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語言微服務架構(Java、Python)——“API中臺”

文章目錄

  • 一、引言
  • 二、系統架構概述
    • 2.1 統一單點登錄(SSO)與權限管理設計
    • 2.2 API中臺與數據中臺的融合
    • 2.3 跨語言適配器與 JWT 認證機制
  • 三、技術細節與工具選型
    • 3.1 SSO 系統的選型與實現
    • 3.2 微服務架構與 API 中臺的實現
    • 3.3 跨語言適配器實現與技術難點
    • 3.4 腳手架工具的構建與多語言支持
  • 三、應用場景與案例分析
    • 4.1 大模型項目與數字人解決方案
    • 4.2 OCR 系統在動態擴展場景下的應用
    • 4.3 數據中臺理念在業務整合中的作用
  • 四、5W2H 分析與項目推進策略
    • 4.1 What —— 系統構建的核心功能與需求
    • 4.2 Why —— 項目動因與市場背景
    • 4.3 Who —— 參與者與角色分工
    • 4.4 When —— 項目實施的階段與時間規劃
    • 4.5 Where —— 部署環境與平臺選擇
    • 4.6 How —— 技術實現路徑與工具鏈
    • 4.7 How much —— 資源投入與效益評估
  • 五、技術挑戰與解決方案
    • 5.1 安全性與權限管理
    • 5.2 跨語言通信與數據格式標準
    • 5.3 高并發與彈性伸縮
    • 5.4 運維監控與日志治理


一、引言

在當前數字化轉型與業務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企業系統的構建正從單一平臺、單一語言向多語言、多平臺融合轉變。傳統的 Java 微服務架構已經在眾多業務場景中得到驗證,但隨著大模型、OCR、數字人等新型業務的不斷涌現,企業迫切需要一個既能保持單點登錄(SSO)與權限管理統一,又能通過 API 中臺實現跨平臺數據整合與服務治理的生態系統。
本篇博客將深入探討如何構建這樣一個具有前瞻性、跨語言適配與高擴展性的平臺。文章內容將涵蓋整體架構設計、核心組件的功能與技術實現、主流開源工具的應用以及項目的5W2H分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方位、系統化的參考方案。

目前應該沒用現場開源的方案,因此可能存在“小胡說(技書)”。


二、系統架構概述

本系統架構旨在打破傳統單一技術棧的限制,實現不同編程語言、不同平臺之間的無縫協同,最終構建出一個靈活、安全、高效的企業級微服務生態系統。

2.1 統一單點登錄(SSO)與權限管理設計

統一登錄入口與多角色處理

  • 登錄入口統一:所有用戶通過一個統一的登錄頁面進行身份驗證。用戶認證通過后,系統會根據用戶所擁有的角色進行自動跳轉或者二級角色選擇。
  • 多角色管理
    • 單角色用戶:認證成功后,系統自動跳轉至該用戶唯一關聯的業務系統。
    • 多角色用戶:系統彈出二級選擇界面,用戶需選擇進入哪個具體應用,然后系統將基于該應用的權限生成專用的認證“標識”(Token)。

標準協議與安全性保障

  • 標準協議:采用 OAuth2、SAML、OpenID Connect 等國際標準協議,確保身份認證的通用性與安全性。
  • 令牌機制:利用 JWT(JSON Web Token)作為跨平臺傳遞認證信息的載體,其優勢在于結構簡單、便于校驗以及跨語言生態均有成熟實現。
  • 安全策略:支持多因子認證、動態令牌刷新、加密傳輸等高級安全特性,為未來安全升級提供擴展空間。

2.2 API中臺與數據中臺的融合

API中臺的功能定位

  • 統一接口管理:所有后端服務均通過 API 中臺暴露接口,外部應用和內部服務均可通過中臺完成數據交互與權限校驗。
  • 流量控制與監控:在 API 中臺層面實現限流、熔斷、日志聚合與鏈路追蹤,確保系統在高并發情況下的穩定運行。
  • 服務治理:通過 API 網關和服務注冊與發現機制,實現各服務模塊的動態路由、負載均衡及健康檢測。

