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計算機培訓心得體會
人社局計算機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計算機培訓心得體會 計算機培訓心得體會: 2017年暑假,我參加了骨干教師計算機培訓。通過5天培訓老師認真的講解、不厭其煩的答疑,同班學習的各校同行們激情四射的討論交流,使我真當有醍醐灌頂之感,收獲頗豐。我不僅明白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職業的專業性。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微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絡,以及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信息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系,信息技術今后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信息技術,致力于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沖擊著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讓學生利用各種渠道收集數據,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充份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對所收集的數據加以綜合分析達到學習的目的,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水平。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巨。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幾天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
1.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需要。
中國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質、復合型的創新性人才參加國際競爭。同時,信息社會呼喚信息人才,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發現新機會的能力,就很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說,要求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而這些人才培養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直接由教師的信息素養的高低來決定。
3.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4.算機課程的建設不局限于計算機專業 隨著計算機的使用在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使用的不斷深入,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一個趨勢:
計算機的教育將不再只是針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因而在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像我們這幾天學習的計算機網頁制作一樣,不同專業的需要,進行課程的開發。首先需要進行社會的需求情況和學生的專業背景的調研和匯總,然后編寫出適合的教材,開發出合適的實驗。但是對于計算機的專業課程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這樣的建設,這要根據社會需求對某一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知識的要求進行的。
5.對于課程的講授課時不是越多越好 在老師進行課程講授的過程中,很多情況下,如果遇到學生說“課程講的深度不夠”、“課程的內容沒有理解”、“課程講的太快”等諸如此類的抱怨時,我們的老師往往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部對于培養方案的總課時進行了規定,因此每門課程的課時都進行了壓縮,所以課時不夠”。這就要求老師在講授一門課程之前,不是拿來一本書從頭到尾學(轉載于:.cNBotHwin.cOm 博 威 范文網:人社局計算機培訓心得體會)習幾次后便對學生進行講授,而是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學生的情況對于課程進行全面的分析,確定課程的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組織課程的內容,而不是一味的強調學生對于深奧理論知識的理解;或者對于學生已經學過的,仍然掌握不是很好的知識重復講授,對于學生只要是學過的內容,就可以建議他們在課后自行復習,通過實驗或作業來考核他們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