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信息系統設施運維的環境管理
1 計算機機房的選址要求
電子計算機機房地理位置
選擇水源充足,電子比較穩定可靠,交通通信方便,自然環境清潔的地點
要遠離產生粉塵、油煙、有害氣體以及生產或存儲具有腐蝕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廠、倉庫、堆場等。
要盡量遠離強震源和強噪聲源。
要避開強電磁場干擾,遠離電氣軌道、高壓線路、變電所,微波發射塔等強電強磁設施,如確實無法避開,采取有效的電磁屏蔽措施。
2 計算機機房的要求
計算機機房
選擇堅固、寬敞、潔凈、通風、有防雷擊設施等條件較好的房間。
應盡可能選用除頂層和底層之外的房間。
一般使用面積最少不低于60平方米,除主機房外,還應有附屬用房。
3 計算機機房的布局要求
- 主機房、基本工作間、第一類輔助房間、第二類輔助房間、第三類輔助房間。
- 基本工作間和第一類輔助房間面積的總和,宜≥主機房面積的1.5倍。
- 上機準備室、外來用戶工作室、硬件及軟件人員辦公室等可按沒人3.5~4㎡。
- 設備分區布置:主機區、存儲器區、數據輸入區、數據輸出區、通信區和監控調度區等。
主機房內通道及設備間的距離規定
:兩相對機柜正面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1.5m
。機柜側面(或不用面)距墻不應小于0.5m,當需維修測試時,則距墻不應小于1.2m
。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2m
。
4 計算機機房的建筑要求
- 主機房的主體機構宜采用大開間大跨度的柱網,內隔墻宜有一定的可變性
- 主機房凈高,宜為2.4~3.0m。
- 機房的樓板荷載可按5.0~7.5KN/㎡設計。
- 主體機構應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勻沉陷等性能,變形縫和伸縮縫不應穿過主機房。
- 管線宜暗敷,當管線需穿樓層時,應設置技術豎井。
- 室內頂棚上安裝的燈具、風口、火災探測器及噴嘴應協調布置。
- 機房圍護結構的構造和材料應滿足保溫、隔熱、防火等要求。
- 機房各門的尺寸均應保證設備運輸方便。
宜設單獨出入口,入口至主機房的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5m。
5 計算機機房的室內裝飾要求
- 應選用氣密性好、不起塵、易清潔、并在溫、濕度變化作用下變形小的材料
- 墻壁和頂棚表面應平整,減少積灰面,并應避免眩光。
- 應鋪設活動地板,活動地板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計算機機房用活動地板技術條件》,敷設高度宜為200~350mm。
- 活動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裝飾,可采用水泥砂漿抹灰。
- 吊頂宜選用不起塵的吸聲材料。
6 計算機機房的環境條件
溫度、濕度
機房的溫度應保持在15~35℃
- 溫度過低,會引起凝聚和結露現象,易生銹,材料變硬,易脆。
- 溫度過高,易使計算機系統工作不正常、死機;易燒毀。
機房得到濕度應保持在20%~80%
- 濕度過高,會引起電路板漲大變形,難以插拔。
- 高溫潮濕,易使金屬生銹、腐蝕發生漏電、短路。可能會觸電。
照明
- 照度標準:
- 主機房的平均照度可按200、300、500Lx取值。
- 基本工作間、第一類輔助房間的平均照度按100、150、200Lx取值。
- 第二、三類輔助房間應按現行照明設計標準的規定取值。
- 照度標準:
工作區內一般照度的均勻度(最低照度與平均照度之比)不宜小于0.7,非工作區內一般照度的均勻度不宜小于0.2,計算機機房故障照明照度為一般照明的1/10,安全出口標志燈照度不低于0.5Lx。
主機房、基本工作間可以采用措施限制工作面上的反射眩光和作業面上的光幕反射:
- 使視覺作業不處在照明光源與眼睛形成的鏡面反射角上。
- 采用發光表面積較大、亮度低、光擴散性好的燈具。
- 視覺作業處家具和工作房間內應采用無光澤表面。
-
防塵
- 防塵的影響
- 它會使電子元件散熱能力下降
- 由于灰塵中含有水分,會使電子元件變得潮濕甚至發生腐蝕
- 防塵措施
