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一篇文章:軟考 系統架構設計師之考試感悟
今天是2024年5月25號,是個人第二次參加軟考系統架構師考試的正日子。和上次一樣,考了一天,身心俱疲。天是陰的,心是沉的,感覺比上一次更加沉重。仍然有諸多感悟,下邊將今天的感悟寫在這里,以資自己及后來者借鑒。
上一次參加考試是去年的11月4號,那次是在離家較遠的首經貿西校區,而這次則離家比較近,坐公交只需要30分鐘。上次考試結果是在去年的12月7號,即考試后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當時沒有想到成績出得如此之快,趕忙查詢成績,結果分數是:
科目 | 成績 |
---|---|
綜合知識 | 51.00 |
案例分析 | 48.00 |
論文 | 37.00 |
折在了論文上。
原本計劃是5月份即這次考試報考系統分析師,待到11月份的時候再次報考系統架構師。結果大概在2月中旬的時候突然聽說系統架構師改為一年兩考了(當然是好消息,甚至可以說是福音),于是趕忙由系統分析師備考切換為系統架構設計師的備考。
原本以為接著就幾個月之前的“熱乎勁兒”能夠很快地補足上次系統給架構師的知識點,把所有知識點不說都掌握、至少掌握個八九不離十,然而真正再次備戰才發現,一方面人有遺忘曲線,很多當時很熟的東西,經過小半年的時間已經陌生了;另一方面,發現剩余知識點仍然很多,原來以為也就還剩個20~30%,結果發現之前最多也就看了50%。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有了一種越學知識點越多,越往深入走越覺得掌握不夠、甚至生疏的感覺。再加上4月中旬的時候找到了新工作,整天是從早忙到晚,只能抽空每天在路上看一點書、做一些題,進行備考。因此,這個考試備考得并不充分。雖然學的東西肯定比之前多了,但狀態遠不如上次。
接下來就今天考試的具體情況說一說。先說一點,這次考試比上一次有了重大改進,更加人性化了。上次考試是上午只考綜合知識一課,下午聯考案例分析和論文。而本次是上午聯考綜合知識和案例分析,下午只考論文。這樣就很人性化了,一日之計在于晨,趁著上午人有朝氣的時候多考一門,遠比下午昏昏欲睡的情況下考兩門要好。而且本次考試,在考完綜合知識后,可以選擇不參加接下來的案例分析,而直接結束考試,不像上次那樣,你只要來了就得考完才行。
回到正題,針對于考試三個科目逐個說一下情況和感想:
- 綜合知識
記得上次考試是更換新教材之后的第一次考試,同時也是紙質改機考后的第一次考試,考試形式是新的,題也是新的。之前做的很多歷史考題都沒有用上。考試結束之后,聽希賽的講師復盤的時候提到,這次(那次)考試有些偏了,未來的考試會一定程度上回歸到之前的軌道上來。果然,這次的題目確實如其所料,有不少質量屬性、架構風格等“老軌道”上的題目回歸了,同時,專利等上次考試以及新版教材中沒有的內容也回歸了。感覺目前的綜合知識考試就是新版教材+老板教材+一小部分超綱知識。上一次覺得之前在希賽“每日一練”和“軟考真題”App中做的題過時沒用了,這次看來那些題必須還是要做,要全都做并且完全掌握才可以。
上一次考試后,出來對于拿不準的題翻書查看,絕大多數拿不準的最終都選擇對了,而這次正好反過來,凡是拿不準的絕大多數都選錯了。
- 案例分析
這次的案例分析難度從個人角度來講遠超上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上次。而且通過改制改教材后的這兩次考試,感覺新的微服務、大數據、云計算、REST這些成為了主流考點。這固然是當前和未來的方向,但在此建議和呼吁,給很大一部分做傳統單片機、嵌入式和操作系統的人們也要留一部分契合他們的題,因為這些人數量也很多,而且其中很多人工作經驗豐富,已經事實上具備了架構師的水平和經驗;況且這些行業也并非江河日下,仍然在未來是主流、至少是不容忽視的技術,理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權重。
此外,案例分析是最容易出現朝綱的內容的。去年有個SysML,今年有個SOME/IP和DDS。在此,我想問這幫出題的,你們是打算把這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車聯網、微服務等涉及到的邊邊角角的技術都考一邊么?那么嵌入式相關的技術比如RTOS、Linux這些知識考考不好么?像你們這樣考,我看需要一直考下去,直到把各個邊角技術都過一遍才有機會通過。我也做好了和你們都過一遍的準備。
- 論文
去年考試折在了論文上。之前還一直以為論文是最有可能通過的,結果沒想到卻是分數最低了的。幸虧考試結束后,聽了希賽的復盤,才知道是論文沒有抓住重點,并且之前對于論文的寫作要求存在理解偏差,導致沒有完全重視論文,這才導致最終論文的低分。如果當初沒有聽希賽的復盤,估計得到論文成績的時候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進而迷茫,找不到方向。
經過上次考試后,明白了論文寫作不是說你把之前某個工作經歷寫出來就行了,還是要緊扣論文的要求,將你的項目經歷與論文的提綱要求緊密結合起來,這才可以。
不過這次倒是按照上邊自己的理解結合了論文提綱要求和自己的實際工作經歷,但一來這次在打字速度上有些慢了(個人平時都習慣只用右手打字,以后再考論文必須始終用雙手打字才可以),最終才寫了將將2300字;二來自己目前對于論文寫作的這個理解是否完全正確也不能十分肯定。總之,還是要等這一次考試的論文成績才能判斷并見分曉。
總之,這次考試總體感覺不順利,無論是天時還是人和上都不好。結果應該可以預見不會很理想,目前預估綜合知識應該在過于不過之間即45分上下;案例分析遠沒有上次好,上次只有48分,那么本次可能在38分左右;論文不好說,按照目前的推測,應該在41分左右。
這次是第二次系統架構師了。如上所說,我已經做好了“范進中舉”的準備,我不會學蒲松齡和洪秀全,考不過就罵考試制度或造反,我也不會報班學習,而是會從自身找原因。考不過就是說明自己的水平還不夠,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還沒有達到架構師的資格。為什么不能與時俱進?為什么只會嵌入式、內核那套而不會云計算、微服務、物聯網、大數據?為什么不能把那些各主流行業的相關知識一網打盡,不說都會,至少都有所了解?針對以上問題,我會把綜合知識中涉及到的歷年考題和題庫中的所有考題都做一遍;會多了解各行業相關的知識;會多看別人的優秀論文以及各種架構下的論文。我也會隨看隨把相關知識、相關題目記錄在博客中,供大家分享。
本次考試的感悟就寫到這,下次考試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