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軟件測試的生命周期
二BUG
1概念
2描述Bug
3Bug級別
4Bug的生命周期
三與開發人員發生爭執怎么辦
?編輯1先自省:是否Bug描述不清晰?
2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并拋出問題
3Bug定級有理有據
4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給出解決方案
5Bug評審
5.1解決的問題
5.2三種角色
一軟件測試的生命周期
軟件測試貫穿軟件的整個生命周期:對于測試人員來說,不僅要具備開發能力,測試能力,還要有一定的產品分析能力來保證產品的質量;
軟件測試的生命周期指按照一個系統的流程去執行,確保軟件的質量符合需求;以下是具體內容
需求分析 | 測試計劃 | 測試設計與開發 | 測試執行 | 測試評估 | 上線 | 運行維護 |
---|---|---|---|---|---|---|
從用戶角度:需求是否合理; 從開發角度:技術上是否可行,是否有優化空間; 從測試角度:需求是否符合邏輯 | 測試的時間要計劃多久 | 參考需求文檔,技術文檔編寫測試用例; 編寫測試文檔要明確標注使用到的測試方法,測試手段,測試工具等 | 利用測試用例與測試工具對軟件進行全方位的覆蓋測試 | 測試是否通過?測試是否有遺留的BUG?測試人員要結合測試實際編寫一份測試報告 | 上線分為四步驟:沙盒,小流量,全流量,全線上 | 測試人員參與項目的實施工作,收集用戶問題反饋給相關負責人 |
所以說:測試執行完成后不能就說軟件100%的問題被解決了,有些問題可能很難被發現,需要用戶體驗一段時間后才暴露出來;
項目測試完成后要把它推送上線,可不是像我們一樣就直接push代碼到遠程機器上就好了:因為一個項目可能是有多個團隊共同開發完成的,一同推上面可能會有沖突;再加上線下環境與線上環境的不同,可能線下環境沒問題,一上線就會出現各種報錯,所以上線分為四步:
- 沙盒:企業內部的內部的線上環境供測試人員測試;
- 小流量:先讓一小部分用戶進行體驗,測試人員除了要線上測試外,還要看是否有錯誤日志;
- 全流量:全部用戶都能使用到;
- 全線上:項目正式推送上線;
二BUG
1概念
- 當且僅當規格說明(需求)是存在并且正確時,程序與規格說明不匹配時就是Bug;
- 當規格說明沒有提到的功能,判斷以用戶為準:程序沒有實現用戶合理預期的功能也是Bug;
一切以需求出發:來驗證產品的特性是否返回用戶的需求!
2描述Bug
當出現了Bug后,測試人員也要能很好地描述清楚:
- 問題出現的版本;
- 問題出現的環境;
- 問題出現的步驟;
- 預期結果;
- 實際結果
案例:101智慧課堂-您身邊的智慧課堂?
之前(現在修復了)登錄以上網站的登錄頁面時:在ie瀏覽器上正常,在谷歌瀏覽器上發現登錄旁的二維碼被遮擋了,此時如果你是測試人員要怎么跟開發人員描述Bug呢?
直接說:在瀏覽器上出現頁面遮擋二維碼的Bug,要馬上進行修復!
開發人員此時就登上瀏覽器后發現沒有測試人員描述的情況:你是不是想找茬?
所以此時描述Bug時,我們可以應該這樣來描述:
- 問題出現的版本:?歌瀏覽器:123.0.6312.123(正式版本)(64位)
- 問題出現的環境:Windows 家庭版
- 問題出現的步驟:1.在搜索框上輸入網站;2.等待網站頁面渲染完成;
- 預期結果:二維碼沒有被遮擋,可以使用微信掃一掃二維碼進行登錄‘
- 設計結果:二維碼被登錄頁面遮擋,掃描二維碼失敗!’
盡可能詳細清楚去在線Bug出現的場景,給開發人員去復現Bug后進行能及時進行修復
3Bug級別
通過定義Bug級別來看出Bug的嚴重程度,根據Bug優先級的順序倆處理Bug;除此之外,Bug級別也決定著你的年終獎的高低:寫出幾個嚴重的Bug可能就要就要跟你的獎金說再見了~
- Bug級別一般分為:次要,一般,嚴重,崩潰;(但并不絕對,具體看公司的Bug描述文檔)
次要 | 一般 | 嚴重 | 崩潰 |
---|---|---|---|
界面,性能缺陷,建議類問題:如:百度頁面的百度一下變成了百度兩下;優先度較低 | 功能沒有完全實現但不影響用戶正常使用;菜單功能存在缺陷但不影響系統穩定性;如:百度頁面的百度一下按鈕點擊沒反應,但可以通過回車鍵進行搜索;優先級低 | 系統主要功能部分喪失,數據庫保存調用錯誤,用戶數據丟失,一級菜單不能使用但不影響其它功能測試;一般出現較少 | 嚴重阻礙開發與測試的工作,造成系統崩潰,死機,死循環,導致數據庫數據丟失;出現極少 |
4Bug的生命周期
當測試人員發現Bug時,要提交到對應的Bug管理平臺,對Bug進行持續追蹤與測試,確保Bug能被順利解決掉:這就是一個Bug的生命周期
三與開發人員發生爭執怎么辦
因為年終獎的利益關系,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通常會在Bug問題上發生爭執:開發人員認為這不應該是一個Bug;Bug的級別太高了;你是不是故意找一個無效的Bug來增加自己的獎金...面對各種可能的出現情況,測試人員怎么就決定了爭執的走向~
1先自省:是否Bug描述不清晰??
- 反省是否對Bug描述不清楚或者是自己誤操作;
- 如果發現是自己的原因,在Bug提交后主動去找開發人員解釋,而不是等開發人員來找自己
2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并拋出問題
- 功能正常只是測試的一部分,還要考慮用戶體驗感受;
- 如果開發人員不認同,我們可以反問他:如果你是用戶,你也接收這樣的體驗嗎??
3Bug定級有理有據
- Bug定級不僅要參考Bug文檔,也要站在用戶角度上;
- 開發人員不認可Bug定級時:拿出Bug描述文檔與Bug表現進行匹配;
4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給出解決方案
- 在你的技術能力范圍內:可以給開發人員一個解決方案,但不能是以命令的口吻去要求
如果以上措施還得不到解決,接下來就要進行Bug評審
5Bug評審
5.1解決的問題
- 如何處理Bug;
- 分析Bug產生的原因,找出預防對策(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5.2三種角色
- 測試代表:從Bug的具體表現,嚴重程度上提供信息,并給出意見;
- 開發代表:從修改缺陷的難度和?險等角度分析,給出初步方案;
- 產品代表:從產品計劃時間,用戶要求等方面,給出意見;
以上便是全部內容,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指正,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