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孫婧妍:高考語文148分是這樣煉成的(附:孫婧妍

原文地址:孫婧妍:高考語文148分是這樣煉成的(附:孫婧妍2013高考作文《手機論》)作者: 語文新高考

高考語文148分是這樣煉成的

(附:孫婧妍2013高考作文《手機論》)

來源:網絡??????? ?作者:孫婧妍

[轉載]孫婧妍:高考語文148分是這樣煉成的(附:孫婧妍

??? 【本文是2013年北京市語文高考狀元孫婧妍所寫,孫同學深入淺出地給我們講述了她是如何學習語文的,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其中的好多觀點是值得家長以及想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的學生好好了解的。當然,分數,尤其是高考分數確實是一個人人生的一個助力。不過,希望大家在閱讀時重點感受“語文素養”的養成過程,畢竟,分數不代表一切,而語文學習能力、語文素養的培養才是重中之重。分數高的人,語文素養不一定好,而有著相當語文素養的學生,試卷分數一定不會差。請家長們好好地、有耐心地看完此文,一定會對您助力孩子學習語文有所啟發,您也可以把它推薦給您的孩子,讓孩子系統直白地了解一下——怎樣學好語文!】

?一、開篇:語文從來是一個有關素養、無關應試的學科

??? 我高考語文考了148分的消息傳開后,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所有學弟學妹、親戚朋友的問話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你是不是很愛讀書”,也不是“你是不是很愛寫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題”。

???聽了這樣的問題,我很詫異,因為在我心中,語文從來是一個有關素養、無關應試的學科。

??? 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們的教育中,任何學科只要和考試扯上關系,那么它往往就會走向應試;而對于這個學科的佼佼者,人們普遍的第一反應也不是他有天賦或者他有素養,而是他一定做了異常多的題目、接受了異常多的訓練。拿語文來說,在應試觀念的影響下,很少有人會去注意語文這個學科本身的宏大、它內在的韻律與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數——或者說,能拿到分數的方法。

??? 對這種觀念,我感到難過且可惜,因為我熱愛語言、熱愛文學,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與多姿多彩,而不是戴著功利眼鏡去審視它。“花同樣的時間去練習的話,語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幾分,但數學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題”,這樣功利的想法扼殺了多少發現語文之美的機會,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潛在的國學、語言、文學大師,我不愿、不敢去想。

???當然,對于語文這個學科,分數與素養是有關系的,但是這種關系是一種單方向的關系。分數高的人,他的素養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種類型的試卷需要的東西,而那類試卷之外,或許他是空白的;而有著相當語文素養的學生,他的試卷分數一定不會差,因為他有著足夠的積累,那些積累足夠他揮灑任意一張試卷了。

???也就是說,如果要選擇一個作為教育目標的話,那么,我認為培養高素養的學生比培養高分數的學生更重要。無論是對于學生的未來還是學校的教學目標,素養永遠比單純的分數要可靠得多。

??? 說了很多話,還沒有說到我理解中的素養。在現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實一個學生有沒有語文素養是很難看出來的。試卷有著固定的標準答案,一個憑死記硬背做出題的學生和憑自己發揮做出題的學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來的,結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滿分而已。那么,什么樣的學生我會覺得他是有語文素養呢?

??? 這就要回到開篇的兩個問題:讀書和寫作。我認為一個有語文素養的學生,應該是會讀書、會寫作的學生。

二、關于讀書:一本好書至少值得閱讀兩到三遍

??? 閱讀,應當是人最早的本能動作之一。閱讀始于識字之初,甚至是識字之前,每個人在孩提時期都有指著街上的廣告、商鋪招牌一字字認讀的經歷,這就是閱讀的雛形。而隨著人漸漸長大,他認字的水平越來越高,已經開始不滿足于正確地讀出一個字時的成就感,而開始對閱讀的內容產生好奇時,他就要開始讀書。

???所有學生都是讀書的,而語文素養的區分,在于讀什么、怎么讀、能不能堅持。

??? 一個有素養的學生能夠區分出一本書的時效。一本言情小說、一本參考書、一本名著,都是人類智力與體力的凝結,去讀他們也都可以稱為讀書。一個有素養的學生應該能夠區分出三者的區別:言情小說或許能夠給人一時的愉悅,看過以后卻什么都不會留在記憶里;參考書對升學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會迅速地被忘諸腦后;經典名著給人的教育則是永恒的、無法磨滅的,通過閱讀名著得來的思考與精神洗禮,很可能將會伴隨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清楚地分辨這些書籍的時效,那么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做出選擇。

??? 在選擇了正確的書后,閱讀方法就成為了素養的又一標志。再好的書如果只是利用擠公交的時間嘩啦啦翻過去,那么從這本書中汲取的養分必然將會微少得近乎無。至少就我的閱讀體驗來看,一本好書至少值得閱讀兩到三遍:第一遍略讀以滿足自己的閱讀興趣并了解書的內容與結構,第二遍精讀以摘抄、把握整本書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鋪墊與伏筆,如果還能再讀一遍,我就會抽時間寫一些類似專題研究的心得,比如對整本書思想的一個探討,或者對書中某種表達的質疑。我認為,只有當你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質疑書本時,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義。

???除了閱讀方法外,讀書應當是一件精細而持續的事情。與填鴨般在假日里一天讀十本書相比,培養細水長流的讀書習慣無疑更為重要。讀書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從書中汲取營養,在于通過整個閱讀過程修養一顆寧靜而富有感知力的心靈。我從在小學學會選擇正確的書開始,閱讀的動作在十年里從來沒有一天間斷過,我讀名著、讀國學經典、讀詩歌、讀歷史、讀哲學文學的理論、讀時事。如果沒有紙質書就用電腦、手機,每天短則二十分鐘,長則十余個小時。在高考前的那個學期,為了保持語文學科的感覺,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個小時來讀書,教室后面的窗臺堆滿了我帶到學校的各類書籍,有時候抽出一本會造成大規模的坍塌,尼采壓在泉鏡花上,紫式部淹沒在赫胥黎、劉勰和紀伯倫里。

???閱讀實在是一個太有益的習慣,即使是抱著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潛下心去讀書,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語感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你叫一個有語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許并不能清楚地告訴你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與寫法,也沒法給你講出來閱讀題的答案為什么該是這個,因為他做題目憑借的不是系統的訓練與大量題目的積累,他沒有那種足以歸納成經驗的東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確的答案。

??? 這就是語感。

??? 為什么說讀書能夠培養語感呢?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經典都是時間沉淀下來的精華,它之中的字詞語句都是最為準確、最為質量上乘的。當一個人見多了經典、熟悉了經典中語言的運用方式,他再回過頭去做題時,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試卷上找到正確的東西,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在閱讀著那種語言的“正確”。學英文我們講究讀原著,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什么比讀書更能培養語感,沒有什么比語感更能保證分數,這就是閱讀最為顯性的益處。

三、關于寫作:閱讀為寫作提供了模仿的條件

??? 說完閱讀,接下來必然是寫作。閱讀與寫作簡直是玻璃的兩面,無論你看著哪一面,都意味著你也正在凝視另一面。我喜歡寫作也擅長寫作,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這個版塊我都很有得寫。

???對于高中寫作,也就是以應試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議只有六個字:多讀、多仿、多寫。

??? 從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上來看,讀書多的人絕大部分是會寫作的人,而一個能寫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愛讀書。這只因在看了足夠數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東家模仿一點、西家拼湊一點、再加上一點點自己的領悟與潤色,最后拿出來的成品,也足以令許多人拍案叫好。

??? 我寫作的一個特點是引用多。高三下學期語文老師的女兒為我們班的期中作文寫點評,她數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數量,有接近二十個,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這些引例都是平時我從閱讀中積累下的東西,也就是說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寫五六十個字就會用到我的閱讀成果。

??? 這里我想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篇作文里同樣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會被評價為“豐富”,有的人則是“雜亂”、“堆砌”。為什么?我覺得這是對作文中所引用的內容理解程度的差異造成的。同樣的東西,有的人是在閱讀中看來、研究并思考過的,有的人是從類似《高中生議論文論點論據大全》中看來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則只得了個皮毛。

??? 比方說,同樣引用尼采,有的人寫“尼采,這個偉大的哲學家教會我一種高貴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蘇魯支語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寫道:“‘太陽!若無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輝為何?’,由是開始了蘇魯支的墮落,亦開始了尼采在這世間無止境的追求。他像蘇魯支一樣為世界奉獻著他的熱愛與智慧,也像蘇魯支一樣不斷經受著世俗的冷笑與中傷。尼采,這個‘瘋子’、這個智者,從來沒有放棄,也沒有停止過他的追尋。”

??? 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閱讀對于寫作而言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條件。

??? 我最早開始寫東西,正是始于閱讀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種作家,只要我覺得好,我就會按他的風格仿寫。小學時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在我的作文中學習一些冰心兒童文學獎獲獎者的風格,后來讀的書更多也更雜,我能記起來自己模仿過的作家有魯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樹、錢鐘書、杜拉斯、三毛……還有一些恐怕是忘記了。我還自己寫古典詩詞,甚至模仿司馬遷為自己寫了一篇文言文小傳。

??? 在模仿這些的個性鮮明的作家的過程中,我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我是怎么發現這一點的呢?這得歸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寫了點什么就想給人看。以前看過我寫的東西,大家看完后會說“這次是模仿XX的吧”,后來,他們的評價逐漸轉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驚覺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對我說過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會說“一看就是孫婧妍寫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裝訂起來,老師會知道那是我(這個也有可能是字太亂才認出來的);我在網上發些文章,評論里會有很多說我寫的東西有風格。

??? 到這時我就知道,這是我寫作的第二個階段了,我在從模仿走向創作。寫東西寫得好,與其說是天賦,倒不如說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飯、洗衣服、開車一樣。我現在寫文章很少構思或查證,筆到文來,半小時之內在電腦上完成千來字的短文對今天的我來說根本不叫事。但這背后呢,是我從初中起每天不間斷的練筆。初一是每天當作業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來越來越喜歡,課間也寫、午休也寫、回宿舍也寫、上課都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寫,每天能寫一兩千字,假期還能翻好幾倍。這些練筆大多沒有特定內容,寫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進了垃圾桶,就是為了保持一個手感。越來越多的人找我寫東西,給網站啊、給學生辦的雜志啊、給校刊啊,我很少拒絕,因為反正寫什么我都喜歡。

??? 春蕾杯一等獎?高考滿分作文?登報登刊?都是這么一點點練出來的。

??? 最后要說的是,對于作文而言,要學會自我分析。我不會寫那種標準的議論文,但高考作文寫議論文會比較穩妥,怎么辦?我分析自己寫東西的習慣,我不擅長說理,結構不夠簡明,但我的文筆好,同時有著豐富的閱讀積累。最后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議論文或者議論性散文。文體里沒有這兩個分類,我是自己創造了這兩個詞。這兩類文章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語文功底去掩蓋我理性思維的不足。

???作文是很靈活的東西,當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錯地寫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語言像詩歌和散文一樣漂亮時,他對議論本身的標準就會有所放松。作文考的歸根結底是文學水平而不是議論水平,換言之只要你能體現出你的水平高,實在不必太拘泥于文體與所謂的標準。高考前我拿著自己高三下學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師打過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滿分,還有不少55分、58分。這就是我說的一切最好的證明。

?

