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 對象的兩種創建方式:
String str1 = "abcd";//先檢查字符串常量池中有沒有"abcd",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沒有,則創建一個,然后 str1 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對象,如果有,則直接將 str1 指向"abcd"";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d");//堆中創建一個新的對象
String str3 = new String("abcd");//堆中創建一個新的對象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2==str3);//false
這兩種不同的創建方法是有差別的。
- 第一種方式是在常量池中拿對象;
- 第二種方式是直接在堆內存空間創建一個新的對象。
記住一點:只要使用 new 方法,便需要創建新的對象。
String 類型的常量池比較特殊。它的主要使用方法有兩種:
- 直接使用雙引號聲明出來的 String 對象會直接存儲在常量池中。
- 如果不是用雙引號聲明的 String 對象,可以使用 String 提供的 intern 方法。String.intern() 是一個 Native 方法,它的作用是:如果運行時常量池中已經包含一個等于此 String 對象內容的字符串,則返回常量池中該字符串的引用;如果沒有,JDK1.7之前(不包含1.7)的處理方式是在常量池中創建與此 String 內容相同的字符串,并返回常量池中創建的字符串的引用,JDK1.7以及之后的處理方式是在常量池中記錄此字符串的引用,并返回該引用。
String s1 = new String("計算機");String s2 = s1.intern();String s3 = "計算機";System.out.println(s2);//計算機System.out.println(s1 == s2);//false,因為一個是堆內存中的 String 對象一個是常量池中的 String 對象,System.out.println(s3 == s2);//true,因為兩個都是常量池中的 String 對象
?
字符串拼接:
String str1 = "str";String str2 = "ing";String str3 = "str" + "ing";//常量池中的對象String str4 = str1 + str2; //在堆上創建的新的對象 String str5 = "string";//常量池中的對象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false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5);//trueSystem.out.println(str4 == str5);//false
盡量避免多個字符串拼接,因為這樣會重新創建對象。如果需要改變字符串的話,可以使用 StringBuilder 或者 StringBuffer。
將創建 1 或 2 個字符串。如果池中已存在字符串常量“abc”,則只會在堆空間創建一個字符串常量“abc”。如果池中沒有字符串常量“abc”,那么它將首先在池中創建,然后在堆空間中創建,因此將創建總共 2 個字符串對象。
驗證:
String s1 = new String("abc");// 堆內存的地址值String s2 = "abc";System.out.println(s1 == s2);// 輸出 false,因為一個是堆內存,一個是常量池的內存,故兩者是不同的。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輸出 true
結果:
false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