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幾年后,總是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工作的意義是什么?
這個如果要在網絡上尋找答案,那一定是多如牛毛,每一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在一開始出入社會工作之時,我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更沒有思考過工作的意義的是什么。
只是潛意識地知道,我畢業了,如果不去讀研繼續學習,那下一個階段就是去工作,工作了可以維持一定的收入和開支,不再消耗父母的資金。
我也知道,那時我思維里只有工作能夠帶來收入,并沒有像《富爸爸窮爸爸》里的該有的財富認知思維,也沒有《小狗錢錢》里注重財富積累的過程,甚至只想來塊錢,一刻都不想等。
在我長達十幾年學生時代里都沒有培養過這樣的思維,盡管我家里也在做生意,甚至我父親也有過著力培養我。但我就是半吊子不去接觸,完全沒有意識跟著家里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通過自己的思考能否提高家里的收入。
現如今我依然認為沒有賺錢思維是非常落伍的,是與未來脫軌的。在我相繼讀完《富爸爸窮爸爸》,《小狗錢錢》,《貧窮的本質》等書籍之后我才有所開悟,才意識到財富知識的重要性,注重財富積累的必要性。
所以我去年就開始思考,我能不能也能夠做出一些讓自己財富積累的法子?
我能不能自己也去體驗和發現,經過自己的思考或者復制別人的套路去賺取財富?
事實證明,著實有效。我從去年開始玩公眾號,現如今積累了幾千粉,通過自己的發現需求以及學習,做的付費文章也有一波收入,并且編寫的售前頁也引來了一大波朋友的青睞。也開了自己的小商鋪體驗體驗。
當然初級階段并不是很注重收入是否豐厚,而是我在體驗這個過程,認證這個思維是否有效,以及給未來開拓自己的路線打下基礎。所以出現收入冷淡期我并不會灰心喪氣。
那么,回到上面的問題,工作的意義是什么?
在我工作三四年之后,我才認識到了工作對于我的意義。對我而言,工作就是不斷完善自我認知。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從學校出來,思維一定是局限性的,是不具備商業思維,用戶思維的,且對于社會,企業運轉的認知是不足的。
當我開始工作之后,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方面,提升自己的認知,并對于耳濡目染的人際關系也在不斷的建立并完善的。
工作過程中,你總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比如技能不強,人際關系處理弱,對于產品的用戶思維欠缺,一時間遇到多件麻煩事情處理不好優先級等等。
盡管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伴隨一定副作用的。抗不過就容易出現社恐,逃避心理等等。
但是痛定思痛之后會發現,在我國這個發展中國家,穩中求進的步伐當中,誰不是扛著兩袋水泥負重前行呢?
如果有,那一定是他的先輩把苦頭吃了,或者是把苦頭留在了后面吃。
我就是處于一個不斷完善自我認知的一個人。在自我認知之后,計劃性地選擇了辭職。
有很多朋友問我辭職之后打算干嘛,是要自己創業嗎?
顯然我是理智的,我明白我更加喜歡的是看著自己的財富慢慢積累,并且形成一套體系。但是在這套體系建立之前,我還是需要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自己。
至少我目前沒有想到點子,使得自己脫離了工作也能夠活得很好。
在我今年9月份從老東家離職之后,計劃的是去旅游一趟。但是恰逢國慶,剛好也想家想父母了,回去治愈治愈心靈吧。
離職的時候,我只提了一個電腦和幾件輕裝衣服,沒把消息告訴家里,就是不希望他們擔心,影響我的決定和后面的計劃。
在國慶結束之后,了解各地疫情還是斷斷續續地嚴重起來,我的計劃不得不謹慎一些。
于是我選擇有親戚朋友在的深圳走一走。搭著表哥的順風車,后寄宿在同學家里。
在深圳的幾天里,能夠看出深圳瘋狂的房價和物價,其他相比于杭州的精致秀麗,深圳還是比較隨意的,穿著背心,穿著拖鞋的人大把存在,偶爾還能標配一大串鑰匙的人存在。
起初只是游玩幾天,訪問一些朋友,但是想著來都來了,不如試試崗位吧。
可曾想自己一兩年打下的基礎知識,能夠在技術這一塊輕松應付。心里想是不是成了職業八股文選手,吊打面試官了。
在待了一周快結束之時,打算回杭州再做打算時。收到了深圳的offer和杭州的offer。在我猶豫選擇深圳offer之時,面臨了杭州的HR輪番的給予好處加入他們。原來,我也沒有那么差勁嘛。
最終選擇了深圳,非要說理由的話,那就是,他給的實在是太多啦!
想不到吧,很市儈!
但是我依然割舍了很多老同學,在杭州交的伙伴,以及熟悉大半片地圖的杭州。
強行忍著不舍,寄托同學托運行李到深圳,選擇了老老實實的上班吧。
其實,目的一致,在哪兒都一樣,去鶴崗也行。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