四、關于老師:忘掉分數學習語文,高分必然跑不了

??? 我從小就喜歡文學,從小學起讀中文、當作家的理想就沒變過。現在我拿著讀經管的高考分數到清華讀中文,是為這里曾有我崇拜的作家與國學大師,是為我的理想。而我這么多年能堅持著這樣的理想沒有放棄,我要感謝我在十一學校就讀的六年中教過我的四位語文老師。遇到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成為喜歡語文的學生的幸運,而從頭到尾都由這些老師教導,我只能說,我沒法再奢望更大的福氣。

??? 這些老師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重視的是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是僅僅是分數。

??? 小學畢竟已經太遙遠,要說我在語文上的啟蒙老師,當屬我初中時教我的王麗老師。我是怎么養成練筆的習慣的呢?就是始于王老師“每天隨便寫三百字”的作業。那時的我有著一切那個年齡自詡熱愛文學的小屁孩的缺點:目中無人、尖銳刻薄、孤芳自賞,喜歡無病呻吟地感傷。前幾天我收拾屋子時找出了那時的隨筆本,我看著里面一個個的“憂傷”、一句句的“我突然覺得我和同齡的孩子好遙遠”,我都想掐死我自己。但王老師沒有,她不但沒有“掐死”我,還每次都認認真真地給我經常超出規定長度好幾倍的隨筆劃線、寫評語,她也會反對我的觀點,有時還和我辯論。她是真的把我當成一個試圖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學生,在我的隨筆本上與我交流。

???王老師說,我是有寫作天賦的學生。她能夠透過我那些亂七八糟的悲秋傷春,看到我在寫作上的可能性,她對我的這種了解與信任讓我最為感激。同樣,王老師也看出了我在語文課上的心不在焉,于是她允許我離開教室,去到閱覽室去讀《史記》、讀各種我能找到的名著。王老師是第一個讓我明白什么叫語文素養的老師,我作為她的學生經常不交作業、不聽課,有時還考不好,但她對我的信心是從始至終的。

??? 在四年制高一時,教我的老師換成了姚源源老師。那時我正處在一個彷徨的時期,剛開學我的成績不像初中時那么拔尖了,因為我的數學和物理太過一塌糊涂。我懷疑自己,甚至開始不信任自己一貫擅長的語文和英語學科,我在每天寫給自己的隨筆中寫了大量語氣強烈的自我批評與質疑。

??? 那時留做作業的作文里,可能有逃避現實的潛意識因素吧,我寫了很多虛構的小說和相當意識流的抽象文章,我能感受到最開始姚老師并不是很能理解我的作文。但她沒有否定我的寫法、勒令我去寫所謂正常的作文,姚老師是從自己身上‘下手’的。她把我寫的東西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還會拿著我的作文本來問我。她愿意傾下身來聽她的學生的想法,她愿意去弄明白我是想表達什么、我的手法是什么,她有著絕對的耐心與興趣。

??? 慢慢地我和姚老師之間有了一種默契,不用我解釋她也能一眼看清我的寫法,她在我的作文本上畫了無數的笑臉、讓我把幾乎每篇作文的電子版發到她的郵箱。她拿我的作文給全班同學講解,把她當時不能理解我的地方講給此時同樣不理解的同學聽,然后大家才會覺得,孫婧妍真的寫了一篇好東西。姚老師也允許我走出課堂,去看我喜歡的書籍。是姚老師幫我保持住了我對語文這個學科和自己寫作能力的信心,那也是當時那個環境下令我沒有被壓垮、慢慢恢復到以前的優秀的原因。她讓我相信我依然有著足以令我自己走向優秀的才華。

??? 升入高中,雷其坤老師開始教我語文。雷老師是一位很厲害的老師,他出版的作文書和他為學生撰寫的冊子是我們高中三年的作文教材。雷老師從一開始便非常看好我的語文能力,在他的課上我的成績一直優秀,我的許多作文都被當成范文在班里讀。我一直以來都不能說是個讓老師省心的學生,表現之一就是我總是不聽講,尤其是語文課,這可能也是我的語文老師們唯一“教壞”我的地方。語文課上很多次我都是自己拿張紙寫隨筆,或者從教室后面的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來看。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明目張膽地看書,雷老師叫我起來回答問題,我只能說對不起老師、我連問題都不知道。這時雷老師看到我在看書,他就很寬容地一笑,讓我坐下了。他沒有在這件事上批評我一句、找我談過一次話,在之后的課上我發現他就很默許我自己找事情干了,只要我做的事和語文有關,他絕對不會干涉我。

??? 一般來講,我是特別不喜歡找老師問問題的,因為我覺得那都是自己的事情。但雷老師是一位我很愿意和他聊天的老師,我會主動拿著我的作文去問他,讓他幫我看看還有哪里可以改進,這在我身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雷老師本身就很會寫作也很會講作文,他有那個底蘊,也有著敏銳到足以在很短時間里看出我的問題的目光。雷老師教會了我怎樣改作文,他讓我明白不管我自認為自己多么有天賦,優秀沒有一蹴而就。

??? 雷老師讓我對作文的修改,無形中為高二開始教我的南紅英老師的出場做了鋪墊,因為這位看上去極其和藹、訓起人來卻異常不留情面的南老師,對我作文的批判簡直如狂風驟雨。她對我作文的評語包括“亂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講什么”、“只有年輕老師才能一氣讀完你這段,否則一定喘不過氣”——然而她卻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師。

??? 南老師告訴我我的文章堆砌太多了,我看了很多書,這幫了我卻也害了我,導致我什么事情都想引進作文。我是個沒有任何脾氣的人,但只有在語文這一科上,我倔得簡直無法理喻。我那時總是試圖和南老師理論,給她講我的語言、我文章的內在邏輯有多漂亮。南老師一句話點醒了我,她說你能把我講明白,上考場你能一個個去給判卷老師講明白嗎?

???是南老師讓我明白了考場作文和我平時寫的隨筆不同,明白了為什么平時我的作文總是“叫好不叫分”——雖然很多人說寫得很厲害,但是總拿不到令人滿意的分數。我在南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摧毀自己原有的寫作方式。推翻一個模式再重新建立是痛苦的,而這樣痛苦的過程我持續了一個多學期。直到后來,我寫的作文無論在學校里判卷還是拿去區里判卷都是無可爭議的高分,我記得那天南老師在課上說,現在孫婧妍寫東西是出來了。那時她語氣中的欣慰,我深深感動。其實我又怎么不知道,她這樣幫我糾正我的寫作方式,勞心勞力的不只是我一個,我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要看,看了還要想,想了還要改,改了,還要和我談。

??? 同時,南老師也是一個因為課堂風格被我們學生評價為“天馬行空”的老師。對于我這個中學六年沒認真聽過幾節課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上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是很難的,而南老師的太多課都能做到這一點。她毫不吝惜本可以讓我們做題、讀教材的課堂時間,常常幾節課幾節課地連續讓我們面紅耳赤地互相爭論一個作文題目,或者給我們講一些很能提高素養但和考試沒什么關系的內容。我印象中她上課常常是這樣:原本在講課本或五三,突然被其中的某個詞或者某個作家所觸發,開始天馬行空地發揮,最后往往令我們在譬如“道家與儒家”、“社會的異化”等等內容中聽得如癡如醉。

??? 南老師鼓勵我們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她帶我的兩年里我寫的論文或者專題包括加繆與未知結構、中國文人的山水隱喻、論男性作家筆下男本位思想的集體無意識、從嵇康透視一個時代……等等。我相信這些內容中的任何一項,都絕對不會在高考中出現,也不會成為我的加分項目。然而我對語文的興趣,還有我鉆研問題的習慣,都得益于在我高二高三這兩年的這些研究。南老師是一個淵博并且有著相當見地的老師——在她開始帶我們班的時,很多人都覺得照這么學兩年高考很堪憂,因為她講的東西和正常的應試語文教育是有很大差別的。然而我們在這兩年間一直名列前茅的語文平均分和我們班的高考結果證明,無論是作為語文老師還是班主任,南老師都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優秀教師。

??? 六年來,語文一直是我最強的科目,對它我有絕對的興趣和絕對的優勢。我相信,這首先是這幾位老師在過去的六年中堅持了對我的培養方向的功勞。如果不是他們的教導,如果沒有他們的信任,我可能只會是一個“平均分學生”,語文永遠不會成為我的熱愛、我的專長。

??? ?我覺得這四位老師對我的培養,或許很能給其他老師以啟示。作為一個學生我當然沒有批評任何老師的權利,然而卻無疑有著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建議的立場:在我的所見所聞中,現在令學生變成刷題機器的老師實在是太多了。語文是這樣一個東西,你抱著應試的目的去學習它,你的分數不一定會有多好;然而如果你忘掉分數去享受這個學科、享受語言與文學本身,積累了這個學科的素養,那么最后,高分必然會自己找上你。我想這是有原因的——和分數相比,素養是更高層次的東西。沒有理由說一個掌握了高級技能的學生回過身去做相對而言低級的卷子時,他的分數會不好。

??? 如果我的分數能夠讓足夠多的老師看到我在上文提到的那四位老師的教育模式,并且開始試著運用這種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學生素養的教學方法,那么我敢說,這將是這個分數所帶來的最大的好處。

五、關于具體題目:一切試卷都是對學生能力的考察

??? 在具體的試卷題目上,我反而是沒有太多好說的了。因為一方面我認為方法是很個人的東西,我把我所有的做題習慣告訴另外一個人,他去照著做也不會變成第二個孫婧妍,也許他會發揮的比原本還不好;而另一方面是我認為任何東西只要有了套路就會僵化,如果今天我在這里說多了我認為怎樣怎樣答題好,那么反而會限制住一些更好思路的出現。所以我不打算多說。

??? 我只是想談談我們該透過試卷上的文字看到什么,我拿試卷中分值最大拿分也最難的閱讀部分舉例。

??? 首先要明確的是,文章這種東西,不管是何種題材、何種長短、何種文體,歸根結底完全就是四個字:含道映物。在這里我把“道”理解成作者想要表達的本意,也就是他的寫作目的;而“物”是他的文章本身,包括他的一切語言組織形式和他在文章中運用的物象。含道映物,也就是說作者是帶著他的目的去寫這篇文章的,文章里的一切都要為這個目的去服務,都是這個目的的映像。明確了這一點,等于直接抓住了閱讀題的答題技巧——無論是手法或作用分析、劃線句賞析還是含義理解,都屬于對于“物”的發問,而我們要做的事則非常簡單,就是找到作者的“道”。

隨便編一個例子:魯迅的短篇小說《藥》中,開頭那段環境描寫簡單卻很經典,現在我們來看這個環境描寫它的作用。

??? 遇到這種題我一般不會去想五三教的那些東西,如果我們一看到“分析環境描寫作用”就去在記憶中找輔導書上列出的一二三四五,能拿到平均分,但一定會丟落要點;而平均分是沒法令你和其他人拉開差距的。

??? 這時我們帶著“含道映物”這幾個字去看魯迅的“道”。他寫環境也好、華老栓等人物也罷,目的都是為了歌頌為革命犧牲的夏瑜,他是在支持革命、批判當時的反動派,同時用他的筆去揭露封建環境下人們的愚昧無知與貪婪殘忍。當你明確了他的寫作目的后,那段環境描寫的作用就很清楚了——暗示時代大背景、揭露反動派嘴臉、突出群眾的愚昧與麻木、為后文做鋪墊、蘊含對革命的希望。

??? 所有的閱讀題都是這樣的思路,而語文試卷上的絕大多數題目,它們的解答思路和這種閱讀題并無兩樣。只要明白了出題人想考察的是什么,根據他的目的,很容易便可做出解答。

??? 答題,可以有經驗,但不應該有固定的模板。如果你對于不同的試卷都用相同的模式去解答,戰戰兢兢地計算著自己能得到的分數,那么你就太被動了,“標準答案”幾個字完全框住了你。我覺得我們作為學生應該跳過從答案分析題目的被動階段,轉而從題目本身出發來尋找答案。只要仔細去尋找,就一定可以從題目的蛛絲馬跡中找到出題人想要的東西,給他那個東西,你就是高分。

