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最長遞增子序列
定義是以本元素結尾,所以公式初始化都好弄。但是太慢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lengthOfLIS(int[] nums) {int n=nums.length;int[] dp = new int[n];//以自己結尾的最長遞增子序列dp[0]=1;int maxzi=1;for(int i=1;i<n;++i){dp[i]=1;for(int j=0;j<i;++j){if(nums[i]>nums[j])dp[i]=Math.max(dp[i],dp[j]+1);} maxzi=Math.max(maxzi,dp[i]);}return maxzi;}
}
時間O(n^2),空間O(n)
看題解的優化:
貪心+二分查找:
下面鏈接說的很清楚:
https://writings.sh/post/longest-increasing-subsequence-revisited
中心思想是:
所以這里的d數組定義是:d[i]是長度為 i 的遞增子序列的最小結尾元素。比如d[2]=6,所以長度為2 的遞增子序列里面,結尾元素最小的情況是2。
所以挨個遍歷nums數組來更新這個d數組,注意這個d數組是動態的,不像之前動態規劃的DP數組,我們得記錄他的長度,因為遇到了nums某元素比d最后的結尾還大,就要把這個某元素加入到d數組,擴大d數組。。如果遇到某元素比結尾小,對應d數組定義,那d數組里面肯定有某個值要更新為這個nums[i],這個值是哪個位置?就是把比nums[i]大的&最接近nums[i]的 換成nums[i]。舉例下圖。遇到3比d 的結尾8要小,所以更新d? 的某個元素,找到比3大的&最接近3 的元素是6,so替換。這樣保證d[2]=3,對應長度為2的遞增子序列的最小結尾元素是3(2、3這個子序列)。
所以在過程中,d數組長度不會減少,所以p數組裝的nums元素 的個數,就是所要求的最長遞增子序列長度,d數組的最后結尾元素代表了一條遞增最慢的子序列,所以這個元素的下標,也就是len就是結果。
還有一個解釋:
代碼注意,沒有寫==的時候break,所以退出循環一定是left=right+2了,這個時候left的位置就是 比nums[i]大的&最接近nums[i]的 位置,然后直接替換成nums[i]。
len是為了記錄包含nums元素 的個數,因為這里沒有使用大小可動態變化的集合。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lengthOfLIS(int[] nums) {int n=nums.length;if(n==0)return 0;int len =1;int[] d = new int[n+1];//長度為i的遞增子序列的最小結尾元素d[len]=nums[0];for(int i=1;i<n;++i){if(nums[i]>d[len])//加到結尾去{d[++len]=nums[i];}else//在d[1]-d[len]中找到更改為nums[i]后使得d仍然有序的位置;二分查找更快{int l=1,r=len;//左閉右閉while(l<=r){int mid=(l+r)>>1;if(d[mid]<nums[i]){l=mid+1;}else r=mid-1;}d[l]=nums[i];//替換}}return len;}
}
貪心遍歷nums,動態規劃遍歷dp,給固定大小的數組的每個元素求解值。
674. 最長連續遞增序列
可以DP數組,也可以貪心省存儲。
貪心:用start記錄連續子序列的開頭下標,發現連續遞增在i 這里斷了,就更新start為i(重新一個遞增序列)。然后取最大值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findLengthOfLCIS(int[] nums) {int n=nums.length,maxCount=1;int start=0;for(int i=1;i<n;++i){if(nums[i]<=nums[i-1]){start=i;}maxCount=Math.max(maxCount,i-start+1);}return maxCount; }
}
718. 最長重復子數組
dp[i][j]:如果不想單獨初始化的話,dp設置比nums偏移一個坐標,是以nums1[i-1]和nums2[j-1]結尾的子數組最長 長度;不偏移的話是nums1[i]和nums2[j]結尾的子數組最長 長度
公式:如果遍歷的兩個元素相等,可以在上一個dp[i-1][j-1]的基礎上拼接這個元素,所以+1
?
