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主要對EEA架構的理解進行了記錄,以加深理解及方便后續查漏補缺。
EEA架構
硬件架構
EEA架構作用
提升算力利用率、數據統一交互,實現整車功能協同、縮短線束、降低重量、降低故障率、提升裝配自動化
EEA架構發展趨勢
分布式–>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
分布式
- 階段
- 模塊化:一個ECU負責特定的功能
- 集成化:單個ECU可以負責多個功能
- 特點
- 每個ECU只負責一個單一的功能單元
- 各個ECU之間通過CAN/LIN互聯、通信
- 軟件功能迭代困難
- ECU功能擴展性不足
- 通信傳輸速度和效率低
- 架構復雜度高、底層OS不統一
- 分類
- ECM:發動機控制器
- TCM:傳動系統控制器
- BCM:制動控制器
- BMS:電池管理系統
域集中式
- 集中化:根據功能劃分出5個功能域(動力域、底盤域、車身域、座艙域、自動駕駛域)
- 域融合:5個功能域過渡到3個功能域(車控域、智能座艙域、自動駕駛域)
- 三域EEA+網關
- 車輛控制域控制器(VDC)(整合:動力域、底盤域、車身域)
- 負責整車控制,實時性安全性要求高
- 智能駕駛域控制器(ADC)
- 負責自動駕駛相關感知、規劃、決策相關功能的實現
- 智能座艙域控制器(CDC)
- 負責HMI交互和智能座艙相關功能(甚至整合T-Box)的實現
- 網關
- 車輛控制域控制器(VDC)(整合:動力域、底盤域、車身域)
- 分類
- 動力域
- 動力系統單元(內燃機、電動機/發電機、電池、變速箱)
- 計算和分配扭矩
- 變速器管理
- 電池監控
- 發電機調節
- 底盤域
- 汽車行駛相關(傳動系統、行駛轉向、制動系統)
- 控制執行端(感知識別、決策規劃、控制執行)
- 線控底盤5大系統(轉向、換擋、油門、懸掛、制動)
- 車身控制域
- 應用:燈光、雨刮、中控門鎖、車窗、車門
- 智能座艙域
- 娛樂+通信
- 常見應用:語音識別、手勢識別、顯示、遠程控制、整車OTA
- 自動駕駛域
- ADAS功能
- 應用:多傳感器融合、定位、路徑規劃、決策控制、無線通訊、高速通訊
- 動力域
- 特點
- 根據功能劃分,將分散的ECU集中到各域控制器,容易實現OTA升級
- 各域控間通過以太網和CANFD相連
中央集中式
即:車載電腦、車云計算。如:華為的CC架構(計算+通信)
- 云計算+中央計算平臺+傳感器+執行器
- 特點
- 部分功能移至云端,車內架構進一步簡化
- SOA的軟件架構
軟件架構
- 軟硬件高度耦合–>分層解耦
- CP --> CP + AP混合式
- 作用
- 有利于軟件OTA、有利于采集數據的多功能應用,減少硬件的需求量,真正實現軟件定義汽車
- 軟件算法:三層
- 攝像頭等傳感器算法
- 行車功能算法
- 高級智駕功能算法
通信架構
- LIN/CAN–>以太網
- 作用
- 滿足高速傳輸+低延遲、采用以太網方案線束更短,減少安裝及測試成本
應用實例
- 大眾-三大域
- 車輛控制域
- 智能駕駛域
- 智能座艙域
- 特斯拉
- 中央計算模塊(CCM)
- 集成:ADAS域、信息娛樂系統域、通信系統域
- 區域控制器:左車身控制模塊(BCM)+右車身控制模塊(BCM)+前車身控制模塊(BCM FH)
- 中央計算模塊(CCM)
- 小鵬
- 中央超算
- 車控+智駕+座艙
- 區域控制器:左+右
- 中央超算
- 長城
- 車身控制
- 動力底盤
- 智能駕駛
- 智能座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