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回顧人生,也怕中年危機!

大家好,我是若川。持續組織了5個月源碼共讀活動,感興趣的可以點此加我微信 ruochuan12?參與,每周大家一起學習200行左右的源碼,共同進步。同時極力推薦訂閱我寫的《學習源碼整體架構系列》?包含20余篇源碼文章。

最近發生一件令人感到恐懼的事情:早上撒尿的時候,尿TM分叉了!心中一驚,恍然不覺上個月已經度過了34歲生日!突然就來到了程序員過不去的檻:35歲危機!

一時間很多畫面在腦中閃回,我的職業生涯竟來到了“最后一年”,又想起前幾天想寫個2021年終總結給耽擱了,于是趁這個周末趕緊處理吧。

如果你剛畢業在猶豫選大公司或者小公司,那么此文對你或許會有一定幫助;如果你正在經歷技術轉型管理期的陣痛,那么此文對你或許會有一些幫助;如果你正在經歷焦慮的中年危機,那么我們可以一起訴訴苦,接下來進入正文。

?概述?

三個階段,三種心態,三個建議

此文篇幅較長,如果你時間有限,只看這一段也行。

PS:這里的五年是個大概的數字,不必一定較真非要映射。

回顧工作生涯,可以將它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關注的重點會有所不同:

1)第一個五年,需要建立正確的成長模型以及工作價值觀;

正常情況下,職場新人成長速度會非常快,這是因為這個時期多數困難只要靠自身努力就能完全解決,所以新人需要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成長的方式,盡快達到這個階段能夠達到的瓶頸(一般是5年左右可以達到這個階段的盡頭)。

其次,新人是一張白紙,容易被各種引導,大家需要有效的識別工作中的負能量,離這些“爛人”、“破事”遠一點,沒什么好處!

工作3年左右是工作價值觀形成最重要的時期,很多人會被錯誤引導,在第5年就變成了老油條;也有很多聰明人看到了一些“捷徑”,最后價值觀出了問題,老是幻想捷徑,結果得不償失。年輕人一定要注意甄別,別被帶偏!

正確的成長模型能夠幫助你快速進步,正確的工作價值觀能延長你的成長周期,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也是工作初期最重要的事情。

2)第二個五年,找到你適合做什么,并確認你真的適合;

這個時候精要主義的方法論就很適用了(之前一個階段不太適用):

6bfce9fe1417e88a8c6596a71aa01da3.png

經過不斷的能力成長、勢能增加,你終于獲取了真正的“選擇”能力:你有一定信息量和決策能力去做選擇,你也會想找到既適合、又喜歡、還賺錢的事情,誰不想笑著把錢賺了呢?

所以,第二個五年最重要的兩件事,首先是找到自己喜歡并且適合自己的事情,其次你需要驗證你是否真的適合,因為這條路走下去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3)第三個五年,獨立思考能力尤為重要,盡快建立自己的思維閉環;

到第三個五年的時候,能力、心態已經得到社會的毒打,經過了一層又一層的淬煉,完全可以擔當大任(專業領域方面,不在話下;心態方面可上可下)。這個時候大家可能會覺得技術、管理似乎也就那么回事的,但所面臨的困難卻比原來更大更具體以更抽象了

這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多數是無據可依,就算有相似的案例,也會因為環境不同而無法得到啟示,所以獨立思考的能力變得尤為關鍵!

Leader告訴你10%的想法,你得拋開Leader的影響,自己補足到40%,再與Leader拉扯到60%,最終自己論證到90%乃至100%!

而這一切都要求我們獨立思考,要求我們捕風捉影,要求我們平風造雨,而這一切很費腦子!!!

1b33aae81c69a36cd4d8d55c3f281eb0.png

所謂戰略能力,就是清晰描述未來的能力,你描述的越具體,那么未來就會越清晰!

而形成想法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搞定團隊接受這個想法,公司給予資源去驗證這個想法,最終還要說服真實的世界接受這個想法,這類事情離不開團隊。

總結

總結下來,第一個五年大半屬于秀操作階段,不斷成長自身即可;第二個五年需要找到自己最適合做什么,而前期的沉淀會對你今后的選擇提供莫大的幫助;再后一個五年開始步入為團隊、為真實世界提供解法的階段,對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很高。小釵現在處于第三個五年的起步階段,正在左右橫跳中!

接下來,我們每個階段精選1、2個典型案例加以說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

?1?

正循環框架&工作價值觀

選擇&努力&運氣

小釵家里其實很窮,所以非常感謝這個社會,大學期間獎學金幫了很大的忙。而且大學環境很是公平,評價一個人也更加多維,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這里我們探討《精要主義》的核心觀點,關于選擇:

我認為多數人是沒有選擇能力的;

比如小縣城的高中生畢業生,選大學的時候不會考慮先選城市再選專業,他們的選擇完全是因為某個“特殊的喜好”(往往莫名其妙),而他們的父母的視野多半在公務員、教師、石油類穩定的工作,所以他們的建議多數時候也無效。

以小釵為例,選擇軟件工程,完全是因為運氣好......

