值。并且,對外只提供getters方法。

  • Builder的內部類構造方法中只接收必傳的參數,并且該必傳的參數使用了final修飾符。

調用方式:

new User.UserBuilder("Jack","10086").age(25).address("GuangZhou").phone("13800138000").build();

相比起前面通過構造函數和setter/getter方法兩種方式,可讀性更強。唯一可能存在的問題就是會產生多余的Builder對象,消耗內存。然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Builder內部類使用的是靜態修飾的(static),所以這個問題也沒多大關系。

關于線程安全

Builder模式是非線程安全的,如果要在Builder內部類中檢查一個參數的合法性,必需要在對象創建完成之后再檢查

正確示例:

public User build() {User user = new user(this);if (user.getAge() > 120)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Age out of range”); // 線程安全}return user;
}

錯誤示例:

public User build() {if (age > 120)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Age out of range”); // 非線程安全}return new User(this);
}

七、用到Builder模式的例子

1、Android中的AlertDialog.Builder

private void showDialog(){AlertDialog.Builder builder=new AlertDialog.Builder(context);builder.setIcon(R.drawable.icon);builder.setTitle("Title");builder.setMessage("Message");builder.setPositiveButton("Button1",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Override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 int which) {//TODO}});builder.setNegativeButton("Button2",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Override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 int which) {//TODO}});builder.create().show();
}

2、OkHttp中OkHttpClient的創建

OkHttpClient  okHttpClient = new OkHttpClient.Builder().cache(getCache()) .addInterceptor(new HttpCacheInterceptor()).addInterceptor(new LogInterceptor()).addNetworkInterceptor(new HttpRequestInterceptor()) .build();

3、Retrofit中Retrofit對象的創建

Retrofit retrofit = new Retrofit.Builder().client(createOkHttp()).addConverterFactory(GsonConverterFactory.create()).addCallAdapterFactory(RxJavaCallAdapterFactory.create()).baseUrl(BASE_URL).build();

可見在實際使用中,均省略掉了Director角色,在很多框架源碼中,涉及到Builder模式時,大多都不是經典GOF的Builder模式,而是選擇了結構更加簡單的后者。

八、優缺點

優點:

  • 良好的封裝性,使得客戶端不需要知道產品內部實現的細節

  • 建造者獨立,擴展性強

缺點:

  • 產生多余的Builder對象、Director對象,消耗內存

參考資料

《Android源碼設計模式與解析實戰》

設計模式之Builder模式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447034.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447034.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447034.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c++后端開發書籍推薦

推薦書籍: 略讀80% 精讀50% C: C Primer Plus C和指針(入門書 不只是指針) C陷阱與缺陷(宏相關) C專家編程 C: 有專門的視頻 C primer C程序設計原理與實踐(c之父寫的 入門經典) Ef…

C++ primer第六章6.6函數匹配

函數的匹配 當重載函數的形參數量相等以及某些形參的類型可以由其他的類型轉化得來的時候,對于函數的匹配就會變得很難 確定候選函數和可行函數 函數匹配的第一步就是選定本次調用對應的重載函數集,集合中的函數稱為候選函數。候選函數具有兩個特征&am…

Android設計模式之——原型模式

一、介紹 原型模式是一個創建型的模式。原型二字表明了該模型應該有一個樣板實例,用戶從這個樣板對象中復制出一個內部屬性一致的對象,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克隆”。被復制的實例就是我們所稱的“原型”,這個原型也是可定制的。原型模…

C++ primer第六章6.7函數指針

函數指針 函數指針指向的是函數而不是對象。和其他指針一樣,函數指針指向某種特定的類型。函數的類型由他的返回類型和形參類型共同決定,而與函數的名字無關。 //比較兩個string對象的長度 bool lengthCompare(const string &,const string &);…

Android設計模式之——工廠方法模式

一、介紹 工廠方法模式(Factory Pattern),是創建型設計模式之一。工廠方法模式是一種結構簡單的模式,其在我們平時開發中應用很廣泛,也許你并不知道,但是你已經使用了無數次該模式了,如Android…

C++ primer第十八章 18.1小結 異常處理

18.1 異常處理 異常處理機制,允許程序獨立開發的部分能夠在運行的時候出現的問題進行通信并且做出相應的處理,異常的處理使得我們可以將問題的檢測和處理分離開來。程序的一部分負責檢測問題的出現,然后將解決這個問題的任務傳遞給程序的另一…

淺談equals與==

一、前言 示例代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String str1 new String("hello");String str2 new String("hello");String str3 "cde";String str4 "cde";int i1 3;int i2 3;In…

針對C++異常的學習

源碼 頭文件 sdf_exception.h #pragma once#include <exception> #include <string>namespace sdf {namespace common{using sdf_error_code_t uint32_t;class SdfException : std::exception{public:explicit SdfException(sdf_error_code_t errorCode) : erro…

