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多階段構建:告別臃腫鏡像的終極方案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一個簡單的應用,Docker鏡像卻高達1GB?編譯工具、臨時文件、開發依賴全被打包進去,導致鏡像臃腫且不安全。
多階段構建(Multi-stage Build) 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生——它像搬家時“只帶必需品”,讓生產鏡像輕裝上陣。本文將通過實際案例,帶你徹底掌握這項神技。
一、多階段構建的作用
-
瘦身鏡像:
- 傳統構建:編譯環境和運行環境混在一起,鏡像包含編譯器、頭文件等無用內容。
- 多階段構建:拆分“構建階段”和“運行階段”,最終鏡像僅保留運行時必要文件。
-
提升安全性:
- 構建階段的臨時文件(如密鑰、中間產物)不會泄露到最終鏡像。
-
簡化流程:
- 單文件配置多步驟,無需維護多個Dockerfile或手動清理中間鏡像。
二、使用場景
場景 | 傳統方案痛點 | 多階段方案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