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式-38]:看透事物的關系:什么是事物的關系?事物之間的關系的種類?什么是因果關系?如何通過數學的方式表達因果關系?

一、什么是事物的關系?

事物的關系是指不同事物之間存在的各種聯系和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等特性。以下從不同維度為你詳細闡述:

1、關系的類型

  • 因果關系
    • 定義:一個事件(原因)的發生導致另一個事件(結果)的發生,原因在前,結果在后,且原因和結果之間存在必然的邏輯聯系。
    • 示例:下雨(原因)會導致地面潮濕(結果);努力學習(原因)可能會取得好成績(結果)。
  • 并列關系
    • 定義:幾個事物處于同一層次,彼此之間沒有明顯的因果、主次等關系,它們相互獨立又共同存在。
    • 示例:蘋果、香蕉、橙子都是水果,它們之間是并列關系;語文、數學、英語都是學校的學科,也屬于并列關系。
  • 主次關系
    • 定義:在多個事物中,有一個事物處于主導地位,對其他事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其他事物則處于從屬地位,受到主導事物的影響。
    • 示例:在一個公司中,總經理處于主導地位,負責公司的整體決策和管理,而各個部門的員工則處于從屬地位,執行總經理的決策,他們之間存在主次關系。
  • 包含關系
    • 定義:一個事物(整體)包含另一個或另幾個事物(部分),部分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整體由部分構成。
    • 示例:人體包含頭部、軀干、四肢等部分;學校包含教學樓、圖書館、操場等建筑和設施。
  • 對立關系
    • 定義:兩個事物在性質、特征、作用等方面相互對立、相互矛盾,它們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和沖突。
    • 示例:善與惡、美與丑、黑與白等都是對立關系;在政治領域,不同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也可能形成對立關系。
  • 依存關系
    • 定義:兩個或多個事物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個事物,其他事物都無法正常存在或發揮作用。
    • 示例:植物和陽光之間存在依存關系,植物需要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長,而陽光也需要植物等生物來參與生態循環;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也存在著復雜的依存關系,如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2、關系的表現形式

  • 直接關系
    • 定義:兩個事物之間存在明顯的、直接的相互作用或聯系,不需要通過其他事物作為中介。
    • 示例:手觸摸到熱水會立刻感到燙,手和熱水之間就是直接關系;開關控制燈泡的亮滅,開關和燈泡之間也是直接關系。
  • 間接關系
    • 定義:兩個事物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其他事物作為中介來實現的,它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相互作用。
    • 示例:經濟政策的調整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進而影響員工的收入,經濟政策與員工收入之間就是間接關系;全球氣候變化可能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進而影響糧食價格,氣候變化和糧食價格之間也是間接關系。

3、關系的特征

  • 客觀性:事物的關系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識。無論人們是否認識到,事物之間的關系都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存在著和變化著。
    • 示例: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這一關系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人們是否知道而改變。
  • 多樣性:事物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事物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關系,而且同一事物也可能與其他多個事物存在多種關系。
    • 示例:一個人與他的家人之間可能存在親情關系、經濟關系等;與他的同事之間可能存在工作關系、競爭關系等。
  • 動態性:事物的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 示例: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因為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從友好關系變為緊張關系,或者從對立關系走向合作。
  • 條件性:事物之間的關系往往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存在和發揮作用的,當條件發生變化時,關系也可能隨之改變。
    • 示例: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這是一種化學反應關系,但這種關系只有在潮濕的空氣這個條件下才會發生,如果將鐵放在干燥的環境中,就不容易生銹。

二、事物之間的關系的種類?

