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分解結構模型(WBSM)方法工作程序
?
工作分解結構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根據樹形圖將一個功能實體(項目)先分解為子項目,再逐級分解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工作單元,并確定每個工作單元的任務及其從屬的工作(或稱之為活動);以便更有效地組織項目的進行。本文根鋸WBS的這一特點,應用系統工程的思想理論方法,提出了工作分解結構模型WBSM(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Modeling)方法。為了使WBSM工作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實施,我們首先對WBSM的工作程序進行闡述。一般來說,實施WBSM的工作程序有:
(1)組織實施WBSM小組。小組成員一般由該項目負責人員(如:項目經理等)和參與該項目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員(如:來自公司或者該項目的不同職能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員和有經驗者)組成,人數以5~10為宜。要求小組成員對所討論的問題都能持積極關心的態度,并能從不同工作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能使小組進行認真且富有成效的討論,為以后的統一思想、協調工作打下基礎。
?
(2)WBSM要素分析。WBSM要素的選擇是進行WBSM工作的基礎。合理選擇WBSM要素,即要憑借小組成員的經驗,又要充分發揚民主;要求小組成員把所想到的有關問題都寫在紙上,然后由專人負責匯總整理成文。小級成員據此邊討論、邊研究;并提出
?

圖1 WBSM 工作程序圖
?
構成WBSM要素方案,經過若干次反復討論,最終求得一個較為合理的WBSM的構成要素方案,并據此制定要素明細表備用。
(3)根據要素明細表作構思模型,建立鄰接矩陣和可達矩陣。
軟件開發網
?
(4)根據可達矩陣利用WBSM算法構建工作分解結構。
(5)根據WBSM的運算結果,并考慮到該企業或項目(功能實體)的各職能部門,作圖構建工作分解結構線性責任圖WBS-LRC(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And Linear Responsibility Chart)。
?
(6)根據WBS-LRC設置或修正該企業或項目(功能實體)的各職能機構、按排工作程序,并最終形成決策書。
?
圖1所示即為WBSM工作程序(2)~(6)步過程示意圖。
?
2、WBSM算法
WBSM算法與解釋結構模型算法即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又有質的區別。一般而言,解釋結構模型是將其目標要素作為該結構層次的最高級(位于圖形的最頂層)。然而,在WBSM中,由于考慮到階段工作目標要素是本階段其它各項工作要實現的結果;因此,階段工作目標要素應位于本階段WBSM的最后(圖形最底部)一個層次。這樣,一方面符合了人們各項工作要素的順序由先到后的習慣性思維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便于WBSM各階段工作的銜接與分析。WBSM算法的主要步驟如下:
2.1鄰接矩陣與可達矩陣
在一般情況下,建立鄰接矩陣前,根據小組成員的實際經驗,對WBSM要素的結構先有一個模糊的認識;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個構思模型。接著從回答工作要素Si 是否"可達"(用R表示)S j ;在這里"可達"有二層含義:一是表示Si 是否與S j 有關;二是表示Si 是否先于S j 。回答了這一問題即可構造出其鄰接矩陣A/ ,并可和事先設想的構思模型進行比較和調整。對于一個具有N個工作要素的鄰接矩陣A/ 來說,A/ 加上N階單位陣I后,即可得到一個不超過一步可達的N階可達矩陣A,即:A= A/ I 。
軟件開發網
?
2.2級間劃分
?
這是WBSM對解釋結構模型算法作了實質性修改的一步。所謂WBSM級間劃分就是將所有工作要素,以可達矩陣為準則,劃分成不同的級(層)次,以建立工作分解結構(WBS)。具體做法是:將與Si 有關的要素集中起來,并定義為Si 的可達集,用R(Si)表示;R(Si)是由可達矩陣中第Si 行中所有元素為1的列所對應的要素的集合。類似地,將到達要素集S j (此處i = j,下同)的所有要素的集合定義為S j 的前因集,用A(S j)表示;A(S j)是由S j 列中所有矩陣元素為1的行所對應的要素的集合。根據R(Si)和A(S j)就可進行級(層)間劃分。一個WBSM的多級梯階結構的第一級要素集是指沒有比它更低一層(級)次的要素集作為其前因集;其前因集A(S j)中只包含它本身的要素集。
若A(S j)= R(Si)I A(S j),即R(Si)和A(S j)(此處i = j)交集等于A(S j);則A(S j)既為WBSM的第一級要素集(位于WBSM圖的最底層)。其它以此類推。
?
