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腦機接口(Neuralink)技術進展,已經實現癱瘓患者通過BCI控制電腦、玩視頻游戲、學習編程,未來盲人也能恢復視力了

目錄

  • 圖片總結
  • 文字版總結
    • 1. 核心目標與愿景
      • 1.1 增強人類能力
      • 1.2 解決腦部疾病
      • 1.3 理解意識
      • 1.4 應對AI風險
    • 2. 技術進展與產品
      • 2.1 Telepathy(意念操控)
        • 功能與目標
        • 技術細節
        • 參與者案例
      • 2.2 Blindsight(視覺恢復)
        • **功能與目標**
        • 技術細節
        • 參與者案例
      • 2.3 其他應用方向
        • 2.3.1 神經調控治療
        • 2.3.2 全腦接口(Whole-Brain Interface)
    • 3. 技術挑戰與解決方案
      • 3.1 神經信號的非穩定性
      • 3.2 手術與植入技術
      • 3.3 帶寬與效率
    • 4. 參與者案例與影響
      • 4.1 獨立性提升
      • 4.2 社會融入
    • 5. 未來規劃與時間表
      • 2026年
      • 2027年
      • 2028年
      • 長期目標
    • 6. 倫理與監管
      • 安全性
      • 隱私保護
    • 7. 關鍵技術突破
      • 7.1 高密度電極陣列
      • 7.2 自適應機器學習模型
      • 7.3 無線通信
      • 7.4 自動化手術
    • 8. 總結
      • 關鍵里程碑

圖片總結

先看圖片總結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文字版總結

以下是文檔中關于馬斯克腦機接口(Neuralink)技術進展的文字版總結


1. 核心目標與愿景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1.1 增強人類能力

  • 人機共生:通過腦機接口(BCI)技術實現人類與數字世界的高效交互,最終目標是讓人類與AI協同進化。
  • 超級感官與能力
    • 視覺增強:通過Blindsight項目恢復失明患者的視覺,甚至實現紅外、雷達等超人級視覺能力。
    • 身體控制:癱瘓患者通過BCI控制機器人手臂或Tesla Optimus機器人,恢復身體功能。
    • 概念級通信:實現“概念級心靈感應”(Conceptual Telepathy),直接傳遞思想而非語言或文字。

1.2 解決腦部疾病

  • 運動障礙:為脊髓損傷、ALS(漸凍癥)患者提供數字和物理獨立性。
  • 神經性疼痛與精神疾病:通過刺激大腦深部區域(如邊緣系統)治療抑郁癥、焦慮癥等。
  • 先天性疾病:幫助先天失明或視覺皮層未發育的患者恢復視覺功能。

1.3 理解意識

  • 意識起源探索:通過研究神經信號與大腦活動,探索意識的本質及其在宇宙演化中的位置。
  • 哲學與科學結合:從物理學標準模型出發,探討意識是否是物質演化的必然結果。

1.4 應對AI風險

  • 提升人類I/O帶寬:將人類輸入/輸出速度從當前的1bit/s提升到兆比特/秒甚至千兆比特/秒,以匹配AI的發展速度。
  • 人機協同進化:通過BCI技術讓人類與AI共同進化,避免被AI超越。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2. 技術進展與產品

2.1 Telepathy(意念操控)

功能與目標
  • 直接控制設備:允許用戶通過BCI控制計算機、手機、游戲設備等。
  • 應用場景
    • 光標控制:用戶通過神經信號直接移動光標,速度遠超語音或打字。
    • 游戲與交互:用戶通過BCI操作游戲手柄(如《Mario Kart》《Call of Duty》),甚至同時控制雙搖桿。
    • 學習與工作:癱瘓患者通過BCI學習編程、數學等技能。
技術細節
  • 電極數量與分布
    • 當前:1000個電極,僅覆蓋運動皮層。
    • 2026年:3000個電極,擴展至語言皮層。
    • 2027年:10000個電極,支持多點植入(運動、語言、視覺皮層)。
  • 解碼算法
    • 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實時解析神經信號,動態校準以適應信號漂移。
    • 支持高精度控制(如手指和手腕的精細動作)。
//小小魚兒小小林
//博客原文.:https://yujianli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9080907
參與者案例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 Nolan

    • 在第一天使用BCI打破光標控制的世界紀錄,速度達到7PPS(每秒像素數)。
    • 通過BCI操作《Fusion 360》設計軟件,設計了Neuralink的標志。
  • Alex