事物之間的關系豐富多樣,以下從邏輯、空間、時間、數量、因果、依存、相似與對立等維度進行分類闡述:

1、邏輯關系

  • 全同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即它們所指稱的對象集合完全一致。
    • 示例:“北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二者指的是同一個對象,在邏輯上屬于全同關系。
  • 全異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沒有任何共同的對象。
    • 示例:“動物”和“植物”,它們分別代表了生物界中兩個完全不同的類群,不存在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個體,屬于全異關系。
  • 包含關系
    • 種屬關系:一個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個概念的外延之中,并且是其中一部分。
      • 示例:“水果”和“蘋果”,“蘋果”是“水果”的一種,即“蘋果”的外延完全在“水果”的外延之內,屬于種屬關系。
    • 組成關系:一個事物由多個部分組成,部分與整體之間存在組成關系。
      • 示例:“汽車”和“輪胎”,“輪胎”是“汽車”的組成部分,沒有“輪胎”,“汽車”就無法正常行駛,二者是組成關系。
  • 交叉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有部分重合,即存在一些對象既屬于一個概念,又屬于另一個概念。
    • 示例:“學生”和“運動員”,有些學生同時也是運動員,有些運動員也是學生,二者存在交叉關系。

2、空間關系

  • 相鄰關系:兩個或多個事物在空間上彼此靠近、相互接壤。
    • 示例:兩個相鄰的房間,它們之間有共同的墻壁,在空間上是相鄰的;中國與多個國家相鄰,如俄羅斯、蒙古等。
  • 包含關系(空間層面):一個事物位于另一個事物的內部空間。
    • 示例:“地球”包含“大氣層”,大氣層圍繞在地球的外部空間,但從空間范圍上看,大氣層處于地球所占據的空間范圍內;“房間”里擺放著“家具”,家具處于房間這個空間之中。
  • 方位關系:描述事物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如上下、左右、前后、東西南北等。
    • 示例:“桌子在椅子的前面”,“前面”就明確了桌子和椅子在空間中的方位關系;“北京位于中國的北部”,說明了北京相對于中國整體的方位。

3、時間關系

  • 先后關系:兩個事件或事物在時間上有明確的先后順序,一個發生在前,另一個發生在后。
    • 示例:“起床”和“吃早飯”,通常是先起床,然后再吃早飯,二者存在先后關系;“唐朝”在“宋朝”之前,是歷史時間上的先后順序。
  • 同時關系:兩個或多個事件或事物在時間上同時發生或存在。
    • 示例:“日出”和“鳥兒開始鳴叫”,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現象是同時出現的;“上課鈴聲響起”和“同學們走進教室”,通常也是同時發生的場景。
  • 間隔關系:兩個事件或事物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
    • 示例:“播種”和“收獲”之間,農作物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周期,存在明顯的時間間隔;“畢業”和“參加工作”之間,人們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用于求職、準備等,也存在時間間隔。

4、數量關系

  • 相等關系兩個或多個事物的數量相同。
    • 示例:兩個班級的學生人數都是50人,這兩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就是相等關系;兩杯水的容量都是250毫升,它們的容量相等。
  • 大小關系
    • 大于關系:一個事物的數量比另一個事物的數量多。
      • 示例:“小明的成績是90分,小紅的成績是80分,小明的成績大于小紅的成績”;“公司A的年利潤是1000萬元,公司B的年利潤是800萬元,公司A的年利潤大于公司B的年利潤”。
    • 小于關系:一個事物的數量比另一個事物的數量少。
      • 示例:“這個箱子的重量是10千克,那個箱子的重量是15千克,這個箱子的重量小于那個箱子的重量”。
  • 比例關系兩個數量之間的比值關系,反映了它們之間的相對大小和變化規律。
    • 示例:在地圖上,比例尺為1:100000,表示地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00000厘米(即1千米),地圖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存在比例關系;在化學實驗中,不同物質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會發生特定的化學反應。

5、因果關系

  • 直接因果關系:一個事件(原因)直接導致另一個事件(結果)的發生,中間沒有明顯的其他因素介入。
    • 示例:“用力推桌子,桌子就會移動”,“用力推”是原因,“桌子移動”是結果,二者是直接因果關系;“按下開關,燈就會亮”,“按下開關”直接導致“燈亮”。
  • 間接因果關系:原因和結果之間存在多個中間環節或因素,通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結果的發生。
    • 示例:“過度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可能引發洪澇災害”,“過度砍伐森林”是初始原因,它先導致“水土流失”,然后“水土流失”再引發“洪澇災害”,這是間接因果關系;“長期吸煙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吸煙首先會對肺部細胞造成損傷,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生理變化,最終可能導致肺癌的發生,也是間接因果關系。

