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早就想寫了,因為太忙的原因就一直跳票,正好最近兩件事的出現,又觸發了想寫這篇文章的沖動。
兩件事主要是: 一,10 月份各家陸續公布了單月銷量以及累計銷量; 二,極氪在北京正式發布了 001 的高性能版車型極氪 001 FR。
今年「銷量」這個詞在各車企的宣發里,已經越來越不像是單純表現數量的名詞,而是變成了企業宣發上的「進攻性」動作。
很容易理解,在一個極其狂暴的市場市場環境下,用「銷量」這樣的結果,去表達一家企業的戰略部署,執行策略完成度,顯然是最好的指標。
但這里面有幾個前提,一個是,大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加上「時間」這個維度;另一個是,階段性的目標達成效率;最后一個是,是否偏離了企業最先制定的第一優先級戰略。
也就是說,如果以上三個前提還在,結果的達成率只是參與市場競爭之后的一個動態表達。
從結果來看,不管是蔚小理、傳統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想要完成 2023 年所制定的銷售目標,現在看來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為什么這篇文章要以極氪為主題?
這就要引到本文的標題上「極氪,中國傳統汽車品牌電動化的樣板間」。
01 從結果出發,歡喜和憂愁并存
現階段屬于行業的廝殺期,多數企業用「結果」來應證自己的戰略決策,顯然這是合理且簡單的路徑,但之于用戶而言,他們很難理解到,不考慮企業正向經營透支式做法,其實更加瘋魔。
市場上目前存在三種類型的企業:
- 背靠強大組織的「傳統新品牌」,極氪、嵐圖、智己、阿維塔皆是此類;
- 一腔熱血看見未來的「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小米為此類;
- 稀里糊涂上船的「勇敢者」,這一類大部分品牌已經消亡,還有正在消亡過程中的。
上面這段文字主要想講兩個點:
一,透支式經營
上述企業單拎出來任何一家估值和市值都已經超過了百億級別,所以講企業經營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
為什么叫透支式經營?
沒有對產品的使用需求做合理科學的驗證,只是通過降價來參與市場競爭,即使背靠大型組織,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非常薄弱。
降價是一個手段,但只是輔助手段,也是非常常用的手段,但似乎大部分企業把它當成了唯一手段,而這個破局的核心在于企業需要擁有非常優秀的產品作為底座。
所以你會發現,在競爭極度白熱化的情況下,極氪、蔚來、理想、小鵬通過權益的調節,就能得到市場的正面反饋,也就是,銷量的增長。
二,背靠大型組織
傳統自主品牌巨頭的高端純電品牌有些市場動作往往給人一種誤區是:「我背靠大樹,具有強大的資金和組織資源,所以請用戶相信,我不會倒閉」。
這是某新勢力 CEO 對我說過的一句話。
他接著說:
「很明顯這在根本邏輯上有問題,它們的目標不是從系統性去思考品牌,組織架構、產品規劃、銷售渠道、自研技術這些的必要性。
簡單說,它們不是在成長,而是在消耗。」
鋪墊這么多到底想表達什么?
先看上面這張圖,幾個主流品牌的 2023 年累計銷量完成率。
截止目前:
- 理想累計銷量為 275071 輛,年度目標是 30 萬輛,完成率做到了 91.69%;
- 其次是極氪累計 92721 輛,年度目標是 14 萬輛,完成率 66.23%。
可能有人會說,這里面有個問題,各家的目標銷量不一致不能直接比較。
我請教了另一家主機廠的銷售副總裁,他說:如果橫向去對比銷量的絕對值,顯然是不合理的,但如果從各家的銷量指引去看完成效率之間的差異,還是能看得出差距的。
因為年度銷售指引的制定不是拍腦袋的,它需要根據全年的車型投放數量、產能、渠道、組織能力來制定一個可實現的目標,當然目標可以有所膨脹,但對于大型制造業來說,膨脹的數值不會太大。
比如你想賣 20 萬臺,你對外指引可以做 25 萬臺,但不可能是 100 萬臺。
可即使已經超過及格線,對于極氪汽車來說,似乎并不滿意。
「客觀地說,即使在 Q3 增幅 100.2% 的情況下,按照全年 14 萬的目標,目前確實有壓力,不過我們同時會發力海外,有壓力但也會努力,目前完成率前兩名是理想和極氪,我們向第一名學習 。」這是安聰慧在極氪 001 FR 上市后的采訪中所說。
看到這些你就能比較簡單的了解,某新勢力 CMO 下面這段話的評價了:
「我們需要從幾個點去看極氪,一個是它們確實犯了一些錯誤,這不需要辯解,因為各家犯的問題其實不比它少;第二個是你可以看看遇到問題后,極氪的反應速度;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安總拉動自研這件事的決心和能力。
第三點可以多說兩句,「自研」不是說句話這么簡單,首先你需要絕對的資金投入,建立龐大的研發團隊,很多傳統品牌的子品牌 CEO 并不是不想做好,而是這么大體量的資金投入根本沒法說服董事會,剛才你也說了,極氪座艙有近 1000 人,威睿這邊也有 5000 人,從這里你就能看出,安總本人至少想的非常清楚如何參與這場新能源的競爭,至于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其實交給時間就好」。
所以自主品牌企業,想要真正參與這場競爭,不光需要子公司具體操盤者想明白,還需要控股公司想明白。
02 第一步整合體系優勢
「學習新勢力從組織層面建立一個完整獨立的體系」,可就是這么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難倒了多個品牌的一號位,因為這句話背后依托的是巨量的投資,還記得極氪 3 億元送用戶 8155 芯片事件嗎?
