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我就是沖著軟件這兩個字來的,開始我覺得我們大多數人也是這樣的,能開發一款屬于自己的軟件應該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個小目標八,在上學期學完java語言后,我們自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開發一款小軟件的能力,并在寒假中我們真的進行了這樣的測試,我們的寒假作業就是開發一款記賬小軟件(web版,大多數人),雖然開發的有點low但我們確確實實的開發了,這不能算是我們的第一款軟件,但他為我們的第一款小軟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來我以為,進了軟工就是要學習機器語言,各種編程語言,編程思想等等有關編程的東西,確實,開始的時候我們與這些語言是分不開的,但并不是全部,我們最終還是要成為一名工程師的,而工程就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了。
要說這之間的區別呢,其實一深一淺。
來說一下我在這個課上都學到了啥吧。
老師講課其實很好,不像其他老師講課死板,沒有一絲趣味可言,當然,這樣的課堂互動很多,互動一多,對我們來說,“危險性”就很大,但這樣也是很刺激的,能激勵我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比如老師在開課第一課身上就會告訴我們這學期的規劃,老師講的天花亂墜,我們聽的天馬行空,但是,不知道歸不知道,我們要到達到的目標很明確,就如上一個學期,老師就說在這個學期末我們必須要掌握html+javabean+servlet的技術來搭建web,我們只有達到要求才能拿到學分,不然就沒有。這學期也是一樣的,我們先是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做了鞏固加深,又要加入新的學習內容,為以后要學習的內容打下基礎。這樣的課堂我個人覺得還是很不錯的,就是相對于我們來說作業還是很繁重的。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呢,都是根據鄒欣老師的構建之法來講的,這本書我也是讀過的,雖然沒有認真讀,但我是知道這本書對我們益處是很大的,鄒老師是一個很有想法的老師,我曾看過一篇關于鄒老師的——現代軟件工程講義 目錄,在這里面我知道了我們為什么要開始新的方式來學習軟件工程,鄒老師是一個很專一的人,我們老師基本是按照鄒老師這種教學方法來的。
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在我們身上應用,所以我們深有體會,這個課程有很強的實踐力,理論的東西相對于其他的課程簡直少的可憐,我們只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取我們需要的知識,老師不在意我們是如何獲取知識的,他注重的是我們掌握了多少知識,在課上進行檢測。如果對這個課程劃分一下的話,課堂測試占很大一部分,有一半左右,其他時間課堂講解有三分之一的樣子。
說說自己的收活吧,我自我感覺收獲其實很大的,畢竟完成了大大小小好多個“項目“,
???????? 1)在代碼的理解上,增強了自己對代碼的理解性,常寫備注,備注是一個好東西,當備注寫的多了,軟件的文檔自動就出來了,而且備注為自己打入公司內部也很有好處:
???????? 2)在團隊合作中,由于本學期的團隊合作其實還是很多的,有三次團隊合作,但并不是每次團隊合作都有好的結果,團隊之間一定要多溝通,不論隊員如何,還有要勇于擔當,承擔責任。
???????? 3)項目與自身,這個單獨說一下,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能力以及對未知領域的錯估,導致我們的項目一拖再拖,雖然最終有個樣子,也是草草收場,項目選擇后就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搖擺不定,項目開發也要跟上進度,不要空有前車之鑒。
再來談一下我對這個課程的建議:
???????? 1)時間與實踐:老師很注重實踐,這個對我們其實是很好的,相信老師對我們的能力也很有信心,不然不會把時間壓縮到我們剛好完成,雖然說時間一多,我們可能就會偷懶,松懈,但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很上心的。
???????? 2)放養式:大學本就是放養式管理,當然還是有一定的規章制度的,老師對課堂紀律抓的很嚴,什么四大護法,八大金剛啥的都上來了,但其實學生也有點不容易啊,如果我們嚴格遵守紀錄的話,我的脖子會很難受,經常抬頭看一會黑板就累的抬不起頭了(當然有點夸張)但撐到最后確實是這樣的,尤其是四節課都是講解課的時候。
???????? 3)勤奮與懶惰:看過大道至簡的童鞋都知道,文章開篇講到了——懶是第一生產力,雖然不敢茍同,但我對這種觀點卻頗為贊賞,當然不是要我們懶著,但還是要培養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