6、依存關系:容易找出

  • 必要依存關系一個事物的存在或正常運作必須依賴于另一個事物,缺少了后者,前者就無法存在或無法正常發揮作用。
    • 示例:“氧氣對于人類的生存是必要的”,人類沒有氧氣就無法呼吸,生命也就無法維持,氧氣是人類生存的必要依存條件;“電源對于電腦的運行是必要的”,電腦沒有電源就無法開機和工作。
  • 充分依存關系:一個事物的存在或發生能夠保證另一個事物的存在或發生,但另一個事物的存在或發生不一定只依賴于這一個事物。
    • 示例:“達到法定結婚年齡是結婚的一個充分條件(在中國大陸地區)”,只要達到了法定結婚年齡,就具備了結婚的一個基本條件,但結婚還需要滿足其他條件,如雙方自愿等;“有氧氣和可燃物是燃燒的一個充分條件”,但燃燒還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等條件。

7、相似與對立關系

  • 相似關系:兩個或多個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性質或表現。
    • 示例:“雙胞胎在外貌上通常非常相似”,他們可能有著相似的面容、身材等;“貓和老虎都屬于貓科動物,在身體結構、行為習性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
  • 對立關系:兩個事物在性質、特征、作用等方面相互對立、相互矛盾,呈現出相反的特點。
    • 示例:“善與惡”是對立關系,善代表美好、正義,惡代表丑惡、邪惡;“增加與減少”是對立關系,一個表示數量或程度的上升,另一個表示下降。

三、什么是因果關系?

1、因果關系的定義

因果關系是一個事件(原因)和第二個事件(結果)之間的作用關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認為是前一事件的結果,即原因在前,結果在后,且二者之間存在必然的邏輯聯系。簡單來說,就是原因導致了結果的發生,沒有原因就不會有相應的結果。

2、因果關系的特征

  • 時間順序性原因必定先于結果發生,這是因果關系的一個基本特征。原因在時間軸上處于更早的位置,它引發了后續結果的出現。
    • 示例:在種子發芽這一現象中,播種這個行為(原因)必然先于種子發芽(結果)。農民先在土壤里播下種子,經過一段時間,在適宜的溫度、水分等條件下,種子才會發芽。如果先看到種子發芽,之后才去播種,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實際情況。
  • 客觀必然性:因果關系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志。只要原因出現,在一定的條件下,結果就必然會隨之而來。
    • 示例:水在標準大氣壓下加熱到100℃就會沸騰(結果),這是一個客觀的物理現象。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只要滿足加熱到100℃這個條件,水就會沸騰,不會因為我們的想法而改變。
  • 復雜多樣性:現實世界中的因果關系往往是復雜多樣的,一個結果可能是由多個原因共同作用導致的,而一個原因也可能引發多個不同方面的結果。
    • 示例:一個人患上感冒(結果),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比如受涼、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等。而受涼這個原因,除了可能導致感冒外,還可能引發關節疼痛、咳嗽等其他癥狀。

3、因果關系的類型

  • 直接因果關系:原因和結果之間沒有明顯的中間環節,原因直接導致結果的發生
    • 示例:用力推一個靜止的箱子(原因),箱子就會開始移動(結果),推力直接使箱子產生了運動狀態的變化,二者是直接因果關系。
  • 間接因果關系:原因和結果之間存在多個中間環節或因素,通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結果的發生。
    • 示例:長期大量吸煙(原因)會損傷肺部細胞(中間環節1),肺部細胞受損后可能引發炎癥(中間環節2),炎癥持續發展就可能導致肺癌(結果)。這里吸煙與肺癌之間就是間接因果關系。
  • 多因一果關系:多個原因共同作用,導致一個結果的發生。
    • 示例:一場森林火災(結果)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共同引發的,比如天氣干燥(原因1)、有人亂扔煙頭(原因2)、林區可燃物堆積(原因3)等。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最終導致了森林火災的發生。
  • 一因多果關系:一個原因可能引發多個不同的結果。
    • 示例:全球氣候變暖(原因)會引發一系列的結果,如冰川融化(結果1)、海平面上升(結果2)、極端氣候事件增多(結果3)等。氣候變暖這個原因導致了多個不同的環境問題出現。

