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電動化浪潮推動下,汽車產業的市場格局、技術路線、供應鏈結構與用戶體驗正被系統性重塑。汽車感知空間核心的“內外飾件”,正從原本的結構性、功能性部件,逐步躍升為智能化、情感化和差異化體驗的重要承載載體,開啟了從“零部件”到“場景系統”的戰略轉變——汽車內外飾正逐漸從成本結構中的“配角”躍升為差異化體驗與品牌表達的“主舞臺”。
基于此背景,能集中呈現這些創新與工藝的平臺備受行業關注。2025年8月13日,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內飾與外飾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展會首日盛況空前,吸引逾3.3萬名國內外專業觀眾到場,其中海外觀眾超過5826名,均創歷屆新高。
一、開幕式演講|內需回升、政策加力與產銷目標的確定性
開幕式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監事長兼副秘書長姚杰指出,2025年以來國內汽車內需明顯改善,兩新政策對汽車消費拉動的作用顯著。2025年1-7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23.5萬輛和182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2%。國內汽車銷量完成1458.8萬輛,同比增長11.8%。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3.2萬輛和8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2%和38.5%。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691.3萬輛同比增長3.2%。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占汽車國內銷量比例為47.%。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占乘用車國內銷量比例為51%。新能源商用車國內銷量占商用車國內銷量比例為22.3%。他預測,下半年在經濟政策和超長國債投放帶動下,市場將保持增長,全年產銷有望突破3000萬輛,樂觀或沖擊3300萬輛新高。
二、展會產品亮點|整車與裝備的“雙線并進”
1.蔚來ES6——外觀鋒芒與座椅舒適的雙重升級
在外觀方面,蔚來ES6 Double-Dash日間行車燈厚度增加,加粗呼應前臉線條,張力十足;全新大燈設計,支持自動遠近光調節;尾部棱線開放式設計,高亮黑裝飾邊界顯寬闊感,門板照地燈與前大燈光軌呼應,儀式感十足。
在內飾方面,采用內飾環抱式設計,座艙配備多層舒適座椅系統(11層Multilayer結構+全新NIO-AIR海綿復合層),標配Nappa真皮,兼顧透氣性與柔軟度;主副駕18向調節,支持加熱、通風、按摩,副駕可選“女王模式”。從骨架結構到材質用料與功能體驗均全面升級,旨在提供健康、舒適、沉浸式乘坐體驗,滿足日常通勤與長途出行需求。
2.長城魏牌·全新高山福祉版:為被忽視的需求量產化
面對國內老齡化與特殊出行需求,魏牌推出全新高山福祉版,核心亮點是二排右側可旋轉、遙控升降的福祉座椅,可線控或手機操作,方便行動不便者上下車。座椅采用NAPPA超柔真皮,配備通風/加熱與折疊機械腳踏,兼顧舒適與無障礙體驗。其工程化與可量產能力,顯示了企業在社會責任與商業可行性上的平衡探索。
3. 振華真空:以可持續工藝為量產“兜底”
在裝備與工藝環節,振華真空攜真空氟化表面處理設備與大平面光學鍍膜生產線亮相,因其在環保合規與工藝效率方面的表現受到業內關注。當前,汽車飾件的鍍膜工藝通常包括噴漆與真空鍍膜兩個步驟。受歐盟最新環保標準影響,行業正加快由油性漆向水性漆的過渡,但水性漆與塑膠基材之間的附著力不足,長期以來制約了應用效果。振華真空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真空氟化表面處理設備,通過在噴涂前對塑膠表面進行氟化改性,提高了水性漆的附著性能與耐久性,為水性化工藝的穩定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
其同步展出的的大平面光學鍍膜生產線,基于自研的磁控光學沉積技術,在涂層均勻性、良率和批次穩定性方面表現優異,適配中控顯示、智能后視鏡、HUD等光學應用場景。據悉該產線已在多家頭部車企實現量產。在“從樣件到規模”的關鍵跨越上,這類穩定工藝窗口與設備可靠性的組合,為整車與零部件制造商提供了更強的量產確定性,也為推動汽車制造的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結語:
本屆展會集中呈現了中國汽車飾件產業的快速進階:從材料工藝到功能體驗,從細節打磨到系統整合,創新正全面滲透。可以預見,中國汽車飾件正從“精致好看”走向“智慧好用”,并在全球市場上展現越來越強的話語權。這不僅是設計與制造的進化,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競爭力在細分領域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