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基礎語法規則
1.注釋
2.代碼編寫
二、基礎語法
1.變量
2.數據類型
3.數據類型的轉換
(1)隱式轉換
(2)顯示轉換
4.標識符
5.運算符
6.字符串
(1)定義
(2)拼接
三、輸入輸出
1.input()
2.print()
正文中藍字代表和java語言對比。
一、基礎語法規則
1.注釋
python中,用#表示單行注釋,格式為:
# 注釋內容
規范: #和注釋內容之間一般會以一個空格隔開。
用三對單引號'''? '''或者三對雙引號"""? """表示多行注釋。
2.代碼編寫
不強制用分號來標識代碼語句的結束。
二、基礎語法
1.變量
格式為:
變量名 = 字面量
不需要在變量名之前定義變量的數據類型
2.數據類型
(1)數值類型
主要有整數(int)、浮點數(float)、復數(complex)、布爾(bool)
少了long、char等獨立的數據類型,多了復數類型
(2)字符串(String)
其余四種數據數據類型為列表(List)、元組(Tupe)、集合(set)、字典(Dictionary)
可以通過調用type()方法來直接查看數據類型。
3.數據類型的轉換
(1)隱式轉換
主要作用于數值類型int、float和bool中。低精度向高精度數值轉換以及bool類型的變量在參加運算的過程中(自動轉換為0和1)都會發生默認轉換(隱式轉換)。
(2)顯示轉換
格式為:? ?變量名 = 數據類型(函數)
其中字符串類型簡寫為str,在轉換時任何數據類型都可以轉換成字符串類型,但是只有字符串的內容是數字時,才可以實現字符串類型到數值類型的轉換。
4.標識符
只允許由字母、中文、數字和下劃線組成,數字不能開頭。目前仍不推薦使用中文。
命名規范:多個單詞組合時中間用下劃線隔開。
在學習java時,主要是駝峰式命名來實現。
5.運算符
//取整除,如:3//2結果為1
**指數乘,如:2**3表示2的3次方
6.字符串
(1)定義
有三種方法,分別是單引號' ',雙引號" ",三對雙引號(三引號)""" """。最常用的就是雙引號。
當遇到字符串的內容中包含單或雙引號時,除了通過轉義字符實現之外,在單引號里可以直接添加雙引號,在雙引號里也可以直接添加單引號。
(2)拼接
(1)利用+直接拼接
利用符號+只能實現同為字符串類型的字面量之間或者字面量與變量之間的拼接。
不能實現不同類型之間的拼接。比如字符串類型的name+數值類型的5
這點在java中是可以的。
(2)字符串格式化實現不同類型拼接
(1)方式1
格式為:
"%占位符" %變量
多個變量占位時:
"%占位符" %(變量1,變量2,變量3……)
常用占位符有s(變為字符串類型),d(變為整數類型),f(變為浮點數類型)
此方式還可以實現精度控制,整體和C語言中的格式基本相似。
(2)方式2
格式為:
f"內容{變量}"
這種方式不考慮類型和精度,更加快速;可以理解成直接將變量的內容放在括號里面。
三、輸入輸出
1.input()
input()可以從鍵盤上獲取輸入,接收到的輸入固定為字符串類型,如果想要其他類型,就要進行數據類型的轉換。
input()可以直接在括號里輸入字符串作為輸入前的提示信息。如:input("請輸入銀行卡密碼")
2.print()
print()將內容輸出到屏幕上,可以輸出多種數據類型和表達式結果。
當有多個內容輸出時,內容之間容逗號隔開。?即print(內容1,內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