???一切試卷都是對學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對標準答案的要求。所以,解答試卷時應該盡可能地體現能力,通過答案去和出題人、判卷人交流,讓他們知道你明白他們的“道”,也就是說他們要考察的是什么。對于一份這樣的卷子,你要相信,沒有一位判卷老師會不給你好分數。

六、結尾:通過寫作表達思想、感到讀者,這才是語文帶給我最好的禮物

??? 寫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對中文之美有了最初的感受。

??? 必須感謝的是我的父母,我的明智的、感性的、性格中很有些浪漫主義因素的父母。他們對我在語文上的啟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幾歲時能認得幾個字、標出幾個拼音、讀出幾個詞語,他們從來沒有要求過我這些,我因此感激他們。

??? 我的父母,他們是最早讓我明白中文的內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過一個個童話、一篇篇傳奇、一段段故事,通過他們戲劇性的朗讀聲和投入的富有張力的表情告訴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塊字背后,在那些繁復的語法規則背后,在那些千變萬化的讀音背后,那些文字傳達出的精神,那些講述的聲音蘊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

??? 兒時的學習過程,對我來說已經太過模糊,在幼兒園和小學學習的拼音規則、筆畫順序等等,我幾乎全都不記得了。然而,我仍然有著絕不會褪色的記憶——我永遠會記得我和母親一起為《賣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寫了一個幸福的結局,永遠會記得父親為我完成了小學所有抄寫詞語的作業、讓我在他抄寫時去讀我想讀的書,永遠會記得我第一次為書中的悲慘淚流滿面、第一次為書中的歡樂欣喜若狂……我絕不會忘了這些。

??? 語言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們學習語言是為了什么?為了在考試中拿好看的分數?為了考各種各樣的語言能力認定證書?為了自豪地告訴別人這個字我認得?

??? 如果對于上面的問題一個人的答案是“是”,那么,他已經忘記了語言這種東西產生的初衷。

???語言,是為了表達,是為了表達精神,是為了為這個世界表達愛、表達美、表達動力、表達希望。讀那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我們會發現無論國家、無論時代,那些作品所擁有的打動人的力量絕不是因為它的文字有多么華麗、布局有多么復雜、詞語有多么精準,而是由于它其中蘊含著人類最為高貴的、永不過時的某種精神。

??? 有很多成功的作家,他們出道時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絕不比現在的中學生要高,讓他們去做我們的考卷,他們不會有比大部分普通高考生更能看的分數。但為什么他們可以成為語言大師、文學巨匠?是因為他們能夠抓住語言的內核,他們知道該如何運用語言去表達,也知道應當用語言表達些什么。

???只要能運用語言去傳遞你想要送給這個世界的東西,那么,你在這門語言上的學習就是成功的。

??? 誠然,我有個很不錯的語文分數,然而這確實是有很大運氣成分在里面的。我的語基很薄弱,高中時我是班里有名的白字先生。如果換一套題,我可能會連著錯前三道選擇,就像我在之前的考試中有過的那樣。

??? 但是,我從未因為我在任何一次考試中的分數而懷疑自己在語文這門學科、在中文這門語言上的能力,我最自豪的絕不是我是2013年北京市的語文狀元,而是我能夠如我所愿地運用文字。

??? 我常寫錯別字,我搞不清字音,我亂用成語,我寫作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簡直毫無章法。然而,我說的話,大家認為有道理;我寫的東西,能夠感動讀者;我通過文字傳達出的思想,可以影響一批又一批人。這才是學習語文真正帶給我的、令我感激的禮物。

??? 這才是我為什么如此熱愛語文。

?

?

《語文漫談》


作者:北京十一學校2013年高考語文148分獲得者:孫婧妍
(應兩撥人之邀寫的文章,供需要的人沒事時當消遣讀。)

A開篇

我高考語文考了148分的消息傳開后,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所有學弟學妹、親戚朋友的問話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你是不是很愛讀書”,也不是“你是不是很愛寫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題”。

聽了這樣的問題,我很詫異,因為在我心中,語文從來是一個有關素養、無關應試的學科。

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們的教育中,任何學科只要和考試扯上關系,那么它往往就會走向應試;而對于這個學科的佼佼者,人們普遍的第一反應也不是他有天賦或者他有素養,而是他一定做了異常多的題目、接受了異常多的訓練。拿語文來說,在應試觀念的影響下,很少有人會去注意語文這個學科本身的宏大、它內在的韻律與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數——或者說,能拿到分數的方法。

對這種觀念,我感到難過且可惜,因為我熱愛語言、熱愛文學,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與多姿多彩,而不是戴著功利眼鏡去審視它。“花同樣的時間去練習的話,語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幾分,但數學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題”,這樣功利的想法扼殺了多少發現語文之美的機會,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潛在的國學、語言、文學大師,我不愿、不敢去想。

當然,對于語文這個學科,分數與素養是有關系的,但是這種關系是一種單方向的關系。分數高的人,他的素養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種類型的試卷需要的東西,而那類試卷之外,或許他是空白的;而有著相當語文素養的學生,他的試卷分數一定不會差,因為他有著足夠的積累,那些積累足夠他揮灑任意一張試卷了。

也就是說,如果要選擇一個作為教育目標的話,那么,我認為培養高素養的學生比培養高分數的學生更重要。無論是對于學生的未來還是學校的教學目標,素養永遠比單純的分數要可靠得多。

說了很多話,還沒有說到我理解中的素養。在現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實一個學生有沒有語文素養是很難看出來的。試卷有著固定的標準答案,一個憑死記硬背做出題的學生和憑自己發揮做出題的學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來的,結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滿分而已。那么,什么樣的學生我會覺得他是有語文素養呢?


這就要回到開篇的兩個問題:讀書和寫作。我認為一個有素養的學生,應該是會讀書、會寫作的學生。



B關于讀書

閱讀,應當是人最早的本能動作之一。閱讀始于識字之初,甚至是識字之前,每個人在孩提時期都有指著街上的廣告、商鋪招牌一字字認讀的經歷,這就是閱讀的雛形。而隨著人漸漸長大,他認字的水平越來越高,已經開始不滿足于正確地讀出一個字時的成就感,而開始對閱讀的內容產生好奇時,他就要開始讀書。

所有學生都是讀書的,而語文素養的區分,在于讀什么、怎么讀、能不能堅持。

一個有素養的學生能夠區分出一本書的時效。一本言情小說、一本參考書、一本名著,都是人類智力與體力的凝結,去讀他們也都可以稱為讀書。一個有素養的學生應該能夠區分出三者的區別:言情小說或許能夠給人一時的愉悅,看過以后卻什么都不會留在記憶里;參考書對升學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會迅速地被忘諸腦后;經典名著給人的教育則是永恒的、無法磨滅的,通過閱讀名著得來的思考與精神洗禮,很可能將會伴隨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清楚地分辨這些書籍的時效,那么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做出選擇。

在選擇了正確的書后,閱讀方法就成為了素養的又一標志。再好的書如果只是利用擠公交的時間嘩啦啦翻過去,那么從這本書中汲取的養分必然將會微少得近乎無。至少就我的閱讀體驗來看,一本好書至少值得閱讀兩到三遍:第一遍略讀以滿足自己的閱讀興趣并了解書的內容與結構,第二遍精讀以摘抄、把握整本書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鋪墊與伏筆,如果還能再讀一遍,我就會抽時間寫一些類似專題研究的心得,比如對整本書思想的一個探討,或者對書中某種表達的質疑。我認為,只有當你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質疑書本時,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義。

除了閱讀方法外,讀書應當是一件精細而持續的事情。與填鴨般在假日里一天讀十本書相比,培養細水長流的讀書習慣無疑更為重要。讀書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從書中汲取營養,在于通過整個閱讀過程修養一顆寧靜而富有感知力的心靈。我從在小學學會選擇正確的書開始,閱讀的動作在十年里從來沒有一天間斷過,我讀名著、讀國學經典、讀詩歌、讀歷史、讀哲學文學的理論、讀時事。如果沒有紙質書就用電腦、手機,每天短則二十分鐘,長則十余個小時。在高考前的那個學期,為了保持語文學科的感覺,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個小時來讀書,教室后面的窗臺堆滿了我帶到學校的各類書籍,有時候抽出一本會造成大規模的坍塌,尼采壓在泉鏡花上,紫式部淹沒在赫胥黎、劉勰和紀伯倫里。


讀實在是一個太有益的習慣,即使是抱著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潛下心去讀書,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語感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你叫一個有語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許并不能清楚地告訴你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與寫法,也沒法給你講出來閱讀題的答案為什么該是這個,因為他做題目憑借的不是系統的訓練與大量題目的積累,他沒有那種足以歸納成經驗的東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確的答案。
這就是,語感。

為什么說讀書能夠培養語感呢?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經典都是時間沉淀下來的精華,它之中的字詞語句都是最為準確、最為質量上乘的。當一個人見多了經典、熟悉了經典中語言的運用方式,他再回過頭去做題時,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試卷上找到正確的東西,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在閱讀著那種語言的“正確”。學英文我們講究讀原著,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什么比讀書更能培養語感,沒有什么比語感更能保證分數,這就是閱讀最為顯性的益處。


C關于寫作

說完閱讀,接下來必然是寫作。閱讀與寫作簡直是玻璃的兩面,無論你看著哪一面,都意味著你也正在凝視另一面。我喜歡寫作也擅長寫作,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這個版塊我都很有得寫。

對于高中寫作,也就是以應試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議只有六個字:多讀、多仿、多寫。

從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上來看,讀書多的人絕大部分是會寫作的人,而一個能寫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愛讀書。這只因在看了足夠數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東家模仿一點、西家拼湊一點、再加上一點點自己的領悟與潤色,最后拿出來的成品,也足以令許多人拍案叫好。

我寫作的一個特點是引用多。高三下學期語文老師的女兒為我們班的期中作文寫點評,她數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數量,有接近二十個,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這些引例都是平時我從閱讀中積累下的東西,也就是說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寫五六十個字就會用到我的閱讀成果。

這里我想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篇作文里同樣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會被評價為“豐富”,有的人則是“雜亂”、“堆砌”。為什么?我覺得這是對作文中所引用的內容理解程度的差異造成的。同樣的東西,有的人是在閱讀中看來、研究并思考過的,有的人是從類似《高中生議論文論點論據大全》中看來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則只得了個皮毛。
比方說,同樣引用尼采,有的人寫“尼采,這個偉大的哲學家教會我一種高貴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蘇魯支語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寫道:“‘太陽!若無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輝為何?’,由是開始了蘇魯支的墮落,亦開始了尼采在這世間無止境的追求。他像蘇魯支一樣為世界奉獻著他的熱愛與智慧,也像蘇魯支一樣不斷經受著世俗的冷笑與中傷。尼采,這個‘瘋子’、這個智者,從來沒有放棄,也沒有停止過他的追尋。”

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閱讀對于寫作而言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條件。

我最早開始寫東西,正是始于閱讀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種作家,只要我覺得好,我就會按他的風格仿寫。小學時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在我的作文中學習一些冰心兒童文學獎獲獎者的風格,后來讀的書更多也更雜,我能記起來自己模仿過的作家有魯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樹、錢鐘書、杜拉斯、三毛……還有一些恐怕是忘記了。我還自己寫古典詩詞,甚至模仿司馬遷為自己寫了一篇文言文小傳,可惜沒能保留下來。

在模仿這些的個性鮮明的作家的過程中,我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我是怎么發現這一點的呢?這得歸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寫了點什么就想給人看。以前看過我寫的東西,大家看完后會說“這次是模仿XX的吧”,后來,他們的評價逐漸轉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驚覺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對我說過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會說“一看就是孫婧妍寫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裝訂起來,老師會知道那是我(這個也有可能是字太亂才認出來的);我在網上發些文章,評論里會有很多說我寫的東西有風格。