4、因果關系的判斷方法

  • 求同法:如果在不同場合中出現某個結果時,都有某個共同的因素存在,那么這個因素就可能是結果的原因。
    • 示例:多個地區在食用某種新上市的食品后,都出現了食物中毒的癥狀,那么這種新上市的食品就可能是導致食物中毒的原因。
  • 求異法:如果某個因素存在時結果出現,而該因素不存在時結果不出現,那么這個因素就可能是結果的原因。
    • 示例:在兩組條件相似的植物中,一組施加某種肥料(實驗組),另一組不施加(對照組),一段時間后發現實驗組植物生長得更好,那么這種肥料就可能是促進植物生長的原因。
  • 共變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某一現象發生變化,另一現象也隨之發生變化,那么前一現象就可能是后一現象的原因。
    • 示例:隨著汽車發動機轉速的增加,汽車的油耗也隨之增加,那么發動機轉速就可能是影響油耗的原因。
  • 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復雜現象是某復雜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確認有因果聯系的部分減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可能存在因果聯系。
    • 示例:已知某工廠的廢水排放是導致附近河流污染的部分原因,經過治理后,廢水排放量大幅減少,但河流污染仍未完全消除。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河流上游還有一家化工廠在排放污染物,那么這家化工廠的排放就可能是剩余污染的原因。

四、如何通過數學的方式表達因果關系?

在數學中,因果關系不像物理定律那樣有絕對精確的單一數學公式表達,但可通過概率統計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結構方程模型、因果圖模型等方式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描述和推斷,以下為你詳細介紹:

1、概率統計模型

  • 條件概率
    • 原理:條件概率是概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在已知一個事件發生的條件下,另一個事件發生的概率。如果事件A的發生增加了事件B發生的概率,即P(B∣A)>P(B),那么可以認為事件A可能是事件B的一個原因。
    • 公式:P(B∣A)=P(A)P(A∩B)?(其中P(A)>0),P(B∣A)表示在事件A發生的條件下事件B發生的概率,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時發生的概率,P(A)表示事件A發生的概率。
    • 示例:假設在某個班級中,喜歡運動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0%,即P(運動)=0.6;而在成績優秀的學生中,喜歡運動的占80%,即P(運動∣成績優秀)=0.8。因為P(運動∣成績優秀)>P(運動),所以可以推測成績優秀可能與喜歡運動存在因果關系(當然,這需要進一步驗證,因為可能還存在其他混雜因素)。
  • 貝葉斯網絡
    • 原理:貝葉斯網絡是一種基于概率推理的圖形化網絡,它用節點表示隨機變量,用有向邊表示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可能是因果關系)。通過給定的先驗概率和條件概率表,可以計算出在已知某些變量取值的情況下,其他變量的概率分布。
    • 示例:考慮一個簡單的醫療診斷場景,有三個變量:疾病(D)、癥狀(S)和檢查結果(T)。疾病可能是導致癥狀和檢查結果異常的原因。我們可以用貝葉斯網絡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其中D指向S和T,表示疾病影響癥狀和檢查結果。通過收集大量的數據,我們可以估計出各個節點的先驗概率和條件概率表,然后利用貝葉斯公式進行推理和診斷。