    • 脊髓損傷患者,通過BCI控制機器人手臂完成繪畫和書寫。
    • 未來將接入Tesla Optimus機器人,實現全身體功能恢復。
  • Brad

    • ALS患者,完全失語,通過BCI與家人溝通。
    • 使用BCI控制電腦學習編程,重新獲得生活自主權。

2.2 Blindsight(視覺恢復)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功能與目標
  • 恢復視覺:為失明患者(包括先天失明、視網膜損傷或視神經病變)恢復視覺功能。
  • 超人級視覺:未來目標實現多波長感知(紅外、雷達等),類似《星際迷航》中的“Jody Laforge”能力。
技術細節
  • 植入位置:在視覺皮層植入電極,通過攝像頭捕捉圖像并轉化為電信號刺激大腦。
  • 分辨率提升
    • 初期:低分辨率視覺(類似黑白像素點)。
    • 最終:高分辨率視覺,支持復雜場景識別。
  • 硬件升級
    • 芯片:新一代ASIC芯片支持1600+通道的高動態范圍記錄和微刺激。
    • 電極設計:垂直集成低阻抗電極,提升信號采集效率。
參與者案例
  • 失明患者
    • 通過Blindsight項目實現基本視覺感知,未來可逐步恢復高分辨率視覺。
    • 結合醫療影像技術(如MRI)進行精準手術規劃,確保電極植入位置準確。

2.3 其他應用方向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2.3.1 神經調控治療
  • 深度腦刺激:通過刺激邊緣系統治療抑郁癥、焦慮癥、神經性疼痛。
  • 個性化方案:根據患者腦部解剖結構定制刺激參數,實現精準治療。
2.3.2 全腦接口(Whole-Brain Interface)
  • 雙向通信

    • 讀取:采集全腦神經信號。
    • 寫入:向特定腦區發送電信號,實現“概念級通信”。
  • 長期愿景

    • 與AI協作,實現意識上傳或擴展,突破生物限制。
  • //小小魚兒小小林
    //博客原文:https://yujianli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9080907


3. 技術挑戰與解決方案

3.1 神經信號的非穩定性

  • 問題:神經信號隨時間漂移,導致解碼精度下降。
  • 解決方案
    • 動態校準算法:實時調整模型參數,適應神經活動變化。
    • 多模態反饋:結合視覺、觸覺等感官反饋優化控制。

3.2 手術與植入技術

  • 挑戰:傳統手術耗時且精度不足,需適應不同解剖結構。
  • 進展
    • 自動化手術機器人
      • 當前:單根電極植入時間從數分鐘縮短至1.5秒。
      • 下一代:兼容99%人群,支持深度植入(如視覺皮層)。
    • 材料創新
      • 低阻抗電極提升信號采集效率。
      • 無線充電技術減少術后維護。

3.3 帶寬與效率

  • 現狀:人類當前的I/O帶寬僅約1bit/s。
  • 目標
    • 輸入:通過視覺信號(如眼睛活動)實現高速信息接收。
    • 輸出:直接將復雜思想轉化為數字指令,跳過語言和肢體動作。
  • 應用場景
    • 多人在線游戲:用戶通過BCI與其他參與者實時互動。
    • 遠程操控:通過Tesla Optimus機器人實現癱瘓患者的“全身體功能恢復”。

4. 參與者案例與影響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4.1 獨立性提升

  • 癱瘓患者
    • 通過BCI控制電腦、玩視頻游戲、學習編程。
    • 恢復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如Brad的案例)。
  • ALS患者
    • 通過BCI恢復與家人互動的能力,重新參與社會活動。

4.2 社會融入

  • 社區參與
    • 用戶通過BCI參與多人在線游戲(如《Call of Duty》)。
    • 失明患者通過Blindsight項目恢復基本視覺功能,重新融入社會。
  • 用戶反饋
    • “Neuralink讓我重新獲得生活的自主權。”
    • “控制電腦的速度比語音或打字快數千倍。”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5. 未來規劃與時間表