到這時我就知道,這是我寫作的第二個階段了,我在從模仿走向創作。

寫東西寫得好,與其說是天賦,倒不如說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飯、洗衣服、開車一樣。我現在寫文章很少構思或查證,筆到文來,半小時之內在電腦上完成千來字的短文對今天的我來說根本不叫事。但這背后呢,是我從初中起每天不間斷的練筆。初一是每天當作業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來越來越喜歡,課間也寫、午休也寫、回宿舍也寫、上課都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寫,每天能寫一兩千字,假期還能翻好幾倍。這些練筆大多沒有特定內容,寫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進了垃圾桶,就是為了保持一個手感。越來越多的人找我寫東西,給網站啊、給學生辦的雜志啊、給校刊啊,我很少拒絕,因為反正寫什么我都喜歡。

春蕾杯一等獎?高考滿分作文?登報登刊?都是這么一點點練出來的。

最后要說的是,對于作文而言,要學會自我分析。我不會寫那種標準的議論文,但高考作文寫議論文會比較穩妥,怎么辦?我分析自己寫東西的習慣,我不擅長說理,結構不夠簡明,但我的文筆好,同時有著豐富的閱讀積累。最后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議論文或者議論性散文。文體里沒有這兩個分類,我是自己創造了這兩個詞。這兩類文章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語文功底去掩蓋我理性思維的不足。
作文是很靈活的東西,當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錯地寫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語言像詩歌和散文一樣漂亮時,他對議論本身的標準就會所放松。作文考的歸根結底是文學水平而不是議論水平,換言之只要你能體現出你的水平高,實在不必太拘泥于文體與所謂的標準。高考前我拿著自己高三下學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師打過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滿分,還有不少55分、58分。這就是我說的一切最好的證明。

D關于老師

我從小就喜歡文學,從小學起讀中文、當作家的理想就沒變過。現在我拿著讀經管的高考分數到清華讀中文,是為這里曾有我崇拜的作家與國學大師,是為我的理想。而我這么多年能堅持著這樣的理想沒有放棄,我要感謝我在十一學校就讀的六年中教過我的四位語文老師。遇到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成為喜歡語文的學生的幸運,而從頭到尾都由這些老師教導,我只能說,我沒法再奢望更大的福氣。

這些老師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重視的是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是僅僅是分數。

小學畢竟已經太遙遠,要說我在語文上的啟蒙老師,當屬我初中時教我的王麗老師。我是怎么養成練筆的習慣的呢?就是始于王老師“每天隨便寫三百字”的作業。那時的我有著一切那個年齡自詡熱愛文學的小屁孩的缺點:目中無人、尖銳刻薄、孤芳自賞,喜歡無病呻吟地感傷。前幾天我收拾屋子時找出了那時的隨筆本,我看著里面一個個的“憂傷”、一句句的“我突然覺得我和同齡的孩子好遙遠”,我都想掐死我自己。但王老師沒有,她不但沒有掐死我,還每次都認認真真地給我經常超出規定長度好幾倍的隨筆劃線、寫評語,她也會反對我的觀點,有時還和我辯論。她是真的把我當成一個試圖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學生,在我的隨筆本上與我交流。

王老師說,我是有寫作天賦的學生。她能夠透過我那些亂七八糟的悲秋傷春,看到我在寫作上的可能性,她對我的這種了解與信任讓我最為感激。同樣,王老師也看出了我在語文課上的心不在焉,于是她允許我離開教室,去到閱覽室去讀《史記》、讀各種我能找到的名著。王老師是第一個讓我明白什么叫語文素養的老師,我作為她的學生經常不交作業、不聽課,有時還考不好,但她對我的信心是從始至終的。

在四年制高一時,教我的老師換成了姚源源老師。那時我正處在一個彷徨的時期,剛開學我的成績不像初中時那么拔尖了,因為我的數學和物理太過一塌糊涂。我懷疑自己,甚至開始不信任自己一貫擅長的語文和英語學科,我在每天寫給自己的隨筆中寫了大量語氣強烈的自我批評與質疑。

那時留做作業的作文里,可能有逃避現實的潛意識因素吧,我寫了很多虛構的小說和相當意識流的抽象文章,我能感受到最開始姚老師并不是很能理解我的作文。但她沒有否定我的寫法、勒令我去寫所謂正常的作文,姚老師是從自己身上‘下手’的。她把我寫的東西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還會拿著我的作文本來問我。她愿意傾下身來聽她的學生的想法,她愿意去弄明白我是想表達什么、我的手法是什么,她有著絕對的耐心與興趣。

慢慢地我和姚老師之間有了一種默契,不用我解釋她也能一眼看清我的寫法,她在我的作文本上畫了無數的笑臉、讓我把幾乎每篇作文的電子版發到她的郵箱。她拿我的作文給全班同學講解,把她當時不能理解我的地方講給此時同樣不理解的同學聽,然后大家才會覺得,孫婧妍真的寫了一篇好東西。姚老師也允許我走出課堂,去看我喜歡的書籍。是姚老師幫我保持住了我對語文這個學科和自己寫作能力的信心,那也是當時那個環境下令我沒有被壓垮、慢慢恢復到以前的優秀的原因。她讓我相信我依然有著足以令我自己走向優秀的才華。

升入高中,雷其坤老師開始教我語文。雷老師是一位很厲害的老師,他出版的作文書和他為學生撰寫的冊子是我們高中三年的作文教材。雷老師從一開始便非常看好我的語文能力,在他的課上我的成績一直優秀,我的許多作文都被當成范文在班里讀。我一直以來都不能說是個讓老師省心的學生,表現之一就是我總是不聽講,尤其是語文課,這可能也是我的語文老師們唯一“教壞”我的地方。

語文課上很多次我都是自己拿張紙寫隨筆,或者從教室后面的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來看。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明目張膽地看書,雷老師叫我起來回答問題,我只能說對不起老師、我連問題都不知道。這時雷老師看到我在看書,他就很寬容地一笑,讓我坐下了。他沒有在這件事上批評我一句、找我談過一次話,在之后的課上我發現他就很默許我自己找事情干了,只要和語文有關他絕對不會干涉我。

一般來講,我是特別不喜歡找老師問問題的,因為我覺得那都是自己的事情。但雷老師是一位我很愿意和他聊天的老師,我會主動拿著我的作文去問他,讓他幫我看看還有哪里可以改進,這在我身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雷老師本身就很會寫作也很會講作文,他有那個底蘊,也有著敏銳到足以在很短時間里看出我的問題的目光。雷老師教會了我怎樣改作文,他讓我明白不管我自認為自己多么有天賦,優秀沒有一蹴而就。


雷老師讓我對作文的修改,無形中為高二開始教我的南紅英老師的出場做了鋪墊,因為這位看上去極其和藹、訓起人來卻異常不留情面的南老師,對我作文的批判簡直如狂風驟雨。她對我作文的評語包括“亂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講什么”、“只有年輕老師才能一氣讀完你這段,否則一定喘不過氣”——然而她卻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師。
南老師告訴我我的文章堆砌太多了,我看了很多書,這幫了我卻也害了我,導致我什么事情都想引進作文。我是個沒有任何脾氣的人,但只有在語文這一科上,我倔得簡直無法理喻。我那時總是試圖和南老師理論,給她講我的語言、我文章的內在邏輯有多漂亮。南老師一句話點醒了我,她說你能把我講明白,上考場你能一個個去給判卷老師講明白嗎?

是南老師讓我明白了考場作文和我平時寫的隨筆不同,明白了為什么平時我的作文總是“叫好不叫分”——雖然很多人說寫得很厲害,但是總拿不到令人滿意的分數。我在南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摧毀自己原有的寫作方式。推翻一個模式再重新建立是痛苦的,而這樣痛苦的過程我持續了一個多學期。直到后來,我寫的作文無論在學校里判卷還是拿去區里判卷都是無可爭議的高分,我記得那天南老師在課上說,現在孫婧妍寫東西是出來了。那時她語氣中的欣慰,我深深感動。其實我又怎么不知道,她這樣幫我糾正我的寫作方式,勞心勞力的不只是我一個,我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要看,看了還要想,想了還要改,改了,還要和我談。

同時,南老師也是一個因為課堂風格被我們學生評價為“天馬行空”的老師。對于我這個中學六年沒認真聽過幾節課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上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是很難的,而南老師的太多課都能做到這一點。她毫不吝惜本可以讓我們做題、讀教材的課堂時間,常常幾節課幾節課地連續讓我們面紅耳赤地互相爭論一個作文題目,或者給我們講一些很能提高素養但和考試沒什么關系的內容。我印象中她上課常常是這樣:原本在講課本或五三,突然被其中的某個詞或者某個作家所觸發,開始天馬行空地發揮,最后往往令我們在譬如“道家與儒家”、“社會的異化”等等內容中聽得如癡如醉。

南老師鼓勵我們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她帶我的兩年里我寫的論文或者專題包括加繆與未知結構、中國文人的山水隱喻、論男性作家筆下男本位思想的集體無意識、從嵇康透視一個時代……等等等等。我相信這些內容中的任何一項,都絕對不會在高考中出現,也不會成為我的加分項目。然而我對語文的興趣,還有我鉆研問題的習慣,都得益于在我高二高三這兩年的這些研究。南老師是一個淵博并且有著相當見地的老師,在她帶我們班的最初很多人都覺得照這么學兩年高考很堪憂,因為她講的東西和正常的應試語文教育是有很大差別的。然而我們在這兩年間一直名列前茅的語文班平均分和我們班的高考結果證明,無論是作為語文老師還是班主任,南老師都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優秀教師。

六年來,語文一直是我最強的科目,對它我有絕對的興趣和絕對的優勢。我相信,這首先是這幾位老師在過去的六年中堅持了對我的培養方向的功勞。如果不是他們的教導,如果沒有他們的信任,我可能只會是一個“平均分學生”,語文永遠不會成為我的熱愛、我的專長。

我覺得這四位老師對我的培養,或許很能給其他老師以啟示。作為一個學生我當然沒有批評任何老師的權利,然而卻無疑有著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建議的立場:在我的所見所聞中,現在令學生變成刷題機器的老師實在是太多了。語文是這樣一個東西,你抱著應試的目的去學習它,你的分數不一定會有多好;然而如果你忘掉分數去享受這個學科、享受語言與文學本身,積累了這個學科的素養,那么最后,高分必然會自己找上你。我想這是有原因的——和分數相比,素養是更高層次的東西。沒有理由說一個掌握了高級技能的學生回過身去做相對而言低級的卷子時,他的分數會不好。

如果我的分數能夠讓足夠的老師看到我在上文提到的那四位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的好處,并且開始運用這樣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學生素養的教學方法,那么我敢說,這將是這個分數所帶來的最大的好處。


E關于具體題目

在具體的試卷題目上,我反而是沒有太多好說的了。因為一方面我認為方法是很個人的東西,我把我所有的做題習慣告訴另外一個人,他去照著做也不會變成第二個孫婧妍,也許他會發揮的比原本還不好;而另一方面是我認為任何東西只要有了套路就會僵化,如果今天我在這里說多了我認為怎樣怎樣答題好,那么反而會限制住一些更好思路的出現。所以我不打算多說。

