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案
課程名稱
計算機基礎I
課程代碼
111012003
課程類型
公必√□ 專必□ 專選□ 公選□
授課方式
講授□ 實踐□
案例討論□ 上機√□
考核
方式
考試□√ 考查□
上機□√ 論文□
教學總學時數
16
學分數
1
學時分配
課堂講授 2 學時;實踐課 14 學時
教材詳細信息
姜永生.大學計算機基礎(windows10+office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
參考書及其他學習資源
網絡自主學習平臺93
授課教師
姜永生等
職稱
講師
學位
學士
授課專業
全校各專業
授課班級
各非計算機專業班
學年學期
2016 ?2017 學年第 1 學期
注:表中□選項請打“√”。本頁為整個課程教案的封面。
周 次
第 8 周第 8 次課
授課時間
章節名稱
第6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與應用
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安全、網絡使用
教學目的
掌握內容
網絡使用
熟悉內容
計算機安全
了解內容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
網絡使用
教學難點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教學要點及過程
第6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與應用
6.1 計算機網絡概述
6.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通過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的系統。
2. 網絡的功能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資源共享(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數據通信2個方面。
(1)資源共享。資源共享主要包括硬件資源共享、軟件資源和數據共享。
(2)數據通信。數據通信,即計算機網絡用于實現計算機間快速、可靠的信息傳遞。
3.主機與終端
主計算機系統簡稱主機(Host),它可以是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微機等。主機是資源子網的主要組成單元,它通過高速通信線路與通信子網的通信控制處理機相連接。普通用戶終端通過主機連入網內。主機要為本地用戶訪問網絡中其他主機設備和資源提供服務,同時為遠程服務用戶共享本地資源提供服務。
終端(Terminal)是用戶訪問網絡的界面。終端可以是簡單的輸入、輸出終端,也可以是帶有微處理機的智能終端。終端可以通過主機連入網內,也可以通過終端控制器、報文分組組裝與拆卸裝置、通信控制處理機連入網絡。
6.1.2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如下4個階段。
1. 面向終端的第一代計算機網絡
2. 以分組交換網為中心的第二代計算機網絡
3. 體系結構標準化的第三代計算機網絡
4. 以網絡互連為核心的第四代網絡
6.1.3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按功能分類
計算機網絡按功能分類,可劃分為資源子網與通信子網。
資源子網,網絡中實現資源共享功能的設備及其軟件的集合稱為資源子網。
通信子網,計算機網絡中實現網絡通信功能的設備及其軟件的集合稱為網絡的通信子網。
2.按地理范圍分類
按地理范圍分類是通用網絡劃分標準。按這種標準可以把網絡劃分為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3種。
(1)局域網。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地理范圍在幾米到十幾千米內的計算機網絡。
(2)城域網。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是在一個城市范圍內建立的計算機通信網。
(3)廣域網。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也稱為遠程網,用來實現不同地區的局域網或城域網的互連,是可提供不同城市、地區和國家之間的計算機通信的遠程計算機網絡。
3.按網絡的拓撲結構分類
網絡拓撲結構是指網絡中計算機或設備與傳輸媒介形成的結點與線的物理構成模式。網絡中的計算機等設備要實現互聯,需要以一定的結構方式進行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叫做“拓撲結構”。目前常見的網絡拓撲結構主要有:星型結構、環型結構、總線型結構、樹型結構、網型結構和混合型結構。也有星型結構(含樹型結構)、環型結構、總線型結構、網型結構的分類方法。
4.按局域網的工作模式分類
局域網的工作模式是根據局域網中各計算機的位置來決定的,涉及用戶存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目前局域網主要存在著2種工作模式:客戶/服務器(Client/Server,C/S)模式和點對點(Peer-to-Peer)通信模式。
6.1.4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網絡協議
為進行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稱為網絡協議。網絡協議三要素:
①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確定通信雙方“如何講”,定義數據格式、編碼和信號電平等。
②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確定通信雙方“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