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list(列表)、創建、訪問、內置index、判斷in、not in、添加元素、insert、append、extend、列表排序、顛倒順序、刪除元素、remove、pop、clear-CSDN博客
目錄
tuple:
元組的主要特點包括:
tuple的創建
單個元組需要注意
更改tuple(元組)值
查詢元組的長度(有多少個元素)len()
元組合并
類型轉換成元組tuple
元素出現的次數count()
語法:變量名.count(value)
查詢元素出現的位置index()
查詢元素是否存在元組中
?查詢元素是否不存在元組中
tuple:
tuple是一種不可變的序列類型(和列表類似),它可以包含多個元素,這些元素可以是不同的數據類型。元組使用小括號?()
?來定義,元素之間用逗號?,
?分隔。元組一旦被定義便不能修改。?
元組的主要特點包括:
不可變性 | 一旦創建了元組,就不能修改它的內容。這意味著不能添加或刪除元組中的元素,也不能更改元組中元素的值。 |
有序性 | 元組中的元素按照定義時的順序存儲,每個元素都有一個確定的位置索引。(有下表標) |
多樣性 (可包含性) | 元組可以包含不同類型的元素,例如整數、浮點數、字符串、列表、甚至其他元組。 嵌套性:元組可以嵌套,即一個元組可以作為另一個元組的一個元素。 |
迭代性 (可重復性) | 可以使用循環結構遍歷元組中的所有元素。 |
tuple的創建
#創建空元組
#1、t = ()#變量名 = ()
#2、t = tuple()#變量名 = ()
#創建單元素元組
#1、t = ()#變量名 = (元素,)
#創建多元素元組
#1、t = (元素1, 元素2, 元素3,)t = ("csdn", "jingyu", "python")
單個元組需要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即表示優先級,又表示元組,所以為表示區分會在后面加上 " , " 逗號.Python在打印單元素tuple時,也自動添加了一個“,”,為了更明確地告訴你這是一個tuple。
t = (1,)
print(type(t))
返回結果:<class 'tuple'>
t = (1)
print(type(t))
<class 'int'>
更改tuple(元組)值
創建元組后,就不能修改其中的內容了。可以將元組轉換成列表,更改列表值,或者將不確定的值使用列表來括起來" [ ] "便于修改。
t = ('c', 's', 'd', 'n', ["jingyu", "article"])
y = list(t)
y[4] = 'hello'
print(y)
返回結果:['c', 's', 'd', 'n', 'hello']
"""
t = ('c', 's', 'd', 'n', ["jingyu", "article"])
c = t[4]
c[0] = ""
print(c)
返回結果:['', 'article']
查詢元組的長度(有多少個元素)len()
t = ('c', 's', 'd', 'n', ["jingyu", "article"])
print(len(t))
返回結果:5
注意list作為一個整體的tuple的第五個元素
元組合并
元組可以使用 " + " 號,實現元組的連接,意味著生成一個新的元組。
x = ('c', 's',)
y = ('d', 'n',)
print(x + y)
返回結果:('c', 's', 'd', 'n')j = x + y
print(j)
返回結果:('c', 's', 'd', 'n')
類型轉換成元組tuple
#例如:
c = ["c", "s", "d", "n"]
print(type(c))
print(tuple(c))
返回結果:<class 'list'>('c', 's', 'd', 'n')
元素出現的次數count()
語法:變量名.count(value)
參數 | 說明 |
value | 必需。要檢索的元素。 |
c = ["s", "d", "n", "x", "y", "j", "x"]
print(c.count('x'))
返回結果:2
查詢元素出現的位置index()
語法:變量名.index(value)
參數 | 說明 |
value | 必需。要檢索的元素。 |
c = ["c", "s", "d", "n"]
print(c.index('c'))
返回結果:0
查詢元素是否存在元組中
in 關鍵字
print('查找的元素' in 元組變量名)使用?in?關鍵字檢查元組中是否存在指定項時,如果存在,則返回?True?;反之,則返回?False?。
c = ["x", "s", "d", "n"]
print('x' in c)
返回結果:True
查詢x元素是否在c元組中。如果存在,則返回?True?;反之,則返回?False?。
?查詢元素是否不存在元組中
not in 關鍵字
print('查找的元素' not in 元組變量名)使用 not in?關鍵字檢查元組中是否不存在指定項時,如果不存在,則返回?True?;反之如果存在則返回?False?。
c = ["x", "s", "d", "n"]
print('x' not in c)
返回結果:False
查詢x元素是否在c元組中。假的'x'元素存在c元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