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
奇虎360與騰訊間的糾葛被業界形象地稱為“3Q大戰”。
這場大戰源于雙方之間的“互掐”。
雙方為了各自利益,從2010年到2014年,上演了一系列互聯網之戰,并走上訴訟之路
?
騰訊先是推出QQ醫生1.0,隨后推出QQ醫生3.2,界面及功能酷似360,同時宣布贈送諾頓防病毒軟件半年試用。之后QQ醫生利用2010年春節期間強行推廣。
敏感的360很快意識到QQ醫生的威脅,一些正在休假的員工被緊急召回以應對這起突發事件。360快速反應,加上QQ醫生本身產品并不成熟就匆忙上陣,很多用戶陸續卸載QQ醫生,其市場份額也快速降至10%以下。360成為此次交鋒的勝利者。
2010年5月31日,騰訊悄然將QQ醫生升級至4.0版并更名為“QQ電腦管家”。新版軟件將QQ醫生和QQ軟件管理合二為一,增加了云查殺木馬、清理插件等功能,涵蓋了360安全衛士所有主流功能,用戶體驗與360極其類似,騰訊這招讓360和金山毒霸措手不及。
2010年9月22日,陸續有網友反映,桌面上突然多出了“QQ電腦管家”的圖標,而且會在開機時自動啟動。這是QQ繼2010年春節強制安裝QQ醫生后的第二次大規模強制安裝。憑借著QQ龐大的用戶基礎,QQ電腦管家將直接威脅360在安全領域的生存地位。
?2010年9月27日,360發布直接針對QQ的“隱私保護器”工具- QQ 保鏢,宣稱其能實時監測曝光QQ的行為,并提示用戶“某聊天軟件”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偷窺用戶個人隱私文件和數據。引起了網民對于QQ客戶端的擔憂和恐慌。
◆騰訊起訴360
2010年10月14日,針對360曝光QQ偷窺用戶隱私事件,騰訊正式宣布起訴360不正當競爭,要求奇虎及其關聯公司停止侵權、公開道歉并作出賠償。
針對騰訊起訴,360隨即回應,表示將提起反訴。在回應中,360稱“各界對騰訊提出質疑,騰訊一直回避窺探用戶隱私,這時候起訴360,除了打擊報復外,不排除是為了轉移視線,回避外界質疑”。
?
◆騰訊強迫用戶“二選一”
2010年11月3日傍晚6點,騰訊發布公開信宣稱,將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要求必須卸載360才可登陸QQ,這是360與騰訊一系列爭執中,騰訊方面采取的最激烈行動。一眾網友“躺槍”。
此舉引發了業界震動,網友憤怒。業內認為,騰訊這招是逼迫用戶作出二選一的選擇。據360CEO周鴻祎稱,被迫卸載的360軟件用戶達到6000萬。
?
◆法律出手,定分止爭
11月5日上午,工信部、互聯網協會等部門開會討論此事的應對方案。政府部門介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雙方停止紛爭,不得再發布煽動此事的新聞和訊息。
11月10日,奇虎360宣布已和QQ恢復兼容,并在官方網站發布名為《感謝有您!》公告,感謝廣大用戶對360軟件的支持,公布了有關部門的聯系方式,提醒用戶若發現二者軟件出現沖突可向相關部門舉報。
“ 不拋棄,不放棄,360感謝有您!
只有經歷了 危難時刻,才知道誰是 最值得信任的人。
今天,我們給您寄來一封 感謝信,所有能夠接收到這封信的人,都是 360最信任的人”。
2010年11月21日,騰訊公司發布名為《和你在一起》的致歉信。雙方沖突在工信部的介入下正式化解。
“ 痛定思痛,我們在處理的方式和與 用戶溝通中采取的方式有很多 值得反思的地方。起初,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 “誰對誰錯”“是非曲直”這樣的問題上,與此同時,卻 忽略了用戶的感受。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的 心愿不變:
和你在一起”
?
三場官司定勝負
1.第一場:騰訊訴360商業詆毀案
騰訊認為,360向用戶提供“隱私保護器”軟件下載,專門針對QQ進行監測,暗示QQ侵犯用戶隱私,并在相關論壇、專題網頁等使用“QQ窺探用戶隱私”等言辭,構成商業詆毀。遂于2010年10月14日,正式宣布起訴360不正當競爭,要求奇虎及其關聯公司停止侵權、公開道歉并作出賠償。
?
廣東省高院一審判定360對騰訊構成不正當競爭,并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360隨后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對騰訊訴360案做出終審判決,認定360構成不正當競爭侵權。
2.第二場:360訴騰訊名譽侵權案
2014年4月18日,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對360訴騰訊名譽侵權案做出一審判決,判定騰訊公司敗訴,并判罰其在騰訊網首頁向360公司公開道歉7天。
?
360訴稱,2010年9月28日,騰訊在“騰訊網”發表了題為《360瀏覽器涉嫌借色情網站推廣遭公安立案調查》的新聞文章,在未向公安機關核實過信息的情況下,出于商業競爭目的公開詆毀360產品“涉黃”,同時還在文中誤導讀者稱“公安立案調查”以攻擊360公司。
360認為,騰訊公司未能以一個公平公正公允的新聞媒體身份發表涉案文章。作為一家負責任的新聞媒體應該客觀如實,但騰訊利用自身媒體優勢,發表了一系列針對360公司的文章,這種“公器私用”的行為,不但突破了職業道德準則,更逾越了法律底線。
法院審理認定,騰訊刊發的相關涉訴文章沒有披露新聞信息來源,又加之激烈言辭,容易導致公眾誤解,使公眾產生360安全瀏覽器借助色情網站進行推廣的傾向性認識,進而導致360的社會評價降低。最終判定騰訊侵犯了360名譽權,賠償360相應的經濟損失并在騰訊網首頁公開賠禮道歉7天。
?
3.第三場:360訴騰訊壟斷案
360對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提起反壟斷訴訟,并追討騰訊在3Q大戰期間“二選一”行為對360造成的巨大損失,索賠1.5億元人民幣。此次360訴騰訊壟斷案,被稱為“中國反壟斷第一案”。
2013年3月28日,廣東省高院一審判定,即時通訊與微博、社交網絡等(注:商品市場)構成緊密替代關系,而且在全球性市場(注:地域市場)界定下,騰訊QQ并未占絕對主導,因此騰訊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
360不服,向最高院提起上訴。360認為,一審法院在“騰訊壟斷案”中,相關市場的界定(尤其是“假定壟斷者測試”的運用)、對騰訊市場支配地位的分析、以及舉證責任分配等多方面存在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上的“硬傷”,就個案而言未能給出公允的裁判。
?
360表示,騰訊在“3Q大戰”期間,公然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強迫用戶“二選一”的行為是反壟斷法中典型的限制交易行為。騰訊的濫用行為使360損失了大量用戶并遭受巨大經濟損失。騰訊壟斷案是最典型的嚴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擊競爭對手的案例,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反面典型。
2014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定,騰訊旗下的QQ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駁回奇虎360的上訴,維持一審法院判決。該判決為互聯網領域壟斷案樹立了司法標桿。
?
這起被稱為“互聯網競爭第一案”的案件,是當時互聯網行業訴訟標的額最大、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競爭糾紛案件,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首例互聯網競爭案。案件本身引發了行業、用戶和法律界等各方關注。
至此,持續四年之久的"3Q大戰"終于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