我只是想談談我們該透過試卷上的文字看到什么,我拿試卷中分值最大拿分也最難的閱讀部分舉例。

首先要明確的是,文章這種東西,不管是何種題材、何種長短、何種文體,歸根結底完全就是四個字:含道映物。在這里我把“道”理解成作者想要表達的本意,也就是他的寫作目的;而“物”是他的文章本身,包括他的一切語言組織形式和他在文章中運用的物象。含道映物,也就是說作者是帶著他的目的去寫這篇文章的,文章里的一切都要為這個目的去服務,都是這個目的的映像。明確了這一點,等于直接抓住了閱讀題的答題技巧——無論是手法或作用分析、劃線句賞析還是含義理解,都屬于對于“物”的發問,而我們要做的事則非常簡單,就是找到作者的“道”。

隨便編一個例子:魯迅的短篇小說《藥》中,開頭那段環境描寫簡單卻很經典,現在我們來看這個環境描寫它的作用。

遇到這種題我一般不會去想五三教的那些東西,如果我們一看到“分析環境描寫作用”就去在記憶中找輔導書上列出的一二三四五,能拿到平均分,但一定會丟落要點;而平均分是沒法令你和其他人拉開差距的。

這時我們帶著“含道映物”這幾個字去看魯迅的“道”。他寫環境也好、華老栓等人物也罷,目的都是為了歌頌為革命犧牲的夏瑜,他是在支持革命、批判當時的反動派,同時用他的筆去揭露封建環境下人們的愚昧無知與貪婪殘忍。當你明確了他的寫作目的后,那段環境描寫的作用就很清楚了——暗示時代大背景、揭露反動派嘴臉、突出群眾的愚昧與麻木、為后文做鋪墊、蘊含對革命的希望。

所有的閱讀題都是這樣的思路,而語文試卷上的絕大多數題目,它們的解答思路和這種閱讀題并無兩樣。只要明白了出題人想考察的是什么,根據他的目的,很容易便可做出解答。

答題,可以有經驗,但不應該有固定的模板。如果你對于不同的試卷都用相同的模式去解答,戰戰兢兢地計算著自己能得到的分數,那么你就太被動了,“標準答案”幾個字完全框住了你。我覺得我們作為學生應該跳過從答案分析題目的被動階段,轉而從題目本身出發來尋找答案。只要仔細去尋找,就一定可以從題目的蛛絲馬跡中找到出題人想要的東西,給他那個東西,你就是高分。

一切試卷都是對學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對標準答案的要求。所以,解答試卷時應該盡可能地體現能力,通過答案去和出題人、判卷人交流,讓他們知道你明白他們的“道”,也就是說他們要考察的是什么。對于一份這樣的卷子,你要相信,沒有一位判卷老師會不給你好分數。

F結尾

寫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對中文之美有了最初的感受。必須感謝的是我的父母,我的明智的、感性的、性格中很有些浪漫主義因素的父母。他們對我在語文上的啟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幾歲時能認得幾個字、標出幾個拼音、讀出幾個詞語,他們從來沒有要求過我這些,我因此感激他們。

我的父母,他們是最早讓我明白中文的內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過一個個童話、一篇篇傳奇、一段段故事,通過他們戲劇性的朗讀聲和投入的富有張力的表情告訴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塊字背后,在那些繁復的語法規則背后,在那些千變萬化的讀音背后,那些文字傳達出的精神,那些講述的聲音蘊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正如《海的女兒》的內核是愛與犧牲,《夸父逐日》的內核是執著,《秘密花園》的內核是自然與成長,中文的內核,是它所包含的精神,是它所蘊藏的感動。

兒時的學習過程,對我來說已經太過模糊,在幼兒園和小學學習的拼音規則、筆畫順序等等等等,我幾乎全都不記得了。然而,我仍然有著絕不會褪色的記憶——我永遠會記得我和母親一起為《賣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寫了一個幸福的結局,永遠會記得父親為我完成了小學所有抄寫詞語的作業、讓我在他抄寫時去讀我想讀的書,永遠會記得我第一次為書中的悲慘淚流滿面、第一次為書中的歡樂欣喜若狂……我絕不會忘了這些。
語言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們學習語言是為了什么?為了在考試中拿好看的分數?為了考各種各樣的語言能力認定證書?為了自豪地告訴別人這個字我認得?

如果對于上面的問題一個人的答案是“是”,那么,他已經忘記了語言這種東西產生的初衷。

語言,是為了表達,是為了表達精神,是為了為這個世界表達愛、表達美、表達動力、表達希望。讀那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我們會發現無論國家、無論時代,那些作品所擁有的打動人的力量絕不是因為它的文字有多么華麗、布局有多么復雜、詞語有多么精準,而是由于它其中蘊含著人類最為高貴的、永不過時的某種精神。

有很多成功的作家,他們出道時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絕不比現在的中學生要高,讓他們去做我們的考卷,他們不會有比大部分普通高考生更能看的分數。但為什么他們可以成為語言大師、文學巨匠?是因為他們能夠抓住中文這種語言的內核,他們知道該如何運用語言去表達,也知道應當用語言表達些什么。只要能運用語言去傳遞你想要送給這個世界的東西,那么,你在這門語言上的學習就是成功的。

誠然,我有個很不錯的語文分數,然而這確實是有很大運氣成分在里面的。我的語基很薄弱,高中時我是班里有名的白字先生。如果換一套題,我可能會連著錯前三道選擇,就像我在之前的考試中有過的那樣。

但是,我從未因為我在任何一次考試中的分數而懷疑自己在語文這門學科、在中文這門語言上的能力,我最自豪的絕不是我是2013年北京市的語文狀元,而是我能夠如我所愿地運用文字——

我常寫錯別字,我搞不清字音,我亂用成語,我寫作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簡直毫無章法。然而,我說的話,大家認為有道理;我寫的東西,能夠感動讀者;我通過文字傳達出的思想,可以影響一批又一批人。

這才是學習語文真正帶給我的、令我感激的禮物。


這才是我為什么熱愛語文

?

?

孫婧妍:語文148分是這樣煉成的

語文素養冰山模型(熊生貴)


啟明按:這篇文章是2013年北京市語文高考狀元孫婧妍(北京市十一學校學生)所寫,孫同學深入淺出地給我們講述了她是如何學習語文的,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啟明看完這篇文章后覺得做事也好,為學也罷,要想取得成功,沒有什么捷徑,只有踏踏實實地去做才能出類拔萃。啟明雖然愚鈍,但是一直對書法有興趣,常常聽人介紹一個名家時說此人“遍臨諸帖”,我想這和本文中孫婧妍所提到的“博覽群書”是一個道理,因為有海量的課外閱讀做基礎,所以她能夠做到在做閱讀題是直接切中要害,寫作文時更是名人軼事成語典故信手拈來,由此可知,很多事情,只有深深地扎進去,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本文原題叫做《語文漫談》,啟明是從前學而思語文老師張禾強(江湖人稱“土鱉”)所創辦的心靈之翼論壇轉載過來,因為是培訓機構,所以在論壇出現時題目變成了“語文148分是這樣煉成的”,略顯功利。希望大家在閱讀時忽略這里的148分是怎樣來的,而重點感受“語文素養”的養成過程。希望大家有耐心讀完,好東西從來不屬于淺嘗輒止的人。

全文如下:


  【土鱉注】在語文學習開始之前,我們必須認識的一些知識。土鱉讀了之后,很是受到感動和鼓舞。一個掌握了語文真諦的孩子,以自己的人生經歷來告訴世人,語文是怎樣學好的。如此善舉,也是語文的真諦。感謝王雨薇同學向土鱉推薦本文。

  (應兩撥人之邀寫的文章,供需要的人沒事時當消遣讀。)

  A-開篇

  我高考語文考了148分的消息傳開后,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所有學弟學妹、親戚朋友的問話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你是不是很愛讀書”,也不是“你是不是很愛寫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題”。

  聽了這樣的問題,我很詫異,因為在我心中,語文從來是一個有關素養、無關應試的學科。

  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們的教育中,任何學科只要和考試扯上關系,那么它往往就會走向應試;而對于這個學科的佼佼者,人們普遍的第一反應也不是他有天賦或者他有素養,而是他一定做了異常多的題目、接受了異常多的訓練。拿語文來說,在應試觀念的影響下,很少有人會去注意語文這個學科本身的宏大、它內在的韻律與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數——或者說,能拿到分數的方法。

  對這種觀念,我感到難過且可惜,因為我熱愛語言、熱愛文學,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與多姿多彩,而不是戴著功利眼鏡去審視它。“花同樣的時間去練習的話,語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幾分,但數學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題”,這樣功利的想法扼殺了多少發現語文之美的機會,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潛在的國學、語言、文學大師,我不愿、不敢去想。

  當然,對于語文這個學科,分數與素養是有關系的,但是這種關系是一種單方向的關系。分數高的人,他的素養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種類型的試卷需要的東西,而那類試卷之外,或許他是空白的;而有著相當語文素養的學生,他的試卷分數一定不會差,因為他有著足夠的積累,那些積累足夠他揮灑任意一張試卷了。【土鱉注:素養低分數高的人通常偶爾高分,是運氣使然,其成績極不穩定,不要作為模仿的榜樣,否則會很慘。】

  也就是說,如果要選擇一個作為教育目標的話,那么,我認為培養高素養的學生比培養高分數的學生更重要。無論是對于學生的未來還是學校的教學目標,素養永遠比單純的分數要可靠得多。

  說了很多話,還沒有說到我理解中的素養。在現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實一個學生有沒有語文素養是很難看出來的。試卷有著固定的標準答案,一個憑死記硬背做出題的學生和憑自己發揮做出題的學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來的,結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滿分而已。那么,什么樣的學生我會覺得他是有語文素養呢?

  這就要回到開篇的兩個問題:讀書和寫作。我認為一個有素養的學生,應該是會讀書、會寫作的學生。


  B-關于讀書

  閱讀,應當是人最早的本能動作之一。閱讀始于識字之初,甚至是識字之前,每個人在孩提時期都有指著街上的廣告、商鋪招牌一字字認讀的經歷,這就是閱讀的雛形。而隨著人漸漸長大,他認字的水平越來越高,已經開始不滿足于正確地讀出一個字時的成就感,而開始對閱讀的內容產生好奇時,他就要開始讀書。

  所有學生都是讀書的,而語文素養的區分,在于讀什么、怎么讀、能不能堅持。

  一個有素養的學生能夠區分出一本書的時效。一本言情小說、一本參考書、一本名著,都是人類智力與體力的凝結,去讀他們也都可以稱為讀書。一個有素養的學生應該能夠區分出三者的區別:言情小說或許能夠給人一時的愉悅,看過以后卻什么都不會留在記憶里;參考書對升學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會迅速地被忘諸腦后;經典名著給人的教育則是永恒的、無法磨滅的,通過閱讀名著得來的思考與精神洗禮,很可能將會伴隨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清楚地分辨這些書籍的時效,那么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做出選擇。

  在選擇了正確的書后,閱讀方法就成為了素養的又一標志。再好的書如果只是利用擠公交的時間嘩啦啦翻過去,那么從這本書中汲取的養分必然將會微少得近乎無。至少就我的閱讀體驗來看,一本好書至少值得閱讀兩到三遍:第一遍略讀以滿足自己的閱讀興趣并了解書的內容與結構,第二遍精讀以摘抄、把握整本書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鋪墊與伏筆,如果還能再讀一遍,我就會抽時間寫一些類似專題研究的心得,比如對整本書思想的一個探討,或者對書中某種表達的質疑。我認為,只有當你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質疑書本時,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義。

