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神話故事中,像主神宙斯,或者基督教義中的上帝,通常都有化身成羊的形象。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什么是神話(myth)?
神話,正式的用詞是 mythology:
- mythology n.神話;神話學;錯誤的觀點;某文化的神話;虛幻的想法
但我們通過結構分析,不難得出 mythology的核心結構,其實就是 myth。
mythology = myth + o連 + logy學問,學術,學科
我們可以從現下面的單詞中證昨logy就是一個后綴
- geology 地質學
- astrology占星術, 占星學
- biology 生物學
由于o屬于連接結構,所以可以偏向左邊進行結合,也可以偏向右邊進行結合,所以mythology ,我們進行結構分析也可以寫成:
mythology = myth + ology
總之,myth是mythology的核心部分。事實上,myth也是一個單詞,和mythology意思基本相近,只是它去掉了學問這一層含義,其它方面和mythology基本是一個意思,從結構分析上也可以看出來,myth是mythology去掉了ology。
- myth n.神話;神話故事;荒誕的說法;不真實的事;虛構的東西
但 myth的本質又是什么呢?我們根據經驗,也很容易得到,th是一個名詞形后綴,比如warm(溫暖的)加上th就是warmth,這樣的單詞不計其數,下面稍為列舉幾個:
- warmth 溫暖 //=warm溫暖的 + th
- growth 生長 //=grow成長;栽培 + th
- length 長度 //=long長的 + th
- depth 深度 //=deep深的 + th
所以,去掉 th這個名詞后綴,得到的 my 就是 myth 的核心本質,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反推,可以得到下面的結構:
myth n.神話 => my = 神
但眾所周知,my本身是一個單詞,它的核心如下:
my pron.我的 int.天哪,哎呀(表“驚”,如驚訝、驚奇、震驚、震怒等)
那么,my(我的)和my就是“神”的這個結論矛盾嗎?或者說 my=神 這個結論合理嗎,站得住腳嗎?
我的回答是,當然?二者并不矛盾
我們說 my,只是一個限定式的代詞,它真正對應的單詞,賓語格的供詞 me。在發音上,y-和e-往往是相通的,它們相通于me的e元音的發音/i/。
me(我),my(我的),mine(我的),都相通于me /mi/
me /mi/,其實就是羊的叫聲,通漢字“咩”。
在西方的神話故事中,像主神宙斯,或者基督教義中的上帝,通常都有化身成羊的形象。也就是說,myth(神話)或者mythology(神話學) 的本質或原初,就來自于 神化身成羊 的故事。結論就是:
【1】羊,就是神的化身。羊 = 神
【2】神化,起源于 羊,因為羊的神的化身
所以,神話,最初也可以說成是羊神的故事,或者神羊的故事,又或者神化身成羊的故事。而神的本質羊,羊的本質神,就是故事的主角——我(me)。神話的本質,就是 It’s me 的故事。似乎神在和你聊天,它指著山坡上的羊說,“那就是我”,羊就是上帝(God)或者神(god) 的化身(avatar) 。
二、述說或論述中的主角——我,也就是羊
故事中,從代詞的角度講,有四個角色:我、你、他(她)和中性的它
- 我:I
- 你:you
- 他(她):he,she
- 它:it
它們的復數形式,是單數的擴展,這里就不再論證和論述了。
毫無疑問,你、我、它,我自然是主角。
但是,我在完整的表述中——即一句話或一個句子(sentence),在英文中,應當是有主格和賓格兩個格位的,中間是系動詞,就像下邊這樣:
I am me. 我就是我
在《羊了個羊:羊、羊、羊》一文中,我們說過,I,am,me, 這樣三個單詞,本質上,都是羊的形象,也就是它們內在本質,都是羊。
I:羊的正面像
am:羊的側面像
me:羊的叫聲
并且,我們還說 am- 是一個詞根,表示“羊”:
am = a(小寫)羊頭 + m羊身
