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業務都值得用 AI 重新做一次。
這句話正在從一句鼓舞人心的口號,演變為一場無人可避的商業現實。AI 帶來的結構性機會,意味著企業有機會從根本上重構成本、效率與體驗的曲線。但這一切最終都要回到一個無比務實的問題上:
AI 究竟如何在我當下的業務中落地,如何真正幫助我的業務實現商業化價值?
針對這個問題,融云的 AI 產品經理們在 A{I}M 線上發布會 Table Talk 環節進行了深入討論。
今天展開說說。
從技術到業務,AI 離落地還差點啥?
目前,AI 在很多業務中更多被定位為工具。這種缺乏身份認同的設計,讓 AI 的交互表現很難突破“一問一答”的響應模式。冰冷生硬的機器感是 AI 從技術到業務離用戶期待有一定距離的根本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社交娛樂這類強互動場景中。
具體而言,當我們談論的 AI 落地時,我們到底談論的是什么呢?
“有呼吸感”的交互
想讓 AI 去除機器感,像真人一樣溝通交流,最關鍵的就是打造“有呼吸感”的交互。比如,人類的日常溝通不會是大段的、邏輯嚴絲合縫的,而是跳躍的、碎片但不影響理解的。
融云通過“擬人化”服務幫助 AI 重構對話節奏——
AI 會模擬真人交談中的“等待”與“傾聽”,判斷用戶是否表達完整語義后再做回應;并且,AI 會將生成的內容主動拆解為碎片化、口語化的多輪對話,逐步傳遞給用戶,而非一次性輸出大段文本。
這種具有“呼吸感”的交互方式,會顯著提升對話的自然度和流暢性,讓用戶感受到更接近真人交流的體驗。
“會說人話”的翻譯
對于全球化運營的業務而言,跨語言溝通是剛需。無論是社交平臺還是跨境電商,都面臨著用戶來自不同國家、使用不同語言的挑戰。傳統的翻譯工具往往只進行機械的字詞轉換,離用戶熟悉的“說人話”顯然有一定距離。
融云智能翻譯能夠結合對話的整體語境和專業領域,提供更符合文化習慣的翻譯,并針對商務、生活等不同場景調整或嚴肅、或活潑的語言風格。
在視頻通話、直播等實時場景中,基于全雙工語音識別技術實現的低延遲同聲傳譯和聲音克隆,讓跨語言交流更自然、更沉浸。
除了實時溝通,跨語言場景下的信息整理也尤為重要。例如在跨境電商洽談或國際會議之后,傳統 AI 生成的總結往往只是按時間羅列內容,無法區分主次信息或提取關鍵結論。而基于大模型的摘要能力,智能翻譯能夠理解上下文語義,自動識別重點內容、歸納待辦事項,并輸出結構清晰、可執行的總結,有效提升溝通后的執行效率。
“一步到位”的服務
除了能力與業務的高度契合,AI 的“落地”也離不開服務的易用性。
對于開發者而言,自建 AI 功能通常面臨模型選型、調優和數據流轉等高技術門檻,并且對話式 AI 中必備的會話管理、列表管理等功能也需要自行實現。這些,都將直線拉升開發成本和開發時間。
融云的 AI Agent 服務,將 AI 角色直接融入現有會話體系,極大簡化了集成步驟,開放給客戶根據實際場景靈活調用。屏蔽了底層技術實現的復雜性,讓開發者和企業可更專注于業務價值創新與用戶體驗提升。
實際解決行業痛點,融云 AI 的場景賦能詳解
痛點 1. 留不住新用戶,激不活老用戶
新用戶的沉默和流失對大部分 App 來說都是一個十分頭疼的問題。不熟悉玩法或缺乏即時互動,則是這種流失最大的罪魁禍首。
融云的 AI 虛擬伙伴能基于用戶的公開資料(如年齡、地區、興趣)主動發起個性化對話,有效緩解陌生感、建立信任,是應對新用戶沉默和流失難題的有效解決方案。
同時,AI 虛擬伙伴還可以用于引導用戶體驗核心功能與活動,顯著提升留存與喚醒幾率。
為了更好地發揮不同虛擬伙伴的作用,融云推出了可批量生成的場景化模板。開發者僅需輸入性別、職業等基本人設參數,就可以在幾分鐘內快速創建 AI 角色,并通過融云 IM 能力無縫集成至應用中,大幅降低開發成本。
痛點 2. 社交場景不會聊,專業溝通效率不高
在社交場景中,男女用戶互動時常面臨不知如何開場或延續話題的困境。融云的 AI 回復助手能夠基于上下文、用戶語氣風格及對方個人資料等多維數據,實時生成得體有效的回復建議,幫助用戶迅速破冰,提升回復質量和對話的持續性。
在客服等偏嚴肅的專業場景中,同樣適用。借助知識庫與上下文的智能引導,助手可為客服人員提供專業、精準的回復參考,幫助業務快速響應用戶咨詢。
痛點 3. 分身乏術無法“時保聯”,數據授權擔心不安全
針對因忙碌或離線無法及時響應用戶交互需求的痛點,融云的 AI 數字分身可以有效解決。
在獲得用戶授權后,系統可基于其歷史聊天內容,生成高度個性化的 AI 分身,復刻其語言風格、溝通習慣與行為模式。可實現近乎 7×24 小時在線的“時保聯”狀態,代替真人完成消息回復、社交維護及部分工作流程。
在政企場景中,員工可授權 AI 學習自己的溝通數據,隨著知識庫不斷積累,分身將逐漸逼近其思維模式與決策方式,最終成為高度擬真的個人能力鏡像。AI 分身可以在用戶出差或無法及時響應時,代為處理回復、參與會議甚至完成輕量決策,真正成為個人在數字領域的延伸,確保組織運轉不斷檔。
當然,所有 AI 能力在業務中的實際使用,都必須以數據安全為根本底線。
從技術角度看,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已經實現了從數據生成、加密傳輸到模型應用的全流程自主可控,確保了數據在客戶自有服務器內部閉環運行。
同時,融云在產品層面構建了多層級的精細化權限管理體系。知識庫被嚴格劃分為公司級、部門級和個人級,確保數據僅在授權范圍內被訪問,杜絕跨權限調度。最終在筑牢安全基礎的前提下,為客戶實現真正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