數據中臺的理念

  • 數據統一管理:整合各業務模塊數據,通過統一接口對外提供數據服務,形成數據資產的集中管理與共享。
  • 業務與數據解耦:在 API 中臺的基礎上,將業務邏輯與數據處理分離,增強系統靈活性與可維護性。

2.3 跨語言適配器與 JWT 認證機制

跨語言適配器的設計思路

  • 通用認證格式:基于 JWT 令牌,各語言平臺(Java、Python、Node.js、Go 等)都可以使用各自成熟的庫對令牌進行解析和校驗。
  • 接口統一:開發統一的認證接口規范和數據格式標準,使不同平臺在通信時能夠做到無縫對接。
  • 項目腳手架:為各語言平臺分別提供定制化腳手架工具(類似于 Java 的若依、Python 的對應腳手架模板),幫助開發者快速集成統一認證邏輯和 API 接口定義。

JWT 認證在跨平臺中的應用

  • 輕量級與高效性:JWT 的結構簡潔、易于傳遞,使其成為跨平臺身份校驗的理想選擇。
  • 跨語言支持:幾乎所有主流編程語言都有現成的 JWT 庫,保證了不同平臺對令牌的兼容性。
  • 安全性考量:通過設置合理的過期時間、簽名算法(如 HS256、RS256)和加密措施,確保令牌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三、技術細節與工具選型

在明確系統總體架構之后,接下來詳細說明各個模塊的技術實現細節及工具選型。這部分內容既包括核心模塊的開源項目介紹,也涉及定制化開發的必要性與實現方式。

3.1 SSO 系統的選型與實現

開源 SSO 系統概覽

  • CAS (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
    • 優點:成熟穩定、易于集成、社區活躍。
    • 適用場景:適合內部企業應用,提供統一認證、單點退出等功能。
  • Keycloak
    • 優點:支持 OAuth2、SAML、OpenID Connect 等多種協議;內置用戶管理、角色權限分配和社交登錄。
    • 適用場景:適合多租戶、分布式架構的企業系統,能夠滿足跨語言平臺的認證需求。

實現細節與集成策略

  • 部署方式:可采用容器化部署(如 Docker、Kubernetes),提高系統彈性與高可用性。
  • 安全性實現:通過 SSL/TLS 加密、數字證書認證以及細粒度的訪問控制,確保認證過程安全。
  • 擴展性設計:支持多因子認證與自定義認證流程,可根據未來需求進行靈活擴展。

3.2 微服務架構與 API 中臺的實現

微服務框架選型

  • Java 微服務
    • Spring Cloud:提供服務注冊、配置管理、負載均衡、熔斷等全套解決方案,適用于構建高可用、彈性伸縮的企業級系統。
    • Spring Boot:作為微服務的基礎框架,極大地簡化了項目的開發與部署。
  • Python 微服務
    • FastAPI:以異步編程為基礎,高性能且易于開發,適合構建輕量級服務。
    • Flask/Django:在業務邏輯較為簡單或需要快速原型開發時依然是不錯的選擇。

網關與服務治理

  • API 網關
    • 例如 Nginx、Kong、Zuul,可以作為所有外部請求的入口,實現路由轉發、限流與權限校驗。
    • 通過統一的入口,所有 API 請求均先經過中臺層面的認證,降低系統間安全隱患。
  • 服務注冊與發現
    • 使用 Eureka、Consul 或 Istio 等組件,實現服務實例的動態管理、健康檢測與負載均衡。
    • 在大規模分布式環境下,保證各服務能夠及時響應和故障自愈。

3.3 跨語言適配器實現與技術難點

跨語言通信的標準化問題

  • 數據格式統一:推薦使用 JSON 或 Protobuf 作為跨語言傳輸的數據格式,確保不同平臺間數據解析的一致性。
  • 接口協議標準:采用 RESTful API 或 gRPC 協議,gRPC 在高性能、低延時方面具有優勢,而 RESTful API 則更易于調試與開發。

