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計算機網絡系統由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組成。
計算機網絡系統主要由網絡通信系統、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構成
互聯網基礎結構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單個網絡 ARPANET 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
第二階段:建成了三級結構的互聯網。 即主干網、地區網和校園網(或企業網)
第三階段:逐漸形成了多層次 ISP 結構的互聯網。
從互聯網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劃分為兩大塊:
(1) 邊緣部分: 由所有連接在互聯網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用戶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信(傳送數據、音頻或視頻)和資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網絡和連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提供連通性和交換)。
端系統之間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劃分為兩大類:
客戶-服務器方式(Client/Server)
對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 方式
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
電路交換分為三個階段:建立連接、通信、釋放連接
電路交換缺點:1.計算機數據具有突發性。2.這導致在傳送計算機數據時,通信線路的利用率很低
分組交換則采用存儲轉發技術。
分組交換特點,及其所采用的手段:
高效:在分組傳輸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是逐段占用
靈活:為每一個分組獨立地選擇最合適的轉發路由。
迅速:以分組作為傳送單位,可以不先建立連接就能向其他主機發送分組
可靠:保證可靠性的網絡協議;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組交換網,使網絡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組交換產生的問題:
分組在各結點存儲轉發時需要排隊,這就會造成一定的時延。
分組必須攜帶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開銷。
計算機網絡的性能一般是指它的幾個重要的性能指標,主要包括:速率、帶寬、吞吐率、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 RTT、利用率
實體 (entity) 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軟件進程。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
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層所提供的服務。
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
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即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對等實體之間通信的規則。
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向上層通過層間接口提供的。
同一系統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的地方,稱為服務訪問點 SAP
第二章:
四個特性:機械,電氣,功能,過程
曼徹斯特編碼: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變代表 0,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變代表 1。但也可反過來定義。(高變低為1,低變高為0)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在每一位的中心處始終都有跳變。位開始邊界有跳變代表 0,而位開始邊界沒有跳變代表 1。(位開始邊界連續為1)
香農用信息論的理論推導出了帶寬受限且有高斯白噪聲干擾的信道的極限、無差錯的信息傳輸速率(香農公式)。
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 C 可表達為:C = W log2(1+S/N)??? (bit/s)
其中:W 為信道的帶寬(以 Hz 為單位);S 為信道內所傳信號的平均功率;N 為信道內部的高斯噪聲功率。
從概念上說,限制碼元在信道上傳輸速率的因素有以下兩個:(1)信道能夠通過的頻率范圍:在任何信道中,碼元傳輸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傳輸速率超過此上限,就會出現嚴重的碼間串擾的問題,使接受端對碼元的判決(識別)成為不可能。(2)信噪比:信號的平均功率和噪聲的平均功率之比。
香農公式表明:
1信道的帶寬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則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 2只要信息傳輸速率低于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種辦法來實現無差錯的傳輸。 3若信道帶寬 W 或信噪比 S/N 沒有上限(當然實際信道不可能是這樣的),則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 C 也就沒有上限。4實際信道上能夠達到的信息傳輸速率要比香農的極限傳輸速率低不少。?
用編碼的方法讓每一個碼元攜帶更多比特的信息量。
信道復用技術:“復用"是一種將若干個彼此獨立的信號,合并為一個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時傳輸的復合信號的方法
信道復用技術主要有:頻分復用、時分復用、統計時分復用、波分復用、碼分復用。
頻分復用的所有用戶在同樣的時間占用不同的帶寬資源
時分復用則是將時間劃分為一段段等長的時分復用幀(TDM 幀)。時分復用的所有用戶是在不同的時間占用同樣的頻帶寬度。時分復用更有利于數字信號的傳輸
時分復用可能會造成線路資源的浪費:使用時分復用系統傳送計算機數據時,由于計算機數據的突發性質,用戶對分配到的子信道的利用率一般是不高的。
波分復用就是光的頻分復用。使用一根光纖來同時傳輸多個光載波信號。
S乘T 若為1,發送1;若為0,不發送;若為-1,發送0
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點對點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一的點對點通信方式。廣播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多的廣播通信方式,因此過程比較復雜。廣播信道上連接的主機很多,因此必須使用專用的共享信道協議來協調這些主機的數據發送。
三個基本問題是:1. 封裝成幀2. 透明傳輸3. 差錯檢錯。
封裝成幀就是在一段數據的前后分別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構成了一個幀。確定幀的界限。
首部和尾部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進行幀定界。?
