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一、list
- 1、len()函數可以獲得list元素的個數
- 2、索引從0開始
- 3、末尾追加 append('xx')
- 4、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號為1的位置(insert)
- 5、末尾刪除pop() ,并且返回該值
- 6、要刪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并且返回該值
- 7、list里面的元素的數據類型也可以不同
- 二、tuple
- 1、元組與列表類似,但是元組只能查看(index(),count()方法),不能修改(增、刪、改),可以刪除整個元組
- 2、元組里面的每個元素使用逗號分隔開,最后使用小括號括起來組成元組,需要注意的是:當元組內只有一個元素時,逗號也不能省略
- 3、元素與字符串類似,下標索引從0開始,可以進行截取、組合等操作
- 4.創建元組
- 5. 刪除元組
- 6.元組運算符
- 7. 元組內嵌函數
- 8. 元組拆包
- 9. '可變'的tuple
一、list
Python內置的一種數據類型是列表:list
list是一種有序的集合,可以隨時添加和刪除其中的元素。
例如: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1、len()函數可以獲得list元素的個數
2、索引從0開始
- 當索引超出了范圍時,Python會報一個IndexError錯誤,所以,要確保索引不要越界,記得最后一個元素的索引是len(classmates) - 1
- 如果要取最后一個元素,除了計算索引位置外,還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獲取最后一個元素
3、末尾追加 append(‘xx’)
- list是一個可變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4、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號為1的位置(insert)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5、末尾刪除pop() ,并且返回該值
- classmates.pop()
6、要刪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并且返回該值
- classmates.pop(1)
7、list里面的元素的數據類型也可以不同
二、tuple
另一種有序列表叫元組:tuple
tuple和list非常類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
1、元組與列表類似,但是元組只能查看(index(),count()方法),不能修改(增、刪、改),可以刪除整個元組
2、元組里面的每個元素使用逗號分隔開,最后使用小括號括起來組成元組,需要注意的是:當元組內只有一個元素時,逗號也不能省略
3、元素與字符串類似,下標索引從0開始,可以進行截取、組合等操作
4.創建元組
有以下三種形式:
>>> a = ()
>>> b = (1,)
>>> c = 'A','B','C','D'
>>> type(a),type(b),type(c)
(<class 'tuple'>, <class 'tuple'>, <class 'tuple'>)
5. 刪除元組
元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許刪除的,但我們可以使用del語句來刪除整個元組,如下實例:
>>> tup =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 tup
('physics', 'chemistry', 1997, 2000)
>>> del tup
>>> tup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NameError: name 'tup' is not defined
>>>
6.元組運算符
7. 元組內嵌函數
此外,也可以對元組內的數字進行求和:
>>> a = (1,2,3,5)
>>> sum(a)
11
>>> b = ('s','d','f')
>>> sum(b)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unsupported operand type(s) for +: 'int' and 'str'
我們發現,sum函數就是調用‘+’號
8. 元組拆包
>>> A = ('name','school','location')
>>> a,b,c =A
>>> a
'name'
>>> b
'school'
>>> c
'location'
>>>
9. '可變’的tuple
t = ('a', 'b', ['A', 'B'])
print(t)
t[2][0] = 'X'
t[2][1] = 'Y'
print(t)
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