偏移: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findLength(int[] nums1, int[] nums2) {int m=nums1.length,n=nums2.length;int[][] dp=new int[m+1][n+1];//以nums1[i-1]和nums2[j-1]結尾的子數組最長 長度int maxCount=0;for(int i=1;i<=m;++i){for(int j=1;j<=n;++j){if(nums2[j-1]==nums1[i-1]){dp[i][j]=dp[i-1][j-1]+1;maxCount=Math.max(dp[i][j],maxCount);}}}return maxCount;}
}
還可以用滾動數組實現,注意跟 01背包的滾動數組實現 一樣,留下的那個維度只能在內循環,而且得從大到小,因為得是上一輪的值而不是這一輪更新過的值。
而且不相等的時候,要把dp[j]清零,因為二維的時候不操作dp[i][[j]直接就是0;但是一維的時候不操作是繼承了上一輪的值,是錯的。只要不相等以nums1[i-1]結尾的子數組長度就是0,所以置零。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findLength(int[] nums1, int[] nums2) {int m=nums1.length,n=nums2.length;int[] dp=new int[m+1];//以nums1[i-1] 結尾的子數組最長 長度int maxCount=0;for(int i=1;i<=n;++i){for(int j=m;j>=1;--j)//留下維度從大到小{if(nums2[i-1]==nums1[j-1]){dp[j]=dp[j-1]+1;maxCount=Math.max(dp[j],maxCount);}else dp[j]=0; //不相等了,清零}}return maxCount;}
}
?
不偏移: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findLength(int[] nums1, int[] nums2) {int m=nums1.length,n=nums2.length;int[][] dp=new int[m ][n ];//nums1[i]和nums2[j]結尾的子數組最長 長度int maxCount=0;for(int i=0;i<n;++i){dp[0][i]=nums1[0]==nums2[i]?1:0;maxCount=Math.max(dp[0][i],maxCount);}for(int i=0;i<m;++i){dp[i][0]=nums1[i]==nums2[0]?1:0;maxCount=Math.max(dp[i][0],maxCount);}for(int i=1;i<m;++i){for(int j=1;j<n;++j){if(nums2[j]==nums1[i]){dp[i][j]=dp[i-1][j-1]+1;maxCount=Math.max(dp[i][j],maxCount);}}}return maxCount;}
}
?
1143. 最長公共子序列
dp[i][j]的定義跟上面不一樣,這里子序列是不連續的,如果定義還要求是以元素結尾的子序列長度的話,i元素=j元素,dp[i][j]不一定是在dp[i-1][j-1]的基礎上+1,就會很麻煩。
所以設置為:text1[0,i-1]和text2[0,j-1]范圍內,最長公共子序列的長度.
最后返回的就是dp[m][n]
遞推公式:如果相等的話,是在dp[i-1][j-1]的基礎上+1。
如果不相等,不能直接跳過,比如abcde,ace,到了abc、ace的時候c!=e,那么dp[3][3]按照定義應該是2,等于dp[3][2]。把abc、ace倒過來,dp[3][3]又=dp[2][3]。A[i-1]和B[j-1]不相等,但是A[i-1]可能和B[j-1]之前的相等,B[j-1]可能和A[i-1]之前的相等,所以要取這兩種情況的最大值。
采用跟上提一樣的偏移寫法: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longestCommonSubsequence(String text1, String text2) {int m=text1.length(),n=text2.length();int[][] dp=new int[m+1][n+1];//text1[0,i-1]和text2[0,j-1]范圍內,最長公共子序列的長度for(int i=1;i<=m;++i){for(int j=1;j<=n;++j){if(text1.charAt(i-1)==text2.charAt(j-1)){dp[i][j]=dp[i-1][j-1]+1;}else dp[i][j]=Math.max(dp[i-1][j],dp[i][j-1]);}}return dp[m][n];}
}
同樣可以用滾動數組嗎?