但人窮也會有一些好處,他們特別容易擁有努力的特質,并且很容易達到“更努力”的成就(這群人從小就能卷!)。所以從大學中期開始,我過得很滋潤,靠做項目賺了不少零花錢,還擁有了女朋友這種珍貴寶物,后面也很容易找到了工作,開啟了第一個五年。

攜程無線,運氣峰值

十分幸運,小釵的前幾年經歷了三個大公司:騰訊、攜程、百度。

騰訊所在部門是一個分公司的小團隊,里面多是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同事,這種分公司的小團隊,發育不好容易變成“養老院”,不適合小朋友待,但作為一個跳板還是很不錯的,于是從成都騰訊換到了上海攜程,事后回顧,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足以影響一生!

初入無線

13年的攜程和競爭對手打的很厲害(搶奪移動市場),攜程為扭轉局勢成立無線事業部去打這場仗,從福利策略、人才策略全部開綠燈,我愿稱那年的無線為最強!

運氣非常好,團隊有很多優秀、親切的同學,十分有活力、跟之前的氛圍有天壤之別,這個期間也認識了很多大佬。

攜程無線事實上可以作為成體系優秀團隊的標桿,只不過由于視野局限性,關注點全部放在了技術本身,對于團隊運轉機制、關鍵流程設計、文化氛圍打造,全無關注,但對當時的自己,也許也是好事。

建立循環框架

當時情況是每個人有一塊自己的領域,所以多數人更傾向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努力是“窮人”的底色嘛,于是下班后我就跑去學習團隊大哥的代碼,不懂的就使勁問,也不會有人覺得煩,了不起吃個飯嘛!

也是從那個時候養成寫博客的習慣,這里形成了一個很好的正循環學習框架:

工作中出現大量問題->與同事討論解決方案->解決這些問題->晚上(周末)寫博客復盤->整理知識結構->再與大佬討論。

毫不夸張的說,攜程的一年相當于自己之前的三年,這歸功于整套正循環框架的建立。

機會來襲

能力不錯,態度又好,天天追著團隊大佬叫大哥,誰又會討厭這種小伙子呢?于是在接下來成立框架組(框架組被設計為實現攜程移動框架、解決團隊疑難雜癥)時,我成了最好的人選。

于是,可以看見的框架更完整了,可以解決的問題也更高端了,要服務的部門也更多了,于是認識的人也漸漸多了(勢能慢慢起來了)。整個視野在正循環的過程中變得逐漸開闊,個人也拿了連續10個月的優秀員工,那段歲月十分開心。

逐漸暴露的問題

每個人的視野不一樣,但就算是一線員工,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團隊一些問題:

1)加班后遺癥;

連續加班導致的團隊疲憊,讓整個團隊都籠罩在火藥味當中,最直觀的感受是同事之間會因為一點小事被點燃,但事后大家又會感到懊惱,這些都是太過勞累導致。

2)人才運營速度跟不上;

業務擴展太快所以新人擴展速度也十分迅速,可能當時大Leader也沒想到竟然擴展如此之快,這很有些打亂團隊節奏。新人涌入后也會有一些新老摩擦,畢竟融合需要一個過程,最主要的是新人比例過高導致的結果是培訓跟不上、導師跟不上,所以其實是有大量資源在空轉。

但以上問題給個小半年時間就能很好的化解,但這個時候外部環境卻發生了重要變化,競爭對手被“打敗了”,于是在公司角度來說,無線部門的使命結束了?于是接下來的動作是將無線事業部分拆到了公司其他團隊。

老大哥協助建立價值觀

從現在的視野來看,分拆是一個很好的決策,因為無線團隊的整體水平明顯高于其他部門,無線事業部可以認為是公司打造的一個經典案例——“經濟特區”,模式已經被驗證的話,那么就該為公司升階做貢獻。

所以將無線團隊的優秀團隊分到各個部門去做關鍵崗位的Leader,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對于整個公司的文化融合,團隊協作,機制推行,技術統一都有莫大的幫助。

但對于當時的愣頭青來說,這是個難以理解的決定,散伙飯時幾個小伙伴甚至直接哭了出來,而我被分到了公司的框架團隊。

在這個周期里面,我會不由自主的放大一些團隊問題,甚至刻意的設想團隊對立,整個人表現的都很喪,在一次和老板張雪峰吃飯的時候表現的尤為明顯。

于是下來后被瑋叔當面教育了一頓: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滾,你連你的同事都搞不定,還能做點其他什么事呢?我跟老大哥交流了很多,最終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

處于順境的時候,自然意氣風發,那么當我們處于逆境中的時候,就應該自暴自棄、消沉不已嗎?

