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Excel中如何整理美化數據的實例,以及Ctrl+T 超級表格的常用功能。
目錄
1,Excel中整理美化數據
1-1,設置間隔行顏色
1-2,給總銷量列設置數據條
1-3,根據總銷量設置排序
1-4,加一個銷售趨勢列
2,Ctrl+T 超級表格學習
2-1,自動填充部分公式
2-2,制作動態圖表 - 柱狀圖,切片器
2-3,插入行末的匯總行
2-4,動態引用超級表內容
2-5,同時凍結首尾行
2-6,其他
以下是詳細內容。
1,Excel中整理美化數據
美化前是下面這樣的。
下面來嘗試美化一下。
基本上有幾下幾點:
1),單元格幅度,高度要稍留白,這樣看起來不擁擠,心情舒暢
2),單元格間隔性的使用不用顏色表述,這樣看起來清楚
3),如上的營業數據,可以加一些折線圖等,看起來美觀些
暫時先想到這些,咱們下面來試試看。
1-1,設置間隔行顏色
按下Ctrl+T,點確定
這樣就變成這樣的了。
這是什么東西呢?
這個在Excel里面叫超級表格(Super Table)。
稍后咱們也做些實驗來學習一下它。
這個時候,只要你點了表格內的任意單元格,Menu上面就會出 表設計 菜單。
那么里面就可以設置非常多東西,比如換間隔顏色。
1-2,給總銷量列設置數據條
1-3,根據總銷量設置排序
設置完就變成下面這個樣子了。
1-4,加一個銷售趨勢列
這里點 總銷量 單元格,按下Ctrl,鼠標移動到該選中單元格右側,等出現+的時候,拖動到下一列
這樣可以把整列給拷貝過去(其實就是擴大一列超級表格的范圍)
點銷售趨勢列的任意一個單元格,然后 插入 > 折線
數據范圍:填 D3:G3,也就是1月到4月的銷量
通過過去的數據,看未來的趨勢嘛
這樣就設好了一個單元格,拖到到最后一列,適應到該列所有行
這樣就搞定了。
經過上面的美化,該表格就變成下面這個樣子了。
這樣的表格是不是比剛才那個強多了呀。
2,Ctrl+T 超級表格學習
來看一下百度搜到的有關超級表格的介紹:
Excel超級表功能強大,快捷鍵Ctrl+T,支持動態數組,可自動匯總、填充公式、制作動態圖表、動態引用數據,同時支持格式自動填充等功能,是Excel用戶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
號稱Excel中功能最強大的功能,聽著怎么像最強大的巫師似的😄。
來看一下到底怎么個強大法。
2-1,自動填充部分公式
填充前是下面這樣的:
填充一行 No17,當我輸入到2月銷量的時候,最后一列 銷售趨勢就給我自動做了。
好像只能搞最后一列哈,
如果最后一列是合計,那就會自動填充合計列。
我都填完了1月-4月的銷量,總銷量也沒出來啊。
那個還得手動填充。
2-2,制作動態圖表 - 柱狀圖,切片器
點一下超級表格的任意單元格,然后點 插入 > 直方圖(任意圖都可以)
可以切換圖表類型,比如這里改成柱狀圖
點 切換行/列 可以切換行和列
點一下 插入切片器
點選一項,比如這里選營業員這一項,然后點 確定
這樣就制作好了營業員切片器
稍微調整一下柱狀圖的高度
然后點切片器上的營業員姓名,這樣就會展示每個營業員的業績。
2-3,插入行末的匯總行
點一下超級表格中的任意單元格,
Menu > 表設計 > 匯總行
這里就內置了很多公式。
比如下面的求和(Sum)
最小值
計數
上面截了好幾張圖,是不是很方便👍!
即使對于公式不是很熟的人,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下面說一個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內容。
2-4,動態引用超級表內容
這個功能是說,你定義了一個超級表格之后,可以給這個超級表格定義一個名稱,其他地方就可以動態引用該超級表內容了。
比如這里定義了一個超級表格,叫 銷售表1部
那么其他地方就可以引用了啊,就跟引用一個普通對象一樣。
我平常會截個圖貼到其他地方,其實可以用這個名稱來方便的引用。
好處就是超級表發生了改變之后,引用的地方也會同步發生改變。
盡管這個東西做得不咋地,挺原始,但是是不是很方便。
而且如果原始表改了,那么這里也會跟著改的。
除了整張表的引用,還可以部分引用。
下面來看看如何部分引用超級表格。
其實就是用 [] (方括號)來引用。
當你打[ 之后,Excel直接就給出所有欄位的選項,你可以任選一個欄位
比如我這里選 營業員 欄位,就會變成下面這個樣子。
除了選列,還可以選行,比如下面選的行標題
那么這里就會帶出超級表格的標題行。
?
2-5,同時凍結首尾行
這個一般在行數比較多的時候需要用。
先按下Ctrl+T 轉成超級表格
點 匯總行
?
選中匯總行,然后點 Menu > 試圖 > 拆分
這樣就做好了。
往下滾滾看,確實可以首尾行同時凍結,Yeah!
2-6,其他
以上介紹了Ctrl+T 超級表的常用功能,可以看到確實挺強大,說是Excel用戶必備技能大家是不是覺得不過分啊😄。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功能,
比如禁用單元格合并,還有上面1 里面介紹的一鍵設置間隔行顏色來美化表格等等,
大家有興趣自己去挖掘。
更多內容請參照東京老樹根博客主頁
東京老樹根-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