不行,
dp[i][j]取決于這三個元素,如果用滾動數組,無論行優先,還是列優先遍歷,dp[i][j-1]/dp[i-1][j]都會把dp[i][j]覆蓋。
1035. 不相交的線
跟上題一樣。
392. 判斷子序列
編輯距離問題 的入門題目。用上面的方法然后判斷dp[m][n]是否=s.length()的話,效率低。
?
所以也可以用雙指針做一下:
class Solution {public boolean isSubsequence(String s, String t) {int m=s.length(),n=t.length();int sp=0,tp=0;while(sp<m && tp<n)//sp:s已經匹配了的右邊界{if(s.charAt(sp)==t.charAt(tp)){sp++;}tp++;}if(sp==m)return true;return false;}
}
時間O(n)。
有一個進階問題;
力扣題解給出一個跟S 無關的預處理DP數組的做法:dp[i][j] 表示字符串 t 中從位置 i 開始往后字符 j 第一次出現的位置。
遞推公式:
初始化:有效的下標 i 就是0到n-1,所以多設置一個n ,讓dp[n][j]都=n,代表位置不存在。這是判斷false的條件。
遍歷順序:得到下標 i到n-1 的第一次位置,所以i 需要從大到小。
class Solution {public boolean isSubsequence(String s, String t) {int m=s.length(),n=t.length();int[][] dp=new int[n+1][26];//字符串 t 中從位置 i 開始往后字符 j 第一次出現的位置//初始化for(int i=0;i<26;++i){dp[n][i]=n;//代表不存在}for(int i=n-1;i>=0;--i)//和s無關,得到dp數組{for(int j=0;j<26;++j){if(t.charAt(i)==j+'a'){dp[i][j]=i;//更新位置}else dp[i][j]=dp[i+1][j];}}//檢查S1、S2……int add=-1;for(int i=0;i<m;++i){add=dp[add+1][s.charAt(i)-'a'];//以上一次找到的位置的下一個為起點System.out.println(add);if(add==n)return false;}return true;}
}
過程大概就是:
s = "abc", t = "ahbgdc"
s[0]=a在t[0,n-1]的第一個位置, 是0;
s[1]=b在t[1,n-1]的第一個位置,是2;
s[2]=c在t[3,n-1]的第一個位置,是5;
保證了s各字母在t中找到的位置是遞增的,而且這個位置不等于 代表不存在的n,就返回true。
115. 不同的子序列
仔細看題目,在s
的 子序列 中 t
出現的個數。s的子序列是不連續的,t是整個連續的。
定義dp的時候,dp[i][j]表示 在s[0-i](不一定以i結尾)中t[0,j](連續,一定以j結尾)出現的個數。
所以這里dp[i][j]有兩種可能:以s[i]結尾和不以s[i]結尾,這是分情況討論的來源。
1、當s[i-1]==t[j-1],以s[i-1]結尾的話,t[j-1]也定了,所以只能等于不包含這兩個相同元素的個數,也就是dp[i-1][j-1];
不以s[i-1]結尾的話,那就是不包含這個元素,所以要找這個元素之前子序列出現個數,即dp[i-1][j]。
遞推公式題解中的解釋,力扣給的逆序的DP:
2、當s[i-1]!=t[j-1],肯定只會是不以s[i-1]結尾了,所以讓s[0,i-2]和t[0,j-1]匹配,即dp[i-1][j]。
初始化:如果像上面的那樣,初始化為0,結果只會是0。先看dp[i][0],s[0-i-1]包含空串的數量,應該為1;而且空串也是空串的子串,所以dp[0][0]=1。dp[0][j],空串包含t[0,j-1]的數量,應該是0。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numDistinct(String s, String t) {int m=s.length(),n=t.length();int[][] dp=new int[m+1][n+1];//在s[0-i-1](不要求以i結尾)的子序列中t[0,j-1](要以j結尾)出現的個數for(int i=0;i<=m;++i)dp[i][0]=1;for(int i=1;i<=m;++i){for(int j=1;j<=n;++j){if(s.charAt(i-1)==t.charAt(j-1))dp[i][j]=dp[i-1][j ]+dp[i-1][j-1];else dp[i][j]=dp[i-1][j];}}return dp[m][n];}
