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硬件系統)
各位計算機協會的成員大家好,很高興大家能陪我們走過這段難忘的時光。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學到東西,我們特地將計算機方面的東西整理成技術文檔,共大家使用,祝大家學得愉快!
湘信院計算機協會
一:計算機工作原理
計算機相信大家應該都會使用了,但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計算機的組成,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介紹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硬件系統 計算機硬件系統是指構成計算機的所有實體部件的集合,通常這些部件由電路(電子元件)、機械等物理部件組成,它們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故通常稱為硬件,它是計算機系統的物質基礎。 絕大多數計算機都是根據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思想來設計的。故具有共同的基本配置,即由五大部件組成:主機部分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組成,外設部分由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組成,其中核心部件是運算器。這種硬件結構也可稱為馮·諾依曼結構,如圖1-1所示。
圖1-1 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
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演示 計算機各部件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兩股信息流動而實現的,寬的一股代表數據流,窄的代表控制流。數據由輸入設備輸入至運算器,再存于存儲器中,在運算處理過程中,數據從存儲器讀入運算器進行運算,運算的中間結果存入存儲器,或由運算器經輸出設備輸出。指令也以數據形式存于存儲器中,運算時指令由存儲器送入控制器,由控制器產生控制流控制數據流的流向并控制各部件的工作,對數據流進行加工處理。 1. 運算器 運算器是完成二進制編碼的算術或邏輯運算的部件。運算器由累加器(用符號A表示)、通用寄存器(用符號B表示)和算術邏輯單元(用符號ALU表示)組成,其結構如圖1-2所示,其核心是算術邏輯單元。
圖1-2 運算器結構示意圖
通用寄存器B用于暫存參加運算的一個操作數,此操作數來自總線。現代計算機的運算器有多個寄存器,稱之為通用寄存器組。 累加器A是特殊的寄存器,它既能接受來自總線的二進制信息作為參加運算的一個操作數,向算術邏輯單元ALU輸送,又能存儲由ALU運算的中間結果和最后結果。算術邏輯單元由加法器及控制門等邏輯電路組成,以完成A和B中的數據的各種算術與邏輯運算。 運算器一次運算二進制數的位數,稱為字長。它是計算機的重要性能指標。常用的計算機字長有8位、16位、32位及64位。寄存器、累加器的長度應與ALU的字長相等。 2. 存儲器 存儲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數據。不管是程序還是數據,在存儲器中都是用二進制的形式表示,統稱為信息。 目前,計算機采用半導體器件來存儲信息。數字計算機的最小信息單位稱為位(bit),即一個二進制代碼。能存儲一位二進制代碼的器件稱為存儲元。 通常,CPU向存儲器送入或從存儲器取出信息時,不能存取單個的“位”,而是用B(字節)和W(字)等較大的信息單位來工作。一個字節由8位二進制位組成,而一個字則至少由一個以上的字節組成。通常把組成一個字的二進制位數叫做字長。 在存儲器中把保存一個字節的8位觸發器稱為一個存儲單元。存儲器是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的。每個存儲單元對應一個編號,用二進制編碼表示,稱為存儲單元地址。向存儲器中存數或者從存儲器中取數,都要將給定的地址進行譯碼,找到相應的存儲單元。存儲單元的地址只有一個,固定不變,而存儲在存儲單元中的信息是可以更換的。
圖1-3存儲器組成框圖
存儲器組成框圖演示 存儲器所有存儲元的總數稱為存儲器的存儲容量,通常用單位KB,MB(1B=1個字節=8位二進制代碼)來表示。存儲容量越大,表示計算機記憶儲存的信息就越多。 半導體存儲器的存儲容量有限,計算機中又配備了存儲容量更大的磁盤存儲器和光盤存儲器,稱為外存儲器。相對而言,半導體存儲器稱為內存儲器,簡稱內存。 3. 控制器 控制器是全機的指揮中心,它控制各部件動作,使整個機器連續地、有條不紊地運行。控制器工作的實質就是解釋程序。 控制器每次從存儲器讀取一條指令,經過分析譯碼,產生一串操作命令,發向各個部件,進行相應的操作。接著從存儲器取出下一條指令,再執行這條指令,依次類推。通常把取指令的一段時間叫做取指周期,而把執行指令的一段時間叫做執行周期。因此,控制器反復交替地處在取指周期與執行周期之中,直至程序執行完畢。 在早期的計算機術語中,通常把運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稱為中央處理器。簡稱CPU,而將CPU和存儲器 等設備合在一起稱為主機。 4. 輸入輸出設備 輸入設備是變換輸入形式的部件。它將人們的信息形式變換成計算機能接收并識別的信息形式。目前常用的輸入設備是鍵盤、鼠標器、數字掃描儀以及模數轉換器等。 輸出設備是變換計算機輸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