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技能_交換機有操作系統嗎-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1.1k次,點贊24次,收藏24次。交換機可看成是一臺特殊的計算機,同樣有CPU、存儲介質和操作系統,只是與計算機的稍有不同。作為數據交換設備,交換機主要用于在第二、三層甚至更高層進行快速的數據交換。下圖是華為型號為S2700-9TP-SI-AC的8口百兆二層網管企業級交換機的前面板圖,其他型號的交換機的外觀可能略有不同。Lethehong交換機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硬件主要包含CPU、端口、存儲介質,軟件主要包含操作系統(如IOS,Internet Operating System,互聯網操作系統)和配置文件。_交換機有操作系統嗎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01627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01627
第二章:VTP與VLAN集中管理-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1k次,點贊18次,收藏25次。局域網業務隔離,三層交換技術,VTP與VLAN集中管理,單交換機部署VLAN,夸交換機部署VLAN,單臂路由,三層交換機實現VLAN之間的通信,VTP配置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23648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23648
第三章:DHCP和DHCP中繼_dhcp和中繼-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2.1k次,點贊45次,收藏26次。在三層交換機SWITCHA上創建兩個vlan:vlan10,vlan20,并給vlan10,vlan20分配IP地址,vlan10為192.168.10.1,vlan20為192.168.20.1,三層交換機SWITCHA當DHCP服務器,為vlan10,vlan20的用戶動態分配IP,dns地址為202.103.96.68,vlan10中的保留IP地址為192.168.10.1-192.168.10.10,vlan20中保留的IP地址192.168.20.1-192.168.20.10。_dhcp和中繼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47169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47169
第四章:VTP和鏈路聚合的配置與管理-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830次,點贊18次,收藏13次。兩臺交換機分別通過Fa0/1和Fa0/2端口連接起來作為冗余鏈路,賬務部和銷售部分別屬于VLAN10和VLAN20,在三層交換機上VLAN10的地址為192.168.10.1,VLAN20的地址為192.168.20.1,配置三層交換機SWA為VLAN10,VLAN20的根網橋,SWB為VLAN10,VLAN20的備份根網橋。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SWA為根交換機,SWB為備份交換機,雖然有兩條鏈路,但是實際生效的只有交換機SWA端口f0/1與SWB端口F0/2之間的鏈路。歡迎大家積極提問噢!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66547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66547
第五章:VRRP和HSRP的網關冗余配置與管理_vrrp與hrrp-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1.2k次,點贊32次,收藏19次。在骨干網的設備連接中,單一的設備容易出現故障造成網絡的中斷,可靠性較差,如圖所示,如果核心交換機出現問題,不能正常工作,會影響整個網絡的通信,因為整個網絡的數據轉發是通過核心交換機實現。引擎故障、電源故障等都可能引起設備故障。為了提高網絡的可靠性,避免單點故障,可以用引擎冗余、添加備用設備或線纜的方式來保證網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如圖所示,添加設備設置網關冗余。_vrrp與hrrp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75691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175691
第六章:PPP協議和HDLC協議配置與管理-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1.2k次,點贊44次,收藏41次。在互聯網網絡中,路由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互聯網由許多分離但是又相互聯系的網絡組成,這些分離的網絡可能也是一個子網絡組成,而路由器就是一種連接多個網絡或網段的網絡設備,它能將不同網絡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讓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而路由器就是互聯網的“樞紐”。路由器也是一臺計算機,硬件與計算機類似。由處理器,內存,線卡和接口組成。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224740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224740
第七章:浮動靜態路由的配置與管理-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777次,點贊25次,收藏33次。靜態路由是由網絡管理員手動配置的路由信息,它不會自動適應網絡拓撲的變化。路由器是網絡層設備,它在網絡中根據目的IP地址轉發數據包,維護著一個路由表來決定如何轉發數據包。路由表包含目的網絡、子網掩碼、下一跳地址和出口接口等信息,可以通過靜態配置或動態路由協議建立。路由過程包括查找路由表、選擇最佳路由條目、轉發數據包到指定下一跳地址或出口接口。路由選擇算法有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其中動態路由通過運行路由協議自動學習和更新路由信息。靜態路由是由網絡管理員手動配置的路由信息,具有簡單性、安全性、不消耗額外網絡帶寬。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281376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281376第八章:RIP和OSPF協議的配置與管理_rip協議-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887次,點贊32次,收藏20次。更新方式:RIPv1使用廣播更新,而RIPv2使用多播更新。子網支持:RIPv1不支持VLSM和CIDR,而RIPv2支持。自動匯總:RIPv1自動匯總,而RIPv2需要手動配置匯總。安全性:RIPv2提供了比RIPv1更好的安全性,支持密碼認證。兼容性:RIPv2可以與RIPv1在同一網絡中共存,但為了充分利用RIPv2的特性,網絡中的所有路由器都需要配置為使用RIPv2。由于RIPv2的這些改進,它通常被認為是比RIPv1更優的選擇,尤其是在更復雜或需要更精細路由控制的網絡環境中。_rip協議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289317
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289317
第九章:ACL和NAT的配置與管理-CSDN博客文章瀏覽閱讀2k次,點贊63次,收藏36次。這篇文章詳細闡述了訪問控制列表(ACL)和網絡地址轉換(NAT)的概念、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文章首先介紹了ACL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配置管理,強調了ACL在提供細粒度訪問控制方面的作用,同時指出了其在管理復雜性和網絡性能影響上的局限性。接著,文章對比了ACL與其他安全機制,如防火墻和身份驗證,明確了ACL的獨特地位。在實踐應用部分,文章說明了ACL在文件系統和網絡設備中的具體應用。隨后,文章轉向NAT的討論,詳細解釋了NAT的基本概念、類型、工作原理以及配置和實現方法。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318807https://blog.csdn.net/2301_76341691/article/details/145318807
感謝大家支持,會持續講解關于思科方面更多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