2、微分方程模型

  • 常微分方程
    • 原理:常微分方程可以用來描述一個變量隨時間的變化率與其他變量之間的關系。在因果關系中,如果一個變量的變化率依賴于另一個變量的值,那么就可以用常微分方程來表示這種因果關系。
    • 公式:例如,牛頓第二定律F=ma可以寫成常微分方程的形式mdt2d2x?=F(x,t),其中x是物體的位移,t是時間,F(x,t)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力F是導致物體加速度(即位移的二階導數)變化的原因。
    • 示例:在一個簡單的種群增長模型中,假設種群數量N(t)隨時間t的變化率與當前種群數量成正比,即dtdN?=rN,其中r是增長率常數。這個方程描述了種群數量增長的原因(增長率r)和結果(種群數量N隨時間的變化)之間的關系。
  • 偏微分方程
    • 原理:偏微分方程用于描述多個自變量和一個因變量之間的關系,當系統中存在多個相互作用的因素時,偏微分方程可以更準確地描述因果關系。
    • 公式:例如,熱傳導方程?t?u?=α?2u描述了溫度場u(x,y,z,t)隨時間t和空間坐標(x,y,z)的變化關系,其中α是熱擴散系數。溫度的變化(?t?u?)是由空間上的溫度梯度(?2u)引起的,體現了因果關系。
    • 示例:在流體力學中,納維 - 斯托克斯方程描述了流體的運動,它考慮了流體的速度、壓力、粘度等多個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偏微分方程的形式來表達這些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預測流體的流動行為。

3、結構方程模型

  • 原理:結構方程模型結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徑分析,它可以同時處理多個因變量,并允許變量之間存在測量誤差。模型由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兩部分組成,測量模型描述了潛在變量與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結構模型描述了潛在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 公式:結構模型的一般形式為η=Bη+Γξ+ζ,其中η是內生潛在變量(受其他變量影響的變量),ξ是外生潛在變量(不受其他變量影響的變量),B是內生潛在變量之間的系數矩陣,Γ是外生潛在變量對內生潛在變量的系數矩陣,ζ是殘差項。
  • 示例:在研究學生的學習成績(內生潛在變量)時,可能受到學習時間(外生潛在變量)、學習方法(外生潛在變量)等因素的影響。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可以估計出學習時間和學習方法對學習成績的因果效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4、因果圖模型

  • 原理:因果圖是一種用圖形方式表示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工具,它由節點和有向邊組成,節點表示變量,有向邊表示因果方向。因果圖可以幫助我們直觀地理解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并進行因果推理。
  • 類型
    • 有向無環圖(DAG):是最常用的因果圖類型,它不允許存在有向環,即不存在一個變量通過一系列的有向邊最終又指向自身的情況。
    • 示例:考慮一個簡單的因果圖,有三個變量:吸煙(S)、肺癌(L)和基因(G)。我們可以用有向邊表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比如S→L表示吸煙可能導致肺癌,G→L表示基因也可能影響肺癌的發生,G→S表示基因可能影響一個人是否吸煙(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使人更容易對吸煙產生依賴)。通過這個因果圖,我們可以進行各種因果推理,如計算在控制基因的情況下,吸煙對肺癌的因果效應。

五、尋找因果關系的方法

尋找因果關系是科學研究、數據分析、決策制定等眾多領域的關鍵任務,以下從實驗法、觀察法、模擬法、理論分析法四個大類詳細介紹相關方法:

1、實驗法

  • 隨機對照實驗
    • 原理:將研究對象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施加干預措施,對照組不施加或施加安慰劑,然后比較兩組的結果差異,以確定干預措施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 步驟:首先明確研究問題和假設,確定研究對象和樣本量;然后進行隨機分組,確保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除干預措施外的其他方面盡可能相似;接著對實驗組實施干預,對照組不干預或給予安慰劑;最后收集數據并進行分析,比較兩組結果的差異。
    • 示例:在藥物療效研究中,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服用新研發的藥物(實驗組),另一組服用外觀相同但無藥效的安慰劑(對照組)。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如果實驗組患者的病情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那么可以認為該藥物對病情改善有因果作用。
  • 自然實驗
    • 原理:利用自然發生的、不受研究者控制的事件或條件作為“干預”,來研究其對結果的影響。自然實驗類似于隨機對照實驗,但由于是自然發生的,無法完全控制所有因素。
    • 應用場景:適用于一些難以進行人為干預的研究,如政策變化、自然災害等對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
    • 示例:研究某地區實施新的交通政策(如限行措施)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由于交通政策的實施是政府行為,研究者無法控制,但可以利用政策實施前后該地區的空氣質量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政策實施與空氣質量變化之間的因果關系。

