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微型計算機的特點:
- 功能強、可靠性高
- 價格低廉
- 系統設計靈活,適應性強
- 體積小,重量輕,維護方便
2,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組成
- 微處理器
- 內存儲器
- I/O接口電路
- I/O設備
- 系統總線
3,微機的工作過程就是執行存放在存儲器中的程序的過程,也就是逐條執行指令序列的過程,而執行一條指令需要以下4個基本操作
- 取指令。按照程序所規定的次序,從內存儲器某個地址中取出當前要執行的指令,送到CUP內部的指令寄存器中暫存
- 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譯碼器,譯出該指令對應的操作
- 執行指令。根據指令譯碼,由控制器向各個部件發出相應控制信號,完成指令規定的各種操作
- 取出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執行下一條指令做好準備
4,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位(bit):計算機中數據處理的最小單位,表示二進制位0或者1。(b)
字節(Byte):計算機中數據處理的基本單位。(B),其中1Byte=8bit
字(Word):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運算的單位,有若干個字節構成。字的位數叫做字長,不同檔次的機器字長不同。8位機的一個字就等于一個字節,字長為8位、16位機的一個字由兩個字節構成,字長為16位。
5,計算機中的數制和編碼
第二章
1,CPU內部結構
- BIU(Bus Interface Unit 總線接口部件)
BIU是CPU與存儲器及I/O的接口,負責與存儲器和外設之間的信息傳送。- 20位地址加法器
- 指令隊列緩沖器
- 總線控制電路
- EU(Execution Unit 執行部件)
EU負責指令的譯碼和執行。- 算術邏輯單元ALU(16位)
- 暫存寄存器 (16位)
- 標志寄存器(16位)
- 通用寄存器
4個數據通用寄存器(AX、BX、CX、DX)、兩個地址指針寄存器(BP、SP)、兩個變址寄存器(SI、DI) - EU控制器
2,控制寄存器
- 指令指針寄存器IP
用來存放代碼段中的偏移地址,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它始終指向下一條要執行的指令的首地址。 - 標志寄存器Flags
- 狀態標志位
CF:進位標志位。若運算結果的最高位向前產生了一個進位或借位,其值為1,否則為0.
PF:奇偶標志位。運算結果中低8位含有“1”的個數的奇偶性,如果“1”的個數為偶數,則PF值為1,否則為0.
AF:輔助進位標志位。加法或減法運算結果中D3位向D4位產生進位或借位的情況,有進位或借位時AF的值為1,否則為0.
ZF:零標志位。運算結果為0,其值為1,否則為0.
SF:符號標志位。它與運算結果的最高位相同.
OF:溢出標志位。通常采用雙高位法,即最高位和次高位是否產生進位(進位為1,沒有進位為0)兩數進行異或操作,最后的值即為OF的值. - 控制標志位
IF:中斷允許標志位。
DF:方向標志位。
TF:追蹤標志位(單步標志)
- 狀態標志位
3,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計算題)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4,時鐘周期、總線周期和指令周期
8086CPU的各種操作是在時鐘脈沖CLK的同一控制下協調同步進行的,時鐘脈沖是一個周期性的脈沖信號。
- 時鐘周期:一個時鐘脈沖的時間長度。(也稱一個T狀態),是主頻的倒數。時鐘周期是CPU的基本時間計量單位,也是時序分析的刻度。
- 總線周期(也稱機器周期):CPU通過總線對存儲器或I/O接口進行一次訪問所需要的時間。總線操作的類型不同,總線周期也不同,一個基本的總線周期有4個T狀態構成,分別稱為T1、T2、T3和T4。
- 指令周期:CUP執行一條指令所需要的時間。一個指令周期是由一個或者幾個總線周期組成的。
第三章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