控制字符 SOH (Start Of Header) 放在一幀的最前面,表示幀的首部開始。另一個控制字符 EOT (End Of Transmission) 表示幀的結束。
解決透明傳輸問題: 字節填充或字符填充:
發送端的數據鏈路層在數據中出現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個轉義字符“ESC” (其十六進制編碼是 1B)。
差錯檢錯:循環冗余檢驗 CRC:在發送端,先把數據劃分為組。假定每組 k 個比特。 假設待傳送的一組數據 M = 101001(現在 k = 6)。我們在 M 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錯檢測用的 n 位冗余碼一起發送。? 用二進制的模 2 運算進行 2n 乘 M 的運算,這相當于在 M 后面添加 n 個 0。得到的 (k + n) 位的數除以事先選定好的長度為 (n + 1) 位的除數 P,得出商是 Q 而余數是 R,余數 R 比除數 P 少 1 位,即 R 是 n 位。 將余數 R 作為冗余碼拼接在數據 M 后面發送出去。
在數據后面添加上的冗余碼稱為幀檢驗序列 FCS
PPP 協議有三個組成部分:(1)一個將 IP 數據報封裝到串行鏈路的方法。(2) 鏈路控制協議 LCP (3) 網絡控制協議 NCP
PPP 協議應該滿足的需求:
簡單。封裝成幀。透明性。多種網絡層協議。多種類型鏈路。差錯檢測。檢測連接狀態。最大傳送單元。網絡層地址協商。數據壓縮協商 。
PPP協議不需要的功能:糾錯、流量控制、序號、多點線路、半雙工或單工鏈路
字符填充:將信息字段中出現的每一個 0x7E 字節轉變成為 2 字節序列 (0x7D, 0x5E)。
若信息字段中出現一個 0x7D 的字節, 則將其轉變成為 2 字節序列 (0x7D, 0x5D)。
若信息字段中出現 ASCII 碼的控制字符(即數值小于 0x20 的字符),則在該字符前面要加入一個 0x7D 字節,同時將該字符的編碼加以改變
零比特填充:5個連續的1后添加0
總線:當一臺計算機發送數據時,總線上的所有計算機都能檢測到這個數據
CSMA/CD 含義:載波監聽多點接入 / 碰撞檢測
要點:“多點接入”表示許多計算機以多點接入的方式連接在一根總線上。“載波監聽”是指每一個站在發送數據之前先要檢測一下總線上是否有其他計算機在發送數據,如果有,則暫時不要發送數據,以免發生碰撞。“碰撞檢測”就是計算機邊發送數據邊檢測信道上的信號電壓大小。
為了通信的簡便,以太網采取了兩種重要的措施:(1) 采用較為靈活的無連接的工作方式(2) 以太網發送的數據都使用曼徹斯特 (Manchester) 編碼
使用 CSMA/CD 協議的以太網不能進行全雙工通信而只能進行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
第四章:
網絡協議,簡稱為協議,是為進行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
網絡提供數據報服務,網絡層向上只提供簡單靈活的、無連接的、盡最大努力交付的數據報服務。
IP 地址與硬件地址是不同的地址。從層次的角度看,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是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使用的地址。IP 地址是網絡層和以上各層使用的地址,是一種邏輯地址。IP 地址放在 IP 數據報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則放在 MAC 幀的首部。
ICMP 報文的種類有兩種,即 ICMP 差錯報告報文和 ICMP 詢問報文。ICMP 報文的前 4 個字節是統一的格式,共有三個字段:即類型、代碼和檢驗和。接著的 4 個字節的內容與 ICMP 的類型有關。
ICMP 差錯報告報文共有 4 種 終點不可達 、時間超過 、參數問題 、改變路由(重定向)
RIP 協議的三個特點:(1) 僅和相鄰路由器交換信息。(2) 交換的信息是當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3) 按固定的時間間隔交換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當網絡拓撲發生變化時,路由器也及時向相鄰路由器通告拓撲變化后的路由信息。
OSPF特點:
“開放”表明 OSPF 協議不是受某一家廠商控制,而是公開發表的;“最短路徑優先”是因為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徑算法 SPF;采用分布式的鏈路狀態協議。
ospf三個要點:
向本自治系統中所有路由器發送信息,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發送的信息就是與本路由器相鄰的所有路由器的鏈路狀態,但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
只有當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發送此信息。?
