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還是Notes?
對于愚鈍如我之流,建議大家三級一定要看教材。Note很精華很濃縮,我覺得看過教材再看note感覺總結的很精辟,但是Note是以考點列的,而教材像小說一樣娓娓道來,有邏輯有情節,如果不follow很難理解,或者說很難吃透里面的很多概念。我這次基本沒碰notes,感覺沒有大問題。吳同學:想在這里再強調一下三級的notes寫的不好。原來一級二級的時候都明顯感覺notes寫的比書明白,但是三級反過來了,notes很多地方含糊不清,非常不利于理解概念,反而成了死記硬背的考點羅列。
三級上午的筆試會不會對英文寫作要求很高?
其實不然。因為第一,沒有時間讓你寫小說,上午場時間很緊張,如果前面的題寫的過多后面的題就很有可能沒時間看了,所以基本所有答案都應該在1-2句話內可以解決。而且很多人的經驗證實寫bullet point是完全可以的,不需要每個答案都構建成一段話。三級上午的題基本可以看成是“填空”,根本不是essay,跟essay一點邊都不沾。 - 計算和概念到底哪個多?
我覺得一半一半吧。概念并不意味著他會考定義或者讓你列出5條性質之類的,更多的是能夠辨別出題目中的case對應的是哪個名詞,或者某種方法的優缺點(最常考的就是monte carlo的優缺點…)。答題也會有一些簡單的計算,比如estate里面讓你算某兩種情況的relative value,或者比較簡單的fixed income讓你算rebalance ratio之類的。今年比較變態的是,上午場有一道占22分的equity,居然全是corporate governance。這讓我很崩潰,因為這意味著沒有計算,只有概念。而且我相信大多數童鞋在看equity 這一塊的時候并沒有把重點放在corporate governance這塊。。具體題目請大家參閱cfa institute自己公布的歷年真題。 - 看教材的話那么多字,怎么知道會考什么?
在平時看書的時候,書后題無疑是最好的參考,而且我覺得書后題有提示考試重點的作用,因為一本書洋洋灑灑很多字,每個句子都能拎出來當考點,所以能夠把考點火眼晶晶的找出來,把書讀薄的本領很重要。我感覺書后題有很好的指南效果,看完一章書之后去做書后題,基本就可以知道這一章這幾個地方可能以這樣的形式出題。書后題有些純概念題(一般在前幾道題),答案給了大段的描述的,和真題出入會比較大,不用擔心真題有如此變態的。但是計算的針對性很好,建議大家以書后題為指南針,尋找考點。書后題沒有提到的,可能就沒有那么大可能被考到。另外,可以參考國內機構的網課,我用的是jc的,他們會再講課的過程中不斷介紹可能的考點(中國特色)
做哪些題?
除了書后題的其他的練習題,我做了schweser的practice exam volumn 1和volumn 2的一套。另一個需要說明的是,很多童鞋都不知道CFA institute是把前三年上午場真題和答案都公布的,就在CFA官網program下能找到(jc會出casebook,匯總多年真題,很不錯哦)。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最重要的practice,應該給足重視。另外,還做了機構的百題押題之類的,確實有很多押中的題目。最后強調一下不要傻做題,注意錯題的總結,當然這是老生常談了,可是做錯題的收獲最大。還有一個,就是強調一下這些不同試題的難易程度。我個人認為官網的那些題都偏容易,考點比較常規,機構的題目和Schweser六套題這次難易程度類似,我認為都比較接近真實考試。 - 看書重要還是做題重要?
這個是個永恒的爭論。如果有時間,當然看書做題一個都不能少。如果時間不夠(我相信對于所有人時間都是永遠不夠的),大多數人有傾向,喜歡寧愿把書再看幾遍。很多人很不自信,覺得書都沒看完怎么做題,一定要把書都看完才愿意開始做題,結果到頭來書看完的時候只剩一個星期就考試了,做不了2套題就要上考場了。結果發現一問全會,一做全錯啊。所以,一定要留時間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