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道:核心測試理念與目標
核心理念:?用戶體驗測試的核心不是尋找功能Bug,而是評估用戶在與無人機系統(包括飛行器、遙控器、APP)交互全過程中的主觀感受、操作效率、情感變化和達成目標的難易度。我們的目標是讓科技“無形”,讓飛行“隨心”。
測試目標:
易學性:?一個新用戶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完成首次安全起飛、拍攝并返航?
效率性:?一個有經驗的用戶完成一個特定任務(如環繞跟拍)需要多少步驟?是否順暢?
記憶性:?用戶一段時間未使用后,能否輕松回憶起關鍵操作?
容錯性:?用戶操作失誤時,系統是否有明確提示和安全恢復機制?
滿意度:?用戶在整個飛行體驗中是否感到愉悅、自信和可靠?
二、 法:測試方法論與流程
我們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結合定量與定性數據。
實驗室測試 (定性為主):
地點:?室內無GPS環境(依賴視覺定位),設置安全網。
方法:?邀請目標用戶(新手、愛好者、專業用戶),采用出聲思維法,觀察并記錄他們完成特定任務時的操作、困惑、表情和語言。
工具:?攝像設備(多角度拍攝用戶手部、表情和屏幕)、錄音設備、觀察記錄表。
現場測試 (定量+定性):
地點:?開闊、安全的戶外場地。
方法:?設定真實場景任務,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征得同意后)記錄性能數據(如APP響應延遲、圖傳卡頓次數),同時進行訪談和問卷收集主觀感受。
工具:?數據記錄軟件、SUS(系統可用性量表)問卷、ASQ(任務后主觀滿意度問卷)。
專家評審 (啟發式評估):
方法:?由資深專家(如你未來的角色)基于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或其他交互設計原則,對無人機系統的交互界面進行系統化評估,提前發現潛在問題。
標準測試流程:
招募用戶:?根據產品定位招募(如70%新手,30%專業用戶)。
準備任務:?設計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任務腳本。
執行測試:?主持人引導,觀察員記錄。
數據收集:?錄制視頻、填寫記錄表、收集問卷。
數據分析:?整理關鍵問題,計算成功率、耗時、滿意度分數。
輸出報告:?不僅列出問題,更要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建議。
三、 術:關鍵測試維度與指標
測試維度 | 具體指標 | 測試方法 |
---|---|---|
開箱體驗 (Unboxing) | 包裝吸引力,配件取放便捷度,首次安裝耗時 | 實驗室觀察,計時 |
首次飛行引導 (Onboarding) | APP引導清晰度,激活/固件升級成功率與耗時,安全性考試通過率 | 實驗室觀察,訪談 |
起飛與降落 | 一鍵起降操作信心,精準降落成功率,手接降落安全感 | 現場測試,SUS問卷 |
飛行操控 | 桿量手感線性度,懸停穩定性(有/無風環境),智能跟隨響應速度和流暢度 | 現場測試,專業設備記錄數據 |
影像系統 | APP取景框流暢度(幀率),參數調節(ISO/快門)便捷性,錄制/拍照按鍵手感與反饋 | 實驗室+現場,ASQ問卷 |
圖傳與遙測 | 圖傳延遲(感知),最大穩定距離,信號丟失恢復速度 | 現場測試,數據記錄 |
智能功能 (如大師鏡頭) | 任務規劃簡易度,成片率,成片質量滿意度 | 現場測試,訪談 |
續航與充電 | 實際飛行時間 vs 標稱,電池充電耗時,電池更換便捷度 | 現場測試,計時 |
收納便攜性 | 折疊/展開步驟數,背包容納舒適度 | 實驗室觀察 |
四、 器:所需工具與設備
記錄設備:?GoPro(記錄飛行器狀態)、手機(記錄APP界面)、攝像機(記錄用戶行為)、麥克風(收錄用戶聲音)。
數據工具:?無人機廠商自帶的數據導出工具(用于分析日志)。
