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級的專業遠程控制品牌,貝銳旗下的“向日葵遠程控制”一直在遠程控制領域不斷積累創新。
近年來,遠程控制軟件本身開始成為企業的主流遠程業務工具以及個人場景下的日常必備軟件,向日葵遠程控制也在不斷地完善并創新產品。
比如在前不久的云棲大會上,貝銳官方就表態將在不久之后上線“云桌面”功能,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云加速”戰略。
貝銳CTO在云棲大會現場演說
向日葵遠程控制不斷的創新和前進,讓我們不由得去思考,向日葵遠程控制在技術層面,究竟依靠什么來保持領先,并且支撐一系列的業務進化?相信獨家的視覺編解碼算法一定是重要一環。
這里我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向日葵獨家的SADDC算法,一窺貝銳向日葵在遠控領域中保持技術領先的訣竅。
何為SADDC?
所謂“SADDC”,即“Sunlogin Advanced Desktop Dynamic Codec”,“向日葵高級桌面動態編解碼器”的簡稱,該算法旨在針對不同遠程控制場景采取不同的編碼策略,顯著提升畫面壓縮率,降低傳輸數據量,并實現畫面極低延遲編碼、高幀率傳輸。
具體來看,SADDC算法實際上是一個策略集,主要包含三個核心策略:
● 結合視覺顯著性理論智能分析應用焦點,對遠控畫面進行實時的識別分區。
● 對于畫面進行智能切片分區、實現分區塊解碼運算。
● 更高效的利用主機的配置,主機配置足夠時配合硬件加速進一步提升遠控質量。
接下來,我們對這三個策略進行逐一解析。
核心策略一:焦點應用區與基于視覺顯著性理論區分遠控畫面的視覺顯著區
根據遠程控制的鍵鼠動作以及光標位置,確定畫面的焦點區域是相對基礎的,向焦點區域傾斜比特資源是SADDC算法策略中的一環。更進一步的是,向日葵還引入了視覺顯著性理論(visual saliency),與焦點應用區的策略互為補充,實現整體畫質提升的同時降低比特資源占用。
人類的視覺是具有明顯的選擇性的,能真正能處理的視覺信息非常有限。1998年,南加州大學的Itti 提出基于顏色,亮度,方向三種視覺特征的顯著值計算,模擬生物對圖像的注視點的選擇性注意模型,即視覺顯著性理論(visual saliency)。2012年,這一理論進一步完善,形成了四項計算準則:
● 以局部低特征為起點,考慮對比度,顏色等因素
● 在全局抑制重復特征,保持特異性特征
● 根據Gestalt laws,視覺組織形式通常有一個或多個顯著中心
● 人臉、規則物、認知物優化性
向日葵的SADDC算法根據這一理論對高顯著性的區域傾斜比特資源,使得重點區域呈現出更加流暢且清晰的畫面,避免將過多的資源投入到非顯著區與非焦點區域中,提升整體的編碼效率空間。
核心策略二:智能切片分區
向日葵的SADDC算法的智能切片分區策略實際上與上文的視覺顯著性策略是相輔相成的。
SADDC算法會對遠控畫面進行智能的切片分區,畫面足夠復雜的情況下分區會細化至1000-2000個區塊,然后將畫面有變化的區塊進行重新計算、壓縮、傳輸,沒有變化的區塊則保留畫面。
顯然,越是精細劃分的區塊,越能發揮前文視覺顯著性算法的優勢,兩者結合之后,得到效果就是向日葵SADDC算法可以智能判斷畫面的變化幅度,這類似于一些手機屏幕所采取的節能策略。如果畫面中不存在大幅運動物體自動降低幀率,最低可無感調節至1幀或是暫停畫面刷新。
這樣一來,即保證了不同場景下遠控對于流暢度的不同需求,也進一步降低了傳輸的數據量,避免對上一層的帶寬造成過大壓力。
核心策略三:硬件加速充分利用主機性能
如果說SADDC的前兩個核心策略保證了廣泛的遠控可用性和穩定性,那么第三個策略則是大大提升了遠程控制的性能上線。
如果主機的配置足夠強大,那么向日葵可以通過硬件加速的方式進一步獲得性能飛躍:通過利用GPU的算力,在GPU“內部”完成遠控畫面的運算和壓縮,這一策略將會極大的降低延遲,讓畫面的幀率上線大大提升,向日葵SADDC算法通過這一策略可將遠控畫面的幀率提升至最高144幀,可以滿足很多高端的遠控需求。
算法之外:貝銳云平臺承載遠程連接產品體系
事實上,在SADDC這類具體的算法之外,支撐貝銳整個遠程連接體系的,是一整個云平臺架構,也正是基于這一架構,貝銳可以不斷創新,推出諸如“云桌面”這樣的新產品,賦能更多的企業用戶。
具體來看,貝銳的這一技術架構以貝銳云為基礎,結合硬件設備與系統,形成一系列專業應用平臺,這些平臺包括標準的SaaS服務平臺和可進行二次開發嵌入的SDK/API服務。
在這一架構體系的支撐下,包括貝銳向日葵在內的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得以突破行業技術瓶頸,為用戶帶來專業、流暢、便捷、安全、跨平臺的遠程控制服務,滿足遠程辦公、IT運維、技術支持等場景需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