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摘自《銀河麒麟操作系統進階應用》一書。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Kylin)
銀河麒麟(Kylin)操作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基于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它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02年,最初由國防科技大學主導研發,目標是打造一個可靠的國產操作系統平臺,以減少對外國操作系統的依賴,增強國家信息安全。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的主要發展歷程
(1)初期階段(2002—2010年):在這一階段,銀河麒麟操作系統主要專注于技術積累和市場探索。最初的版本基于Linux內核,重點在于實現基本的操作系統功能。
(2)成長階段(2011—2015年):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用戶需求的日益增長,銀河麒麟操作系統開始推出更加專業化和定制化的版本,例如針對政府機關的銀河麒麟政務版。
(3)成熟階段(2016年至今):在這一階段,銀河麒麟操作系統不僅在國內市場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還向國際市場拓展,同時在操作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兼容性等方面進行了大幅的優化和提升。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發展的主要節點
2002年,銀河麒麟操作系統項目啟動。
2004年,推出V1.0版本,這一版本主要基于FreeBSD系統改寫。
2007年,發布銀河麒麟V3.0版本,這是第一個面向商用市場的版本。
2014年,隨著V4.0版本的發布,銀河麒麟操作系統開始全面支持桌面環境和服務器應用,標志著其成熟度的顯著提高。
2020年,銀河麒麟V10版本發布,引入了更多的安全功能和自主創新技術,進一步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銀河麒麟V10版本發布之后,銀河麒麟操作系統被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架構演變
最初的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在設計上采用了如下架構:
- 底層采用Mach微內核為藍本。
- 服務層采用FreeBSD系統為參照。
- 應用層采用Linux作參考。
- 界面仿照Windows來設計。
由于借鑒了四種操作系統的代碼,有點兒“四不像”。中國傳統神獸“麒麟”是獅頭、鹿角、麋身、牛尾,正是個“四不像”,因此系統被定名為“銀河麒麟OS”。
從2007年發布的銀河麒麟V3.0版本開始,銀河麒麟轉向了Linux內核。銀河麒麟產品支持飛騰、鯤鵬、龍芯、兆芯、海光、Intel/AMD處理器,涵蓋了ARM、MIPS和x86三種主流的CPU指令集架構。
中標麒麟操作系統(NeoKylin)
2010年,中標軟件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聯合推出“中標麒麟”操作系統,該系統是由 “中標Linux”操作系統和“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合并而來的,最終以“中標麒麟”的新品牌統一出現在市場上。
2019年,中標軟件和繼承銀河麒麟品牌的天津麒麟合并為麒麟軟件(KylinSoft)有限公司,共同開發銀河麒麟和中標麒麟。目前,中標麒麟官網已不再更新,主頁已鏈接至麒麟軟件有限公司,但使用中標麒麟域名的軟件源仍在正常提供更新服務。
優麒麟操作系統
優麒麟(Ubuntu Kylin)是銀河麒麟的社區版,是一款在Ubuntu基礎上,針對中國用戶特別定制的Linux發行版。相比其他麒麟發行版,優麒麟操作系統更接近其上游原生系統,僅在Ubuntu基礎上增加了少量中國化的內置小軟件。但優麒麟操作系統支持的CPU指令集架構較少,僅支持x86和RISC-V架構。
開放麒麟操作系統(openKylin)
開放麒麟操作系統(openKylin)是銀河麒麟桌面版的社區版,于2022年6月24日首次發布,是由麒麟軟件聯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和國內多家操作系統企業聯合成立的中國開源操作系統根社區。也就是說,openKylin直接基于Linux內核開發,屬于和Debian、Fedora、Arch同一級別的“原始”發行版,與優麒麟等基于Ubuntu的衍生版不同,openKylin不會受上游發行版的限制。
(1)開放麒麟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
- 2021年,成立社區治理架構。
- 2022年,社區正式發布體驗版。
- 2023年,openKylin 1.0版本發布。
- 2024年,openKylin 2.0版本發布。
(2)開放麒麟版本管理。
openKylin開源社區每年都會發布一個正式版本,將社區眾多技術創新成果持續地合并到openKylin版本中去。通過這種持續集成創新的方式,可以幫助新技術或者新項目在openKylin社區快速孵化、成熟。同時,這種開源、開放的開發模式也可吸引大量技術愛好者參與進來,提出建議或者反饋問題,促進開源項目更好地發展。
openKylin提供x86、ARM、RISC-V三個CPU指令集架構的操作系統版本安裝鏡像(Image),以支持主流x86機型,以及多種RISC-V開發版和樹莓派等ARM開發版。此外,openKylin在全球多地部署了軟件倉庫的鏡像(Mirror)站點,相比之下,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只在其官方網站提供了軟件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