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拖鞋的漢子,魔都中堅持長期主義的汽車電子工程師。
老規矩,分享一段喜歡的文字,避免自己成為高知識低文化的工程師:
做到欲望極簡,了解自己的真實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響,不盲從,不跟風。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一是去掉多余,凡事找規律,基礎是誠信;二是系統思考、大膽設計、小心求證;三是“一張紙制度”,也就是無論多么復雜的工作內容,要在一張紙上描述清楚;四是要堅決反對虎頭蛇尾,反對繁文縟節,反對老好人主義。
不覺間來到八月,橫坐在電腦前,敲擊點文字,對自己也算一個時間的記憶,多年后再次點擊,也期待那時會像觸發記憶的閘口,讓現在的這點歲月傳遞至那時那刻。

一、背景信息
盡管軟件的流行并沒有達到“定義汽車”般的統治力,但它仍然在許多方面已經(或即將)改變汽車行業。這些改變對于汽車行業從業者的影響遠比一句口號更深遠。我們不妨把格局拉高,思考一下幾百年后人類總結我們這個時代的汽車時,會如何評價軟件帶給行業最具開創性的改變?

一、從一次性交付到持續服務的轉型浪潮
在科技飛速發展與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汽車行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且具有顛覆性的變革——從傳統的一次性交付模式向持續服務模式轉變。這一轉變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汽車的產供研模式以及整個汽車行業的思維方式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隨著技術的進步,OTA(空中下載技術)持續升級的軟件、二次付費軟件以及訂閱服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創新使得汽車不再僅僅是那個在購買時一次性交付的機械產品,而是在車輛的全生命周期內都需要提供持續服務的智能移動終端。汽車的價值構成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不再僅僅依賴于那些看得見、摸得著且BOM(物料清單)明確的機械裝置,更包含了隱形的、能夠帶來價值增值和持續性盈利的軟件服務。這就如同給汽車賦予了新的生命和價值源泉,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全新的面貌。
從銷售端來看,這一轉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汽車售價模式主要圍繞機械硬件的成本和價值進行定價,而如今,如何準確評估軟件的價值,并將其市場貢獻度量化,成為了擺在汽車企業和市場面前的一道難題。軟件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其功能上,還包括用戶體驗、數據價值等多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