}
用Java不用取余也能過。
也可以用滾動數組。注意內循環也得從大到小: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numDistinct(String s, String t) {int m=s.length(),n=t.length();int[] dp=new int[n+1];//在s[0-i-1](不要求以i結尾)的子序列中t[0,j-1](要以j結尾)出現的個數dp[0]=1;for(int i=1;i<=m;++i){for(int j=n;j>=1;--j)//避免覆蓋上一輪的{if(s.charAt(i-1)==t.charAt(j-1))dp[j]+=dp[j-1];// else dp[j]=dp[j];}}return dp[n];}
}
583. 兩個字符串的刪除操作
dp[i][j]定義:1[0—i]、2[0—j ]相等的最小步數。
初始化:根據定義,dp[0][i]應該=i;同理dp[0][j]=j。
2元素相等,那肯定這一步不用刪除元素,直接等于之前的dp[i-1][j-1]
2個元素不相等的時候,需要刪除,那就有三種情況。刪一個有兩種,或者兩個都刪。既然是最小步數,所以取最小值。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minDistance(String word1, String word2) {int m=word1.length(),n=word2.length();int[][] dp=new int[m+1][n+1];//1[0,i-1]、2[0,j-1]相等的最小步數for (int i = 1; i <= m; i++)dp[i][0] = i;for (int j = 1; j <= n; j++)dp[0][j] = j;for(int i=1;i<=m;++i){for(int j=1;j<=n;++j){if(word1.charAt(i-1)==word2.charAt(j-1)){dp[i][j]=dp[i-1][j-1];}else dp[i][j]=Math.min(Math.min(dp[i-1][j],dp[i][j-1])+1,dp[i-1][j-1]+2);}}return dp[m][n];}
}
也不能滾動數組。
?
最后,綜合題:
72. 編輯距離
相等和上面是一樣的。
不相等:(注意只能操作word1)
增:dp[i][j-1]+1。增了之后新增的和2[j-1]相等。
刪:dp[i-1][j]+1
換:dp[i-1][j-1]+1
關于增刪情況的解釋:
所以取這三個的最小值。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minDistance(String word1, String word2) {int m=word1.length(),n=word2.length();int[][] dp=new int[m+1][n+1];//1[0,i-1]轉化成2[0,j-1]for(int i=1;i<=m;++i)dp[i][0]=i;for(int j=1;j<=n;++j)dp[0][j]=j;for(int i=1;i<=m;++i){for(int j=1;j<=n;++j){if(word1.charAt(i-1)==word2.charAt(j-1)){dp[i][j]=dp[i-1][j-1];}else {dp[i][j]=1+Math.min(dp[i-1][j-1],Math.min(dp[i][j-1],dp[i-1][j]));}}}return dp[m][n];}
}
?
編輯距離總結篇
dp大小一般都設置[m+1][n-1]。dp[i][j]代表1[i-1]和2[j-1] 的關系。是有意義的,比如1、2是字符串的話,dp[0]就涉及到空串。
1、判斷子序列:可以DP,可以雙指針。
2、不同的子序列:比較難,要把握題目意思,兩種情況都要考慮(有/無 s子序列結尾元素)。有的情況是dp幾,無的情況是dp幾。
有的話是dp[i-1][j-1]。因為i-1和j-1能對上,所以這兩個固定了,就不考慮了,只看前面的個數。
無的話是dp[i-1][j],只能確定不考慮i-1,考慮i-2及之前的;j-1不知道和誰對上,所以j-1仍然要考慮,即為dp[i-1][j]
這里的思想和編輯距離是差不多的。
3、兩個字符串刪除操作
不相等的時候,有三種情況,算好做一點。
4、編輯距離
有了前面的鋪墊好做一些了。
要想清楚的仍是 刪/增/改 分別對應dp幾:
?
子數組,子序列問題,dp的定義要思考,要不要以當前元素結尾?結尾的話好遞推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