問卷工具:?問卷星、Google Forms等用于制作SUS和ASQ。
分析工具:?Excel(數據處理)、Nvivo(定性訪談文本分析)、視頻剪輯軟件(制作問題集錦)。
安全設備:?安全網、警示帶、對講機、急救包。
五、 例:詳細策劃案例——【城市旅行vlogger快速出片】用戶體驗測試
1. 案例背景:
假設我們正在測試一款主打便攜和智能航拍的無人機(如DJI Mini系列或Air系列)。目標用戶是熱愛旅行、希望快速拍攝高質量短視頻但缺乏專業剪輯知識的用戶。
2. 測試目標:
評估用戶從取出無人機到生成一條可分享的短視頻全流程的流暢度和滿意度。
3. 用戶畫像:
小美,25歲,平面設計師,對科技產品接受度高,但第一次使用無人機。她希望在旅行中輕松拍出有電影感的短片。
4. 測試任務腳本 (現場測試):
主持人:“小美,假設你現在在一個美麗的公園,想用這臺無人機快速拍一段介紹這個環境的短片,并立刻分享到社交媒體。請嘗試完成這個任務,過程中請大聲說出你的想法。”
任務一:快速準備 (計時)
“請從背包中取出無人機并做好起飛準備(包括展開、安裝電池、開機)。”
任務二:起飛與構圖 (觀察)
“現在請讓飛機起飛,并飛到一個你認為能拍到公園全景的位置。”
任務三:使用智能功能 (核心體驗)
“你發現APP里有一個‘大師鏡頭’功能,請嘗試使用它來自動拍攝一段視頻。”
“請選擇拍攝目標(一棵樹或一個亭子),并開始執行。”
任務四:回放與導出 (效率測試)
“拍攝完成后,請回放剛才拍攝的原始素材和自動生成的短片。”
“現在請將這條生成的短片保存到你的手機相冊中。”
任務五:返航與收納 (安全與便捷)
“任務完成,請讓飛機安全返回并收納好。”
5. 數據收集與觀察點:
定量數據:
任務1、4的完成時間。
任務3中,成功識別目標次數,完整完成“大師鏡頭”的成功率。
定性數據 (觀察員記錄表):
任務階段 用戶行為與語言 問題點/驚喜點 嚴重程度 任務1 “這個機臂怎么展開?有點緊。” 折疊機構阻尼感不佳,用戶不確定是否正確解鎖 中 任務3 “‘大師鏡頭’在哪?...哦找到了。” “它怎么知道我要拍什么?” 功能入口明顯,但啟動后缺乏足夠的進度提示,用戶感到疑惑 高 任務4 “生成的視頻在哪?是自動保存了嗎?” 生成完成后無明確提示,用戶不知如何去查找成品 高 任務5 “一鍵返航按鈕很放心” positive feedback 低 問卷:
測試結束后,立即請小美填寫SUS問卷。假設她給出了70分(滿分100),屬于“可用但有待改進”的范疇。
針對“大師鏡頭”任務,使用ASQ問卷:“您對完成剛才任務的滿意度如何?”(1-7分)。
6. 分析與建議:
核心問題:?智能功能的“黑箱”操作感過強,用戶缺乏控制和反饋,導致不安全感;工作流閉環不完整(生成后無引導)。
改進建議:
界面優化:?在執行“大師鏡頭”時,APP頂部應增加一個清晰的進度條,顯示“掃描中 -> 航線規劃中 -> 拍攝中(1/5)...”,讓用戶知道飛機正在做什么。
功能引導:?首次使用時,彈出簡短動畫介紹功能原理和注意事項。
流程優化:?視頻生成完成后,彈出Toast提示“短片已生成,點擊查看”,并直接引導用戶進入預覽界面,并提供“保存至手機”的醒目按鈕。
給新人的學習指導
第一步:讀懂策略。?先把這份文檔通讀兩遍,理解“為什么測”(道)和“測什么”(術)。
第二步:模仿案例。?找一臺你熟悉的無人機,完全復現上面的【城市旅行vlogger】?測試案例。親自扮演主持人、觀察員和用戶,完整走一遍流程。你會對測試的細節有前所未有的理解。
第三步:拓展創造。?嘗試為另一個場景(如“房地產勘測”或“電力巡檢”)設計一份全新的測試任務腳本。思考這個場景下的用戶目標是什么?核心痛點會是什么?
第四步:工具熟練。?學習使用屏幕錄制、視頻剪輯和非線性編輯軟件的基本功能,這對于呈現測試結果至關重要。
永遠記住:?你不僅是找問題的人,更是用戶的代言人和設計師的伙伴。你的價值在于深度洞察問題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建設性、可落地的改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