OSPF五個分組類型:
類型1,問候 (Hello) 分組。2,數據庫描述 (Database Description) 分組。3,鏈路狀態請求 (Link State Request) 分組。4,鏈路狀態更新 (Link State Update) 分組,用洪泛法對全網更新鏈路狀態。5,鏈路狀態確認 (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分組。
路由器分組轉發算法:
(1) 從數據報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機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網絡地址為 N。
(2) 若網絡 N 與此路由器直接相連,則把數據報直接交付目的主機 D;否則是間接交付,執行 (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為 D 的特定主機路由,則把數據報傳送給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則,執行 (4)。
(4) 若路由表中有到達網絡 N 的路由,則把數據報傳送給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則,執行 (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個默認路由,則把數據報傳送給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認路由器;否則,執行 (6)。
(6)? 報告轉發分組出錯。
在劃分子網情況下路由器轉發分組的算法:
(1) 從收到的分組的首部提取目的 IP 地址 D。
(2) 先用各網絡的子網掩碼和 D 逐位相“與”,看是否和相應的網絡地址匹配。若匹配,則將分組直接交付。否則就是間接交付,執行 (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為 D 的特定主機路由,則將分組傳送給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則,執行 (4)。
(4) 對路由表中的每一行,將子網掩碼和 D 逐位相“與”。若結果與該行的目的網絡地址匹配,則將分組傳送給該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則,執行 (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個默認路由,則將分組傳送給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認路由器;否則,執行 (6)。
(6) 報告轉發分組出錯。
首部檢驗和——占16 位,只檢驗數據報的首部,不檢驗數據部分。
IP 數據報首部檢驗和的計算采用 16 位二進制反碼求和算法
片偏移以8個字節(64位)為偏移單位,即每個分片的長度為8字節(64位)的整數倍
最大網絡數:2^7-2??? 2^14-1?? 2^21-1
最大主機數:2^24-2?? 2^16-2?? 2^8-2
第五章:
IP的主要功能包括無連接數據傳送、差錯處理和路由選擇。
每一條 TCP 連接唯一地被通信兩端的兩個端點(即兩個套接字)所確定。套接字 socket = (IP地址 : 端口號)
采用三報文握手主要是為了防止已失效的連接請求報文段突然又傳送到了,因而產生錯誤。
TCP 連接建立過程中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1) 要使每一方能夠確知對方的存在。
(2) 要允許雙方協商一些參數(如最大窗口值、是否使用窗口擴大選項和時間戳選項以及服務質量等)。
(3) 能夠對運輸實體資源(如緩存大小、連接表中的項目等)進行分配。
TCP 最主要的特點:
TCP 是面向連接的運輸層協議;
每一條 TCP 連接只能有兩個端點 (endpoint),每一條 TCP 連接只能是點對點的(一對一)。
TCP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務;TCP 提供全雙工通信。
面向字節流,TCP 中的“流”(stream)指的是流入或流出進程的字節序列。
UDP主要特點:
