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輸出設計
輸出設計主要包括:確定輸出內容、選擇輸出設備與介質、確定輸出格式三個方面的內容。
確定輸出內容:輸出內容的設計首先要確定用戶在使用信息方面的需求,然后設計輸出信息的內容,包信息形式(括文字、圖形、表格)、輸出項目及數據結構、數據類型、位數及取值范圍、數據的生成途徑、完整性以及數據一致性等。
選擇輸出設備與介質:常見的輸出設備有顯示終端、打印機、繪圖儀、膠卷、磁帶機、多媒體設備。輸出介質有紙張、磁帶、磁盤、膠卷、光盤、多媒體介質。
確定輸出格式:輸出格式要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和習慣,做到格式清晰、美觀、容易閱讀和理解等標準。最終輸出方式有:報表輸出、圖形輸出,需要根據系統分析和管理業務的需求來決定哪種形式。
一般情況來說,針對企業具體業務人員比較適合采用報表的形式,針對企業高層領導、綜合管理部門則適合圖形、圖表方式來表示發展趨勢,給企業領導決策使用。
2、輸入設計
輸入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向系統輸入正確的數據,在這個前提下應做到輸入方法簡單、迅速、經濟、方便。
2.1 輸入設計的原則
最小量原則:在滿足處理要求的前提下使輸入數據量最小。因為輸入量越少,出錯幾率會越小,耗時越少,數據一致性越可靠。
簡單性原則:輸入的準備、輸入過程應盡量簡單容易操作,以減少錯誤的發生。
早檢驗原則:輸入數據應該盡量處理成所需的數據格式,這樣可以減少數據轉換介質時發生錯誤。
2.2 輸入設計的內容
確定輸入數據的內容:包括輸入數據項名稱、數據內容、精度、數值范圍。
輸入方式的設計:主要是根據數據庫設計的要求來確定數據輸入的具體形式。常見的輸入方式:鍵盤輸入、鼠標、模/數、數/模輸入,網絡數據傳送、磁/光盤讀入等。通常在設計新系統的輸入方式時,應盡量利用已有的設備和資源,避免大批量的數據通過鍵盤輸入。
輸入格式設計:實際設計數據輸入時,常常遇到統計報表結構與數據庫文件結構不完全一致的情況,應盡量改變統計報表或數據庫關系表兩者之一的結構,使其一致,以減少輸入格式設計的難度。
校對方式設計:針對數字、金額等字段,需要有適當的校對措施保證數據的有效性。所以一定要針對輸入設計制定適當的校對措施,以減少出錯的可能性。常見的校對方式有:人工校對、二次輸入校對、數據平衡校對。
?
IT技術分享社區
個人博客網站:https://programmerblog.xyz
文章推薦程序員效率:畫流程圖常用的工具程序員效率:整理常用的在線筆記軟件遠程辦公:常用的遠程協助軟件,你都知道嗎?51單片機程序下載、ISP及串口基礎知識硬件:斷路器、接觸器、繼電器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