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企業網絡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缺省口令的使用是網絡安全中的一個重要隱患,許多企業在制定網絡安全紅線時,明確要求禁用缺省口令。本文將探討這一要求的原因及其對企業安全的重要性。
引言:一個真實的入侵場景
某天凌晨,某電商公司的服務器突然宕機,用戶數據遭泄露。調查發現,攻擊者通過一臺未更改默認密碼的物聯網打印機,繞過防火墻侵入內網。這臺打印機的管理員賬號仍是出廠設置的?admin:admin
,攻擊者僅用10秒就完成了入侵。
這就是缺省口令的威力。本文將用通俗語言、真實案例和解決方案,解析企業為何必須徹底封殺這類“萬能鑰匙”。
一、什么是缺省口令?
缺省口令通常是設備或軟件在出廠時預設的密碼,廣泛存在于各種網絡設備、應用程序和系統中,常見于:
-
網絡設備(路由器、攝像頭) →?
admin:admin
-
數據庫 →?
root:123456
-
云平臺 →?
user:password
-
辦公設備(打印機、門禁) → 密碼貼在設備標簽上(圖1)。
?
二、缺省口令的四大致命風險
1. 黑客的“自動化收割”
黑客工具(如Hydra、Medusa)可批量掃描全網設備,自動嘗試默認賬號密碼。Mirai僵尸網絡攻擊正是利用多組IOT設備的缺省口令,控制了全球數百萬智能設備發起DDoS攻擊。
2. 內部人員的“無意識漏洞”
-
案例:某醫院新部署的體溫檢測儀使用默認密碼,保潔人員誤觸設備重置按鈕,導致設備恢復出廠設置,默認密碼暴露在內網中。
-
數據:Verizon報告顯示,34%的數據泄露源于內部人員疏忽,缺省口令是重災區。
3. 供應鏈的“連鎖反應”
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設備若未修改默認密碼,可能成為攻擊跳板。2020年某車企數據泄露事件中,攻擊者通過供應商提供的未改密智能電表侵入核心系統。
4. 合規與賠償風險
國標《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存儲安全技術要求》、等保2.0等法規明確要求禁用缺省口令。某金融公司因使用默認密碼的數據庫被罰200萬元,并需承擔用戶索賠。
?
三、企業為何難以徹底禁止缺省口令?
真實場景舉例
-
自動化工具依賴:許多自動化運維工具依賴于默認賬戶進行操作,如果強制禁用這些賬戶,則可能影響正常的業務流程。
-
設備數量龐大:某工廠有2000+物聯網設備,人工改密耗時3個月。
-
供應商配合度低:當采購新的硬件或軟件時,供應商往往會預設默認憑據作為初始登錄方式,但設備廠商卻又拒絕提供批量改密接口。
-
臨時設備“僥幸心理”:“測試服務器用兩天就關,不用改密碼了吧?”
-
缺乏可視化管控:無法實時監控哪些設備仍在使用默認憑證。
四、四步實戰解決方案
步驟1:自動化掃描與告警
工具推薦:使用Nessus、OpenVAS等掃描器,定期檢測內網中存在默認密碼的設備。
步驟2:強制密碼策略
部署Active Directory或JumpServer等服務或安裝某些軟件時,要求所有首次登錄時必須修改密碼。(即我們常說的過first login模式)
?
步驟3:供應商安全協議
在采購合同中明確要求:
-
設備必須支持首次啟動時自定義密碼(First login模式)
-
禁止在設備標簽上印刷密碼
步驟4:員工意識培訓
-
實戰演練:在內網中放置一臺使用默認密碼的“蜜罐”設備,獎勵發現并上報的員工。
-
口訣傳播:
-
“新設備,先改密;標簽紙,要撕去;
-
測試機,不例外;供應鏈,盯仔細。”
-
結語:安全無小事,改密即防線
禁止缺省口令的難點本質是安全與便利的博弈。企業需從技術工具、流程設計、供應商管理、文化建設四方面構建閉環,徹底堵住這一最低成本、最高風險的漏洞。
下一步行動:
-
立即掃描內網中存在缺省口令的設備
-
聯系設備供應商獲取批量改密方案
-
將本文轉發給IT團隊,啟動安全整改
推薦閱讀:
-
網絡安全領域國標分類匯總大全V1.0版:耗時近一個月梳理出的425份標準文檔(附下載)
-
中國網絡與信息安全九大法律法規介紹(附下載)
關注我,帶你用“人話”讀懂技術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