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應用趨勢:爆發式增長與風險并存
2024 年,全球企業的 AI/ML 工具使用量呈指數級增長。Zscaler 云平臺數據顯示,2024 年 2 月至 12 月期間,AI/ML 交易總量達 5365 億次,同比激增 3464.6%,涉及 800 多個應用程序。
其中,ChatGPT 以 45.2% 的交易占比穩居首位,成為企業最常用的 AI 工具。緊隨其后的是 Grammarly(24.8%)、Microsoft Copilot(12.5%)等 productivity 和寫作輔助工具。
從行業來看,金融與保險(28.4%)、制造業(21.6%)和服務業(18.5%)是 AI 應用的前三甲。金融行業借助 AI 進行實時交易分析和欺詐檢測,制造業則通過 AI 優化供應鏈和預測設備故障。值得注意的是,盡管 AI 帶來了效率提升,但企業對安全風險的警惕性很高 ——59.9% 的 AI/ML 交互被主動攔截,ChatGPT、Grammarly 等熱門工具同時也是被攔截最多的應用,反映出企業在擁抱 AI 與數據安全之間的謹慎平衡。
在數據傳輸方面,企業向 AI 工具傳輸的數據量驚人,達 3624 TB。其中,ChatGPT 以 1481 TB 的數據傳輸量位居榜首,顯示出企業對其依賴程度之深。然而,數據泄露風險不容忽視:ChatGPT 的 DLP(數據防泄漏)違規次數高達 291 萬次,涉及社保號碼、醫療數據等敏感信息,凸顯了 AI 工具在數據安全管理上的挑戰。
AI 驅動的網絡威脅:從社會工程到自主攻擊
AI 技術的普及不僅提升了企業效率,也為網絡犯罪提供了新工具。2024 年,生成式 AI 成為網絡罪犯的 “社交工程利器”: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可通過一張照片生成逼真視頻,語音克隆技術僅憑幾秒錄音就能模擬他人聲音,導致釣魚郵件和語音詐騙(Vishing)的成功率大幅提升。例如,威脅者利用 DeepSeek 等開源 AI 模型,僅需幾個提示即可生成高度仿真的釣魚頁面,甚至通過客戶端偽裝技術躲避安全檢測。
更令人擔憂的是 “自主 AI 代理”(Agentic AI)的崛起。這類無需人類干預的 AI 系統能自主執行復雜任務,如分析社交媒體數據、生成定制化釣魚信息,甚至自動掃描網絡漏洞。威脅者可利用其自動化攻擊鏈,從漏洞發現到數據竊取全程無人化操作,使攻擊更隱蔽、更難以防范。
行業與地域洞察:應用差異與安全挑戰
不同行業的 AI 應用呈現顯著差異。金融行業盡管 AI 交易量領先,但僅占 ChatGPT 使用量的 11.4%,嚴格的合規要求限制了生成式 AI 的應用;制造業則以 29.1% 的 ChatGPT 交易占比位居第一,凸顯其在技術文檔和流程自動化中的深度應用。醫療行業 AI 使用率較低(9.6%),但數據隱私和誤診風險仍是主要障礙。
從地域來看,美國(46.2%)和印度(8.7%)是 AI 交易的主要貢獻者(缺少中國數據)。美國憑借靈活的監管環境推動 AI 創新,而印度則通過國家 AI 戰略加速布局。歐洲市場中,英國、德國和法國主導 AI 交易,但嚴格的 GDPR 法規增加了合規成本。亞太地區,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成為增長引擎,但日本因文化和監管因素,AI 日常使用率較低。
開源 AI 與新興風險:DeepSeek 的雙重挑戰
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開源 AI 模型正在改變行業格局。作為中國版 “ChatGPT”,其開源特性和低成本(API 費用僅為 OpenAI 的 3.7%)降低了 AI 使用門檻,但缺乏安全防護機制的問題顯著。測試顯示,DeepSeek 在越獄攻擊中失敗率超 50%,可被輕易用于生成惡意代碼、釣魚內容,甚至泄露企業敏感數據。
未來威脅預測與應對策略
報告預測,2025-2026 年 AI 威脅將呈現六大趨勢:AI 社交工程攻擊升級、自主 AI 代理濫用、偽造 AI 平臺詐騙、開源模型被武器化、深度偽造引發大規模欺詐,以及 GenAI 安全成為企業核心需求。
為應對這些挑戰,報告提出 “零信任 + AI” 的安全框架,建議企業采取以下措施:
- 嚴格準入控制
默認攔截所有 AI 工具,逐步引入經過安全審核的應用(如自建 ChatGPT 私有實例)。
- 數據防泄漏(DLP)
通過 AI 驅動的內容檢測,阻止敏感信息上傳至第三方 AI 模型。
- 零信任架構
利用 SSO/MFA、動態權限管理和流量加密,確保 AI 訪問安全。
- 合規與治理
遵循歐盟《AI 法案》等法規,建立 AI 使用透明化和責任機制。
- 對抗性防御
采用 AI 驅動的威脅檢測,實時攔截釣魚、惡意軟件和零日漏洞攻擊。
結語:平衡創新與安全
AI 正在重塑企業運營模式,但安全風險不容忽視。Zscaler 的報告指出,企業需以 “零信任” 為基石,結合 AI 驅動的防御體系,在擁抱創新的同時筑牢安全防線。正如報告強調:“AI 不僅是攻擊工具,更是防御的核心力量。” 唯有主動應對,才能在 AI 時代實現安全與發展的雙贏。
完整報告下載:https://www.zscaler.com/resources/industry-reports/threatlabz-ai-security-report-20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