Android設計模式之——抽象工廠模式

一、介紹 抽象工廠模式&#xff08;Abstract Factory Pattern&#xff09;&#xff0c;也是創建型設計模式之一。前一節我們已經了解了工廠方法模式&#xff0c;那么這個抽象工廠又是怎么一回事呢&#xff1f;大家聯想一下現實生活中的工廠肯定都是具體的&#xff0c;也就是說…

Android設計模式之——策略模式

一、介紹 在軟件開發中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xff1a;實現某一個功能可以有多種算法或者策略&#xff0c;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算法或者策略來完成該功能。例如&#xff0c;排序算法&#xff0c;可以使用插入排序、歸并排序、冒泡排序等。 針對這種情況&#xff0c;…

密碼學在區塊鏈隱私保護中的應用學習

身份隱私保護技術 混淆服務 混淆服務的目的在于混淆消息雙方的聯系&#xff08;如 圖 2 所示&#xff09;。當發送方需要告知接收方消息 M 時&#xff0c; 它會首先用接收方的公鑰 KB 加密 M&#xff0c;并在密文后 附帶真實接收地址 R。為了借助第三方&#xff08;圖 2 中的…

值類型和引用類型的區別

一、定義 引用類型表示你操作的數據是同一個&#xff0c;也就是說當你傳一個參數給另一個方法時&#xff0c;你在另一個方法中改變這個變量的值&#xff0c;那么調用這個方法是傳入的變量的值也將改變。 值類型表示復制一個當前變量傳給方法&#xff0c;當你在這個方法中改變…

面向區塊鏈的高效物化視圖維護和可信查詢論文學習

物化視圖介紹 如何維護物化視圖仍舊是一個開放問題.在關系數據庫中,增量刷新的物化視圖維護策略可劃分為立即維護和延遲維護兩大類.立即維護策略的優點是實現較為簡單,在單數據源下不 存在一致性問題;然而該策略將物化視圖維護過程嵌入到更新事務之中,延長了更新事務的提交時間…

Java基礎知識(一)

一、接口 類描述了一個實體&#xff0c;包括實體的狀態&#xff0c;也包括實體可能發出的動作。 接口定義了一個實體可能發出的動作。但是只是定義了這些動作的原型&#xff0c;沒有實現&#xff0c;也沒有任何狀態信息。 所以接口有點象一個規范、一個協議&#xff0c;是一個…

密碼學數字信封的介紹

對稱密碼和非對稱密碼 對稱密碼&#xff1a;加解密運算非常快&#xff0c;適合處理大批量數據&#xff0c;但其密碼的分發與管理比較復雜非對稱密碼&#xff1a;公鑰和私鑰分離&#xff0c;非常適合密鑰的分發和管理 數字信封的定義 如果將對稱密碼算法和非對稱密碼算法的優點…

Android設計模式之——狀態模式

一、介紹 狀態模式中的行為是由狀態來決定的&#xff0c;不同的狀態下有不同的行為。狀態模式和策略模式的結構幾乎完全一樣&#xff0c;但它們的目的、本質卻完全不一樣。狀態模式的行為是平行的、不可替換的&#xff0c;策略模式的行為是彼此獨立、可相互替換的。用一句話來…

Android設計模式之——責任鏈模式

一、介紹 責任鏈模式&#xff08;Iterator Pattern&#xff09;&#xff0c;是行為型設計模式之一。什么是”鏈“&#xff1f;我們將多個節點首尾相連所構成的模型稱為鏈&#xff0c;比如生活中常見的鎖鏈&#xff0c;就是由一個個圓角長方形的鐵環串起來的結構。對于鏈式結構…

目前基于區塊鏈的檔案防篡改系統的設計如何實現防篡改

架構設計圖 分析 為了保障檔案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xff0c;存儲檔案附件和檔案屬性存儲加密存儲在私有IPFS集群&#xff0c;檔案的IPFS地址和數字指紋存儲在私有區塊鏈上。公有區塊鏈定期存儲和檢查私有區塊鏈最新不可逆區塊的高度和哈希值&#xff0c;以保障私有區塊鏈上…

IPFS的文件存儲模式

IPFS是如何進行文件存儲的 IPFS采用的索引結構是DHT&#xff08;分布式哈希表&#xff09;&#xff0c;數據結構是MerkleDAG&#xff08;Merkle有向無環圖&#xff09; DHT(分布式哈希表) 參考鏈接MerkleDAG&#xff08;Merkle有向無環圖&#xff09; 參考鏈接MerkleDAG功能…

Android設計模式之——解釋器模式

一、介紹 解釋器模式&#xff08;Interpreter Pattern&#xff09;是一種用的比較少的行為型模式&#xff0c;其提供了一種解釋語言的語法或表達式的方式&#xff0c;該模式定義了一個表達式接口&#xff0c;通過該接口解釋一個特定的上下文。在這么多的設計模式中&#xff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