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不斷深入,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的移動互聯網戰略的可比性越來月低,如今百度的移動互聯網的戰略也面臨挑戰,最大的因素在于數據的來源。
對于互聯網的公司最近的動態是什么?這個不是很難的,主要看一下公司的高層決策者在干什么,就能基本上猜出八九不離十。現在的騰訊馬化騰在專注微信領域,搜狐的張朝陽在逼自己看雷人電視劇,新浪的曹國偉當然還是在發微博,阿里巴巴的馬云就退休。然而百度的李彥宏在做什么?
根據最新消息,他在年初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并且親自擔任院長。并且這份郵件在公司內部都可以看到的。
今年3月,一位在Google領導重要研究項目的人物低調來訪百度,還去清華大學講了次課。淼叔當時發了一條微博,說他會見了一堆百度的技術高管,還可能幫百度在硅谷的研究員招兵買馬。
這個人就是Andrew Ng(吳恩達),吳恩達現任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他與大公司合作的一個項目,則代表了互聯網巨頭的下一步方向:這個項目,叫做Google Brain,它的領域,就是深度學習。
吳恩達領導Google的科學家們,用16000臺電腦模擬了一個模擬人腦神經網絡出來,并向這個網絡展示了1000萬段隨機從Youtube上選取的視頻,看看它能學會什么。結果在完全沒有外界干涉的條件下,它自己識別出了貓臉。
這種機器學習和機器識別還是有差別的,它需要人工輸入一些用于對比的數據,或者一些已經進行初步分類、打好標簽的數據,機器通過學習這些數據的共同點,得出規律,然后再去將規律應用于更大規模的數據中。
而深度學習是一種“無監督的學習”。它基于一種學術假設:即人類對外界環境的了解過程最終可以歸結為一種單一算法,而人腦的神經元可以通過這種算法,分化出識別不同物體的能力。這個識別過程甚至完全不需要外界干預。
現在我們可以看出,深度學習對百度有什么意義了。最基本的,在門檻上,這個領域不是誰都能隨便進來的,它需要有龐大的計算能力,海量的人類知識數據;更重要的,它能夠完全自主地學習并數字化這個世界——然后就可以讓人們搜索任何東西啦。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ijinta/p/330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