(1) UDP 是無連接的,發送數據之前不需要建立連接,,因此減少了開銷和發送數據之前的時延。(2) UDP 使用盡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證可靠交付,因此主機不需要維持復雜的連接狀態表。(3) UDP 是面向報文的。UDP 對應用層交下來的報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這些報文的邊界。UDP 一次交付一個完整的報文。(4) UDP 沒有擁塞控制,因此網絡出現的擁塞不會使源主機的發送速率降低。這對某些實時應用是很重要的。很適合多媒體通信的要求。 (5) UDP 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和多對多的交互通信。(6) UDP 的首部開銷小,只有 8 個字節,比 TCP 的 20 個字節的首部要短。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點
(1) IP 地址是一種分等級的地址結構。(2) 實際上 IP 地址是標志一個主機(或路由器)和一條鏈路的接口。(3) 用轉發器或網橋連接起來的若干個局域網仍為一個網絡,因此這些局域網都具有同樣的網絡號 net-id。(4) 所有分配到網絡號 net-id 的網絡,無論是范圍很小的局域網,還是可能覆蓋很大地理范圍的廣域網,都是平等的。
IPv6所引進的主要變化如下:
更大的地址空間。IPv6 將地址從 IPv4 的 32 位 增大到了 128 位。
擴展的地址層次結構。
靈活的首部格式。 IPv6 定義了許多可選的擴展首部。
改進的選項。 IPv6 允許數據報包含有選項的控制信息,其選項放在有效載荷中。
端口的分類 :服務器端使用的端口號:熟知端口號或系統端口號0-1023;登記端口號1024-49151
2.客戶端使用的端口號:49152-65526
FTP21? TELNET23 SMTP25 DNS53 TFTP69 HTTP80 SNMP161? HTTPS443
流量控制就是讓發送方的發送速率不要太快,既要讓接收方來得及接收,也不要使網絡發生擁塞。 ??利用滑動窗口實現流量控制
在某段時間,若對網絡中某資源的需求超過了該資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網絡的性能就要變壞。這種現象稱為擁塞
判斷網絡擁塞的依據就是出現了超時
擁塞控制就是防止過多的數據注入到網絡中,使網絡中的路由器或鏈路不致過載。
擁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個前提,就是網絡能夠承受現有的網絡負荷。
擁塞控制是一個全局性的過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機、所有的路由器,以及與降低網絡傳輸性能有關的所有因素。
流量控制往往指點對點通信量的控制,是個端到端的問題(接收端控制發送端)。
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發送端發送數據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來得及接收。
擁塞控制四種算法:慢開始 ,擁塞避免 ,快重傳 。快恢復 。
?
?
對比的方面 | 虛電路服務 | 數據報服務 |
思路 | 可靠通信應當由網絡來保證 | 可靠通信應當由用戶主機來保證 |
連接的建立 | 必須有 | 不需要 |
終點地址 | 僅在連接建立階段使用,每個分組使用短的虛電路號 | 每個分組都有終點的完整地址 |
分組的轉發 | 屬于同一條虛電路的分組均按照同一路由進行轉發 | 每個分組獨立選擇路由進行轉發 |
當結點出故障時 | 所有通過出故障的結點的虛電路均不能工作 | 出故障的結點可能會丟失分組,一些路由可能會發生變化 |
分組的順序 | 總是按發送順序到達終點 | 到達終點時不一定按發送順序 |
端到端的差錯處理和流量控制 | 可以由網絡負責,也可以由用戶主機負責 | 由用戶主機負責 |
?
1.ARP協議的功能是將主機的IP地址解析為相應的物理地址。
當主機1要向主機2發送數據之前,必須解析出主機2的物理地址,解析過程如下:主機1發送一個廣播幀(帶有ARP報文)到以太網,該ARP報文大致意思是:“我的IP地址是172.16.22.167,誰的IP地址為172.16.22.11?請告訴我你的物理地址。”這個廣播幀會傳到以太網上的所有機器,每個機器在收到該廣播幀后,都會去查看自己的IP地址。但是只有IP地址為172.16.22.11的主機2會返回給主機1一個ARP響應報文,其中包含了主機2的物理地址(設為E2)。這樣主機1就知道了IP地址為172.16.22.11的主機所對應的物理地址為E2,隨后就可以向主機2發送數據。
2.TCP/IP參考模型分為4層,從下向上依次為網絡接口層,網絡互連層,傳輸層和應用層。各層功能如下:
網絡接口層的功能是負責接收從IP層交來的IP數據報并將IP數據報通過底層物理網絡發送出去,或者從底層物理網絡上接收物理幀,抽出IP數據報,交給IP層。
網絡互連層主要功能是負責相鄰結點之間的數據傳輸。
傳輸層的主要功能是在源結點和目的結點的兩個進程實體之間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數據通信。
應用層的主要功能是負責提供應用程序所需的高層協議。