時至今日,我有點什么疑惑的地方都經常喜歡請教老大哥們,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其實在抓技術的同時,協調推動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現在很多業務都是幾個部門在做,如果沒有良好的推動能力的話,極有可能iOS一套東西,Android一套,前端自成一套,這種對整個公司來說是一種浪費,需要有人站出來整理整合。

第一階段的尾聲

工作的前幾年最重要的是增長自己的能力,塑造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能力增長正循環能幫你快速進步;良好的工作價值觀能延長你的成長周期,兩者缺一不可!一旦你發現自己的正循環模型不起作用時,那可能是兩個原因:

1)你的能力已經達到一個瓶頸,需要迭代循環框架以適應更高的要求;

2)你的心態出現了問題,需要調整心態;

如果以上兩者皆不是,那么應該考慮換個環境,并且迅速的換個環境,這也到了我的抉擇點,當時有三個選擇:天貓、百度、餓了么。

雪峰之前是我們的大Leader,有過幾面之緣,他在攜程的勢能很高,所以餓了么的初創團隊有很多攜程的老面孔,但當時餓了么規模太小,根本不看好他們,最終我的臉被打腫了!

如果當時選擇天貓,可能會走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道路,雖然當時已經有一些社會閱歷,但還是因為女朋友上海的工作而選擇了百度。

百度這邊是一個新團隊,我在這里有足夠的話語權實踐之前的架構思想,算是一個架構能力的驗證的階段。其他同學也很愿意配合我,所以那段時光也非常開心。

團隊關系方面,跟深藍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兄弟,明月和功偉后面也發展的很不錯,但初期聽他們去了一家叫拼多多的不知名公司的時候,我為他們深深的嘆息,最后卻變成了我為自己深深的嘆息!

在這個周期我在成都買了第二套房,成都一家中型公司的CTO武哥直接來上海邀請我回成都,于是沒考慮太多也就回去了......


前五年的成長瓶頸往往靠自身努力就能解決,所以一定要快速成長達到這個階段的天花板,這個階段多一點真誠、少一些套路;多關注一點個人成長、少關注一些物質收益,將心思放到能力成長上,會對你之后產生莫大的幫助!

最后,第一個五年,也許會是程序員最快樂的時光,純粹的工作寫代碼,為解決一個BUG而開心,為書寫一段代碼而自豪,這種滿足感很容易把握也很真實。

大家不要看我現在的文章多以管理也業務為主,其實曾經我是個技術博主:

https://www.cnblogs.com/yexiaochai/

在最初的5年工作里,寫了200多篇技術博客,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

22f38ef231d123b1bb165bd25411180d.png

?2?

喜歡什么&適合什么

在中小型團隊,只要我們不要太拉胯,話語權會比較大,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大公司出來的同學容易在這種規模的公司高開低走,我總結下來有兩點要注意:

1)缺少體系化的技術架構能力;

這些同學之前多半做的螺絲釘類工作,缺少全局視野,之前表現的好很大部分要歸功于體系加成,出了成熟的體系、熟悉的環境后,會有段時間的無以適從,而在這個階段容易被打上了“不行”的標簽。

2)缺少協調落地能力;

也有一些高工,技術實力過硬,但管理落地能力跟不上,之前很多協調類工作有人幫他補位,在新環境中沒有這個角色,而他又顯得陽春白雪,自然結果就曲高和寡。

以上問題剛好在我身上全部不存在,于是我很快適應了公司節奏。

從前端很有限到技術很有限

初期做前端的時候覺得前端很Low,于是作為架構師角色把大前端體系搭了起來;而后又覺得后端問題很大,于是開始推動解決后端問題......

一來二往之間,用了半年時間從前端架構師做到了技術副班長,跟之前的工作相比有兩點核心變化:

1)信息量巨大;

各種信息量撲面而來,技術的、產品的;業務的、團隊的;正面的、負面的,這個階段處理的信息量是之前的3倍以上,在這個過程中,視野得到了進一步拉升。

信息量的一個好處是每次公司重大變化總能提前知道,也會避免做出不恰當的動作;壞處也可能讓你變得目標渙散。

2)跨邊界大于做好自己;

心態會發生巨大變化:將技術做好->前端能做的有限,我得推動大前端建設->大前端能做的有限,我要推動技術團隊升階->貌似只關注技術團隊不足以實現公司戰略......

所以從思維上從做好自己變成了需要做什么以便更好的幫助公司,這也是為什么前面說工作前幾年是一個程序員的快樂時光,因為后面會因為你的能力、勢能、待遇,環境會匹配這一切(主要是待遇),對你提出更多的要求,希望你能解決更大的問題。

這個五年環境變化帶來的改變會讓很多人感到不適,所以主動或被動(更多是被動)的選擇不加薪,一直在持續發生。

成為一號位

運氣總是眷顧努力的年輕人,騰訊與公司合資成立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子公司,而他缺一個技術負責人,那這個機會理所當然的落到了我頭上啊!于是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我從一個架構師變成了一個規模50人左右的團隊一號位。

一號位思維以及接觸的人事物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里以一個案例做說明。

全局視野下業務推進

當時國內共享經濟如火如荼,我們也想借個勢,于是開始了一個共享尿檢機的項目:

cad23330b97fc6e4f5e9a99daf2528b4.png

我在這個項目中的角色很重:

1)第一版的詳細需求產出;

2)初創團隊的招聘培養;

3)技術架構的設計;

4)參與一些硬件模具的設計,提供技術側的意見(很重);

5)甚至,在產品上線后,我開始組件前期BD團隊,并協助團隊拿下一些重要地標:

d32a5deb17a429fc50faea16f6125927.png

6)......

