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3月24日報道,今日(3月24日),第16屆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在海南繼續進行中。據雷鋒網了解,在今日下午的數字貨幣與區塊鏈分論壇上,中國銀行前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李禮輝講述了區塊鏈與互聯網金融的關系。
李禮輝說道,“我想至少從理論或者從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來看,區塊鏈的應用有可能能夠使現在的互聯網金融有一定的升級。”
具體的原理,李禮輝解釋道:
-
第一,我想區塊鏈它因為是一種分布式的點對點的結構,這種結構如果做的好的話,能夠實現多點之間直接的交易和所有信息的處理。我們按照傳統的業務流程、按照互聯網業務流程可能要分好多步才能完成的事情,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它有可能能夠在一瞬間同時完成,這樣來提高效率,節約我們的交易成本,這個可能是第一個方面,我想區塊鏈金融是對金融的一種貢獻。
-
第二種,區塊鏈有這種創造信任的能力,我們說傳統的信任都是靠個人誠信的積累,和第三方平臺,比如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和支付寶等等第三方平臺加以驗證。但是區塊鏈理論上具有自己能夠制訂規則的能力,自動的執行規則。而且可以把交易雙方和交易多方之間的上午契約、商務條款變成一個技術程序寫在智能合約里。
-
法律上的有關規定和監管上的有關要求也可以寫在智能合約里,當交易要完成的時候,所有的交易必須符合契約的規范、也必須符合法律的規范和監管的要求。這樣就可以提高信任程度,或者說它可以在我們信任的環境不太明確的情況下創造信任。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此前報道,其實信任的積累、信任的形成對普惠金融是特別重要的。目前80%的小微企業、70%、80%的個人,難以得到一般的融資。這都是因為他們個人的誠信和信任程度不被認可。“所以區塊鏈的應用如果說能夠在技術上解決信任問題,它是有利于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所以這兩點是區塊鏈金融對未來金融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意義的方面。”
李禮輝同時指出,目前主要因為底層技術還沒有突破,所以現在我所看到的區塊鏈的研發、取得的一些初步的進展、包括郵政儲蓄銀行資產托管系統、包括微眾銀行和華瑞銀行聯合貸款清算結算系統等等,這些系統本身速度不一定特別高,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還沒有得到認證。
“我想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大概有三件事:第一,和新的基礎技術,就是底層技術的研發,包括智能合約、共識算法、保密算法。第二,金融場景的應用。第三,就是有關法律法規的建設、有關技術標準的制定。只有這些完成以后我們的區塊鏈才有可能真正成為服務于大眾、服務于社會的一種很好的新的技術方式,這一點再說一個就是我認為我們中國目前在這方面進展還是比較快的。我認為我們中國在這方面有可能比其他國家走的更快一些,更早取得一些成果。”
本文作者:溫曉樺
本文轉自雷鋒網禁止二次轉載,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