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引言
- 為什么架構思維如此重要
- 架構師的特點
- 軟件架構的知識體系
- 如何提升架構思維
- 大型互聯網系統架構的演進之路
- 一、大型互聯網系統的特點
- 二、系統處理能力提升的兩種途徑
- 三、大型互聯網系統架構演化過程
- 四、總結
引言
在軟件開發行業中,有很多技術人可能會問:“我又不是架構師,學架構有什么用?”實際上,架構并非只有架構師才需要理解,它無處不在,對每一位技術人來說,架構思維都是一種值得培養的思維方式。架構不僅僅是關于系統和代碼的設計,它更是一種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的把控,是對關鍵細節的規劃與設計。掌握架構思維,能從更高層次去思考問題,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為什么架構思維如此重要
很多人在人生和職業發展的道路上,盡管起點相差無幾,但有些人卻越走越遠,而有些人則逐漸停滯不前。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者更加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并通過架構設計,規劃自己的學習和職業路徑。
例如,工作中,你主動承擔挑戰性任務,還是按部就班執行上級安排?這些關鍵的細節往往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業生涯。而這些選擇背后的思考,正是架構思維的體現。架構思維幫助你更好地規劃和設計人生中的各個環節,將每一個決定和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
架構師的特點
-
強烈的好奇心
優秀的架構師不僅對技術本身充滿好奇,還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興趣。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能夠敏銳地發現潛在的創新技術和方法。 -
敏銳的業務嗅覺
架構師不僅是技術專家,還是業務的推動者。能夠根據業務需求設計解決方案,關注如何通過技術創造實際的業務價值。 -
扎實的技術基礎
基本功非常重要,架構師需要深入理解操作系統、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編程語言等基礎知識。扎實的基礎知識為架構設計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
出色的編程能力
盡管架構設計并不需要天天編程,但架構師必須具備優秀的編程能力,才能在面對復雜問題時保持敏銳的技術嗅覺,并設計出最優的架構。 -
對主流技術產品和模式的深刻領悟
優秀的架構師并不是憑空設計架構,而是建立在已有的優秀架構基礎上,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進行創新和改進。這要求架構師能夠深入理解主流技術和產品的設計原理,善于從中提取精華,進行優化。
軟件架構的知識體系
學習架構并非一蹴而就,它涉及多個方面的知識體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部分:
-
基礎知識
學習架構的第一步是打牢基礎。作為架構師,必須掌握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算法、設計模式等基本技術。這些基礎知識為架構設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是編程能力的核心。 -
技術選型與深刻理解
架構師不僅要知道如何使用技術,還要了解它們的優缺點和應用場景。對于大型互聯網系統,主要包括緩存、異步處理、分布式存儲、微服務等技術,這些都需要架構師有深入的理解。 -
架構設計
在進行架構設計時,架構師需要考慮如何構建高可用、高性能、安全性強的系統。架構設計不僅僅是技術的選擇,更是如何將這些技術有機地結合,打造一個能支持業務增長的系統。
如何提升架構思維
雖然基礎技術的積累需要長時間的打磨,但架構思維和技術能力卻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提升。
- 學會架構的思維方式,理解如何通過架構設計提升工作效率;
- 深入理解架構設計的關鍵技術,如高可用、高性能和安全性;
- 從實踐案例中學習如何解決架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大型互聯網系統架構的演進之路
分布式架構 - 分布式架構設計的特征與問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系統的規模和復雜度也在不斷攀升。從最初的單機系統到如今的分布式架構,大型互聯網系統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
一、大型互聯網系統的特點
大型互聯網系統有一些顯著的特點,這些特點也正是現代技術和架構方案產生的根本原因。下面列舉了這些關鍵特性:
-
高并發與大流量
在大型互聯網系統中,需要應對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并發用戶請求。例如,在“雙11”購物節期間,天貓系統會面臨上千萬獨立用戶的訪問壓力,系統需要具備極強的并發處理能力,以保證不會因為流量激增而崩潰。 -
高可用性
不同于傳統軟件系統,大型互聯網系統需要 7×24 小時不間斷地服務用戶。為了確保系統的高可用性,必須在架構設計上特別考慮冗余和故障恢復機制。 -