矛盾的開始

在整個過程中,我的視野變得前所未有的開闊,但寫代碼的時間不足原來的1/3,這讓我產生了深深的質疑與困惑:這應該算是不務正業嗎?

我在這個困惑中左右橫跳了大半年時間:

1)我明顯感覺自己更喜歡當前在做的事情,但這塊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他已經直接影響了我的技術提升;

2)我不敢放下技術,我認為這是我安身立命的東西,但又在質疑就算沒有這類事件,我的技術也已經達到了瓶頸,而且就當前環境而言,我無法突破;

所以,我覺得自己技術天賦并不高,并且似乎已經走到了一個節點,要再進一步很難;另一方面,我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物,也認為自己似乎更適合這類工作,但我放不下吃飯的家伙,這讓我很痛苦

選擇的決心

如果我想在技術更進一步,那么就應該去技術要求更高的公司;如果我想做現有的工作,那么就得放下技術,到了該選擇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公司與另一家公司又發生了合并動作,后續幾次高管會議后,我都覺得自己能做的很少,并且在這個環境下似乎很難有所改變,而我對自己是不是要真的轉管理這件事依舊十分疑惑,這里為什么遲遲原地踏步的點是:

我只是在當前環境干得好,我不能確定這是我本身的實力還是環境熟悉帶來的加成,畢竟這一切沒有在其他地方得到驗證!

剛好這個時候,命運的女神再次眷顧,深藍(從百度到了B站)問我要不要去B站,我心一橫,決心丟掉當前公司的勢能,去一個更高階的環境,驗證自己到底幾斤幾兩,當時敢下這個決定,還有個因素是第二套房貸快還清了,我總該為自己做點什么吧......

而后開始了跟CEO和之前幾個好兄弟幾輪的拉扯,有不理解也有不同意,最后CEO讓武哥來勸我,但我還是想在外面去學習一下,了不起到時候學成再回來嘛。

由此我開啟了人生非常關鍵的兩年!

體系重塑

當時B站剛上市兩年,正在大量招聘高端人才,整個公司運轉體系正在重構,天大的運氣讓我得以經歷這個階段!

從現在看來,當時并不知道團隊正屬于變革、進階的特殊時期,可以解釋我的疑惑;也不知道那里會有個名師,可以補足我多數的缺漏。

總而言之,運氣真好!

最后一次前端紅利

但最初入職就有一個問題,我過去的初衷是想驗證自己是否適合做管理,其實是內心已經決定要轉管理了,但僅靠管理無法拿到合適的職級,于是又只能吃前端的紅利,最終也是技術分加管理分拿到了一個“技術專家”title。

我當時就下定決心,那是最后一次吃前端的紅利(所以在寫公眾號后,索性將前面的前端技術文章全部拋棄了)。

我認為我之所以能拿到不錯的職級,還是因為之前寫了大量的技術文章也認識了很多大哥,這些都是很好的背書和“我工作也很優秀”的依據,這比自己吹牛逼要更有說服力。

但“技術專家”所帶來的認知問題也在持續發酵,在實際工作中我表現出了對組織建設、業務產品、數據類問題莫大的興趣,卻對技術類不太感冒,尤其對前端類問題刻意遠離!這很有些“不務正業”。

組織演進契機

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了團隊(事業部中的技術部)的問題,當前團隊是以職能線方式管理,這個架構與當時的情況已經不適應了。

團隊在50人以下,技術負責人會處理多數業務問題,所以很適合按職能線劃分。

但超過50人后就說明業務已經足夠龐大了,這個時候要求一號位既懂業務、又懂技術、還懂管理已經很難,如果還要求他們帶項目那簡直是一種苛求:

1)職能線Leader或許會關注一些業務,但多數同學還是更關注技術,所以大團隊和小團隊的目標不統一,這可能導致大團隊想業務優先,小團隊在做重構精進自身能力;

2)業務產品對接人體驗差,之前產品有事找一號位即可,現在有什么事要找前端leader、后端leader、終端 leader,有時候甚至還得找測試leader。沒有矛盾還好,一旦出什么Case,最終鬧了一圈后還得一號位出面拍板!

綜上,團隊大了后需要一號位作為大的業務專家,也需要幾個小的業務專家,這個原因很簡單:都不知道業務在做撒,也不能展開真正的對話,那你要做什么技術架構?