2026年

  • Blindsight原型發布:實現失明患者的低分辨率視覺恢復。
  • 電極數量增至3000個:擴展至語言皮層,支持更復雜的任務。

2027年

  • 電極數量增至10000個:支持多點植入(運動、語言、視覺皮層)。
  • 全腦接口初步驗證:探索意識與AI的融合。

2028年

  • 25000+電極:實現全腦覆蓋,支持超高帶寬通信。
  • 大眾市場擴展:成本降至“可負擔水平”,推動普及。

長期目標

  • 與Tesla Optimus結合:癱瘓患者通過BCI控制機器人,實現全身體功能恢復。
  • 意識擴展:通過全腦接口與AI協作,突破生物限制。

6. 倫理與監管

安全性

  • 嚴格監管:遵循FDA等機構的審批流程,確保臨床試驗透明性。
  • 風險控制:通過自動化手術機器人減少人為誤差,術后跟蹤所有參與者。

隱私保護

  • 數據加密:所有神經信號數據加密存儲,用戶可自主控制訪問權限。
  • 倫理討論:探討“腦機接口普及后的人類身份認同”問題。

7. 關鍵技術突破

7.1 高密度電極陣列

  • 微制造技術:通過光刻工藝實現低阻抗、高分辨率電極。
  • 多通道記錄:支持25000+通道的神經信號采集。

7.2 自適應機器學習模型

  • 動態調整:實時優化神經信號解碼算法,適應信號漂移。
  • 跨任務遷移:同一模型可應用于光標控制、語音合成、機器人操控等。

7.3 無線通信

  • 低功耗芯片:實現大腦與設備的實時雙向通信。
  • 全植入設計:設備完全隱藏于皮膚下,無線充電。

7.4 自動化手術

  • 機器人輔助:1.5秒完成單根電極植入,兼容99%人群。
  • 醫療影像整合:通過MRI/CT掃描規劃手術路徑,確保精準植入。

8. 總結

Neuralink正在通過腦機接口技術逐步實現“增強人類能力”和“解決腦部疾病”的雙重目標。其進展從實驗室走向臨床,已幫助癱瘓患者恢復部分功能,并為未來人機融合奠定了基礎。盡管面臨技術、倫理和監管挑戰,但馬斯克團隊的長期愿景是推動人類進入“數字時代”,與AI協同進化。

關鍵里程碑

  • 2025年:7名參與者完成臨床試驗,平均每周使用50小時。
  • 2026年:Blindsight原型發布,電極數量增至3000個。
  • 2028年:全腦接口初步實現,支持25000+電極。
  • 未來:與Tesla Optimus結合,實現癱瘓患者的“全身體功能恢復”。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web/87647.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web/87647.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web/87647.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Vuex身份認證

雖說上一節我們實現了登錄功能,但是實際上還是可以通過瀏覽器的地址來跳過登錄訪問到后臺,這種可有可無的登錄功能使得系統沒有安全性,而且沒有意義 為了讓登錄這個功能有意義,我們應該: 應當在用戶登錄成功之后給用戶…

springboot中使用線程池

1.什么場景下使用線程池? 在異步的場景下,可以使用線程池 不需要同步等待, 不需要管上一個方法是否執行完畢,你當前的方法就可以立即執行 我們來模擬一下,在一個方法里面執行3個子任務,不需要相互等待 …

Flask+LayUI開發手記(十):構建統一的選項集合服務

作為前端最主要的組件,無論是layui-table表格還是layui-form表單,其中都涉及到選項列的處理。如果是普通編程,一個任務對應一個程序,自然可以就事論事地單對單處理,前后端都配制好選項,手工保證兩者的一致性…

redis的數據初始化或增量更新的方法

做系統開發的時候,經常需要切換環境,做一些數據的初始化的工作,而redis的初始化,假如通過命令來執行,又太復雜,因為redis有很多種數據類型,全部通過敲擊命令來初始化的話,打的命令實…

【PaddleOCR】OCR表格識別數據集介紹,包含PubTabNet、好未來表格識別、WTW中文場景表格等數據,持續更新中......

🧑 博主簡介:曾任某智慧城市類企業算法總監,目前在美國市場的物流公司從事高級算法工程師一職,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精通python數據挖掘、可視化、機器學習等,發表過AI相關的專利并多次在AI類比賽中獲獎。CSDN…

sparkjar任務運行

mainclass: test.sparkjar.SparkJarTest

Web攻防-文件下載文件讀取文件刪除目錄遍歷路徑穿越

知識點: 1、WEB攻防-文件下載&讀取&刪除-功能點&URL 2、WEB攻防-目錄遍歷&穿越-功能點&URL 黑盒分析: 1、功能點 文件上傳,文件下載,文件刪除,文件管理器等地方 2、URL特征 文件名: d…

使用LIMIT + OFFSET 分頁時,數據重復的風險

在使用 LIMIT OFFSET 分頁時,數據重復的風險不僅與排序字段的唯一性有關,還與數據變動(插入、刪除、更新)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數據變動如何導致分頁異常 1. 插入新數據 場景:用戶在瀏覽第 1 頁…

Excel 數據透視表不夠用時,如何處理來自多個數據源的數據?