JWT 認證的跨平臺適配

  • JWT 庫的選型
    • Java:如 jjwt、nimbus-jose-jwt 等;
    • Python:如 PyJWT;
    • Node.js:如 jsonwebtoken。
  • 統一簽名策略:確保所有平臺使用相同的簽名算法和密鑰管理策略,防止因密鑰不一致導致認證失敗。
  • Token 校驗機制:在 API 中臺實現統一的 JWT 校驗模塊,各微服務調用該模塊或引入共享庫,以簡化開發流程。

3.4 腳手架工具的構建與多語言支持

腳手架工具的意義

  • 開發效率提升:通過自動化代碼生成、表單構建和監控模塊集成,降低重復編碼的工作量。
  • 系統一致性保證:為不同語言平臺提供統一的項目模板和開發規范,確保整個生態系統在安全性、數據傳輸和接口設計上的一致性。

腳手架工具實現方案

  • Java 領域:參考若依管理系統,基于 Spring Boot、MyBatis 等技術構建統一的腳手架,內置 API 中臺接入、權限管理模塊。
  • Python 領域:可基于 FastAPI 或 Django 開發類似工具,提供 JWT 模塊、自動化代碼生成器、前后端分離的管理后臺模板。
  • 工具鏈整合:結合 Maven/Gradle(Java)、pip/conda(Python)進行依賴管理與自動化構建,并通過 CI/CD 工具(如 Jenkins、GitLab CI)實現自動化部署。

三、應用場景與案例分析

企業在實施跨語言、跨平臺微服務架構時,會面臨多種業務場景的挑戰。下面將結合大模型項目、OCR 系統以及數據中臺理念的應用,具體分析各自的特點與解決方案。

4.1 大模型項目與數字人解決方案

大模型項目背景

近年來,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突破。許多企業開始探索如何在企業級系統中嵌入大模型服務,以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 典型應用:從 ollama 掛載運行大模型,到基于 anaconda 安裝并擴展 xinference,均體現了跨平臺服務整合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點

  • 模型掛載與部署
    • 利用容器化技術(Docker、Kubernetes)實現大模型的靈活部署。
    • 通過 API 中臺提供模型調用接口,實現與各業務系統的數據交互。
  • 跨語言適配
    • 大模型服務一般采用 Python 開發,利用 FastAPI 提供高性能 RESTful 接口。
    • 其他系統(如 Java 微服務)通過統一的 JWT 認證方式調用大模型接口,保證安全性與兼容性。
  • 數字人方案
    • 基于大模型,開發數字人、虛擬助手等交互系統,通過統一認證和 API 中臺集成到企業現有系統中。

4.2 OCR 系統在動態擴展場景下的應用

OCR 系統演進趨勢

  • 初期階段:針對小場景的識別,如票據、身份證、車牌等簡單信息的提取。
  • 擴展階段:借鑒百度 OCR 系統,不斷擴展支持更多復雜場景、多語種與圖像預處理技術,滿足企業全流程自動化的需求。

技術實現細節

  • 模塊化設計
    • 將 OCR 識別、圖像預處理、結果解析等功能模塊化,便于根據業務需求靈活組合。
  • 跨平臺接入
    • OCR 模塊通過 API 中臺暴露接口,支持 Java、Python 等不同語言平臺的調用。
    • 采用統一的認證策略和數據傳輸格式,確保各模塊之間的數據一致性。
  • 動態擴展與容錯
    • 利用微服務架構的彈性伸縮特性,根據流量需求動態擴展 OCR 識別實例,保障系統高可用性。
    • 采用熔斷、降級等機制,防止單個模塊故障影響整個系統穩定性。