也有同學覺得僅僅一號位了解業務就夠了,但一號位也是人,他如何去了解的那么細,并且他的見解總得跟一個帶技術視野的人討論吧?

當然,這里也有一個度和情況的把握,如果階段的核心就是技術重構,那么按職能線劃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虛線項目組leader擁有合適的權責利機制,否則技術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就是天生的仇人。

25110e559dbc356a28e8a3429a47bfa1.png

演進的困難

基于上述原因,我核心參與了這次組織變革推進,并一度深陷泥淖。

因為后端的leader不同意,他認為單元化閉環的演進方向是個很好的動作,但當前團隊所處環境不適合做這種大動作:后端有很重的歷史包袱,至少需要重構一些關鍵業務再談單元化。

所以后端leader是認為方向或許可行,但時間需要往后移,至于需要等多久,這個需要看實際情況。

至此,就單元化這個事情產生了兩個觀點:

1)馬上單元化,以我為首的激進派;

2)延遲單元化,以后端leader為首的穩妥派;

這里小鬼都表達了觀點了,那么leader的觀點是什么呢?

leader事實上是希望單元化的,因為如上述場景,他有實際的痛點有動力去推進這一切,業務需要組織演進,不然遲早得玩崩;

但他同時也有一個矛盾點:業務需要穩定、團隊也需要穩定,在沒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強推容易離心離德出現事故,這個是他不能接受的。

所以leader單元化迫切度大概是6.5:3.5,他會持續推動這個事情發生,但他同樣不能說服自己去冒險,而且這個風險已經被明確的提出來了。

后端leader在團隊多年,風險意識極強,如果沒有外力的干預,他單元化的概率可能不足20%,而從角色需要考慮的點來說,也沒有任何問題。

對我來說首先十分愿意見證這個歷史時刻,這會是一個不可復制的經歷;其次初來乍到,我也有點想更快的證明自己,而且之前工作經歷里面一把梭的賭博行為太多,而且更多是嘗到了甜頭,所以對風險是比較漠視的。

在這種拉扯下,單元化的事情就只做了一半:由我這邊成立一個閉環的單元組,負責一塊重要的業務,但后端資源需要自己想辦法,這為我后面的一次大逆風埋下了伏筆。

補位的得失

上述事件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些團隊摩擦,對于一向“與人為善”的我有些措手不及,加之以前是一號位從沒有出現過資源問題,這次相當于拿著5分的資源要做難度6分的事。

由于整個團隊都缺人,就算有HC也未必能到我這里,這個過程中小孫吃了很多苦頭,背了很多壓力(也獲得了很大的成長),迫于眼前壓力,我這邊不得不降低標準招人,這里也埋下了其他隱患。

在那年最重要項目,團隊另一個兄弟(一直在核心栽培的人)出了一點問題,考慮再三,我不得不自己下場帶項目,雖然最終項目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一些低級別同學眼里甚至會認為小釵真棒,但我心里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這是因為,在我看來這就是一些常規操作,換了團隊中的其他leader,大概率也能處理,并且我算是收割了自己一直在培養的leader,最終我吃了我不該吃的經驗包,代價是下面的leader甚至掉了勢能,這得不償失!

在接下來的人才盤點中,毫無疑問我的團隊問題最大,leader和HR給出了相對一致的評價:小釵行,但小釵的團隊不行!

雖然認為這個情況可預期并且可以理解,因為我這邊面臨的挑戰和擁有的資源本就不匹配,再加上有一堆歷史坑要填,這就是Hard模式。

下來后,我自己有了一個初步判斷,單元化這個事情被驗證了,但要獲得更多的資源做更大的嘗試,有點難。

也是在此時,我拿到了來B站的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也算是比較中肯的評價:是個人才,但不足以超神。

所以,我自認為是轉型成功的,要去做管理這個事情得到了驗證。

事實上,后面我拿著6分的資源做難度7分的事情時候,之前積壓的問題逐漸暴露了,我在關鍵崗位上投入的人,都在出各種狀況:

1)下面核心leader想搞技術,不想搞業務;

2)其他同學其他團隊摩擦嚴重,不想當孫子,不看情況想當爹;

3)或者有同事八卦時候沒把握好分寸,引起團隊摩擦,這也直接引起了我leader的不滿;

4)一些老員工因為歷史待遇問題而離職;

5)......

上述問題看似很惱火,其實都不是什么大事,這里真正的問題是我之前下場了!這里直接證明了梯隊有問題。后續狀況頻出也是因為我的副班長出了問題,這導致了我需要不斷的補位,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好。

大公司的中層干部怎么做?