這不光是 3 億元這個數字要花出去這么簡單,整個供應鏈要備貨,研發端要將車機系統適配,渠道端要應對當時所有的用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決策。
所有你能看到,雖然我們經常聽到主機廠去說,下了極大決心,但從動作來看你又很難感知到決心在哪。
其實聊極氪沒辦法從極氪這一家公司去聊,置于吉利這個大體系內,安聰慧帶領的極氪團隊,對內需要說服董事會,對外需要打造強有力的產品。
整合資源
我們先看極氪在 2021 - 2022 年之間做的幾個動作:
1、在 2021 年 7 月 2 日,極氪(公司擁有 51% 權益的附屬公司)與浙江吉利(吉利控股擁有約 71% 權益的附屬公司)訂立 CEVT 收購協議。
據此,極氪有條件同意透過附屬公司收購 CEVT 的 100% 股權,現金代價約為10.578億克朗(約合人民幣8.02億元)。
于 CEVT 收購事項完成后,CEVT 將成為極氪全資附屬公司。
2、極氪與吉利汽車集團(為吉利控股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訂立浩瀚能源收購協議,據此,極氪有條件同意透過一間附屬公司收購浩瀚能源 30% 股權。
于浩瀚能源收購事項完成后,浩瀚能源的財務業績將使用權益法于集團的綜合財務報表內入賬。
而浩瀚能源科技經營范圍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等,將為極氪提供電動汽車基礎能源供應服務。
最令人熟知的產品莫過于「SEA 浩瀚架構」。
3、極氪與浙江吉創及寧波威睿訂立寧波威睿認購協議,據此,極氪有條件同意透過一間附屬公司按現金代價約為人民幣 8.607 億元認購寧波威睿的額外資本。
于寧波威睿認購事項完成后,極氪及浙江吉創將分別持有 51% 及 49% 寧波威睿經擴大的股本,且寧波威睿將被作為公司的非全資附屬公司入賬,其財務業績將合并于集團的綜合財務報表中。
本次極氪收購上述三家公司屬于吉利集團內部資源整合,自此極氪汽車擁有自主研發電動汽車全鏈路的能力。
因此,我們依然要認知這件事的重要性,在接受采訪時安聰慧就表示:極氪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為國際化做準備,浩瀚架構在開發階段就考慮了歐洲、美國的法規標準的。
這一切具體的動作讓未來可能發生的好結果獨有了可解釋的根,這是一個清晰的戰略選擇。
有了清晰的戰略整合完資源,我們要看一家企業的微操能力。
相信團隊
安聰慧在汽車行業有 20 多年的經驗,他完整的經歷了吉利集團各個品牌的發展過程,特別是收購完沃爾沃后吉利體系的巨大變化,讓他意識到「國際化」不是營銷話術。
想要打造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極氪必要要具備國際化的競爭力,一家科技型公司最終呈現在用戶面前的是終端產品,而產品定義決定了此前所有鋪的底子是否具有價值。
這就會導致一個問題是,具體負責產品設計的人,內心會有巨大的壓力,一方面如何讓老板相信自己的專業判斷;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對產品設計有判斷失誤,這個責任擔不起。
這也就是,我們能看到很多品牌的產品會出現很多功能點相互對立。
一位接近安聰慧的人對我說:安總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征,一個是他的要求真的很高,但好在他對自己的要求表達非常清晰,所以你執行起來不會一頭霧水;另一個是他非常敢于放權,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做。
所以我們能看到,從極氪獨立前到極氪獨立后,整車設計和定義都是中外搭配,特別是西拉夫(吉利汽車集團全球設計副總裁)來到后,安聰慧給了他非常大的設計權限。
這種 「宏觀把控,細節放權式」 的管理,有一個巨大的好處是,整個團隊不會在圍繞對老板負責,而是老板加上團隊一起為目標和結果負責。
所以林金文在接受采訪時可以非常自信的說:「對于 001,其實極氪的設計一直是相對偏激進的,到現在為止交付兩年,大眾審美還是非常認可這臺車的,到目前為止,001 還是 30 萬級別的冠軍。」
03 汽車人的情懷
極氪 001 FR 上市之前,或者說到目前為止,很多人對這款車存在的必要性持保留意見,這一點安聰慧和他的團隊都能感覺到,但為什么極氪依然選擇推出這么一款車?