注:大寫A,是牛頭形象
如果需要簡單表示,字母 m,也可以直接表達為羊,m就是遠看的羊的形象或者說殘影。m如果看成是羊,我們很容易產生一個感覺,m這個單詞,給人的印象,就是全是腳。其實,你可以把m看成是山羊,它的特點,就是腳很厲害,可以在陡峭的(steep)山坡上行走,山羊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整體上是像綿羊(sheep)的,區別在于山羊可以或經常在陡峭的(steep)山坡上行走。
sheep 綿羊 + steep 陡峭的 約等于= goat 山羊
我們甚至可以推論出,單詞 step(步,步行;步伐;一步)和sleep(睡)的來源和羊有關。
- sheep(綿羊,也是山羊goat) & steep(陡峭的)=> step(步,一步)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羊(sheep)經常在陡峭的(steep)的山坡上行走,因為地勢陡峭,行路艱難,所以,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而不是walk(散步)式的走,或隨意地奔跑(run),連go(走 =>像太陽一樣的滾roll)也不行,因為會粉身碎骨。羊在山行的運動形象,就是step,它的現實基礎來自于steep和sheep。在英文詞匯中,主要有三種羊,sheep綿羊,goat山羊,antelope羚羊,毫無疑問,sheep是最亮眼的那個仔,如果三者只取其一,最終留在人們印象中的,那個最為突出的形象,就是sheep,包括lamb(羊羔)其實指的也是sheep,以及mutton指的也是sheep的肉。在整個放牧的體系中,sheep才是核心,goat只是補充,這一點一定要清楚。- 另外一個單詞,sleep(睡,睡眠)顯然也來自sheep(羊)的睡姿形象,一身卷毛S的動物sheep,兩眼瞇成了一條線,這就是sleep。
所以,某種程度上,你可以把山羊等同于綿羊,直接的身體形象或自然印象,它們的區別不是很大。
總之,羊,在語言層面上,其實化身成了第一人稱相對稱的單詞(I,me,my,mine,myself)等,包括相關的系動詞be的am形式。
三、羊的重要性來源:生育
在神話過事中,神或者上帝,為什么要化身成羊?
主要有兩個大的原因:
【1】一是現實生活中,羊是極其重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或資源;也就是說,人們的生活對羊構成了重要的依賴性。所以,羊,是舉足輕重的。是有很高的地位的。這和最初的埃及、菲尼基、古希臘古羅馬的生活環境有關,尤其是埃及和菲尼基這兩個和字母文字誕生地有關的生活環境有關,和畜牧業有關,和牧羊的經歷有關。
【2】二是羊的溫順(mild)的形象,是羊作為最高道德(上帝的救贖)的化身的重要來源。羊,毫無疑問是溫順的、和善的,而且還給你吃(羊肉 mutton)、供你穿(羊毛 wool),貢獻巨大。
我們甚至可以推論出:milk(牛奶)一詞,最初指的就是羊奶。
直接的證據就有三個:
- 1)m是羊的形象;
- 2)mi-是羊的叫聲“咩”;
- 3)milk(牛奶)通mild(溫順的),milk和mild二詞在詞形和發音上的相通性或公共部分,甚至了75%,這個比例并不低。
milk最終變成了牛奶,可能和字母語言符號系統的傳播,以及從游牧轉向定居有關。
關于第一點【1】,羊之所以能成為當時人們(西方——埃及、迦南、希臘一帶)舉足輕重的、不可替代的存在,最最關鍵的,就是羊,特別能生,是生育和繁殖的象征。而公羊(ram)則是欲望的象征。
對于埃及、菲尼基等地方(包括兩河流域)的先民來說,有時候,羊,就是一切,沒有羊,整個生活空間都似乎要崩潰或塌陷了的。
所以,他們有羊神崇拜,特別的熱烈。
amon(阿門)其實就是羊神,在埃及的古文化中,這是確切的。而且它就是amazing(a.令人驚訝的)和 admire(v.贊賞)的來源,am就是羊的形象,m,就是m在水中的倒影,也是羊眼中神的形象,是救贖的形象,是mild(a.溫和的,溫順的)的來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