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開發工具是獨立的
寫代碼——編輯器 vim
編譯代碼——gcc/g++
調試——gdb、cgdb
構建工具——makefile、make、cmake
vim只用來寫代碼
注意:直接用vim打開一個不存在的文件并保存退出,就會自動生成該文件
vim有多種模式
命令模式(Normal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底行模式(Command-line Mode)可視模式(Visual Mode)
替換模式(Replace Mode)選擇模式(Select Mode)等等
本文就簡單講一下 命令模式、插入模式、底行模式
命令模式
在word文檔,像是crtl+c這樣的快捷操作,其實就是命令
好處:增加編輯效率
命令背后是自動化和批量化
vim命令模式就是圍繞著命令展開
打開vim后默認就在命令模式下
常用操作
輸入G ????光標移動到文本結尾
輸入gg ???光標回到文本的開始位置
輸入10G 光標就會到第10行
$? ? ? ???????定位到當前行結尾
^?????????????定位到當前行開始
hjkl 就是左下上右,同時還有上下左右鍵 可以進行光標的移動
為什么還有hjkl:就在右手手指下、老式鍵盤沒有上下左右鍵,是為了兼容
w:按照“單詞”為單位,向右移動
b:按照“單詞”為單位,向左移動
如果遇到的不是單詞就以符號來,一個一個跳
4w:就是一次性跳4個單詞
復制粘貼
yy:復制
p:在當前行下一行粘貼一次
u:就是撤銷(類似于crtl+z)
10p:就是粘貼10次
4yy:從當前行到下面四行全部復制
粘貼到光標所在位置
刪除
dd:直接把光標所在行刪掉
4dd:從當前行到下面四行全部刪掉
剪切
dd+p:刪掉之后,再p一下就是剪切
對撤銷的撤銷
crtl+r:就是把撤銷動作撤銷掉(又一次編輯操作)
只有沒有退出vim,隨時可以撤銷
只要退出,就無法撤銷
其它
shift+ ~:就是大小寫快速互相轉換,光標會自動往后走
輸入r+要換的字符:替換光標所在位置的一個字符
n+r:批量化替換字符
替換模式:R(shift+r):直接覆蓋,無視之前的輸入
按esc就可以回到命令模式了
x:刪除光標所在字符,連續就是向右刪除
X(shift+x):向左刪除,光標位置不刪除
6x:當前位置到右邊的6個字符刪除
底行模式
功能:執行高級命令,如保存文件、退出、搜索替換等。
進入方式:在命令模式下按
:
鍵。常用命令:
:w
(保存),:q
(退出),:wq
(保存并退出),/pattern
(搜索)等。
底行模式下,set nu 就是把行號調出來
/加文本就是搜索該文本
按n:????????就是到下一個檢索到的文本所在位置
!加命令:不退出vim,直接對該命令進行編譯(回到命令行執行shell命令,按回車鍵返回vim)
%s / 要被替換的 / 要替換的 / g:對文本批量化替換
:vs 文件名:進行分屏操作
ctrl加ww:對光屏進行切換
插入模式
插入模式其實就是編輯模式,本身沒有什么特殊的
要注意的是,出來按i可以進,a和o也可以進入插入模式
區別:a進去之后光標向右移動,o進去之后光標向下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