- 要注意保持微機房的清潔衛生,機房內應該設有吸塵器
- 不要在操作計算機時吸煙,煙塵對計算機的損壞是非常大的
- 使用完計算機后都要蓋上防塵罩或者罩布
- 要定時清除計算機內的灰塵
- 清潔顯示器內部,應由有關專業人員作業
- 防塵的影響
-
防靜電
- 靜電的影響
- 它會使計算機運行出現隨機故障
- 會導致元器件,如CMOS、MOS電路,雙級性電路等的擊穿和損壞
- 會影響操作人員和維護人員的正常工作和身心健康
- 防靜電措施
- 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防止靜電荷聚集
- 室內地面可鋪設耐磨磚或活動防靜電地板,切忌鋪設一般膠地板地毯
- 計算機外設與地線要保持良好的解除
- 安裝前,先用手解除金屬,釋放掉人體所帶的靜電
- 操作計算機時不要穿尼龍纖織品衣服
- 靜電的影響
-
防磁
- 防磁措施
- 避開電磁場,計算機盡量遠離電話機、音響、收錄機、永久磁鐵等
- 遠離高壓線
- 將計算機和其外部設備的金屬外殼接地,起屏蔽作用
- 定期對顯示器進行消磁
防雷
- 防磁措施
-
防強光、有害氣體
-
防水
-
防鼠
考法1:概念
關于計算機機房的設計和環境要求,不正確的是(B)
A.計算機機房的地理位置一般選擇電力比較穩定可靠、交通通信方便的地方
B.主機房兩相對機柜正面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0.5m
C.機房的溫度要保持在15℃~35℃
D.計算機機房要防塵、防靜電、防磁、防雷、防強光、防有害氣體、防水和防鼠
計算機機房眩光是操作人員產生視覺疲勞的重要原因,對眩光的限制按等級劃分,其中主機房、基本工作間要求眩光程度為(A)。
A.I級,無眩光
B.II級,有輕微眩光
C.III級,有眩光感覺
D.四級,眩光輕微疲勞
關于機房溫濕度的描述,正確的是(A)
A.停機時機房溫度應保持在5℃~35℃
B.機房濕度應盡量低,避免設備潮濕腐蝕
C.不同級別機房的溫濕度要求沒有區別
D.開機機房與關機機房的溫濕度要求沒有區別
關于防靜電措施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A.機房整體做好接地即可,計算機外設等無須重復接地
B.室內地面可鋪設耐磨地磚或活動防靜電地板
C.安裝更換電子器件時,應先用手解除金屬
D.保持機房內一定的濕度,防止靜電荷聚集
A企業需要新建機房,IT經理在市區內找了以下幾個地方(層高、承重都符合要求),從機房選址要求角度出發,(D)比較合適。
A.市面粉廠內一處空置庫房
B.原市鋼鐵廠的廢棄車間
C.美食一條街上轉讓的飯店
D.商場地下最底層的空閑停車場
7 電氣系統主要內容
- 保證計算機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 保證計算機系統的設計壽命
- 保證信息安全的要求
- 計算機運行時頻率介于0.16~400MHz
- 保證計算機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
供配電系統
-
提供電網的供電質量,注意事項
- 機房容量較大時,應設置專用電力變壓器,容量較小時,可采用專用低壓饋電線路供電
- 電子計算機電源設備應靠近主機房設置
- 機房內其他電器的電力負荷不得由計算機主機電源和UPS供電
- 單相負荷均勻的分配到三相上,三相負荷不平衡度應小于20%
- 計算機電源系統應限制接入非線性負荷,以保持電源的正弦性
(
電子計算機房供電系統應考慮系統擴展、升級的可能,并應預留備用容量
) -
為提高計算機設備的供配系統的可靠性,有下列情況時,最理想的技術措施是在配電設備前端增加交流不間斷電源系統UPS。
- 對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采用備用電源自動投入方式或柴油發電機組應急自啟動方式仍不能滿足要求時
- 一般穩壓、穩頻設備不能滿足要求時
- 需要保證順序斷電安全停機時
- 電子計算機系統實時控制時
- 電子計算機系統聯網運行時
8 不間斷電源UPS
UPS不間斷電源
- 作用;
- 為計算機系統提供備用電源
- 消除電網供電上的“污染”(浪涌、波動、脈動、噪聲等),使計算機中的電子部件免受摧毀性損壞
- 缺點:
- UPS本機占地不大,但蓄電池組占地面積大,自重較大
- 發熱量較大,噪音不小
- 本身內部結構緊湊,清潔困難