海量數據存儲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互聯網系統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包括用戶行為數據、第三方數據以及爬蟲數據。如何高效地存儲和管理這些海量數據,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
廣泛的用戶分布與復雜的網絡環境
互聯網服務面向全球用戶,用戶分布范圍廣,網絡環境復雜。為了保證所有用戶的體驗,系統需要對不同地區的網絡狀況進行適配和優化。 -
安全性要求
互聯網系統由于其開放性,經常會受到攻擊。系統的架構必須要具備防護能力,以抵御各種網絡攻擊。 -
快速的需求變化與頻繁的發布
相較于傳統的軟件產品,互聯網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許多互聯網產品每周甚至每天都會發布新版本,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
二、系統處理能力提升的兩種途徑
為了應對互聯網系統面臨的挑戰,系統的處理能力必須不斷提升。常見的兩種提升方式是垂直伸縮和水平伸縮。
-
垂直伸縮
垂直伸縮是通過提升單臺服務器的性能來提高系統的處理能力。例如,增加更快的CPU、更多的內存、更大的硬盤等。雖然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單機的處理能力,但當達到一定瓶頸時,垂直伸縮將變得不再有效,且成本非常高。 -
水平伸縮
相比垂直伸縮,水平伸縮通過增加更多的服務器組成集群來擴展系統的處理能力。這種方法不依賴于單臺機器的性能,而是通過增加更多的節點,使得系統能夠處理更高并發的請求。水平伸縮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擴展性,是互聯網架構中廣泛采用的解決方案。
三、大型互聯網系統架構演化過程
隨著互聯網用戶量和數據量的不斷增長,架構的演進也經歷了多個階段。從最初的單機系統,到如今的微服務和分布式架構,互聯網架構逐步發展以滿足不斷增加的業務需求和技術挑戰。
- 單機系統
在互聯網早期,系統通常部署在單一的服務器上,能夠滿足少量用戶的使用需求。
當用戶逐漸增多,單機系統的性能無法滿足需求時,開始引入數據庫與應用分離,通過將數據庫部署在獨立的服務器上來提高性能。
- 分布式緩存與數據庫集群
隨著用戶量的增加,傳統的單機數據庫無法應對大量的并發讀寫請求,系統開始引入分布式緩存(如Redis)和數據庫集群,將數據庫的負載分散到多個服務器上。此時,系統可以支撐數十萬級別的用戶訪問。
- 反向代理與CDN加速
為了進一步提升訪問速度并減少服務器壓力,系統引入了反向代理和**內容分發網絡(CDN)**加速技術。CDN通過將內容緩存到離用戶最近的節點,減少了數據中心的負擔,提高了響應速度和并發處理能力。
- 分布式文件系統與數據庫分片
面對海量數據的存儲需求,傳統的數據庫和文件系統無法應對。此時,互聯網系統引入了分布式文件系統(如HDFS)和數據庫分片技術,將數據分布在多個物理節點上,以提升存儲容量和處理性能。
- 消息隊列與微服務架構
隨著系統的復雜性增加,互聯網系統引入了分布式消息隊列(如Kafka)來解耦應用程序之間的依賴。通過使用微服務架構,將系統劃分為多個獨立的服務模塊,每個模塊負責獨立的業務功能,避免了傳統單體架構中各個模塊間的高耦合問題,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擴展性。
- 搜索引擎與NoSQL數據庫
當系統面臨更高的查詢需求時,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無法高效地支持復雜的查詢操作。此時,系統引入了搜索引擎(如Elasticsearch)和NoSQL數據庫(如MongoDB),它們能夠更好地處理海量非結構化數據和高并發查詢請求。
四、總結
大型互聯網系統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高并發、大流量、海量數據存儲、安全性要求和頻繁發布等方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系統架構的演進從最初的單機系統到如今的分布式系統,經歷了多個階段。垂直伸縮和水平伸縮是提升系統處理能力的兩種主要途徑,其中水平伸縮被廣泛應用于互聯網行業。
在架構演進過程中,重要的技術手段包括分布式緩存、負載均衡、分布式存儲、微服務架構、消息隊列、搜索引擎和NoSQL數據庫等。這些技術不僅幫助互聯網系統處理日益增長的用戶請求和數據存儲需求,還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展性、靈活性和容錯能力。
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互聯網架構主要的應對方法,就是從單機系統到分布式系統。即通過服務器拆分的方式,系統架構從單機系統一個服務器變成很多個服務器。這是整個發展思路以及發展過程。
其中最主要的發展階段包括:
-
使用分布式的緩存,提高系統的訪問特性,減少數據存儲的壓力;
-
使用負載均衡,提供更多的應用服務器提高系統計算處理能力;
-
使用分布式存儲,提供更多的服務器,分攤數據的讀寫壓力;
-
使用微服務與異步架構,使系統變得更加低耦合,使應用業務變得更加可復用,提升業務處理能力,從而支撐起一個大型網站系統架構。
隨著用戶量和業務復雜度的增加,互聯網架構將繼續向著更加高效、可靠和可擴展的方向發展,架構師們需要時刻關注這些變化,并不斷優化系統架構以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