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正在參加一場長跑比賽,跑道是一條直線,而且所有參賽者按照他們的號碼牌順序站好。現在,你的任務是從隊伍的一頭快速找到某個特定的參賽者。
如果跑道上只有你一個人在找人,你可能需要從頭開始,一個接一個地看過去,直到找到你要找的人。這就像在一條普通的鏈表中查找元素,每次只能前進一個,非常慢。
但是,如果跑道上有裁判站在某些位置,他們可以告訴你:“嘿,你要找的人在前面很遠的地方,你可以直接跳過我,去下一個裁判那里。”這樣,你就不用一個個看了,可以跳躍著去找,節省了很多時間。這就是跳躍表的基本思想!
在跳躍表中,每個“參賽者”就是一個節點,每個節點不僅知道自己的信息,還可能知道它前面的“參賽者”。更重要的是,一些節點還會知道更遠的“參賽者”,這就像是那些裁判,它們可以幫助你跳過中間的一些節點,更快地到達目標。
跳躍表的關鍵在于“層次”。每個節點可能在不同的層次上,高層次的節點可以讓你跳得更遠,低層次的節點則更接近地面。當你在查找時,你會從最高層次開始,盡可能快地向前跳,直到接近目標,然后逐漸降到更低的層次,直到找到那個確切的節點。
這樣,即使跳躍表有很多節點,查找速度也能很快,因為大多數時候你都在“跳躍”,而不是一步一步地走。這就是為什么在Redis中,跳躍表被用來實現有序集合(Sorted Set),因為它可以高效地處理查找、插入和刪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