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所處時代背景盡管與我生活的時代背景不同,但是我仍是被人物的生活所打動。這本書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擁有一百畝的闊少爺徐福貴因為賭而輸掉全部家產,到經歷將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女媳,外孫一個接一個的“送走”的悲痛。徐福貴一生波蕩起伏,他生活過闊少爺的日子,佃戶的貧苦的日子,經歷過被抓去當壯丁修大炮,戰場存活,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化,浮夸風大躍進,饑荒。在這種種的災難面前我甚至來不及同情他,在他的女兒鳳霞嫁給了偏頭二喜后,他們的生活似乎變得景氣起來,但接踵而來的卻是鳳霞在生下苦根離去,妻子陳家珍因病去世,兒媳二喜被泥板壓死,甚至最后自己的外孫苦根,也因為自己覺得不能帶他去醫病,讓他帶病跟自己割麥而虧欠,煮了一鍋豆子,苦根是貧苦家的孩子,竟因此而撐死。
? 徐福貴就像一根草,一陣風就能把他吹倒,但是他仍然會因為心中活著的信念而頑強的活著。這種簡簡單單的活著讓我動容。我感受到了徐福貴父親的父愛如山,母親對兒子的包容仁愛,妻子的不離不棄,女兒,兒子的乖巧懂事,二喜的樸實孝順,外孫的活潑懂事。其中帶給我的感受實在太多太多,細細品味每個細節,都能帶給我新的感受,但這其中最令我感動也惹不住心中的感情的是,老福貴拉著老牛福貴時說的話(上文):“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下文)“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 ...在我明白這一個個不都是兒子(有慶), 兒媳(二喜),妻子(家珍),鳳霞(女兒),苦根(外孫),而福貴正是他自己,前后這樣一寫,我就看著相似的一句話,我心中就塞滿了“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