2、觀察法

  • 隊列研究
    • 原理:選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兩組人群,追蹤觀察一定時間,比較兩組人群某種結局(如疾病)的發生率,從而判斷暴露因素與結局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聯。
    • 步驟:確定研究人群和暴露因素,選擇暴露組和非暴露組;對兩組人群進行隨訪觀察,記錄結局事件的發生情況;計算兩組人群的結局發生率,并進行統計學檢驗,比較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 示例:研究吸煙與肺癌的關系,選擇一組吸煙人群作為暴露組,一組不吸煙人群作為非暴露組,對他們進行長期的隨訪觀察,記錄肺癌的發病情況。如果吸煙組的肺癌發病率明顯高于不吸煙組,那么可以推測吸煙與肺癌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 病例對照研究
    • 原理:選擇患有某種特定疾病的人群作為病例組,未患該病的人群作為對照組,調查兩組人群過去暴露于某些可能危險因素的比例,通過比較兩組之間暴露比例的差異,判斷暴露因素是否與疾病有關聯。
    • 特點:是一種回顧性研究方法,適用于研究罕見病或病程較長的疾病。
    • 示例:研究某種罕見遺傳病與環境因素的關系,選取患有該遺傳病的患者作為病例組,選取年齡、性別等匹配的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調查兩組人群在過去是否接觸過某些可能的環境危險因素,如化學物質、輻射等。如果病例組中接觸過這些危險因素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那么可以認為這些環境因素可能與該遺傳病的發生有關。

3、模擬法

  • 計算機模擬
    • 原理:利用計算機程序構建模型,模擬現實世界中的系統或過程,通過改變模型中的某些參數(模擬可能的因果因素),觀察模型輸出的變化,從而推斷因果關系。
    • 步驟:確定研究問題和模擬目標,建立合適的數學模型;將模型轉化為計算機程序,輸入初始參數;運行程序,模擬系統的運行過程;改變關鍵參數,觀察模擬結果的變化,分析參數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 示例:在研究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時,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建立一個城市交通模型,包括道路網絡、車輛流量、信號燈設置等因素。通過改變信號燈的配時方案(模擬干預措施),觀察交通擁堵情況(模擬結果)的變化,從而找出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方法。
  • 物理模擬
    • 原理:在實驗室或特定環境中,按照一定比例縮小或復制現實系統,通過控制實驗條件,模擬系統的運行過程,觀察不同因素對系統結果的影響,以確定因果關系。
    • 應用場景:常用于工程、物理等領域的研究,如橋梁模型試驗、飛機風洞試驗等。
    • 示例:在橋梁設計中,為了研究不同結構形式和材料對橋梁承載能力的影響,可以制作橋梁的物理模型,在實驗室中對模型施加不同的荷載,觀察橋梁的變形和破壞情況,從而確定最優的設計方案。

