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引言
- C++對內存的劃分如何落實在Linux上
- 自由存儲區和堆之間的問題
- 棧
- 常量區
- 靜態存儲區
- 靜態局部變量
- 靜態局部變量、靜態全局變量、全局變量的異同
- macOS系統的測試結果
- 總結
引言
在動態內存的博客中,我提到:
在Linux 內存管理的博客中,我提到:
盡管都有盡可能完全的描述,并且兩者大致意思沒有沖突。而之所以令我一直感到略有不同,越看越迷糊的原因是:第一張圖講的其實是C++在概念上對內存的劃分,第二張圖講的是Linux對虛擬內存進行的劃分。 前者是概念上的,也是C++程序在運行時會切實執行的,而后者就是在Linux系統上對前者概念的具象化!下面進行進一步分析。
C++對內存的劃分如何落實在Linux上
C++其實將內存劃分為兩種:動態存儲區、靜態存儲區。
第一張圖對動態存儲區進行了進一步劃分——堆、棧。
而網上其他博客可能還會對動態存儲區進行進一步劃分——堆、棧、自由存儲區。并對靜態存儲區進行進一步劃分——常量存儲區、全局/靜態存儲區。
可謂是五花八門,我們不妨先做個歸攏:
自由存儲區和堆之間的問題
這篇博客分析地很詳細C++ 自由存儲區是否等價于堆?,我引用其中一些內容進行分析:
在概念上我們是這樣區分兩者的:
malloc
在堆上分配的內存塊,使用free
釋放內存。new
所申請的內存則是在自由存儲區上,使用delete
來釋放。
那么物理上,自由存儲區與堆是兩塊不同的內存區域嗎?它們有可能相同嗎?
基本上,所有的 C++編譯器
默認使用堆來實現自由存儲,也即是缺省的全局運算符 new
和 delete
也許會按照 malloc
和 free
的方式來被實現,這時藉由 new 運算符
分配的對象,說它在堆上也對,說它在自由存儲區上也正確。 但程序員也可以通過重載操作符,改用其他內存來實現自由存儲,例如全局變量做的對象池,這時自由存儲區就區別于堆了。
總結:
-
自由存儲
是C++
中通過new
與delete
動態分配和釋放對象的抽象概念,而堆(heap)
是C語言
和操作系統
的術語,是操作系統維護的一塊動態分配內存。 -
new
所申請的內存區域在C++
中稱為自由存儲區。藉由堆實現的自由存儲,可以說new
所申請的內存區域在堆上。 -
堆與自由存儲區的運作方式不同、訪問方式不同,所以應該被當成不一樣的東西來使用。
如何落實在Linux上?
C++
中的堆自然也就對應Linux
中的堆段,而C++
中的自由存儲區,如果不主動改用其他內存來實現自由存儲,那么理應也在堆段上。
而正如上面所言,堆段由程序員進行申請和釋放:
int main(){int *pi = new int; // pi指向一個動態分配的、未初始化的無名對象,該對象的地址位于堆上// 而pi的地址位于main函數的棧上
}
棧
C++
中的棧自然對應Linux
中的棧段,棧段是進程運行之初(從main函數
開始)創建的,進程運行時(main函數
中)每調用一個函數就會在棧段上申請一段空間作為棧幀,來管理調用函數的相關信息。
void fun(){int j = 2; // 調用fun時,j存在于fun的棧幀上cout << "hello" << endl;
}
int main(){ // 創建棧段int i = 1; // 存在于棧段上fun(); // 創建棧幀
}
常量區
c++
中,一個 const
不是必需創建內存空間,而在 c
中,一個 const
總是需要一塊內存空間。
常量分為全局常量和局部常量:
全局常量
是否要為 const全局變量
分配內存空間,取決于這個全局常量的用途,如果是充當著一個值替換(將一個變量名替換為一個值),那么就不分配內存空間,不過當對這個全局常量取地址或者使用 extern
時,會分配內存,存儲在只讀數據段,是不能修改的。
因為全局變量在內存中的位置與全局常量一樣,只不過沒有 read only
屬性,因此在這里也就一并提了,全局常量同樣被分配到數據段上,但是可以修改。
PS:未初始化 或 初始化為0 的全局變量(包括全局常量)被分配在 .bss
段上,已初始化 的被分配在 數據段 上。
局部常量
- 對于基礎數據類型,也就是
const int a = 10
這種,編譯器會把它放到符號表中,不分配內存,當對其取地址時,會在棧段分配內存。 - 對于基礎數據類型,如果用一個變量初始化 局部常量,如果
const int a = b
,那么也是會給a
在棧段分配內存。 - 對于自定數據類型,比如類對象,那么也會在棧段分配內存。
題外話
c
中const
默認為外部連接,c++
中const
默認為內部連接。- 當
c
語言兩個文件中都有const int a
