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金馬山和碧雞山
- 神話傳說
- 金馬坊和碧雞坊
- 金馬
- 碧雞
金馬山和碧雞山
昆明山明水秀,北枕蛇山,南臨滇池,金馬山和碧雞山則東西夾峙,隔水相對,極盡湖光山色之美。金馬山逶迤而玲瓏,碧雞山峭拔而陡峻,被視為昆明東、西兩大名山,兩山皆有關。
云南是神話的王國,自古以來,金馬碧雞就被人們賦予了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一直流傳至今。有關金馬碧雞的神話傳說,最早見諸于史籍記載的是漢代班固的《漢書》。
明末擔當和尚曾賦詩:
一關在東一關西,不見金馬見碧雞。
相思面對三十里,碧雞啼時金馬嘶。
《漢書·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蘸祭而致。”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公元472—527年)所著《水經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同山有金馬碧雞“光彩候忽,民多見之”。
- 今云南昆明市東有金馬山,西有碧雞山。
兩山相對,山上都有神祠。 - 在如今的春城昆明和云南大姚,都分別有“金馬碧雞坊”,成了當地的象征。
神話傳說
這是一個關于昆明的神話故事:
-
金馬碧雞的 由來
金馬和碧雞原本住在太陽和月亮里,后來飛到昆明,把昆明變成了世上最美的地方。
金馬和碧雞是一對好朋友,每天在一起唱歌跳舞,過得自由自在。 -
金馬碧雞的 遭遇
金馬想到外面去看看,被一個貪心的國王逮住了,差點死在王宮里。
國王想要逮住碧雞,派了三個王子和三千御林軍去追捕。
金馬和碧雞被三王子用計誘捕,金馬死在金馬山上,碧雞死在碧雞山上。 -
金馬碧雞的 紀念
古人為了紀念金馬碧雞,在昆明建了兩座牌坊:金馬坊和碧雞坊,牌坊鋪滿金碧琉璃,彩繪畫滿騰龍舞鳳。
每隔60年的中秋節晚上,在某一個特定時間,在太陽和月亮的光芒照射下,兩座坊的影子會逐漸交相輝映重疊在一起,形成“金碧交輝”的奇景。
金馬坊和碧雞坊
昆明市博物館
光緒十年(1884)云貴總督岑毓英主持重建的金馬碧雞坊為三門四柱,重檐歇山式屋頂,翼角舒展,斗拱繁復,氣勢雄偉。坊名為昆明呈貢人,著名書法家孫清彥所書,筆勢剛勁,神滿氣足。
金馬、碧雞二坊建成后,屢遭損毀,又多次重建。
1998年,昆明市政府重建金馬碧雞坊。重建的新金馬碧雞坊與原坊風貌基本一致,體現著歷史的共識和文化的傳承,成為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靚麗名片。
金馬、碧雞二坊始建于明宣德年間,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創舉。
首先,牌坊所旌表頌揚的不是建樹功業的人物,而是兩種象征吉瑞的動物。這在全國各地的牌坊中甚為罕見。
其次,金馬碧雞坊選址于城市通衢繁盛之地,分列東西,象征著“一方之勝”金馬山和碧雞山。
第三,從建筑形制看,兩坊所采用的三門四柱,重檐歇山式屋頂形制莊嚴肅穆而又靈動秀麗,相距位置恰到好處,日出月落,金碧交輝,呈現出吉祥的氛圍,形象地表達了“金馬呈祥,碧雞獻瑞”的期盼。故滇人稱“滇之杰構,斯為最著。”
(上圖為昆明市中心的金馬坊和碧雞坊)
金馬
歷史文化丨“金馬”的前世今生
在距今兩千多年前滇池地區,流行著金馬的傳說,這是有關金馬的最早記載。
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古滇王國,那時候的滇池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明鏡般的滇池中,有匹雄駿威武、金光閃閃的神馬,常常在滇池東面山上的松林中時隱時現,出現時金光四射,眩人眼目,萬木生輝。
由于滇國沒有文字,金馬的神話傳說只是口耳相傳。最早見漢代班固的《漢書》和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南中志》,都是有關金馬傳說的記載。
- 《漢書》
《漢書卷二十五·郊祀志下》記載:“宣帝即位……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諫大夫王褒使持節而求之。”
益州即益州郡,郡治在滇池縣(今昆明晉寧晉城附近)。漢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劉徹征服西南夷,降服滇王所設置。漢宣帝劉詢是漢武帝的孫子,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他于五鳳三年(前55)封王褒為諫議大夫,持節前往求金馬碧雞之時,距離漢武帝降服古滇國不過54年,這說明此前金馬碧雞傳說早已存在。
- 《華陽國志》
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記載,“滇池縣,郡治。……長老傳言,池中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之曰‘滇池駒’,日行五百里。”
原來“滇池駒”就是“金馬”。
碧雞
歷史文化丨“碧雞”記憶
金馬和碧雞從來都是如影隨形,成語“金馬碧雞”就是指傳說中的神明,源自古人以之作為祥瑞的征兆。
碧雞的傳說和金馬的傳說一樣,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的古滇國,在那時候的滇池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在滇池西面群山之上,有只秀麗婀娜的神雞,經常飛翔盤旋于滇池上空,那翡翠般的身影,悅耳動聽的歌聲,令人陶醉。開屏之時,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
《漢書卷二十五·郊祀志下》記載:“宣帝即位……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諫大夫王褒使持節而求之。”
-
東晉時期,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也有相關記載,也為金馬碧雞傳說誕生于滇池地區提供了佐證。
《華陽國志·南中志》載曰:“晉寧郡,本益州也。……郡土平敞,原田,多長松,皋有鸚鵡、孔雀。”“碧雞光景,人多見之。又傳昔有鳳鳴其上,土人呼為碧雞,因以為名。”
那時的古滇國氣候溫潤偏熱,孔雀眾多,而孔雀就是“碧雞”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