3.敘述IEEE802.3以太網采用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的工作原理。(4分)
CSMA/CD協議的工作原理是:(1)某站點想發送數據時,必須首先偵聽信道。(2)如果信道空閑,立即發送數據并進行沖突檢測;(3)如果信道忙,繼續偵聽信道,直到信道變為空閑后才繼續發送數據,并進行沖突檢測。(4)如果站點在發送數據過程中檢測到沖突,它將立即停止發送數據并等待一個隨機長的時間,重復上述過程。
4.請解釋ICMP與IP的關系。(4分)
ICMP即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它是IP的一部分,在每個IP軟件模塊中都包含了ICMP的實現。當IP報文傳輸出錯時,路由器就向發送報文的源主機發送ICMP報文報告出錯情況。ICMP報文使用IP報文來傳輸差錯及控制報文,因此ICMP報文也可能丟失。ICMP報文的最終接收方是目的端主機上的IP模塊。
5. tracert命令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路由跟蹤,用于確定IP數據包訪問目標所采取的路徑,顯示數據報經過的網關及到達的時間。
6. 為什么要對計算機網絡進行分層
網絡體系分層是將總體要實現的很多功能分配在不同的層次中,每個層次要完成的服務及服務要實現的過程都有明確的規定;不同機器的實體分成相同的層次;不同系統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高層使用低層的服務時,并不需要知道低層服務的具體實現方法,將網絡層次結構模型與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7. 存儲轉發:答:在存儲轉發交換方式下,當幀從端口進入交換器時,首先把接收到的整個幀暫存在該端口的高速緩存中。此后,交換器根據緩沖器中傾價目的地址查端口-地址表,獲得輸出端口號,隨即把幀轉發到輸出端口,經輸出端口高速緩存后輸出到目的站上。
8. 光纖優點:
(1) 通信容量非常大。(2) 抗雷電和電磁干擾性能好。(3) 無串音干擾,保密性好。(4) 體積小,重量輕。(5) 傳輸損耗小,中繼距離長
9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幀定界、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為什么都必須加以解決?
答:幀定界是分組交換的必然要求透明傳輸避免消息符號與幀定界符號相混淆差錯檢測防止合差錯的無效數據幀浪費后續路由上的傳輸和處理資源
10.10BASE-T中的“10”表示信號在電纜上的傳輸速率為10MB/s,“BASE”表示電纜上的信號是基帶信號,“T”代表雙絞線星形網,但10BASE-T的通信距離稍短,每個站到集線器的距離不超過100m
11. 對于10mb/s的以太網,以太網把爭用期定為51.2微秒;對于100mb/s的以太網,以太網把爭用期定為5.12微秒
12. IGP和EGP這兩類協議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IGP:在自治系統內部使用的路由協議;力求最佳路由
EGP:在不同自治系統便捷使用的路由協議;力求較好路由(不兜圈子)
EGP必須考慮其他方面的政策,需要多條路由。代價費用方面可能可達性更重要。
IGP:內部網關協議,只關心本自治系統內如何傳送數據報,與互聯網中其他自治系統使用什么協議無關。
EGP:外部網關協議,在不同的AS邊界傳遞路由信息的協議,不關心AS內部使用何種協議。
13. IGMP協議的要點是什么?隧道技術是怎樣使用的?
?IGMP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當某個主機加入新的多播組時,該主機應向多播組的多播地址發送IGMP 報文,聲明自己要成為該組的成員。本地的多播路由器收到 IGMP 報文后,將組成員關系轉發給因特網上的其他多播路由器。第二階段:因為組成員關系是動態的,因此本地多播路由器要周期性地探詢本地局域網上的主機,以便知道這些主機是否還繼續是組的成員。只要對某個組有一個主機響應,那么多播路由器就認為這個組是活躍的。但一個組在經過幾次的探詢后仍然沒有一個主機響應,則不再將該組的成員關系轉發給其他的多播路由器。隧道技術:多播數據報被封裝到一個單播IP數據報中,可穿越不支持多播的網絡,到達另一個支持多播的網絡。
14.TCP/IP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答:TCP/IP的核心思想就是“網絡互聯”,將使用不同低層協議的異構網絡,在傳輸層、網絡層建立一個統一的虛擬邏輯網絡,以此來屏蔽所有物理網絡的硬件差異,從而實現網絡的互聯
15.網絡協議的三個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義?