  除了閱讀方法外,讀書應當是一件精細而持續的事情。與填鴨般在假日里一天讀十本書相比,培養細水長流的讀書習慣無疑更為重要。讀書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從書中汲取營養,在于通過整個閱讀過程修養一顆寧靜而富有感知力的心靈。我從在小學學會選擇正確的書開始,閱讀的動作在十年里從來沒有一天間斷過,我讀名著、讀國學經典、讀詩歌、讀歷史、讀哲學文學的理論、讀時事。如果沒有紙質書就用電腦、手機,每天短則二十分鐘,長則十余個小時。在高考前的那個學期,為了保持語文學科的感覺,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個小時來讀書,教室后面的窗臺堆滿了我帶到學校的各類書籍,有時候抽出一本會造成大規模的坍塌,尼采壓在泉鏡花上,紫式部淹沒在赫胥黎、劉勰和紀伯倫里。

  閱讀實在是一個太有益的習慣,即使是抱著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潛下心去讀書,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語感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你叫一個有語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許并不能清楚地告訴你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與寫法,也沒法給你講出來閱讀題的答案為什么該是這個,因為他做題目憑借的不是系統的訓練與大量題目的積累,他沒有那種足以歸納成經驗的東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確的答案。

  這就是語感。

  為什么說讀書能夠培養語感呢?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經典都是時間沉淀下來的精華,它之中的字詞語句都是最為準確、最為質量上乘的。當一個人見多了經典、熟悉了經典中語言的運用方式,他再回過頭去做題時,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試卷上找到正確的東西,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在閱讀著那種語言的“正確”。學英文我們講究讀原著,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什么比讀書更能培養語感,沒有什么比語感更能保證分數,這就是閱讀最為顯性的益處。


  C-關于寫作

  說完閱讀,接下來必然是寫作。閱讀與寫作簡直是玻璃的兩面,無論你看著哪一面,都意味著你也正在凝視另一面。我喜歡寫作也擅長寫作,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這個版塊我都很有得寫。

  對于高中寫作,也就是以應試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議只有六個字:多讀、多仿、多寫。【土鱉注:不愛讀,不屑于仿,懶得寫,是部分童鞋的現狀。必須得改啦……】

  從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上來看,讀書多的人絕大部分是會寫作的人,而一個能寫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愛讀書。這只因在看了足夠數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東家模仿一點、西家拼湊一點、再加上一點點自己的領悟與潤色,最后拿出來的成品,也足以令許多人拍案叫好。【土鱉注:非常實在。有時候分數高不是我們寫得好,而是別人實在是太差。】

  我寫作的一個特點是引用多。高三下學期語文老師的女兒為我們班的期中作文寫點評,她數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數量,有接近二十個,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這些引例都是平時我從閱讀中積累下的東西,也就是說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寫五六十個字就會用到我的閱讀成果。

  這里我想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篇作文里同樣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會被評價為“豐富”,有的人則是“雜亂”、“堆砌”。為什么?我覺得這是對作文中所引用的內容理解程度的差異造成的。同樣的東西,有的人是在閱讀中看來、研究并思考過的,有的人是從類似《高中生議論文論點論據大全》中看來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則只得了個皮毛。【土鱉注:語文狀元告訴我們,語文難于速成,該走的路都得走。你的努力決定你的速度。】

  比方說,同樣引用尼采,有的人寫“尼采,這個偉大的哲學家教會我一種高貴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蘇魯支語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寫道:“‘太陽!若無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輝為何?’,由是開始了蘇魯支的墮落,亦開始了尼采在這世間無止境的追求。他像蘇魯支一樣為世界奉獻著他的熱愛與智慧,也像蘇魯支一樣不斷經受著世俗的冷笑與中傷。尼采,這個‘瘋子’、這個智者,從來沒有放棄,也沒有停止過他的追尋。”

  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閱讀對于寫作而言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條件。【土鱉注:不擅長讀書的人自己寫的不咋滴還覺得挺好的,是沒見過世面,夜郎自大。見到優秀作品,并懂得模仿了,是又一層次的進步。】

  我最早開始寫東西,正是始于閱讀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種作家,只要我覺得好,我就會按他的風格仿寫。小學時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在我的作文中學習一些冰心兒童文學獎獲獎者的風格,后來讀的書更多也更雜,我能記起來自己模仿過的作家有魯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樹、錢鐘書、杜拉斯、三毛……還有一些恐怕是忘記了。我還自己寫古典詩詞,甚至模仿司馬遷為自己寫了一篇文言文小傳【土鱉注:《土鱉列傳》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閱讀之,土鱉寫得晚,恰巧保留了……】,可惜沒能保留下來。

  在模仿這些的個性鮮明的作家的過程中,我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我是怎么發現這一點的呢?這得歸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寫了點什么就想給人看。以前看過我寫的東西,大家看完后會說“這次是模仿XX的吧”,后來,他們的評價逐漸轉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驚覺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對我說過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會說“一看就是孫婧妍寫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裝訂起來,老師會知道那是我(這個也有可能是字太亂才認出來的);我在網上發些文章,評論里會有很多說我寫的東西有風格。

  到這時我就知道,這是我寫作的第二個階段了,我在從模仿走向創作。【土鱉注:模仿是必經階段。】

  寫東西寫得好,與其說是天賦,倒不如說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飯、洗衣服、開車一樣。我現在寫文章很少構思或查證,筆到文來,半小時之內在電腦上完成千來字的短文對今天的我來說根本不叫事。但這背后呢,是我從初中起每天不間斷的練筆。初一是每天當作業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來越來越喜歡,課間也寫、午休也寫、回宿舍也寫、上課都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寫,每天能寫一兩千字,假期還能翻好幾倍。這些練筆大多沒有特定內容,寫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進了垃圾桶,就是為了保持一個手感。越來越多的人找我寫東西,給網站啊、給學生辦的雜志啊、給校刊啊,我很少拒絕,因為反正寫什么我都喜歡。

  春蕾杯一等獎?高考滿分作文?登報登刊?都是這么一點點練出來的。

  最后要說的是,對于作文而言,要學會自我分析。我不會寫那種標準的議論文,但高考作文寫議論文會比較穩妥,怎么辦?我分析自己寫東西的習慣,我不擅長說理,結構不夠簡明,但我的文筆好,同時有著豐富的閱讀積累。最后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議論文或者議論性散文。文體里沒有這兩個分類,我是自己創造了這兩個詞。【土鱉注:議論性散文是有的,同學們大膽寫。】這兩類文章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語文功底去掩蓋我理性思維的不足。

  作文是很靈活的東西,當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錯地寫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語言像詩歌和散文一樣漂亮時,他對議論本身的標準就會有所放松。作文考的歸根結底是文學水平而不是議論水平,換言之只要你能體現出你的水平高,實在不必太拘泥于文體與所謂的標準。高考前我拿著自己高三下學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師打過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滿分,還有不少55分、58分。這就是我說的一切最好的證明。


  D-關于老師

  我從小就喜歡文學,從小學起讀中文、當作家的理想就沒變過。現在我拿著讀經管的高考分數到清華讀中文,是為這里曾有我崇拜的作家與國學大師,是為我的理想。而我這么多年能堅持著這樣的理想沒有放棄,我要感謝我在十一學校就讀的六年中教過我的四位語文老師。遇到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成為喜歡語文的學生的幸運,而從頭到尾都由這些老師教導,我只能說,我沒法再奢望更大的福氣。

  這些老師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重視的是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是僅僅是分數。

  小學畢竟已經太遙遠,要說我在語文上的啟蒙老師,當屬我初中時教我的王麗老師。我是怎么養成練筆的習慣的呢?就是始于王老師“每天隨便寫三百字”的作業。那時的我有著一切那個年齡自詡熱愛文學的小屁孩的缺點:目中無人、尖銳刻薄、孤芳自賞,喜歡無病呻吟地感傷。前幾天我收拾屋子時找出了那時的隨筆本,我看著里面一個個的“憂傷”、一句句的“我突然覺得我和同齡的孩子好遙遠”,我都想掐死我自己。但王老師沒有,她不但沒有掐死我,還每次都認認真真地給我經常超出規定長度好幾倍的隨筆劃線、寫評語,她也會反對我的觀點,有時還和我辯論。她是真的把我當成一個試圖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學生,在我的隨筆本上與我交流。

  王老師說,我是有寫作天賦的學生。她能夠透過我那些亂七八糟的悲秋傷春,看到我在寫作上的可能性,她對我的這種了解與信任讓我最為感激。同樣,王老師也看出了我在語文課上的心不在焉,于是她允許我離開教室,去到閱覽室去讀《史記》、讀各種我能找到的名著。王老師是第一個讓我明白什么叫語文素養的老師,我作為她的學生經常不交作業、不聽課,有時還考不好,但她對我的信心是從始至終的。

  在四年制高一時,教我的老師換成了姚源源老師。那時我正處在一個彷徨的時期,剛開學我的成績不像初中時那么拔尖了,因為我的數學和物理太過一塌糊涂。我懷疑自己,甚至開始不信任自己一貫擅長的語文和英語學科,我在每天寫給自己的隨筆中寫了大量語氣強烈的自我批評與質疑。

  那時留做作業的作文里,可能有逃避現實的潛意識因素吧,我寫了很多虛構的小說和相當意識流的抽象文章,我能感受到最開始姚老師并不是很能理解我的作文。但她沒有否定我的寫法、勒令我去寫所謂正常的作文,姚老師是從自己身上‘下手’的。她把我寫的東西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還會拿著我的作文本來問我。她愿意傾下身來聽她的學生的想法,她愿意去弄明白我是想表達什么、我的手法是什么,她有著絕對的耐心與興趣。【土鱉注:土鱉慚愧,再接再厲。】

  慢慢地我和姚老師之間有了一種默契,不用我解釋她也能一眼看清我的寫法,她在我的作文本上畫了無數的笑臉、讓我把幾乎每篇作文的電子版發到她的郵箱。她拿我的作文給全班同學講解,把她當時不能理解我的地方講給此時同樣不理解的同學聽,然后大家才會覺得,孫婧妍真的寫了一篇好東西。姚老師也允許我走出課堂,去看我喜歡的書籍。是姚老師幫我保持住了我對語文這個學科和自己寫作能力的信心,那也是當時那個環境下令我沒有被壓垮、慢慢恢復到以前的優秀的原因。她讓我相信我依然有著足以令我自己走向優秀的才華。

  升入高中,雷其坤老師開始教我語文。雷老師是一位很厲害的老師,他出版的作文書和他為學生撰寫的冊子是我們高中三年的作文教材。【土鱉注:土鱉能編出心靈之翼的教材……】雷老師從一開始便非常看好我的語文能力,在他的課上我的成績一直優秀,我的許多作文都被當成范文在班里讀。我一直以來都不能說是個讓老師省心的學生,表現之一就是我總是不聽講,尤其是語文課,這可能也是我的語文老師們唯一“教壞”我的地方。語文課上很多次我都是自己拿張紙寫隨筆,或者從教室后面的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來看。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明目張膽地看書,雷老師叫我起來回答問題,我只能說對不起老師、我連問題都不知道。這時雷老師看到我在看書,他就很寬容地一笑,讓我坐下了。他沒有在這件事上批評我一句、找我談過一次話,在之后的課上我發現他就很默許我自己找事情干了,只要我做的事和語文有關,他絕對不會干涉我。

  一般來講,我是特別不喜歡找老師問問題的,因為我覺得那都是自己的事情。但雷老師是一位我很愿意和他聊天的老師,我會主動拿著我的作文去問他,讓他幫我看看還有哪里可以改進,這在我身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雷老師本身就很會寫作也很會講作文,他有那個底蘊,也有著敏銳到足以在很短時間里看出我的問題的目光。【土鱉注:土鱉功力,諸生可驗證之。】雷老師教會了我怎樣改作文,他讓我明白不管我自認為自己多么有天賦,優秀沒有一蹴而就。

  雷老師讓我對作文的修改,無形中為高二開始教我的南紅英老師的出場做了鋪墊,因為這位看上去極其和藹、訓起人來卻異常不留情面的南老師,對我作文的批判簡直如狂風驟雨。她對我作文的評語包括“亂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講什么”、“只有年輕老師才能一氣讀完你這段,否則一定喘不過氣”——然而她卻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師。

  南老師告訴我我的文章堆砌太多了,我看了很多書,這幫了我卻也害了我,導致我什么事情都想引進作文。我是個沒有任何脾氣的人,但只有在語文這一科上,我倔得簡直無法理喻。我那時總是試圖和南老師理論,給她講我的語言、我文章的內在邏輯有多漂亮。南老師一句話點醒了我,她說你能把我講明白,上考場你能一個個去給判卷老師講明白嗎?