4.3 數據中臺理念在業務整合中的作用

數據中臺的概念解析

  • 定義:數據中臺是一種將企業內部不同數據源整合、共享、治理的系統架構,通過統一數據模型和標準接口,實現數據資產的高效流轉。
  • 作用:不僅用于數據匯聚和分析,還能在業務系統間提供數據共享服務,促進信息透明與協同決策。

API 中臺與數據中臺的協同

  • 統一入口:API 中臺為各業務系統提供統一的接口,數據中臺則負責數據的整合與加工,二者互為補充。
  • 數據治理:通過 API 中臺實現數據接口標準化,數據中臺則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清洗、存儲與分析,形成企業決策支持系統。
  • 安全保障:統一的認證與權限管理機制確保各業務系統在訪問數據中臺時具有相應的數據權限,防止數據泄露與越權操作。

四、5W2H 分析與項目推進策略

在設計這樣一個跨語言、跨平臺的微服務生態系統時,5W2H 分析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系統地梳理各個環節,為項目的實施提供全面的視角。

4.1 What —— 系統構建的核心功能與需求

  • 核心功能

    • 統一單點登錄及多角色處理
    • API 中臺作為統一接口和數據共享層
    • 跨語言適配器及 JWT 認證機制
    • 定制化腳手架工具,支持多語言快速開發
    • 針對大模型、OCR、數字人等業務的專項服務模塊
  • 需求總結:實現一個平臺無關、語言無界、功能全面且具備高安全性、可擴展性的企業級微服務架構。

4.2 Why —— 項目動因與市場背景

  • 業務需求
    • 數字化轉型下,企業需要打破傳統系統的孤島效應,實現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
    • 新興業務(大模型、OCR、數字人)的出現,要求系統具備跨語言調用及動態擴展的能力。
  • 市場競爭
    • 隨著云原生、容器化技術的發展,企業對靈活、高效、低耦合的系統架構需求日益迫切。
    • 開源生態成熟,利用現有組件降低開發成本,提升市場響應速度與競爭優勢。

4.3 Who —— 參與者與角色分工

  • 技術團隊
    • 架構師:負責整體架構設計、技術選型與系統集成。
    • 開發工程師:分別在 Java、Python 等平臺上實現各自業務模塊與認證適配。
    • 運維工程師:負責系統監控、日志管理、容器化部署與故障排查。
  • 業務部門
    • 產品經理:定義業務需求、用戶體驗與功能規劃。
    • 安全團隊:設計認證、權限控制及數據安全方案。
  • 合作伙伴
    • 可能涉及第三方平臺(如 OCR、數字人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協同開發與系統對接。

4.4 When —— 項目實施的階段與時間規劃

  • 初期階段(1-3個月)
    • 搭建統一單點登錄平臺(SSO)
    • 構建基礎 API 中臺框架
    • 制定統一的 JWT 認證標準及跨語言適配方案
  • 中期階段(3-6個月)
    • 開發多語言項目腳手架及認證適配器
    • 實現大模型掛載、OCR 模塊初步對接
    • 集成服務注冊、發現及監控平臺(如 Eureka、Prometheus 等)
  • 后期階段(6個月以上)
    • 持續擴展各專項業務模塊(大模型、OCR、數字人等)
    • 深化數據中臺功能,實現全流程數據治理與智能決策
    • 根據業務反饋,持續優化系統性能與安全機制

4.5 Where —— 部署環境與平臺選擇

  • 內部部署
    • 企業內部數據中心或私有云,適用于對安全性與數據合規性要求較高的場景。
    • 利用 Docker、Kubernetes 實現集群化部署與彈性伸縮。
  • 公有云部署
    • 云服務提供商(如阿里云、AWS、Azure)環境下構建云原生架構,實現全球分布式部署與高可用性。
  • 混合云方案
    • 部分業務在私有云內部署,部分業務利用公有云進行彈性擴展,滿足不同安全與性能需求。