2.3WBSM作圖
WBSM作圖與解釋結構模型作圖也有較大區別。在WBSM作圖中,首先,在水平方向上,按該各項工作的特點劃分成不同的工作階段;在垂直方向上,按該功能實體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劃。其次,將WBSM按各工作要素的不同階段和所隸屬的管理職能部門繪出,即可得到一個完整的WBS-LRC圖。
?
3、案例研究
?
本文以某汽車企業進行新車型開發項目為例進行分析。參與本次WBSM小組的主要成員有項目經理、本企業總工程師、廠長和該企業各職能部門有關負責人員共計10人左右。經過大家的充分討論,認為該項目可劃分為規劃階段、設計階段和樣品試制階段;在各階段該企業各職能部門所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規劃階段(PLANE STAGES)。1)換型改造處(CT)的主要工作有: 編制規劃(PCT1);編制、下達技術任務書(PCT2);參與草圖審查(PCT3)。2)汽研處(AR)的主要工作有:建議方案(PAR1);設計草圖(PAR2);組織草圖審查(PAR3)。3) 工藝處(TE)的主要工作有:參與草圖審查(PTE1);4)生產處(PR)的主要工作有:參與草圖審查(PPR1);5)質量處(QU)的主要工作有:調查用戶
對質量的反應(PQU1);參與草圖審查(PQU2)。6)計劃處(PL)的主要工作有:目標成本分析(PPL1);參與草圖審查(PPL2);7)供應處(SU)的主要工作有:參與草圖審查(PSU1);8)銷售處(SE)的主要工作有:銷售市場調查(PSE1);參與草圖審查(PSE2)。 http://www.mscto.com
(2)設計階段(DESIGN STAGES)。1)換型改造處(CT)的主要工作有:組織樣品鑒定(DCT1);2)汽研處(AR)的主要工作有:設計樣品圖(DAR1);組織樣品圖的評議與修改(DAR2);樣品試制(DAR3);樣品試驗(DAR4);協同換型改造處組織樣品鑒定(DAR5)。3)工藝處(TE)的主要工作有:參與樣品圖的評議(DTE1);參與樣品鑒定(DTE2)。4)生產處(PR)的主要工作有:

http://www.mscto.com
圖2 某汽車企業新車型開發項目WBS-LRC結構圖
與樣品圖的評議(DPR1);組織各生產單位試制(DPR2);
參與樣品鑒定(DPR3)。5)質量處(QU)的主要工作有:參與樣品圖的評議(DQU1);樣品試制過程中的質量配合(DQU2)。參與樣品鑒定(DQU3)。6) 計劃處(PL)的主要工作有:參與樣品圖的評議(DPL1);目標成本分析(DPL2);參與樣品鑒定(DPL3)。7)供應處(SU)的主要工作有:參與樣品圖的評議(DSU1);試制新材料與外協件(DSU2);ì參與樣品鑒定(DSU3)。8)銷售處(SE)的主要工作有:參與樣品鑒定(DSE3)。
?
(3)樣車試制階段(TRIAL-PRODUCE STAGES OF SAMPLE MOTOR VEHICLE)。1)換型改造處(CT)的主要工作有:ê組織樣車鑒定會(TCT1);編制鑒定報告(TCT2);2) 汽研處(MR)的主要工作有:設計小批試制樣品圖(TMR1); 組織小批試制(TMR2); 試驗(TMR3); 協同換型改造處組織樣車鑒定會(TMR4);3)工藝處(TE)的主要工作有:工藝性評價(TTE1);參與樣車鑒定(TTE2);4)生產處(PR)的主要工作有:組織生產單位試制(TPR1);參與樣車鑒定(TPR2)。5)質量處(QU)的主要工作有:質量配合(TQU1);參與樣車鑒定(TQU2)。6) 計劃處(PL)的主要工作有:目標成本分析(TPL1);參與樣車鑒定(TPL2)。7)供應處(SU)的主要工作有:試制新材料與外協件(TSU1);參與樣車鑒定(TSU2)。8)銷售處(SE)的主要工作有:發送用戶試用(TSE1);參與樣車鑒定(TSE2)。
?
按WBSM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構建了該汽車企業新車型開發項目WBS-LRC結構圖,如圖2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