網絡協議:為進行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16、虛電話服務是通信子網向____端系統____提供的網絡服務。
17、數據報服務一般僅由____數據報交換網____提供。
18.簡述調制解調器的主要功能。
(1)信號轉換??????????? (2)確保信源和信宿兩端同步
(3)提高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 (4)實現信道的多路復用
19. 簡答分組交換的特點和不足。優點:
(1)節點暫時存儲的是一個個分組,而不是整個數據文件
(2)分組暫時保存在節點的內存中,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
(3)動態分配信道,極大的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 缺點:
(4)分組在節點轉發時因排隊而造成一定的延時
(5)分組必須攜帶一些控制信息而產生額外開銷,管理控制比較困難
20.數字調制的三種基本形式:移幅鍵控法ASK、? 移頻鍵控法FSK? 、移相鍵控法PSK
21.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1)電路交換:端對端通信質量因約定了通信資源獲得可靠保障,對連續傳送大量數據效率高。(2)報文交換:無須預約傳輸帶寬,動態逐段利用傳輸帶寬對突發式數據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組交換:具有報文交換之高效、迅速的要點,且各分組小,路由靈活,網絡生存性能好。
22. 常用的傳輸媒體有哪幾種?各有何特點?
1雙絞線:
屏蔽雙絞線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無屏蔽雙絞線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特點:容易受到外部高頻電磁波的干擾,誤碼率高,但因為其價格便宜,且安裝方便,既適于點到點連接,又可用于多點連接,故仍被廣泛應用。
2同軸電纜:50 W 同軸電纜? 、75 W 同軸電纜
特點:高帶寬(高達300~400Hz)、低誤碼率、性能價格比高,所以用在LAN中
3光纜:特點:直徑小、重量輕;傳輸頻帶寬、通信容量大;抗雷電和電磁干擾性能好,無串音干擾,保密性好,誤碼率低。但光電接口的價格較昂貴。光纖被廣泛用于電信系統鋪設主干線。
4無線傳輸:短波通信/微波/衛星通信。 特點:頻率高,頻帶范圍寬,通信信道的容量大;信號所受工業干擾較小,傳輸質量高,通信比較穩定;不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建設投資少
23. 試說明IP地址與硬件地址的區別,為什么要使用這兩種不同的地址?
IP 地址就是給每個連接在因特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分配一個在全世界范圍是唯一的 32 位的標識符。從而把整個因特網看成為一個單一的、抽象的網絡。在實際網絡的鏈路上傳送數據幀時,最終還是必須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與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夠標識具體的鏈路通信對象、IP地址給予邏輯域的劃分、不受硬件限制。
24. RIP協議:優點:實現簡單,開銷較小。
缺點:RIP 限制了網絡的規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離為 15(16 表示不可達)。
路由器之間交換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開銷也就增加。
“壞消息傳播得慢”,使更新過程的收斂時間過長。
25. BGP特點:
BGP 支持 CIDR,因此 BGP 的路由表也就應當包括目的網絡前綴、下一跳路由器,以及到達該目的網絡所要經過的各個自治系統序列。
在 BGP 剛剛運行時,BGP 的鄰站是交換整個的 BGP 路由表。但以后只需要在發生變化時更新有變化的部分。這樣做對節省網絡帶寬和減少路由器的處理開銷都有好處。
?
?
FDM:頻分復用 TDM:時分復用 STDM:統計時分復用 WDM:波分復用 DWDM:密集波分復用 CDM:碼分復用 ?CDMA:碼分多址? 跳頻擴頻FHSS? 直接序列擴頻DSSS? 脈碼調制 PCM? 同步光纖網 SONET? 同步數字系列 SDH?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 ADSL?
HDSL高速數字用戶線 ?SDSL:一對線的數字用戶線 ?VDSL:甚高速數字用戶線 ?DSL:數字用戶線。 ?RADSL:速率自適應 ??STM-1第1級同步傳遞模塊 ?OC-48第48級光載波
幀檢驗序列FCS?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 ?鏈路控制協議 LCP? 網絡控制協議 NCP
IGMP網際組管理協議
OSPF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
VPN虛擬專用網絡
RIP路由信息協議
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
ICMP網際控制報文協議
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FTP文件傳輸協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