4.6 How —— 技術實現路徑與工具鏈

  • 技術選型
    • SSO 認證:Keycloak、CAS 等開源方案
    • 微服務框架:Spring Boot/Spring Cloud(Java)、FastAPI/Django(Python)
    • API 網關:Nginx、Kong、Zuul
    • 服務治理:Eureka、Consul、Istio
    • 容器化與編排:Docker、Kubernetes
    • 日志與監控:EL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Prometheus、Grafana
  • 實現步驟
    • 搭建統一 SSO 平臺并集成 JWT 簽發與校驗機制
    • 開發 API 中臺,實現統一接口管理、流量控制與權限認證
    • 構建各語言項目腳手架,內置跨語言適配器模塊
    • 集成各業務模塊(大模型、OCR、數字人等),通過 API 中臺與數據中臺實現統一管理
  • 工具鏈整合
    • 版本管理:Git、GitLab/GitHub
    • 自動化構建:Maven/Gradle(Java)、pip/conda(Python)、Jenkins/GitLab CI
    • 安全性檢測:靜態代碼分析工具(SonarQube)與滲透測試工具

4.7 How much —— 資源投入與效益評估

  • 前期投入
    • 人力成本:架構師、開發、測試及運維人員的投入
    • 時間成本:初期架構設計與平臺搭建可能需要 1-3 個月的時間
    • 技術成本:開源組件的引入及定制化開發支出(硬件、云資源)
  • 中長期效益
    • 降低重復開發與系統整合成本,提高研發效率
    • 實現業務敏捷迭代,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 數據統一管理與智能決策帶來的業務增值
  • 預期回報
    •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市場響應速度
    • 通過技術復用降低整體運維與管理成本

五、技術挑戰與解決方案

在實際項目推進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種技術挑戰。以下是幾個核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思路和技術手段。

5.1 安全性與權限管理

挑戰描述

  • 多平臺、多語言的認證系統需要確保各服務之間的通信安全,防止數據泄露和權限越界。
  • 動態令牌管理、簽名算法一致性、過期策略設置均是安全系統設計中的難點。

解決方案

  • 采用成熟的開源認證系統(如 Keycloak、CAS),確保認證流程標準化。
  • 統一使用 JWT 進行令牌傳遞,并配置合理的過期時間和密鑰管理機制。
  • 部署 SSL/TLS 證書,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加密傳輸。
  • 引入多因子認證及細粒度權限管理,增強安全性。

5.2 跨語言通信與數據格式標準

挑戰描述

  • 不同語言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和解析方式存在差異,如何設計統一的數據接口及格式成為關鍵。
  • JSON 與 Protobuf 的選擇、RESTful API 與 gRPC 的優劣權衡需根據業務場景進行合理配置。

解決方案

  • 制定統一的 API 文檔和數據格式規范,明確各字段、數據類型、錯誤碼的定義。
  • 對于性能要求較高的場景,優先采用 gRPC 協議,并在接口文檔中詳細說明。
  • 對于需要快速開發和調試的業務,采用 RESTful API,并通過 Swagger 等工具生成 API 文檔。

5.3 高并發與彈性伸縮

挑戰描述

  • 企業級應用往往面臨高并發訪問和流量波動,如何確保系統高可用性與動態擴展能力是關鍵問題。
  • 服務間調用鏈復雜,分布式追蹤與故障定位需要精細設計。

解決方案

  • 采用微服務架構,利用 API 網關實現流量控制、熔斷與降級策略。
  • 使用 Kubernetes 等容器編排工具,支持服務的自動擴縮容。
  • 集成 Prometheus、Grafana 進行實時監控,并結合 Jaeger、Zipkin 實現分布式鏈路追蹤。

5.4 運維監控與日志治理

挑戰描述

  • 多語言、分布式系統日志多源、格式各異,如何集中管理與快速定位故障是運維的重點。
  • 安全審計、合規檢查要求日志數據必須完整、統一存儲并支持快速檢索。

解決方案

  • 建立 EL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日志中心,實現日志的統一采集、分析與展示。
  • 配置 Prometheus 監控各微服務運行狀態,通過 Grafana 可視化關鍵性能指標。
  • 實施自動化報警機制,確保系統故障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響應。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75652.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75652.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75652.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DeepSeek V3-0324升級:開啟人機共創新紀元