當數據透視表感到“吃力”時,我們該怎么辦: 數據量巨大:Excel工作表有104萬行的限制,當有幾十萬行數據時,透視表和公式就會變得非常卡頓。數據來源多樣:數據分散在多個Excel文件、CSV文件、數據庫甚至網頁…

cf(1034)Div3(補題A B C D E F)

哈,這個比賽在開了不久之后,不知道為啥卡了差不多20來分鐘,后面卡著卡著就想睡覺了。實在是太困了.... 題目意思: Alice做一次操作,刪除任意數字a,而Bob做一次操作刪除b使得ab對4取余是3。 獲勝條件,有人…

瀏覽器與服務器的交互

瀏覽器地址欄輸入URL(網址??) ????(1) 服務器進行URL解析??:驗證URL格式,提取協議、域名等 ????(2) 服務器進行DNS查詢??:將域名轉換為IP地址(可能涉及緩存或DNS預取) ????…

Spring Boot中POST請求參數校驗的實戰指南

在現代的Web開發中,數據校驗是確保應用程序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關鍵環節。Spring Boot提供了強大而靈活的校驗機制,能夠幫助開發者輕松地對POST請求參數進行校驗。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在Spring Boot中實現POST請求參數的校驗,并通過具體的代碼示例…

Spring Boot + MyBatis/MyBatis Plus:XML中循環處理List參數的終極指南

重要提醒:使用Param注解時,務必導入正確的包! import org.apache.ibatis.annotations.Param; 很多開發者容易錯誤導入Spring的Param,導致參數綁定失敗! 一、為什么需要傳遞List參數? 最常見的場景是動態構…

Design Compiler:自適應重定時(Adaptive Retiming)

相關閱讀 Design Compiler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791458/category_12738116.html?spm1001.2014.3001.5482 簡介 重定時是DC Ultra引入的一種時序優化技術,可以將時序單元(觸發器和鎖存器)穿越組合邏輯前后移動,以優化設…

解決kali Linux在VMware中的全局縮放問題

在每次啟動kali時,因為屏幕分辨率過高,系統整體特別小,該怎么操作調整合適呢 在搜索中搜索kali HiDPI Mode 選擇yes 然后就會自動調整合適了

Python關鍵字梳理

在 Python 中,關鍵字(Keywords)是具有特殊含義的保留字,它們用于定義語法和結構。async 是 Python 3.5 引入的關鍵字,用于支持異步編程(Asynchronous Programming)。下面我將詳細講解 async 及其…

結構體實戰:用Rust編寫矩形面積計算器

文章目錄結構體實戰:用Rust編寫矩形面積計算器📐 問題描述1?? 基礎版:獨立變量(混亂版)2?? 進階版:使用元組3?? 終極版:使用結構體(優雅版)🎯 運行結果…

基于開源鏈動2+1模式AI智能名片S2B2C商城小程序的場景零售創新研究

摘要:本文聚焦場景消費邏輯,探討開源鏈動21模式AI智能名片S2B2C商城小程序在場景零售中的應用。通過分析場景消費中消費者體驗的關鍵作用,結合該技術組合的特性,闡述其如何優化場景內容、增強場景美感,為消費者創造超乎…

新發布:26考研院校和專業大綱

復習方向錯了,努力可能白費 近日,多所高校陸續發布202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科目大綱,為備考的學子們指明了復習方向。今年的考綱有哪些重要變化?又該如何應對?本文為你全面梳理! 院校和專業發布詳情…

matlab/Simulink-全套50個汽車性能建模與仿真源碼模型9

50個simulink模型(所有模型羅列如下,沒羅列就是沒有,包含子模塊總共50個。) 基于汽車驅動力-行駛阻力平衡圖的汽車動力性仿真模型 基于汽車動力特性圖的汽車動力性仿真模型 基于汽車功率平衡圖的汽車動力性仿真模型 電動汽車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