上述Case是大公司中層管理大概率要遇到的情況,所以我們做一個復盤,再來一次會怎樣?客觀點說,現在自己比之前提升不止一個層次,但換到當時的場景大概率會做同樣的選擇,事當時的處理雖然有所缺漏,也算是不得已的最優配置,所以該出的問題還是會以其他形式發生,能力更強反而因為看得清做得更激進,這里有兩個思考點:

1)收縮戰略意圖,不去做一些事情;

這個想法很快被否定,之前已經探討過,你的責任會因為你的能力與待遇而有所不同,大家如果空降到某個公司做中高層干部,一段時間都不折騰點東西出來,你試試?

所以事情還是得做,并且很難皆大歡喜,一個團隊的勢能總值是固定的,你多一點他就要少一點,除非內卷完了還得有強大的外卷能力。

2)外卷;

外卷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產品、業務也是我今年想核心提升的能力,顯然這也是我現在不具備的能力。

所以就算是現在的自己過去做同樣的事情,也只能是一個大號的小釵,會做的好點、柔和點,可能小勝,但想超神,不可能!

回到中層干部如何做這個問題本身,我這里有一套自己的答案大家可以探討:

技術管理進階——Leader的模型、手段及思維

大leader解決問題的思路只能從以下幾個維度去想辦法:

1 選題;

2 梯隊建設;

3 資源協調;

4 核心輔導;

5 機制匹配;

從要求的點來說,已經排除了leader下場干項目的可能性了!

一、選題

這里的選題,就是把自己的疑惑,將業務中碰到的問題,全部整理成一些課題,將這些課題指派給團隊的“專家組”進行研討,盡量找到答案,形成方案;

選題是戰略切割,大了資源不足,小了沒有效果;

思考選題要卷入足夠的資源足夠的意見,但不要被輕易帶偏,要有自己的堅持自己的主見;選題能力就是戰略能力;

二、梯隊建設

這個容易理解,就是人才儲備,招人開人;

選題是解決做什么的問題,人才是解決誰來做的問題,缺一不可。

三、資源協調

大leader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勢能,也是我們所謂的影響力,因為影響力,很多你拿不到的資源我拿得到,你做不了的跨部門協作我能做。

找到合適的選題和合適的人,還得幫他們把相應的執行環境準備好;

團隊做事會有很多卡點,這個時候你是否知道這個卡點所需要的資源是什么,是否能獲得這個資源。

四、核心指導

在下面同學干活的時候,要協助其做大框架設計,粗粒度的梳理,防止他們走偏,給予合適的信息輸入;

獲得資源后,告訴團隊如何使用資源;甚至告訴團隊如何自己獲取資源;

五、機制匹配

團隊的問題是否得到系統性的解決,是否每次都依賴個人英雄?

總結—從選擇到確認

經過第二個五年,我找到自己喜歡做什么并且驗證了自己確實適合這個。

B站這段經歷對我非常重要,過程中有成功、有失敗、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我在B站拿到了最初想要的東西:

1)我找到了自己在行業中相對真實的定位;

這讓我更加自信,不會認為自己的成功只是偶然、只是運氣好,總還是有一些實力在里面嘛!

2)體系化的組織建設知識;

在B站我積累了大量理論知識,包括OKR、項目制、人才運營、閉環組織演進注意點,也看了很多書,如《經濟學原理》:

89c7312ff21034d2e66c95dc7ac7fea5.png

這一切是我最需要的,之前的管理過于野路子,全部都是靠感覺,喜歡秀操作,但這種隊伍只能是團伙,打不了上規模的戰役。

而這次經歷帶給了我系統性的提升,相當于從一個鄉村企業家變成了小型企業家,這種轉變很重要。但這里有個點要注意:

事實上你做決定做戰略的時候依舊是依靠之前的野路子,那個是你思考的結果,是你戰略能力的底色,由最底層的邏輯驅動。

方法論的價值在于驗證你的想法,甚至是包裝一下以便說服更多的人,畢竟事情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

新的開始

之前已經準備認慫,實打實的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這個時候第二次收到了之前CEO的邀請,武哥也在說最近公司勢頭不錯,新招了幾個P9、P10,問我要不要上車,晚了收益可能要降低,考慮再三于是準備回去了,結果大家都知道B站股票漲的飛起......

?3?

獨立思考

再次回到公司時,公司變化很大!首先有件事情對我沖擊很大!

幾個高級別同事(技術)年齡都在40歲以上,而他們都對生活抱有相當的熱情,這就很有點顛覆認知了,說好的35歲危機呢?

所以先終結傳言,只要有良好的正循環框架以及心態,35歲危機是不存在的,但這里還有個大前提,35歲身體危機一定會存在,所以保護好自己的身體,為長期戰斗做準備,希望你們不要分叉!

關于第三個階段,因為小釵正在經歷,后續的章節會持續更新,這里就簡單說幾點感悟。

大Leader需要有深度的獨立思考

你的leader是第一層戰略輸入口,但你不能期待他為你勾勒出所有細節!