  是南老師讓我明白了考場作文和我平時寫的隨筆不同,明白了為什么平時我的作文總是“叫好不叫分”——雖然很多人說寫得很厲害,但是總拿不到令人滿意的分數。我在南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摧毀自己原有的寫作方式。推翻一個模式再重新建立是痛苦的,而這樣痛苦的過程我持續了一個多學期。直到后來,我寫的作文無論在學校里判卷還是拿去區里判卷都是無可爭議的高分,我記得那天南老師在課上說,現在孫婧妍寫東西是出來了。那時她語氣中的欣慰,我深深感動。其實我又怎么不知道,她這樣幫我糾正我的寫作方式,勞心勞力的不只是我一個,我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要看,看了還要想,想了還要改,改了,還要和我談。【土鱉注:樓房體到地標體,不扣題到嚴密扣題,都是寫作方式的顛覆。每一次顛覆都是跨越式提升。】

  同時,南老師也是一個因為課堂風格被我們學生評價為“天馬行空”的老師。對于我這個中學六年沒認真聽過幾節課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上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是很難的,而南老師的太多課都能做到這一點。她毫不吝惜本可以讓我們做題、讀教材的課堂時間,常常幾節課幾節課地連續讓我們面紅耳赤地互相爭論一個作文題目,或者給我們講一些很能提高素養但和考試沒什么關系的內容。我印象中她上課常常是這樣:原本在講課本或五三,突然被其中的某個詞或者某個作家所觸發,開始天馬行空地發揮,最后往往令我們在譬如“道家與儒家”、“社會的異化”等等內容中聽得如癡如醉。【土鱉注:作為課外輔導機構教師,土鱉只可適度為之······遺憾。】

  南老師鼓勵我們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她帶我的兩年里我寫的論文或者專題包括加繆與未知結構、中國文人的山水隱喻、論男性作家筆下男本位思想的集體無意識、從嵇康透視一個時代……等等等等。我相信這些內容中的任何一項,都絕對不會在高考中出現,也不會成為我的加分項目。然而我對語文的興趣,還有我鉆研問題的習慣,都得益于在我高二高三這兩年的這些研究。南老師是一個淵博并且有著相當見地的老師——在她開始帶我們班的時,很多人都覺得照這么學兩年高考很堪憂,因為她講的東西和正常的應試語文教育是有很大差別的【土鱉注:這樣的教法出來的學生往往拉升平均分,應試語文教育的學生就在平均分左右,完全不關注語文教育的墊底。】。然而我們在這兩年間一直名列前茅的語文平均分和我們班的高考結果證明,無論是作為語文老師還是班主任,南老師都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優秀教師。

  六年來,語文一直是我最強的科目,對它我有絕對的興趣和絕對的優勢。我相信,這首先是這幾位老師在過去的六年中堅持了對我的培養方向的功勞。如果不是他們的教導,如果沒有他們的信任,我可能只會是一個“平均分學生”,語文永遠不會成為我的熱愛、我的專長。

  我覺得這四位老師對我的培養,或許很能給其他老師以啟示。作為一個學生我當然沒有批評任何老師的權利,然而卻無疑有著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建議的立場:在我的所見所聞中,現在令學生變成刷題機器的老師實在是太多了。語文是這樣一個東西,你抱著應試的目的去學習它,你的分數不一定會有多好;然而如果你忘掉分數去享受這個學科、享受語言與文學本身,積累了這個學科的素養,那么最后,高分必然會自己找上你。我想這是有原因的——和分數相比,素養是更高層次的東西。沒有理由說一個掌握了高級技能的學生回過身去做相對而言低級的卷子時,他的分數會不好。【土鱉注:我們的閱讀題重視基于文本的聯想與思考,亦同此理。】

  如果我的分數能夠讓足夠多的老師看到我在上文提到的那四位老師的教育模式,并且開始試著運用這種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學生素養的教學方法,那么我敢說,這將是這個分數所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土鱉注:以后心靈之翼的教師團隊會高度重視此道。】


  E-關于具體題目

  在具體的試卷題目上,我反而是沒有太多好說的了。因為一方面我認為方法是很個人的東西,我把我所有的做題習慣告訴另外一個人,他去照著做也不會變成第二個孫婧妍,也許他會發揮的比原本還不好;而另一方面是我認為任何東西只要有了套路就會僵化,如果今天我在這里說多了我認為怎樣怎樣答題好,那么反而會限制住一些更好思路的出現。所以我不打算多說。【土鱉注:此處作者僅表達高手的個人觀點。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根據統一的答題思路在反復訓練下找到自己的具體風格和做法。】

  我只是想談談我們該透過試卷上的文字看到什么,我拿試卷中分值最大拿分也最難的閱讀部分舉例。

  首先要明確的是,文章這種東西,不管是何種題材、何種長短、何種文體,歸根結底完全就是四個字:含道映物。在這里我把“道”理解成作者想要表達的本意,也就是他的寫作目的;而“物”是他的文章本身,包括他的一切語言組織形式和他在文章中運用的物象。含道映物,也就是說作者是帶著他的目的去寫這篇文章的,文章里的一切都要為這個目的去服務,都是這個目的的映像。明確了這一點,等于直接抓住了閱讀題的答題技巧——無論是手法或作用分析、劃線句賞析還是含義理解,都屬于對于“物”的發問,而我們要做的事則非常簡單,就是找到作者的“道”。【土鱉注:換位思考,從宏觀和微觀上把握作者本意,是做好閱讀題的關鍵。】

  隨便編一個例子:魯迅的短篇小說《藥》中,開頭那段環境描寫簡單卻很經典,現在我們來看這個環境描寫它的作用。

  遇到這種題我一般不會去想五三教的那些東西,如果我們一看到“分析環境描寫作用”就去在記憶中找輔導書上列出的一二三四五,能拿到平均分,但一定會丟落要點;而平均分是沒法令你和其他人拉開差距的。

  這時我們帶著“含道映物”這幾個字去看魯迅的“道”。他寫環境也好、華老栓等人物也罷,目的都是為了歌頌為革命犧牲的夏瑜,他是在支持革命、批判當時的反動派,同時用他的筆去揭露封建環境下人們的愚昧無知與貪婪殘忍。當你明確了他的寫作目的后,那段環境描寫的作用就很清楚了——暗示時代大背景、揭露反動派嘴臉、突出群眾的愚昧與麻木、為后文做鋪墊、蘊含對革命的希望。【土鱉注:道術結合,天下無敵。】

  所有的閱讀題都是這樣的思路,而語文試卷上的絕大多數題目,它們的解答思路和這種閱讀題并無兩樣。只要明白了出題人想考察的是什么,根據他的目的,很容易便可做出解答。

  答題,可以有經驗,但不應該有固定的模板。如果你對于不同的試卷都用相同的模式去解答,戰戰兢兢地計算著自己能得到的分數,那么你就太被動了,“標準答案”幾個字完全框住了你。我覺得我們作為學生應該跳過從答案分析題目的被動階段,轉而從題目本身出發來尋找答案。【土鱉注:學生要學會順推答案,而非馬后炮的倒推答案。】只要仔細去尋找,就一定可以從題目的蛛絲馬跡中找到出題人想要的東西,給他那個東西,你就是高分。

  一切試卷都是對學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對標準答案的要求。【土鱉注:是對理解能力和精確表達能力的考察。】所以,解答試卷時應該盡可能地體現能力,通過答案去和出題人、判卷人交流,讓他們知道你明白他們的“道”,也就是說他們要考察的是什么。對于一份這樣的卷子,你要相信,沒有一位判卷老師會不給你好分數。


  F-結尾

  寫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對中文之美有了最初的感受。

  必須感謝的是我的父母,我的明智的、感性的、性格中很有些浪漫主義因素的父母。他們對我在語文上的啟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幾歲時能認得幾個字、標出幾個拼音、讀出幾個詞語,他們從來沒有要求過我這些,我因此感激他們。

  我的父母,他們是最早讓我明白中文的內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過一個個童話、一篇篇傳奇、一段段故事,通過他們戲劇性的朗讀聲和投入的富有張力的表情告訴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塊字背后,在那些繁復的語法規則背后,在那些千變萬化的讀音背后,那些文字傳達出的精神,那些講述的聲音蘊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正如《海的女兒》的內核是愛與犧牲,《夸父逐日》的內核是執著,《秘密花園》的內核是自然與成長,中文的內核,是它所包含的精神,是它所蘊藏的感動。

  兒時的學習過程,對我來說已經太過模糊,在幼兒園和小學學習的拼音規則、筆畫順序等等等等,我幾乎全都不記得了。然而,我仍然有著絕不會褪色的記憶——我永遠會記得我和母親一起為《賣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寫了一個幸福的結局,永遠會記得父親為我完成了小學所有抄寫詞語的作業、讓我在他抄寫時去讀我想讀的書,永遠會記得我第一次為書中的悲慘淚流滿面、第一次為書中的歡樂欣喜若狂……我絕不會忘了這些。

  語言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們學習語言是為了什么?為了在考試中拿好看的分數?為了考各種各樣的語言能力認定證書?為了自豪地告訴別人這個字我認得?

  如果對于上面的問題一個人的答案是“是”,那么,他已經忘記了語言這種東西產生的初衷。

  語言,是為了表達,是為了表達精神,是為了為這個世界表達愛、表達美、表達動力、表達希望。讀那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我們會發現無論國家、無論時代,那些作品所擁有的打動人的力量絕不是因為它的文字有多么華麗、布局有多么復雜、詞語有多么精準,而是由于它其中蘊含著人類最為高貴的、永不過時的某種精神。

  有很多成功的作家,他們出道時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絕不比現在的中學生要高,讓他們去做我們的考卷,他們不會有比大部分普通高考生更能看的分數。但為什么他們可以成為語言大師、文學巨匠?是因為他們能夠抓住語言的內核,他們知道該如何運用語言去表達,也知道應當用語言表達些什么。

  只要能運用語言去傳遞你想要送給這個世界的東西,那么,你在這門語言上的學習就是成功的。

  誠然,我有個很不錯的語文分數,然而這確實是有很大運氣成分在里面的。我的語基很薄弱,高中時我是班里有名的白字先生。如果換一套題,我可能會連著錯前三道選擇,就像我在之前的考試中有過的那樣。【土鱉注:作者謙虛了。即便連錯三道,絕對是偶爾。語基這東西,有深度的孩子稍微拿著講義背一下就過關了。】

  但是,我從未因為我在任何一次考試中的分數而懷疑自己在語文這門學科、在中文這門語言上的能力,我最自豪的絕不是我是2013年北京市的語文狀元,而是我能夠如我所愿地運用文字——【土鱉注:這是深諳語文真諦的人。】

  我常寫錯別字,我搞不清字音,我亂用成語,我寫作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簡直毫無章法。然而,我說的話,大家認為有道理;我寫的東西,能夠感動讀者;我通過文字傳達出的思想,可以影響一批又一批人。【土鱉注:越過了術直接抵達了道,雖無術,一切合道。此非常人路經,諸君也莫灰心,條條大道通羅馬,我們通過合理的學習步驟可以抵達同等層次。】