一、技術平權:開源協議重構AI權力格局 DeepSeek V3選擇MIT協議開源6850億參數模型,本質上是一場針對技術壟斷的“數字起義”。這一決策的深層影響在于: 商業邏輯的重構 閉源AI公司依賴API收費的商業模式面臨根本性挑戰。當頂級模型能力可通過…

QOpenGLWidget視頻畫面上繪制矩形框

一、QPainter繪制 在QOpenGLWidget中可以繪制,并且和OpenGL的內容疊在一起。paintGL里面繪制完視頻后,解鎖資源,再用QPainter繪制矩形框。這種方式靈活性最好。 void VideoGLWidget::paintGL()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m_program.bind();//繪制視頻數據// 解綁VAOg…

3.3 Taylor公式

1.定義 1.1 taylor公式 1.2 麥克勞林公式 1.3 推論 1.4 拉格朗日余項和皮亞諾型余項 2. 例題 3.幾種特殊函數的麥克勞林展開

CEF 給交互函數, 添加控制臺是否顯示交互參數log開關

CEF 控制臺添加一函數,枚舉 注冊的供前端使用的CPP交互函數有哪些 CEF 多進程模式時,注入函數,獲得交互信息-CSDN博客 這兩篇文章,介紹了注入函數,在控制臺中顯示 各自提供的交互函數信息。 有些場景下,我們還需要更詳細的信息,比如想知道 彼此傳遞的參數, 如果每次調…

QTcpSocket多線程連接慢問題

20250325記錄 環境:Qt5.14.2 64位 msvc編譯 在多線程環境下,使用QTcpSocket實現客戶端,發現在少部分電腦上,連接時間過長,定時器檢查套接字狀態時,發現連接處于QAbstractSocket::ConnectingState狀態。 …

IntelliJ IDEA創建Maven工程

1、創建空工程 1)創建 2)配置JDK和Maven 2、創建Maven工程 3、Maven工程結構簡介 1)目錄 pom.xml 2)窗口 4、參考 08.IDEA配置本地Maven軟件_嗶哩嗶哩_bilibili

(UI自動化測試web端)第二篇:元素定位的方法_css定位之class選擇器

看代碼里的【find_element_by_css_selector( )】( )里的表達式怎么寫? 文章介紹了第二種寫法class選擇器。你要根據網頁中的實際情況來判斷自己到底要用哪一種方法來進行元素定位。每種方法都要多練習,全都熟了之后你在工作當中使用起來元素定位時&#…

加新題了,MySQL 8.0 OCP 認證考試 題庫更新

MySQL 8.0 OCP 認證考試 題庫更新 MySQL 8.0 Database Administrator 考試科目:1Z0-908 近期發現,MySQL OCP認證考試題庫發生變化,出現了很多新題,對此,CUUG專門收集整理了最新版本的MySQL考試原題,并會給…

基于JavaWeb的圖書管理系統(SSM框架)

有需要請加文章底部Q哦 可遠程調試 基于JavaWeb的圖書管理系統(SSM框架) 一 介紹 此圖書管理系統基于Java(SSM框架)開發,數據庫mysql,前端bootstrap。系統角色分為用戶和管理員。 技術棧:Javaweb(SpringSpringMVCMyBatis)MavenMySQLIDEA 二…

Google Benchmark性能測試

Google Benchmark性能測試 Google Benchmark 是一個用于 C 的微基準測試框架,專為測量小塊代碼的性能而設計。它提供了一種簡單而強大的方式來編寫、運行和分析基準測試,幫助開發人員識別性能瓶頸并優化代碼。本教程將從安裝和基本用法開始,…

