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百度智能云教育行業解決方案作為百度智能云旗下的創新力量,專注于培養“AI+教育”領域的新質生產力人才,一直以來備受職業教育領域的關注。在第六屆人工智能“職教百強”院校長論壇開幕之際,中教全媒體對話論壇嘉賓百度智能云創新業務部總經理李想,談到了百度以及百度智能云面向職業院校的布局、優勢、賦能路徑及未來規劃。
李想首先對百度及百度智能云的相關情況作了介紹。他提到,百度作為一家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AI公司。一直以來將研發視為重中之重,數以億計的投資使得百度成為了全球為數不多的,在芯片、框架、模型和應用四層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從高端芯片昆侖芯,到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再到文心預訓練大模型,端到端優化,大幅提升效率。而這些前沿的技術和產品也正在通過百度智能云輻射全行業并為之提供服務。
百度智能云結合四層架構自研產品以及技術優勢,百度智能云可從產業角度出發為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在課題體系建設規劃方面,通過標準建設、產業人才架構設計&定制培養、就業對接、科研攻關等一體化服務進行產教融合,為產業端培養大量合格的AI應用型人才。結合百度智能云的技術優勢以及在產業智能化的大量落地案例,將技術能力與案例轉化為符合相關教學場景的產品與服務,與全國職業院校開展學科建設、實訓室建設以及產業學院建設等多領域合作。當前合作落地多數集中于院校的人工智能專業,并已與全國近百所職業院校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進行人工智能專業課程建設、實訓環境建設等合作。
盡管當前百度智能云所落地服務的對象大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專業,但李想認為,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迭代的時代浪潮中,AI早已滲入到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促使職業教育的運作模式發生變化,讓職業教育的關注焦點從技能本身轉化到“人對人”的需求。這也意味著人工智能時代將弱化職業教育專業技能,轉向以就業為核心,培養學生理解并滿足他人需求的能力——關注如何通過個體與社會的交互來實現自我價值,并持續經營自身在社會中的角色定位。因此應該讓更多學生了解、認識、學習AI,而不是只局限于AI專業的學生去學習。這就意味著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人工智能通識課教育尤為重要,通過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可以觸達更多不同專業的學生,讓所有學生能夠熟練使用現有的AI工具。與此同時,百度智能云結合產業端對AI人才的需求,積極與政府部門制定大模型相關新職業崗位標準,并根據崗位標準設計了配套的課程體系和實訓環境,可以更好的幫助職業院校進行AI通識課的建設,并與各專業進行有機融合。
對于未來發展,李想提到,在科技創新的背景之下,未來一定要確保我國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芯片等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因此,建議學校在開設相關專業的同時提升國內自研技術類課程的占比,百度智能云結合全棧國產化AI大底座能力,賦能千行百業,并通過引入產業,讓合作職業院校能夠結合產業真實訂單,更好的進行實習實訓,進而實現高質量就業。于此同時,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結合當地產業結構和需求進行人才培養,依托百度智能云生態企業、各地創新中心、飛槳賦能中心等資源,打造校外實習實訓以及就業的載體,進行“內外雙循環”,更好的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幫助學校、老師、學生真正和產業互動,真正落地產教融合,政校企、產學研一體的技術與人才聚集的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