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專欄樹種介紹圖片來源于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下附網址),本文整理僅做交流學習使用,同時便于查找,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圖片網址: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最大的植物分類圖片庫
一、任豆
落葉喬木,高達20米。芽鱗少數。小枝黑褐色,散生黃白色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長25-45厘米,葉柄長3-5厘米,稍被黃色微柔毛,無托葉;小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長6-9厘米,先端短漸尖或尖,基部圓,全緣,上面無毛,下面有灰白色糙伏毛,無小托葉。花兩性,近輻射對稱,紅色,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梗和花梗被黃或棕色糙伏毛。花長約1.4厘米;萼片5,長圓形,長1-1.2厘米,覆瓦狀排列;花瓣5,覆瓦狀排列,稍長于萼片,最上1片倒卵形,寬約8毫米,其余橢圓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寬5-6毫米;發育雄蕊4(5),生于花盤周邊;花盤深波狀分裂;子房扁,胚珠7-9,邊緣具伏貼疏柔毛,花柱鉆狀,稍彎,柱頭小。莢果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成熟時紅棕色,長10(-15)厘米,腹縫有翅,寬5-6毫米。種子圓形,長4-9毫米,有光澤,棕黑色。花期5月,果期6-8月。
二、漆樹
落葉喬木。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常螺旋狀排列,小葉薄紙質,卵形至長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偏斜,全緣。圓錐花序與葉近等長,疏花,花黃綠色,單性,花萼裂片卵形,花瓣長圓形,開花時外卷。核果腎形或橢圓形,外果皮黃色,中果皮蠟質;果核棕色,堅硬;花期5-6月,果期7-10月。除黑、吉、蒙、新外,其余省區均產,分布于印度、朝鮮和日本。可供用材、割取生漆,種子含油,果皮可取蠟,葉可提栲膠,葉、根可作土農藥,干漆可供藥用。
三、香椿
落葉喬木,高達25米;樹皮淺縱裂,片狀剝落。偶數羽狀復葉,長30-50厘米;小葉16-20,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9-1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側圓,一側楔形,全緣或疏生細齒,兩面無毛,下面常粉綠色,側脈18-24對;小葉柄長0.5-1厘米。聚傘圓錐花序疏被銹色柔毛或近無毛。花萼5齒裂或淺波狀,被柔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4-5毫米;雄蕊10,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盤無毛,近念珠狀。蒴果窄橢圓形,長2-3.5厘米,深褐色,具蒼白色小皮孔。種子上端具膜質長翅。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四、紅椿
大喬木,高可達20余米;小枝初時被柔毛,漸變無毛,有稀疏的蒼白色皮孔。葉為偶數或奇數羽狀復葉,長25-40厘米,通常有小葉7-8對;葉柄長約為葉長的1/4,圓柱形;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8-15厘米,寬2.5-6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不等邊,邊全緣,兩面均無毛或僅于背面脈腋內有毛,側脈每邊12-18條,背面凸起;小葉柄長5-13毫米。圓錐花序頂生,約與葉等長或稍短,被短硬毛或近無毛;花長約5毫米,具短花梗,長1-2毫米。
五、滇紅椿
大喬木,高可達20余米;小枝初時被柔毛,漸變無毛,有稀疏的蒼白色皮孔。葉為偶數或奇數羽狀復葉,長25-40厘米,通常有小葉7-8對;葉柄長約為葉長的1/4,圓柱形;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8-15厘米,寬2.5-6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不等邊,邊全緣,葉軸和小葉片背面被短柔毛,脈上尤甚;側脈每邊12-18條,背面凸起;小葉柄長約9毫米。
六、毛紅椿
毛紅椿常與紅椿(Toona ciliata)混生,為陽性喜光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強,耐寒性好;能耐-15℃的低溫,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干旱貧痔的山坡地上也能正常生長,但是,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疏林地,林緣或溝谷地帶生長最好。毛紅椿具有較強的萌芽更新能力,在空地、疏林、火燒跡地或退耕地等地方,天然下種更新效果很好,其種子具薄翅,因此易于傳播和繁殖。
七、臭椿
落葉喬木,高達20余米。嫩枝被黃或黃褐色柔毛,后脫落。奇數羽狀復葉,長40-60厘米,葉柄長7-13厘米;小葉13-27,對生或近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長7-13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平截或稍圓,全緣,具1-3對粗齒,齒背有腺體,下面灰綠色。圓錐花序長達30厘米。翅果長橢圓形,長3-4.5厘米。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八、伯樂樹
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有較明顯的皮孔。羽狀復葉通常長25-45厘米,總軸有疏短柔毛或無毛;葉柄長10-18厘米,小葉7-15片,紙質或革質,狹橢圓形,菱狀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多少偏斜,長6-26厘米,寬3-9厘米,全緣,頂端漸尖或急短漸尖,基部鈍圓或短尖、楔形,葉面綠色,無毛,葉背粉綠色或灰白色,有短柔毛,常在中脈和側脈兩側較密;葉脈在葉背明顯,側脈8-15對;小葉柄長2-10毫米,無毛。花序長20-36厘米;總花梗、花梗、花萼外面有棕色短絨毛;花淡紅色,直徑約4厘米,花梗長2-3厘米;花萼直徑約2厘米,長1.2-1.7厘米,頂端具短的5齒,內面有疏柔毛或無毛,花瓣闊匙形或倒卵楔形,頂端渾圓,長1.8-2厘米,寬1-1.5厘米,無毛,內面有紅色縱條紋;花絲長2.5-3厘米,基部有小柔毛;子房有光亮、白色的柔毛,花柱有柔毛。果橢圓球形,近球形或闊卵形,長3-5.5厘米,直徑2-3.5厘米,被極短的棕褐色毛和常混生疏白色小柔毛,有或無明顯的黃褐色小瘤體,果瓣厚1.2-5毫米;果柄長2.5-3.5厘米,有或無毛;種子橢圓球形,平滑,成熟時長約1.8厘米,直徑約1.3厘米。花期3-9月,果期5月至翌年4月。
