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機器視覺起步較晚,目前正處于快速增長期。
我國機器視覺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機器視覺生產線和先進設備自1998年眾多電子、半導體企業落戶廣東、上海以來,先后在國內誕生了國際代理商和機器視覺系統集成商。
第一個階段是1999-2003年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中國企業主要通過代理業務對客戶進行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引導客戶對機器視覺的理解和認知,借此開啟了中國機器視覺的歷史進程。
第二個階段是2004-2007年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本土機器視覺企業開始起步探索由更多自主核心技術承載的機器視覺軟硬件器件的研發,多個應用領域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
第三個階段是2008年以后的高速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眾多機器視覺核心器件研發廠商不斷涌現,一大批真正的系統級工程師被不斷培養出來,推動了國內機器視覺行業的高速、高質量發展。
2.市場規模逐年擴張,年均復合增速近30%。
近十年來,機器視覺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國內機器視覺技術和產品在實踐中的不斷完善,機器視覺技術已經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制造、光伏半導體等多個行業。GGII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65.50億元(該數據未包含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1.77%。2014-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28.36%。
3.應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競爭格局分散。
IDC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達到7.5億美元,其中平安城市安全是最大的應用場景。2019年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達到1456.4百萬美元,市場增長來自安全、城市大腦等領域。
人臉識別用于身份驗證的應用空間已經呈現出較高的普及率,但疫情過后,包括公園、寫字樓等,將會對人臉識別帶來新的需求。計算機視覺在傳統工業、工業質量檢測和檢驗中的應用正在興起。中國與機器視覺相關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加,
4.中國機器視覺行業進入更多企業,投融資市場發展迅速。
總體而言,鑒于技術密集型機器人產業在短期內仍在增長,新的公司和團隊將繼續成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制造直接結合的機器視覺產品,預計機器視覺將繼續迅速發展,擁有高科技或創新的機器視覺產品,并能快速落地的企業仍將能受資本市場青睞,并在資本的助力下,獲得高速成長的更多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