的時候,編譯器會報重定義的錯誤。 - 而在
c++
中則不會,因為c++
中的const
默認是內部連接的。如果想讓c++
中的const
具有外部連接,必須顯式聲明為extern const int a = 10
。
示例
const int lx = 5;
// 沒有使用的時候僅保存在符號表
// 使用extern或取地址的時候為其在數據段的只讀部分分配內存
// 個人猜測也有可能在代碼段的.rodata。
int o = 6;class A
{const int lz = 1; // 在棧段分配內存
public:void put() {cout << &lz << endl;}
};int main() {A a;int x = 2; // 對照main中的變量來確定其他常量的位置// 因為我們確定 x 在棧段上// 因此如果其他常量的地址與 x 的地址類似// 則說明其他常量也在棧段上const int z = 1; // 取地址時,會在棧段分配內存const int y = x; // 取地址時,會在棧段分配內存
}
靜態存儲區
靜態變量分為:全局靜態變量、局部靜態變量。
而關于它們的存儲位置,我在 Linux內存管理
一文中已經說的很詳細了,下面的靜態變量包括全局靜態變量和局部靜態變量:
靜態局部變量
猜測下面代碼的輸出結果:
void f(int) {static int i = 0;cout << &i << " " << ++i << endl;
}
void f(double) {static int i = 0;cout << &i << " " << ++i << endl;
}
int main() {f(1);f(1.0);f(1);f(1.0);f(1);
}
答案:
這里證明了靜態局部變量的特性:只初始化一次,并且只對定義自己的函數可見。 因此在上面的調用中,并不會出現因為兩個靜態局部變量名字相同而賦值出錯的情況。
靜態局部變量、靜態全局變量、全局變量的異同
- 全局變量在整個工程文件內都有效,靜態全局變量只在定義它的文件內有效;
- 靜態局部變量只在定義它的函數內有效,且程序僅分配一次內存(只初始化一次),函數返回后,該變量不會消失;
- 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如果沒有手工初始化,則由編譯器初始化為
0
。 - 靜態局部變量 與 靜態全局變量 共享 數據段(或.BSS段)。
macOS系統的測試結果
macOS系統下,測試結果如下:
#include <string>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a = 0;int a1;int a2 = 1;static const int a3 = 2;static int a4 = 2;class A{
public:int b;const int b1 = 1;static const int b2 = 2;static int b3;void put(){cout << "類內變量:" << &b << endl;cout << "類內常量:" << &b1 << endl;}
};const int A::b2;
int A::b3;int main(){int c;const int c1 = 1;static int c2;static const int c3 = 5;cout << "全局常量:" << &a << endl;cout << "全局靜態常量:" << &a3 << endl;cout << "類內靜態常量:" << &A::b2 << endl;cout << "局部靜態常量:" << &c3 << endl;cout << "類內靜態變量:" << &A::b3 << endl;cout << "局部靜態變量:" << &c2 << endl;cout << "全局變量,未初始化:" << &a1 << endl;cout << "全局變量,已初始化:" << &a2 << endl;cout << "全局靜態變量:" << &a4 << endl;cout << "局部變量:" << &c << endl;cout << "局部常量:" << &c1 << endl;A a;a.put();return 0;
}
輸出結果:
總結
非靜態
、非全局
的類內
、局部變量
都在棧
上。- 【
全局
】 / 【靜態
(不論局部
還是類內
)】的常量
,都在.bss
段上。 - 【
全局
】 / 【靜態
(不論局部
還是類內
)】的變量
,都在數據段中 .bss 段以外的位置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