九、欒樹
葉叢生于當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為二回羽狀復葉,長可達50厘米;小葉(7-)11-18片(頂生小葉有時與最上部的一對小葉在中部以下合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對生或互生,紙質,卵形、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0厘米,寬3-6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鈍至近截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鈍鋸齒,齒端具小尖頭,有時近基部的齒疏離呈缺刻狀,或羽狀深裂達中肋而形成二回羽狀復葉,上面僅中脈上散生皺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脈腋具髯毛,有時小葉背面被茸毛。聚傘圓錐花序長25-40厘米,密被微柔毛,分枝長而廣展,在末次分枝上的聚傘花序具花3-6朵,密集呈頭狀;苞片狹披針形,被小粗毛;花淡黃色,稍芬芳;花梗長2.5-5毫米;萼裂片卵形,邊緣具腺狀緣毛,呈嚙蝕狀;花瓣4,開花時向外反折,線狀長圓形,長5-9毫米,瓣爪長1-2.5毫米,被長柔毛,瓣片基部的鱗片初時黃色,開花時橙紅色,參差不齊的深裂,被疣狀皺曲的毛;雄蕊8枚,在雄花中的長7-9毫米,雌花中的長4-5毫米,花絲下半部密被白色、開展的長柔毛;花盤偏斜,有圓鈍小裂片;子房三棱形,除棱上具緣毛外無毛,退化子房密被小粗毛。
?十、楸樹
喬木。嫩枝具絨毛,老時無毛。冬芽密被灰白色絨毛。奇數羽狀復葉,連葉柄長12-20厘米,葉柄長2.5-5厘米;小葉5-7對,間隔1-2.5厘米,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5厘米,有細銳鋸齒,上面具疏絨毛或近無毛,下面有絨毛,或無毛,側脈9-16對;葉軸幼時有白色絨毛,托葉草質,宿存,寬卵形,有粗銳鋸齒。復傘房花序具多花,密被白色絨毛。花梗長3-4毫米;花徑6-8毫米;花萼具絨毛,萼筒鐘狀,萼片三角形;花瓣寬卵形或近圓形,長3.5-5毫米,白色,內面微具柔毛;雄蕊20,幾與花瓣等長;花柱3,基部具柔毛,較雄蕊短。果近球形,徑6-8毫米,成熟時紅或桔紅色,萼片宿存。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十一、橡膠樹
大喬木,高達30米;富含乳汁。掌狀復葉具3小葉,葉柄長達15厘米,頂端有2(3-4)腺體;小葉橢圓形,長10-25厘米,先端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毛,側脈10-16對,網脈明顯,小葉柄長1-2厘米。花序腋生,圓錐狀,長達16厘米,被灰白色柔毛。雄花花萼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雄蕊10,2輪;雌花花萼裂片較雄花大,柱頭3。蒴果橢圓形,徑5-6厘米,有3縱溝。種子淡灰褐色,有斑紋。花期4-7月,果期8-12月。
十二、鹽膚木
小喬木或灌木狀。復葉具7-13小葉,葉軸具葉狀寬翅,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具粗鋸齒。圓錐花序被銹色柔毛,雄花序較雌花序長。花白色,苞片披針形,花萼被微柔毛,裂片長卵形,花瓣倒卵狀長圓形,外卷;雌花退化雄蕊極短。核果紅色,扁球形。花期8-9月,果期10月。除東北、內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區均有,分布于印度、東南亞及東亞地區。為五倍子蚜蟲寄主植物,可供工業原料,果可泡水代醋用,種子可榨油,根、葉、花及果均可供藥用。
十三、吳茱萸
葉有小葉5-11片,小葉薄至厚紙質,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8厘米,寬3-7厘米,葉軸下部的較小,兩側對稱或一側的基部稍偏斜,邊全緣或淺波浪狀,小葉兩面及葉軸被長柔毛,毛密如氈狀,或僅中脈兩側被短毛,油點大且多。?花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鑷合排列;雄花花瓣長3-4毫米,腹面被疏長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絲均被白色長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長4-5毫米,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鱗片狀或短線狀或兼有細小的不育花藥,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長毛。
十四、黃柏
落葉喬木,高10-25m。樹皮厚,外皮灰褐色,木栓發達,不規則網狀縱溝裂,內皮鮮黃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有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柄短;小葉5-15枚,披針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11cm,寬1.5-4cm,先端長漸尖,葉基不等的廣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鈍齒,齒縫有腺點,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蒼白色,僅中脈基部兩側密被柔毛,薄紙質。雌雄異株;圓錐狀聚傘花序,花軸及花枝幼時被毛;花小,黃綠 色;雄花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絲基部有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小鱗片狀;雌蕊1,子房有短柄,5室,花枝短,柱頭5淺裂。漿果 狀核果呈球形,直徑8-10mm,密集成團,熟后紫黑色,內有種子2-5顆。花期5-6月,果期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