深度剖析:域名與DNS安全的全方位解讀

導語 在互聯網的龐大體系中,域名如同我們訪問網絡資源的“門牌號”,而DNS則像是將門牌號翻譯為具體地址的“翻譯官”。然而,這看似平常的域名與DNS系統,卻面臨著諸多安全風險。一旦遭受攻擊,可能導致網站無法訪問、用戶數據泄露等嚴重后果。了解域名與DNS安全知識,對保障…

CSS 的可繼承性

在面試中回答關于CSS可繼承性的問題時,建議采用結構化、清晰且簡潔的方式,展示你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實際應用能力。以下是一個參考回答模板: 1. 定義和概念 “CSS的可繼承性是指某些CSS屬性可以被子元素自動繼承的特性。也就是說&#xf…

string 的接口

我們繼續來講解一些常用的string接口。 一.at接口 我們來看一個越界的問題。 我們運行之后發現這是一個斷言錯誤,直接就終止我們的程序了,不能作為異常被捕捉到,但是我們如果不想讓程序直接崩潰該怎么辦呢? 此時我們就要用到at關鍵…

DeepSeek調用API訪問,使用AnythingLLM建立本地知識庫后開放API調用,ApiFox/PostMan調用本地DeepSeek

上篇文章中我們使用AnythingLLM成功在本地部署了DeepSeek的本地知識庫,并且上傳了幾個文件讓DeepSeek學習,可點擊查看: 本地部署DeepSeek并使用AnythingLLM建立本地知識庫全流程,DeepSeek-R1:7b本地安裝部署,DeepSeek-R1本地部署…

創新NDT解決方案:XARION激光超聲系統助力航空航天材料的高效監測

XARION激光超聲檢測系統是一種高效的無損檢測工具,它利用激光技術產生超聲波信號,并通過無膜光學麥克風捕捉這些信號,提供非接觸式的超聲檢測解決方案。該系統適用于多種材料和復雜表面的檢測,滿足工業、醫療和科研領域的嚴格標準…

基于 PHP 內置類及函數的免殺 WebShell

前言 PHP 作為廣泛使用的服務端語言,其靈活的內置類(如 DOMDocument)和文件操作機制(.ini、.inc 的自動加載),為攻擊者提供了天然的隱蔽通道。通過 動態函數拼接、反射調用、加密混淆 和 偽命名空間 等手法…

Arduino、ESP32驅動BME688環境傳感器(環境傳感器篇)

目錄 1、傳感器特性 2、硬件原理圖 3、控制器和傳感器連線圖 4、驅動程序 4.1、讀取數據(無IAQ指數) 4.2、讀取數據(帶IAQ數值) BME688環境傳感器是一款四合一MEMS環境傳感器,可測量VOC(揮發性有機物)、溫度、濕度、氣壓這四個參數,非常適用于監測空氣質量。由于…

數據結構——順序棧seq_stack

前言:大家好😍,本文主要介紹了數據結構——順序棧 目錄 一、概念 1.1 順序棧的基本概念 1.2 順序棧的存儲結構 二、基本操作 2.1 結構體定義 2.2 初始化 2.3 判空 2.4 判滿 2.5 擴容 2.6 插入 入棧 2.7 刪除 出棧 2.8 獲取棧頂元…

C++20 中的std::c8rtomb和 std::mbrtoc8

文章目錄 1. 引言2. std::c8rtomb 函數詳解3. std::mbrtoc8 函數詳解4. 使用示例5. 注意事項6. 總結 1. 引言 C20 標準引入了對 UTF-8 編碼的更好支持,其中包括兩個重要的函數:std::c8rtomb 和 std::mbrtoc8。這兩個函數分別用于將 UTF-8 編碼的字符轉換…

AI音樂生成革命:解讀昆侖萬維Mureka O1的技術突破與應用實踐

AI音樂生成革命:解讀昆侖萬維Mureka O1的技術突破與應用實踐 全球音樂產業正經歷AI技術重塑,昆侖萬維最新發布的音樂推理大模型Mureka O1引發行業震動。本文深度解析其技術原理與實測表現,揭開AI音樂創作新紀元的技術密碼 一、技術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