4、理論分析法

  • 因果推理算法
    • 原理:基于概率論、圖論等數學理論,開發一系列算法來從數據中推斷因果關系。這些算法可以處理大規模的數據集,考慮多個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并嘗試消除混雜因素的影響。
    • 常見算法:如貝葉斯網絡、結構方程模型等。貝葉斯網絡通過有向無環圖表示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利用概率分布來量化因果強度;結構方程模型則可以同時處理多個因變量,并允許變量之間存在測量誤差,通過估計模型參數來確定因果關系。
    • 示例:在市場調研中,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將消費者的個人特征、產品屬性、價格等因素作為潛在變量,將購買意愿作為結果變量,通過收集數據并估計模型參數,確定各個因素對購買意愿的因果效應。
  • 反事實推理
    • 原理:通過構建反事實場景,即假設某個事件沒有發生或某個因素不存在的情況下,結果會如何變化,來推斷因果關系。反事實推理強調對“如果……那么……”情況的思考,通過比較實際發生的情況和反事實情況,判斷原因與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
    • 實現方式:在實際研究中,由于無法真正觀察到反事實情況,通常需要借助統計方法和模型來進行估計。
    • 示例:在評估一項教育政策的效果時,反事實推理可以思考如果沒有實施該政策,學生的學習成績會如何。通過收集實施政策前后學生的學習成績數據,以及類似地區未實施該政策的學生成績數據,利用統計方法估計反事實情況下的成績,從而確定教育政策對學生成績的因果影響。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83049.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83049.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83049.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OJ判題系統第6期之判題邏輯開發——設計思路、實現步驟、代碼實現(策略模式)

在看這期之前,建議先看前五期: Java 原生實現代碼沙箱(OJ判題系統第1期)——設計思路、實現步驟、代碼實現-CSDN博客 Java 原生實現代碼沙箱之Java 程序安全控制(OJ判題系統第2期)——設計思路、實現步驟…

行業趨勢與技術創新:駕馭工業元宇宙與綠色智能制造

引言 制造業發展的新格局:創新勢在必行 當今制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面臨著供應鏈波動、個性化需求增長、可持續發展壓力以及技能人才短缺等多重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創新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企業保持競爭力、實現可持…

高效Python開發:uv包管理器全面解析

目錄 uv簡介亮點與 pip、pip-tools、pipx、poetry、pyenv、virtualenv 對比 安裝uv快速開始uv安裝pythonuv運行腳本運行無依賴的腳本運行有依賴的腳本創建帶元數據的 Python 腳本使用 shebang 創建可執行文件使用其他package indexes鎖定依賴提高可復現性指定不同的 Python 版本…

鴻蒙OSUniApp開發富文本編輯器組件#三方框架 #Uniapp

使用UniApp開發富文本編輯器組件 富文本編輯在各類應用中非常常見,無論是內容創作平臺還是社交軟件,都需要提供良好的富文本編輯體驗。本文記錄了我使用UniApp開發一個跨平臺富文本編輯器組件的過程,希望對有類似需求的開發者有所啟發。 背景…

字符串檢索算法:KMP和Trie樹

目錄 1.引言 2.KMP算法 3.Trie樹 3.1.簡介 3.2.Trie樹的應用場景 3.3.復雜度分析 3.4.Trie 樹的優缺點 3.5.示例 1.引言 字符串匹配,給定一個主串 S 和一個模式串 P,判斷 P 是否是 S 的子串,即找到 P 在 S 中第一次出現的位置。暴力匹…

計算機組成原理:I/O

計算機組成:I/O I/O概述I/O系統構成I/O接口I/O端口兩種編址區分I/O數據傳送控制方式程序查詢方式獨占查詢中斷控制方式硬件判優法(向量中斷法)多重中斷嵌套DMA控制方式三種DMA方式DMA操作步驟內部異常和中斷異常和中斷的關系I/O概述 I/O系統構成 一個最基礎I/O系統的構成:CPU…

ssti模板注入學習

ssti模板注入原理 ssti模板注入是一種基于服務器的模板引擎的特性和漏洞產生的一種漏洞,通過將而已代碼注入模板中實現的服務器的攻擊 模板引擎 為什么要有模板引擎 在web開發中,為了使用戶界面與業務數據(內容)分離而產生的&…

NVMe簡介2

共分2部分,這里是第2部分。 NVMe數據結構 NVMe協議中規定每個提交命令的大小為64字節,完成命令大小為16字節,NVMe命令分為Admin和IO兩類,NVMe的數據塊組織方式有PRP和SGL兩種。提交命令的格式如圖5所示。 圖5 提交命令數據格 N…