如果你在堅決執行老板對世界的理解,這是最大的優點,但可能也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你的工作變成了【對老板輸入的解讀】,這就導致你匯報的內容全部圈定在了老板的思維里。

一般來說,老板(你的leader)聲音會大一些,所以你的想法很容易被他左右,這其中的度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因為團伙和團隊最大的區別就是是否有分工。

太過唯上,這個不是健康的狀態,我們需要在細分領域跳出框架,上下佐證才能形成真正的創新。創新的底色是足夠的閱讀量,如果要跳出老板的認知,在通篇閱讀量方面超過老板不容易,那么就要在細分領域下足夠的功夫,我這里的一個思考是:

老板給予20%左右的思想輸入,然后就要在某一層面、某一階段的拒絕老板思想的影響,自己獨立把這20%的論點,演化論證到60%左右,拿著多出的這40%跟老板對比拉扯,畢竟老板時間有限,雖然想的廣,但未必在細分領域驗證的有我們深,老板想的廣,我們論證深,這也許就是一個差異化補足和配合的方式。

至于這額外40%的延伸對不對、好不好可以討論、可以拉扯,但是我們已經是站在60%的場景下討論問題了,這多出來40%的研究,就是我們跟老板叫板的底氣

如何從60%去到100%,里面的占比是多少,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一起測試、一起斟酌,而這一切全部建立在獨立思考這個能力之下。

大Leader需要有跨界思維

這里并不是說你要去將財務、HR的工作做了,不同的工種有他的專業度在里面,但大Leader需要不停的外卷!

技術的價值在于場景應用,但多數技術對業務思考較少,對所謂業務場景化創新是完全沒想法。走出代碼世界,更多的參與真實世界,多見一見業務的發展和困難,是技術第一梯隊最需要做的事情。

一切能夠被代碼化和算法實現的,我們都應該去關注,任何能被技術解決的問題都應該優先考慮技術,比如這里的案例:【開源】數字化轉型實操——從《一分鐘日報》開始

《CEO駕駛艙》是一套效能解決方案,是公司數字化轉型、精細化運營的開始。

他對公司的幫助是:有一個工具能提供【依據】以【驗證】哪個地方【效能有問題】,并且提供一定【手段】去【降低】這些【損耗】產生的概率。

......

?4?

結語

到第三階段后,不再會認為技術是核心生產力也不會認為管理有多么的牛逼,他們會更多的關注真實世界的難題,比如:

1)跨部門協作如何解決;

2)中后臺的效能如何評估;

3)項目ROI如何判斷;

4)如何有效去掉中間商;

5)......

所有的這一切聽上去跟玄學差不多,可謂捕風捉影,憑風造雨,其難度可想而知!!!后續有更多的內容,我們再一并討論吧。

至此,小釵的2021年總結結束,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這里的公眾號也求關注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274972.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274972.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274972.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蛋花花APP,APP開發這幾點你要注意了

蛋花花君又來了,這次蛋花花君為大家分享的是APP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點。 1、用戶體驗 程序猿蛋花花覺得,APP開發是為客戶來開發的,而不單單是為了老板,畢竟真正使用的是廣大用戶。APP的設計應該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提…

svg動畫制作_制作第一個SVG動畫

svg動畫制作Story of a designer trying to code animations instead of asking a dev to figure it out.一位設計師嘗試編寫動畫代碼而不是要求開發人員弄清楚動畫的故事。 編碼動畫是Webdesign的未來 (Coded animations are the future of Webdesign) Because we have acces…

網站前端設計,從960框架開始

一個網站進入到前端設計階段,第一步肯定是為全站搭建一個統一的,基礎的HTML模型,在這里推薦一下我剛學習的960框架。960是一個CSS框架,你肯定在想,這個世界肯定是瘋了,連CSS都有框架了嗎,沒錯&a…

60+ 實用 React 工具庫,助力你高效開發!

大家好,我是若川。持續組織了5個月源碼共讀活動,感興趣的可以點此加我微信 ruochuan12 參與,每周大家一起學習200行左右的源碼,共同進步。同時極力推薦訂閱我寫的《學習源碼整體架構系列》 包含20余篇源碼文章。最近看到一些實用的…

2012年12月第二個周末

2019獨角獸企業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師標準>>> 這周,裝上了windows版的 Linux版的oracle 熟悉了下SQL*PLUS的編程規則,還有常用的linux命令 看了一本《簡愛》 正在看oracle 轉載于:https://my.oschina.net/u/204616/blog/545513

『C#基礎』調用CMD的一個小工具

由于經常要使用CMD的一些命令,比如查看IP,Ping一個網址之類的。于是就寫了一個調用CMD.exe的小工具。 主要就是實現這樣一個事情:調用CMD.exe然后傳給它我想要執行的命令,最后獲取結果。 界面: 代碼: 主要執…

小姐姐:如何參與大型開源項目-Taro 共建

大家好,我是若川。持續組織了5個月源碼共讀活動,感興趣的可以點此加我微信 ruochuan12 參與,每周大家一起學習200行左右的源碼,共同進步。同時極力推薦訂閱我寫的《學習源碼整體架構系列》 包含20余篇源碼文章。“本文來自前端程序…