  這才是學習語文真正帶給我的、令我感激的禮物。

  這才是我為什么熱愛語文。

  【土鱉注】這是一篇揭示語文本質的文章。其所表達的好多觀點固然只適合少數精英學生,但是其中的好多觀點卻是只關注方法的學生應該知道的。學方法是沒有錯誤的,錯誤的是只研究方法而忽略語文的本質。本文作者極力排斥方法論是對這部分同學的有力鞭策和提醒,并沒有完全否認方法的存在和作用。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僅僅是方法,運用方法所需要的積累、能力、思考都需要我們踏實努力。任何妄圖只靠方法的孩子,都該立即醒悟。

  認真踏實讀書積累,練習寫作的孩子,恭喜你們。

  也恭喜我們,本文從思想的方面很好的證明了的我們的教學先進性和科學性。

  共同努力,再接再厲。



附孫婧妍高考作文:
閱讀下面的 對話,按要求作文。
科學家:假如請愛迪生來21世紀生活一個星期,最讓他感到新奇的會是什么呢?
文學家:我想,手機會不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呢。
科學家:我同意。手機是信息時代的一個標志物,簡直稱得上是一部掌中電腦,豐富的功能一定會讓這位大發明家感到新奇。
文學家:手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或許這也是愛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學家與文學家各自對手機的看法,引發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手機論
孫婧妍
手機者,信息時代之標志物也。其形也善,其用也泛。一機在手,分居可聞親友聲,閉門可知天下事,閑以自娛,忙以減負,實乃古今之便利物也。縱昔時科技大家,中如墨翟、西如愛迪生,聞之亦必瞠目大驚,拍手而稱善也。
手機之用雖廣,然眾亦未皆稱其善也。清明時節,余家有宴,親友歸,眾賓至,圍坐大桌,酒洌而肴甘,實盛事也。然席間不聞寒暄笑語,但見少小者人手一機,低頭垂目,唯按鍵之聲不絕于耳;而長者亦不免持機離席,于走廊低聲私語,蓋有生意聯絡也。席畢,余未見宴之歡也。祖母黯然謂余:“人情之薄如此,手機之過矣!”

由是觀之,凡今所謂高科技者,有其一利必有其一弊。譬如***,可持之保家衛國、伸張正義,亦可持之殺人越貨、逞己私欲。而余以為,物之利弊,大抵在于馭物之人。馭者善,則用物于善處,故物善;馭者惡,則用物于惡處,故物惡。手機乃一通訊小器,善用則便利多多,惡用則亂心擾擾。嗚呼,余尚慶手機之弊小矣,僅止于淡泊人情、疏遠人心爾。倘若惡用電腦、槍械乃至艦艇、核彈者,輕則害人性命,重則毀其家國。科技之用,敢不慎乎?由是余有言:欲揚科技之利而抑其害,則馭科技之人,其責重矣! 或曰:抑科技之害而揚其利,何以也?

其一,須以長遠目光觀之。世之科技進步,一日千里,其新品之數也多、之用也善,豐富且改善吾輩生活于一瞬,為之欣欣然者,不計其數。然其深層、長遠之后果——如人之交游、思之嬗變乃至后續之影響——觀之者鮮矣。譬如昔者塑料袋現世,眾皆喜其廉而便也,故人人用、日日用,待萬千白色聚乙烯物或飄于空中或埋于地底,方悔環境污染之甚,晚矣。故欲使科技得其善用,則馭科技之人須有遠慮,從持續之影響而非一時之利益深思之、熟慮之,方不致為其所劫。
其二,須以高尚德行用之。縱有長遠之計,然一心逞己利而無視他人者,亦無以揚科技之善矣。北京,國之都也,其苦霧霾之害久矣。以京人之智,無有弗知霧霾多起于汽車尾氣也,然耽悅于出行之便利,貪戀于己時之可貴,鮮有棄私車而乘公交甚或單車步行者也。此即以德之不高馭科技而致善少惡多者也。故曰,欲使科技之利大于弊,多益而少害,則馭科技之人須有高德,以大局觀之而非以一己之私用之,方可得科技之善。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csgc0131123/p/5290609.html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273020.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273020.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273020.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linux ps 命令安裝,Linux上安裝pstree命令(-bash: pstree: command not found)

一、pstree命令的安裝1、在Mac OS上brew install pstree2、在Fedora/Red Hat/CentOSyum -y install psmisc3、在 Ubuntu/Debianapt-get install psmisc二、pstree命令詳解pstree指令用ASCII字符顯示樹狀結構,清楚地表達程序間的相互關系。如果不指定程序識別碼或用戶…

c語言字符串逆置,字符串逆置

滿意答案9n7j5j3m4o2013.12.03采納率:49% 等級:11已幫助:15198人47911 zxl0714 1358 Accepted 164K 15MS G 0.46K 2007-04-08 10:32:38#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void reverse(char* ch){int i, len;char tmp;len strlen( ch );for (…

哈夫曼編碼c語言論文,哈夫曼編碼的實現及應用論文.doc

哈夫曼編碼的實現及應用論文畢 業 設 計(論文)題目 哈夫曼編碼的實現及應用二級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專 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班 級學生姓名 張澤欣 學號指導教師 職稱時 間目錄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緒論11.1 研究目的及意義11.2 圖像壓縮編碼技術概述21.2.1 圖像壓縮編碼技術分類…

css筆記3

CSS 多類選擇器,通過把兩個類選擇器鏈接在一起&#xff0c;僅可以選擇同時包含這些類名的元素&#xff08;類名的順序不限&#xff09;。 <p class"important warning"> This paragraph is a very important warning. </p>.important {font-weight:bold;…

java保留有效數字

1 在處理數值運算的時候&#xff0c;有時候會遇到保留幾位小數的需求&#xff0c;下面是一個保留兩位小數的簡單方法。2 /**3 * 將數據保留兩位小數4 */5 privatedoublegetTwoDecimal(doublenum) {6 DecimalFormatdFormatnewDecimalFormat("#.00"…

C語言algorithm主函數,C語言中主函數中相關有關問題?

C語言中主函數中相關問題&#xff1f;&#xff1f;&#xff1f;#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p[20][20], b[20], max1, n;struct node{int a[15], top, ans, x;};void bfs(){int i, j, x;queue…

【Android基礎】Fragment 詳解之Fragment介紹

Fragment在Android 3.0&#xff08; API 11&#xff09;引入&#xff0c;是為了支持在大屏上顯示更加動態、靈活的UI&#xff0c;比如在平板和電視上。Fragment可以看作是嵌套的Activity&#xff0c;類似ActivityGroup&#xff0c;但是開銷肯定沒有ActivityGroup那么大&#xf…

c語言統計數據,數據統計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隱藏此樓查看此樓#include void input(float score[10][5]);void average(float aver[]);void course(float cour[]);float score[10][5],aver[10],cour[5];int i,j;void main(){printf("please input the scores of all the students\n"…

傳遞閉包c語言算法解析,找關系的傳遞閉包 用c語言編 一個關系的傳遞閉包

為什么叫傳遞閉包&#xff1f;&#xff1f;有什么特殊含義&#xff1f;&#xff1f;設R是X上的二元關系&#xff0c;如果另一個關系R1滿足&#xff1a;R1是傳遞的&#xff0c;R是R1的子集&#xff0c;對于任何可傳遞關系R11如果有R是R11的子集&#xff0c;就有R1是R11的子集。則…

linux之cp/scp命令+scp命令詳解

命令&#xff1a;cp 使用權限&#xff1a;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xff1a; cp [options] source dest cp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說明&#xff1a;將一個檔案拷貝至另一檔案&#xff0c;或將數個檔案拷貝至另一目錄。 把計 -a 盡可能將檔案狀態、權限等資料都照原狀予…

linux安裝mq報5724,linux下MQ簡單配置手冊.doc

精品消息發送涉及到的隊列及通道示意圖&#xff1a;定義發送方為A&#xff0c;接收方為B&#xff0c;下面是建立A向B發送消息的單向配置。發送方A的配置1. 在發送方A創建隊列管理器QM_A&#xff1a;[[email protected] ~]$ crtmqm -q QM_A成功后會有如下提示&#xff1a;There …

asp.net MVC控制器中返回JSON格式的數據時提示下載

Asp.net mvc在接收的是JSON格式的數據&#xff0c;但是奇怪的是在IE中提示下載文件&#xff0c;其他瀏覽器中一切正常&#xff0c;下載后&#xff0c;里面的內容就是在控制器中返回的數據。代碼如下&#xff1a; 視圖中js代碼&#xff1a; $("#form").ajaxSubmit({ …

linux postfix 搭建,linux 下搭建postfix服務器

linux 下postfix郵箱的安裝linux一、首先關閉sendmail服務service sendmail stop二、chkconfig sendmail off(關閉開機自啟動)三、修改DNS正解文件&#xff0c;使DNS可以解析郵箱服務添加下面兩行mail.zhubf.com. IN A 172.17.17.2zhubf.com. IN MX 10 …

兩個鏈表的第一個公共結點-輸入兩個鏈表,找出它們的第一個公共結點。

1、蠻力法&#xff1a; 1 /*2 struct ListNode {3 int val;4 struct ListNode *next;5 ListNode(int x) :6 val(x), next(NULL) {7 }8 };*/9 class Solution { 10 public: 11 ListNode* FindFirstCommonNode( ListNode *pHead1, ListNode *pHe…

android 飛框動畫,AndroidTV中實現飛框選中效果

相信很多從事AndroidTV開發的朋友都對如何展示item的選中效果感到苦惱&#xff0c;電視端開發與移動端最大的不同是用戶只能通過一個遙控器進行控制(當然如果你的電視是觸屏的話除外……)&#xff0c;在這個時候&#xff0c;我們需要讓用戶知道當前選中的到底是哪一個項目&…

VB 文件操作

1. 打開文件 Open "文件名" [for 模式] [Access 操作類型] [鎖定] As [#]文件號 [Len記錄長度] 模式&#xff1a;OUTPUT 寫 INPUT 讀 APPEND 追加 操作類型&#xff1a; READ WRITE READWRITE 鎖定&#xff1a; Share &#xff08;缺省&#xff09;LOCKREAD LOCKW…

數組總結

1冒泡排序和選擇排序 1 package hello;2 3 import java.io.BufferedOutputStream;4 import java.io.File;5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6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7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8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9 import java.io.InputS…

鴻蒙系統支持980,鴻蒙手機上線時間 鴻蒙系統支持哪些手機2021最新匯總

鴻蒙手機來了&#xff0c;從2019年公布到現在的正式發布&#xff0c;沒想到華為這么迅速&#xff0c;而且華為EMUI微博更名HarmonyOS&#xff0c;在Android與iOS這兩座大山面前&#xff0c;大家覺得鴻蒙系統值得更新體驗嗎&#xff1f;目前來說鴻蒙系統支持第三方手機有哪些呢&…

confluence正常安裝網頁報錯_NAS折騰手記1:在OMV5上安裝ZFS On Linux的正確步驟

起因是直接安裝OVMExtra里自帶的zfs插件會報錯&#xff0c;所以需要使用命令行來做一些前置準備。源配置有兩種方法。1是安裝OMVExtra并在內直接啟用所有測試源下載地址在此?omv-extras.org2是手動添加&#xff0c;執行以下命令vi /etc/apt/sources.list.d/buster-backports.l…

17個新手常見Python運行時錯誤

當初學 Python 時&#xff0c;想要弄懂 Python 的錯誤信息的含義可能有點復雜。這里列出了常見的的一些讓你程序 crash 的運行時錯誤。 1&#xff09;忘記在 if , elif , else , for , while , class ,def 聲明末尾添加 &#xff1a;&#xff08;導致 “SyntaxError &#xf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