高壓啟動電路--學習記錄

常見反激的啟動電路 優點:電路設計簡單,價格便宜 缺點:損壞大,輸入寬范圍的時候,為了保證低壓能正常啟動,啟動電阻阻值需要選小,那么高壓時損耗會非常大,設計的不好很容易在高壓時損…

VS打印printf、cout或者Qt的qDebug等傳出的打印信息

在vs中打印printf、cout或者Qt的qDebug等常見的打印信息有時也是必要的,簡單的敘述一下過程: 1、在vs中打開你的解決方案。 2、鼠標移動到你的項目名稱上,點擊鼠標右鍵,再點擊屬性,此刻會此項目的屬性頁。 3、在配置…

蒼穹外賣--新增菜品

1.需求分析和設計 產品原型 業務規則: 菜品名稱必須是唯一的 菜品必須屬于某個分類下,不能單獨存在 新增菜品時可以根據情況選擇菜品的口味 每個菜品必須對應一張圖片 接口設計: 根據類型查詢分類(已完成) 文件上傳 新增菜品 根據類型…

如何高效集成MySQL數據到金蝶云星空

MySQL數據集成到金蝶云星空:SC采購入庫-深圳天一-OK案例分享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數據的高效流轉和準確對接是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的關鍵。本文將聚焦于一個具體的系統對接集成案例——“SC采購入庫-深圳天一-OK”,詳細探討如何通過輕易云數據…

【springcloud學習(dalston.sr1)】使用Feign實現接口調用(八)

該系列項目整體介紹及源代碼請參照前面寫的一篇文章【springcloud學習(dalston.sr1)】項目整體介紹(含源代碼)(一) (一)Feign的理解 前面文章【springcloud學習(dalston.sr1)】服務消費者通過restTemplat…

SpringbBoot nginx代理獲取用戶真實IP

為了演示多級代理場景,我們分配了以下服務器資源: 10.1.9.98:充當客戶端10.0.3.137:一級代理10.0.4.105:二級代理10.0.4.129:三級代理10.0.4.120:服務器端 各級代理配置 以下是各級代理的基本配…

實驗九視圖索引

設計性實驗 1. 創建視圖V_A包括學號,姓名,性別,課程號,課程名、成績; 一個語句把學號103 課程號3-105 的姓名改為陸君茹1,性別為女 ,然后查看學生表的信息變化,再把上述數據改為原…

typeof運算符和深拷貝

typeof運算符 識別所有值類型識別函數判斷是否是引用類型(不可再細分) //判斷所有值類型 let a; typeof a //undefined const strabc; typeof str //string const n100; typeof n //number const …

NAT/代理服務器/內網穿透

目錄 一 NAT技術 二 內網穿透/內網打洞 三 代理服務器 一 NAT技術 跨網絡傳輸的時候,私網不能直接訪問公網,就引入了NAT能講私網轉換為公網進行訪問,主要解決IPv4(2^32)地址不足的問題。 1. NAT原理 當某個內網想訪問公網,就必…

Git的安裝和配置(idea中配置Git)

一、Git的下載和安裝 前提條件:IntelliJ IDEA 版本是2023.3 ,那么配置 Git 時推薦使用 Git 2.40.x 或更高版本 下載地址:CNPM Binaries Mirror 操作:打開鏈接 → 滾動到頁面底部 → 選擇2.40.x或更高版本的 .exe 文件&#xf…

【教程】Docker更換存儲位置

轉載請注明出處:小鋒學長生活大爆炸[xfxuezhagn.cn] 如果本文幫助到了你,歡迎[點贊、收藏、關注]哦~ 目錄 背景說明 更換教程 1. 停止 Docker 服務 2. 創建新的存儲目錄 3. 編輯 Docker 配置文件 4. 遷移已有數據到新位置 5. 啟動 Docker 服務 6…

PostgreSQL 配置設置函數

PostgreSQL 配置設置函數 PostgreSQL 提供了一組配置設置函數(Configuration Settings Functions),用于查詢和修改數據庫服務器的運行時配置參數。這些函數為數據庫管理員提供了動態管理數據庫配置的能力,無需重啟數據庫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