考法1:概念
關于計算機機房的供配電系統要求,不正確的是(D)。
A.應考慮系統擴展、升級的可能,并應預留備用容量
B.機房容量較大時,應設置專用電力變壓器
C.電源設備應靠近主機房設置
D.機房內其他電器的電力負荷由計算機主機電源和UPS供電
9 設備選型
- 專用配電箱內保護和控制電器的選型應滿足規范和設備的要求
- 專用配電箱應由充足的備用回路,用以計算機系統的擴容
- 專用配電箱進線斷路器應設置分離脫扣器,以保證緊急情況下,切斷所有用電設備電源。
- 專用配電箱設置電流、電壓表以監測三相不平衡度。
- 專用配電箱設備足夠的中線和接地端子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1995
10 綜合布線
- 電子計算機機房的電源進線應按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采取過電壓保護措施,專用配電箱電源應采用電纜進線,不得不采用架空進線時,在低壓架空電源進線處或專用電力變壓器低壓配電母線處應裝設低壓避雷器
- 主機房活動地板下部的低壓配電線路宜采用銅芯屏蔽導線或銅芯屏蔽電纜。
- 主機房活動地板下部的電源線應盡可能的遠離計算機信號線,避免并排敷設,應采取相應的屏蔽措施。
- 照明布線,照明配線宜穿鍍鋅薄壁鋼管保護。
11 接地系統
- 分類
- 系統接地,屏蔽接地
- 系統接地四種方式
- 交流工作接地(中性線),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
- 安全保護接地,節點電阻不應大于4Ω
- 直流工作接地(邏輯接地),IBM≤2Ω,DEC、太極系列≤1Ω,HP≤3Ω
- 防雷接地,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 接地方法
- 接地棒法,埋設銅板
12 空調系統
空調系統應設消聲裝置。主機房必須維持一定的正壓。主機房與其他房間、走廊間的壓差不應小于4.9Pa,與室內靜壓差不應小于9.8Pa。
- 空調系統的新風量應取下列3項中的最大值
- 室內總分量的5%
- 按工作人員每人40m3/h
- 維持室內正壓所需風量
13 消防與安全系統
- 消防滅火系統
- 報警系統
- 滅火系統
- 門禁系統
-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
14 系統支撐環境的參照標準
- 國際標準
- IEEE802.3Ethernet
- IEEE802.5TokenRing
- EIA/TIA568工業標準及國際商務建筑布線標準(雙絞線)
- ANSI X3T9.5(國際以太網)
- FDDI
- 建筑部分參考標準
- 國家標準《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 50174-1993)
- 國家標準《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GB 2887-1989)
- 國家標準《計算機站場地安全要求》(GB 9361-1988)
- 國家標準《計算機機房用活動地板的技術要求》(GB 6650-1986)
- 部委標準《電子計算機機房施工及驗收規范》(SJ/T30003)
- 電力保障部分參照標準
-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0054-1995)
-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 50174-1993)
- 《計算機站場地技術條件》(GB 2887-1989)
-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 50052-1995)
-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1995)
-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69-2016).
- 綜合布線部分參照標準
-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50311-2000)
- Lucent SYSTIMAX結構化布線系統設計總則