一切要回到「自主品牌能不能造性能車」這個原點上?
坦率來講,在傳統燃油車時代自主品牌的機會不大,但現在是新能源時代,國內擁有最完備的供應鏈基礎,所以在動力平權的邏輯下,包括極氪在內的眾多自主品牌擁有了極強的競爭力。
安聰慧在接受采訪時說了幾個問題:
- 為什么性能車、超跑一直被國外品牌所壟斷?
- 為什么中國品牌在這方面得不到突破?
今天在智能化應用方面,大部分自主品牌在全球范圍內都可以做到無差別打擊,可是在機械層面自主品牌似乎一直是追趕者。
安聰慧說:
- 單獨造一臺超跑,我覺得是「比較難」;
- 造一臺豪華的轎車,是「比較難」;
- 造一臺非常優異的 SUV,也是「比較難」。
這里的「比較難」指的是要讓他們成為市場的標桿產品。
但是今天,我們把超跑的性能,SUV 的空間和通過性,轎車的舒適,極致的安全集合在 001 FR 一個車上,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難」的。
極氪 001 FR 的能力,源于我們一開始對浩瀚架構的思考。
8 年前,在浩瀚架構立項時,我們就規劃了產品、800v 高壓系統和多電機布置方案。
而浩瀚架構的開發,也是建立在吉利控股集團二十多年的造車基礎上,經過五六年的時間才開發出來。
所以我認為,友商想要像極氪一樣,造出有技術基礎,且集多種車型的優勢結合于一身的全能純電獵裝超跑 001 FR,先是架構的開發,我認為至少需要 5 年的時間。」
從吉利整個集團來看,他們擅長學習海外品牌對于平臺的應用,浩瀚的出現讓吉利整個大體系下的各個品牌都具備了靈活調整的產品線。
并且基于浩瀚還可以應對全球不同市場。
用安聰慧的話說就是:
- 第一,成功的品牌一定是國際化、全球化的,行業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國際化、全球化,我們作為中國汽車品牌,一定要走向國際市場;
- 第二,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架構研發。
因此,極氪打造 001 FR 的幾個目標就好理解了:
- 突破中國品牌在高性能和超跑領域的枷鎖;
- 展示極氪具備參與全球化競爭的技術實力;
- 通過產品本身,拉動品牌價值向上。
寫在最后
一切還回到我們想寫這篇文章的初衷,雖然作為一家定位科技公司的廠商,但極氪依然和吉利大體系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是優勢,讓極氪擁有了無可比擬的供應鏈、制造、品牌、技術的全方位能力。
我也知道很多傳統自主品牌成立的高端純電品牌,很排斥「傳統」一詞,顯然這是非常不自信的表現,因為不管是戰略決策還是執行戰術,又或者是組織里的核心觀念并不認可自己「新科技」公司的定位。
為什么會有「極氪,中國傳統汽車品牌電動化的精裝樣板間」這個標題的出現,因為極氪提供了一個非常強的經營樣板。
脫胎于傳統自主品牌大廠,也就是吉利,極氪傳承了戰略上的大局觀,戰術上的狼性,全面自研底層技術,極氪勢必要在全球市場翻江倒海。
為什么極氪勢樣板間,總結幾個細節點:
- 品牌獨立后的運營獨立性;
- 一面傳承吉利的優良傳統,一面全面「新勢力化」的組織;
- 敢于投入自研;
- 擁有承擔任何可能出現的不好結果;
品牌是一個體系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