JavaWeb學習總結(十七)——JSP中的九個內置對象

2019獨角獸企業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師標準>>> 一、JSP運行原理 每個JSP 頁面在第一次被訪問時,WEB容器都會把請求交給JSP引擎(即一個Java程序)去處理。JSP引擎先將JSP翻譯成一個_jspServlet(實質上也是一個servlet) ,然…

C#網絡編程(異步傳輸字符串) - Part.3[轉自JimmyZhang博客]

源碼下載:http://www.tracefact.net/SourceCode/Network-Part3.rar C#網絡編程(異步傳輸字符串) - Part.3 這篇文章我們將前進一大步,使用異步的方式來對服務端編程,以使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器:可以為多個客戶端的多次請求…

chrome黑暗模式_黑暗模式:如何克服黑暗面

chrome黑暗模式This article has been written by Redmadrobot Design Lab. Translated and reposted with permission by Alconost Inc.,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and localization company.本文由 Redmadrobot設計實驗室 撰寫 。 經過 專業翻譯和本地化公司 Alconost Inc.的…

Deco 智能代碼體驗版正式上線啦,快來體驗設計稿一鍵生成代碼~

Deco 是什么?—Deco 智能代碼項目是我們團隊在「前端智能化」方向上的探索,其聚焦設計稿一鍵生成多端代碼這一切入點,實現將 Sketch/Photoshop 等設計稿進行解析并直接生成多端代碼(Taro/React/Vue)的能力。Deco 可以使…

jQuery 五角星評分

五角星打分 我用的是搜狗輸入法上帶的特殊符號打出來的 空五角星&#xff1a;☆ 實五角星&#xff1a;★ 1.html 1 <ul class"comment"> 2 <li>☆</li> 3 <li>☆</li> 4 <li>☆</li> 5 …

平面設計和網頁設計的規則_從平面設計到用戶界面:這是您應該知道的最重要的規則

平面設計和網頁設計的規則Maybe you’re here because you think UI Design is the future of Graphic Design. Maybe what motivates you is the money. Or maybe you just woke up one day and someone at work told you “So, you are a designer, right? Well, we need an…

即將到來的 ECMAScript 2022 新特性

大家好&#xff0c;我是若川。持續組織了5個月源碼共讀活動&#xff0c;感興趣的可以點此加我微信 ruochuan12 參與&#xff0c;每周大家一起學習200行左右的源碼&#xff0c;共同進步。同時極力推薦訂閱我寫的《學習源碼整體架構系列》 包含20余篇源碼文章。ECMAScript 規范每…

代碼備忘錄

1.用指針&#xff0c;函數調用實現交換兩個變量值 #include<stdio.h> int exchange(int *a,int *b){ int temp; temp*a; *a*b; *btemp;return 0;} int main(){ int i9,j2; int *p1,*p2; p1&i; p2&j; exchange(p1,p2); printf("p1%d,p2%d\n",*p1,*p2);…

mysql實戰38 | 都說InnoDB好,那還要不要使用Memory引擎?

我在上一篇文章末尾留給你的問題是&#xff1a;兩個 group by 語句都用了 order by null&#xff0c;為什么使用內存臨時表得到的語句結果里&#xff0c;0 這個值在最后一行&#xff1b;而使用磁盤臨時表得到的結果里&#xff0c;0 這個值在第一行&#xff1f;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設計類的五個原則_內容設計的5個原則

設計類的五個原則重點 (Top highlight)There are many heuristics and principles for creating good content. Some are created from a UX perspective, others from a content marketing point of view. They range from very long to very concise ones. I reviewed a larg…

Umi 4 RC 發布

大家好&#xff0c;我是若川。感謝大家一年以來的支持和陪伴。這一年疫情反復&#xff0c;年底應該有由于疫情不能回家的小伙伴。在這里先祝福大家&#xff0c;新年快樂。本打算今天不發文&#xff0c;但看到這篇覺得不錯&#xff0c;就發一下。大家好&#xff0c;Umi 4 經過幾…

讓你沉迷的五種設計

讓你沉迷的五種設計 好游戲總是能令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xff0c;外媒cracked經過分析&#xff0c;發現有五種設計方法必不可少&#xff1b; 1.斯金納箱原理&#xff1a;這是行為心理學派在實驗室內研究動物學習能力的箱形實驗裝置&#xff0c;游戲開發也得益于此&#xff0c…

Java學習路線詳解

有很多的[Java請添加鏈接描述](http://www.hfxms.com.cn/java/)程序員&#xff0c;在初期學習時&#xff0c;通常會對如何學習而感到迷茫。[合肥學碼思請添加鏈接描述](http://www.hfxms.com.cn/)小編就為大家分析如何學好Java編程&#xff0c;相信能幫助那些正在處于迷茫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